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黄帝内经:看我祖先何等的大智慧-----中医是如何“发明”出来的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段时间以来,方舟子、张功耀及一帮跳梁小丑不自量力、数典忘祖,以科学之名狂喊取消中医,“费医验药”,不读古书,不懂古圣绝妙之何在,反谓中医理论不科学,那只是你自己智慧低下,而觉得不可思议而已。
  事实上,不能说清中医玄之又玄理论的源头是怎么来的,这的确是个极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说不清,中医始终是个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的难题,人们觉得中医太形而上了!!理解尚且不能,谈何继承发展?的确如此。如果人们能够明白中医是如何“发明”的,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才谈得上继承发展中医。
  事实上,中医绝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怎么来的?说出来,你会大笑的,会觉得挺不可思议。
  让我告诉你,是我古代圣贤从“一无所有”的思想状态之中得来的,你能理解吗?
  古人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绝不同于我们一般人靠学习、积累知识、靠思维、靠推导的认识事物的方式。
  事实上,《道德经》已经告诉你了“为学(必须)日益,而为道(须)日损”,我们一般人只是会“为学日益”这种认识方式,对于“为道(须)日损”这种认识方式,则不知其所云,而真真正正的奥妙正在此处!!正是如今的人对这种认识方式的目不知而造成了人对于中医玄之又玄理论的不可理解!!
  注意注意,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绝不是我轻轻松松的“无为”就可以的了,他是有条件的,达不到则不可能有收获。并不比我们正常的学习来的轻松,反而更难。
  达到什么标准才可以得到这种认识方式呢?《道德经》告诉你“致虚极、守静笃”而后才可以“万物并作”,普普通通的“静虚”还不行,还必须达到“极”才可以的。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极”呢?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亦即《庄子》“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杳杳冥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的地步,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倏、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没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古人谓此“心死而神活”,“清明之神由混沌中来”。“杳杳与冥冥,此中有真信。”真经原来“无”一字,静里更有别乾坤。易经谓此“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你唯有达此境地,才可以与古人的智慧相通,你才知道古代祖先说的真是不谬,你唯有达此境地,才知道《庄子》说的“其梦不寝”是什么意思,卧中有一“觉”,照见我中我。你才会知道:原来有两个“我”--一个心、一个神!!心神两个原来不是一回事!!你才会知道天人合一、经络炁是怎么回事!!
  唯有到此境地,你才可以渐渐对中医的魂魄心神等等形而上的玄之又玄的概念有又一层理解,像这些东西,绝不是靠想象可以理解的,所谓“未见如何想得成”!!
 
 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吧!!我的同胞们!!
  这就是我们中华祖先圣贤的大智慧!!



-----------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吧!!我的同胞们!!
  这就是我们中华祖先圣贤的大智慧!!
-----------植物人的恢复往往被称为奇迹,这是不是可以认为是被致虚极、守静笃?人执万念,达到执一念的程度已经是万难,更何况致虚极、守静笃?无大体验之心是难以体验到道的。实际情况可能是体验一定时间后会成为习惯的,如果再坚持一定时间,习惯会很难改变的,这也许是由万念到一念的第一阶段;然后可能进入虚极、静笃的第二阶段。然后大道在你则至简矣。以上是由自己的一段错误的练气功经历推断的。其实身心舒泰的感觉永远不可能由美食、美声、美色得来的。相反,跑跑步,出出汗,那种感觉大家应该是有很深的体验吧。
-----------始终不明白的是,我们古代的祖先中怎么会出现那么多用身心去体验道的人?
-----------支持!!!说的非常好。让那些民族败类们见鬼去吧。但细想一下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民族也有自身的问题,文化传承没有搞好,上层又不很重视,愚昧群众又很多。哪个时代都有搅屎棍,那些反中医之流的出现也很正常,这些小丑必将钉子历史的耻辱柱上。 大多数的愚昧之人啊,何时能醒来????
-----------不能不顶!!现代人浮躁,地球也浮躁,人在社会讨个活路尚且困难,还是先学南老先生打打坐,慢慢到达那个境界吧~
-----------方舟子之类,如大便无视即可
-----------顶!中医与周易八卦一样,造诣深能入道,用得熟能通神。只有达到所谓的神通---高级智慧的显现,才能登堂入室,了解他的神秘所在,就目前来说,企图用现在的所谓实证科学是推演不出中医真正灵魂所在的。比如经络,就是用李时珍的内景观照法,发现的。
-----------我古中医来的比兄说的可能还要高明
-----------大道至简,
相关文章
 葱豉汤(《肘后方》卷二。)
 《品味中医》题签墨宝(海外部分)
 惊悸怔仲
 地黄五味丸(《百一》卷六名见《普济方》卷
 石水
 都有什么预防血瘀中成药?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