别名 | |
处方来源 | 《重订通俗伤寒论》。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和解胆经。
|
主治 | 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湿遏热郁,三焦气机不畅,胆中相火炽,致胸闷作呕,寒热如疟。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1.《重订通俗伤寒论》: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芩、竹茹为君,以清泄胆火;胆火炽,必犯胃而液郁为痰,故臣以枳壳、二陈,和胃化痰;然必下焦之气机通畅,斯胆中之相火清和,故又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泄;使以赤芩,俾湿热下出,均从膀胱而去。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 2.《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方中青蒿、黄芩为君,清少阳胆热;配伍竹茹、陈皮、半夏、枳壳为臣,清胃降逆而化痰;合用赤茯苓、碧玉散为佐使者,既可导胆热下行,又能利湿和中调药。诸药合用,使少阳胆热可清,脾胃痰湿得化,则诸症自愈。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