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经方方药:对辅行决补泻的一点疑惑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辅行决里的对各个脏的补泻方到底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脾,小泻脾汤是两辛一甘,重在泻轻在补,这个好理解,而且它泻的应该是阴实,那也可以反过来理解是补的阳气了,因为阳进则阴退嘛,那问题就出来了,小补脾汤补的是什么呢?难不成补的是脾阴吗?那白术是苦温燥湿的,起的作用也应该是去脾阴才对吧

而这个问题放到肝上就更让人迷糊了,肝经常被人说肝郁啊,平肝啊什么的,没有人说补肝泻肝了,人们都知道肝郁应该平肝,那应该吃补肝汤还是泻肝汤,补肝汤和泻肝汤同时开到一起作用上又会不会起冲突互相影响呢?

希望高人能帮忙啊

-----------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8/22 10:23 编辑

回复 dengtao610 的帖子

你不能理解的根本原因是,总以后世的中医理论强解经典。我不止一次的在论坛强调过。肾阳,肾阴,肝阳,肝阴,心阳,心阴,脾阳,脾阴。肺阳,肺阴。这些概念在古中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龙本草经》四大经典里面都是找不到的。这些概念非出自经典,都是后人想当然的臆造。

-----------版主说得对,你按照现代的理念理解那时候的书 是理解不了的,就像医宗金鉴解释伤寒杂病论一样,要用那个时代古人的思路去理解
-----------中医中的补的含义为保持不泄漏,并非现代所理解的增益,补益。所以补肝汤应该理解为保持肝气不泄泻,不是补益,不泄则藏,藏则渐盈。
-----------我的理解是一本书一个说法。黄帝内经说黄帝内经的,伤寒论说伤寒论的,辅行诀说辅行诀的。我以伤寒论为主。它们彼此是打架的。黄帝内经本身也是前后矛盾的
-----------真的“没有人说补肝泻肝”吗? “龙胆泻肝汤”难道楼主没听过? 而且肝郁也不是要平肝,而是疏肝。是肝阳上亢才要平肝。另外正如其他同道说的,楼主看的是比较古老的经典,用近代的理论来理解解释是不怎么合适的。
我觉得楼主的疑惑需要通过自己多读一点书解决,在这里问的话,估计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答案,你会越看越疑惑。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其实想理解的根本原因是希望能提高临床辩证的精准度,老师您公布的很多医案最终用的方剂我都看不出来思路,请问老师您在临床使用经方的辩证经验是什么呢?

-----------辅行诀是修道用的,也就是说是身体壮实无病,想进一步补益五脏,以达到长生的目的。
而治病是耗费五脏精华,消耗气血,以达到驱邪的目的。
两个是不同的系统。
好比小孩,身体正常的时候,给他吃点鸡蛋、鱼、肉。是补益。
如果小孩生病了,再吃这些东西,就是坏处了。
辅行诀是从药物的角度来看世界的。我这个药在身体正常的时候会在哪些脏腑起作用。所以有药物五行。也就是分类。
我内经是从人体正气(气血)的角度,考虑从外界获取药物调节。所以有强调正气的说法,也有以平为期的标准。以平为期望,按照各种角度,就有各种分类方法。形状、气、味、色、软硬、轻重、燥润等等。
两者结合的契机在于:辅行诀--(五脏)体质;内经--(五脏)功能。
举个例子:有的小孩一凉就感冒。感冒了治好了,能吃能睡,下次又是一凉就感冒,医生说是体质问题。
中医从世间万物阴阳开始,搞不好体质问题吗?
治疗的时候从内经出发。治好了,能吃能睡,从辅行诀的角度来调节五脏本体。
之所以有辅行诀这个东西,就是因为以前道家有一大帮人吃饱了没事干,上观天,下观地,中观人。然后有些心得,再然后想长生。
伤寒论最实际了,管你那么多,有用的就拿过来用,成功的经验就记下来,容易犯错误的地方也记下来,怎么补救也记下来。所以伤寒论越记越多。最原始的大概没多少条,而大家都宣称是传下来,其实是夹了私货。但不管怎么说,都是客观规律。而从古到今,多少聪明绝顶的人想弄明白其中的原理。其实就是在地球这个环境下所有的动物植物(包括人)的生存规律。而这个问题浩瀚无边,是解决不了的。能做的就是象经方那样,有是症用是方,慢慢摸索积累认识世界规律的经验。碰到未知问题,按内经的思路划分大致的方向去努力、实践。所以越是有经验的医生,在自然规律面前越觉得渺小,也越谦虚。不象我们,只有有了三板斧,就敢天下无敌(换句名言: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回复 nbwonder 的帖子

你说的很多是挺有道理的,不过辅行决里明白的说了,仲景做伤寒也是以汤液为基础的,而辅行决里的各汤其实也是从汤液经里来的,内经和辅行决到根本上道理应该是一样的,而且水中火老师有些病也是用五行来分析用辅行决里的方子效果很好啊
伤寒论条辨里可以看出来有很多是经验,但是,我相信组方还是有基础的,不像是有个症就加个药那么简单,而组方的指导方法极有可能就是五行

-----------思维方式的问题,各经典是没有冲突的,也不可能有冲突,说有冲突的人就是没有认真理解,没有认真看
相关文章
 王世保:科学微论
 口糜
 下药一百二十种为君
 隔纸拔毒生肌神膏(《寿世新编》卷中引《龚
 妇人腹痛宜辨
 中人忤第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