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数患者通过传统的骨盆牵引、手法推拿、理疗等方法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但疗程往往较长,对突出物较大的病例疗效尚不满意,少数患者因非手术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
为摸索一条在短期内以非手术疗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我院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收治了80例病人人院,在严密观察下,开展了电脑控制下成角旋转快速电动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牵引失败时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 床 资 料
本组80例因门诊保守治疗无效或腰腿痛反复发作收住人院,入院时均有较重的神经根压迫症状及体征。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8岁,平均42.5岁。病程最短一个月左右,最长十年。病程长者呈间隙性反复发作。其中一个月左右32例,1—3月24例,3-6月11例,半年以上13例,人院后常规腰椎摄片,及腰椎CT检查,证实椎间盘突出76例,膨出4例,其中2例膨出伴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
牵引床:采用山东福瑞达医疗
器械公司研制的DFQ-580型电脑控制成角旋转快速电动牵引床,牵引床的功能有腰部前屈成角0-30°,骨盆向左或向右旋转0-25°,牵拉间距0-7cm,在1秒钟内完成一次牵引。
治疗方法:一般住院二周,人院后先行骨盆牵引4~5天,使腰背肌放松。然后进行电动牵引,电动牵引时仅穿紧身衣裤,前下胸部垫一软垫,一般牵引2~3次即可获得满意效果。但每次牵引中进行二次不同条件的牵引,先行一次条件小些,使病人适应,消除紧张心理,其条件:前倾角15~20°,骨盆侧向旋转10~15°,牵拉间距4~5.5cm,牵引持续时间3秒钟,这次牵引,病人腰腿部一般无感觉。接着根据病人不同的体质和年龄相应加大牵引条件,达到治疗目的,其条件为:前倾角20~30°,侧方旋转20~25°,牵拉间距5.5~7cm,持续时间3秒钟,牵引中病人感觉腰部有牵伸感,牵引后腰腿部感觉轻松。病人即刻返回病房卧床休息,此后五天内腰腿痛、麻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如症状无完全好转,则可隔3-5天再进行第2次牵引,牵引后多数病人症状,体征可得到基本缓解。本组18例进行了第三、四次牵引,其中8例牵引无效,6例进行了手术治疗。
疗效评定:我们参照上海骨伤研究所和上海瑞金医院骨科所书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作用……一文中所定的标准。
佳:放射痛、脊柱侧突消失或显著改善,腰部活动增加。直腿抬高同健侧。
可:自诉症状有所改善,上述体征减轻。
差:牵引有不适感,症状无改善。
结果:按以上标准,本组80例中佳59例,占74%,可13例,占16%,差8例,占10%,有效率为90%,其中病程在三个月以内者满意率明显高于三个月以上者。
本组一次牵引见效者18例,占25%,二次牵引见效者36例,占50%,三~四次牵引见效者18例,占25%。
本组8例牵引无效,其中6例手术治疗行髓核摘除和椎板及神经根管减压。术中见髓核突出巨大,神经根被紧密压迫,粘连,术中分离时尚感困难,其中一例伴有黄韧肥原,小关节突增生。
讨 论
电脑控制成角旋转快速电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医手法推拿与现代高科技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在手法推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快速牵引的功能,且力量大,使治疗更加可靠有效。
治疗原理:用固定带和牵引带将病人躯干及下肢牢固在牵引床上,并使腰部前屈成角,牵引
中使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小关节囊及神经根处于紧张状态在快速牵引中仅完成腰骶关节、下腰椎间的旋转活动,使突出的髓核与管压神经根移位,从而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与粘连,达到解除腰腿痛之目的。
我们对本组5例进行牵引前与牵引中腰椎摄片对照,以了解牵引时椎间间隙的变化,二次摄片时的体位相同。
1)牵引条件:俯卧于牵引床上,腰前屈30°,平行牵引,牵拉间距7cm,持续时(间)3
秒钟。
2)摄片条件:球管中心对准病人腰4—5间,球管离片盒100cm,以30mA,65KV,时间3秒,在牵引3秒钟时摄腰椎正位片。
3)测量方法:腰椎正位片上可见椎体上下缘的前后二层影,二线与椎体两侧缘相交。两侧相点画一连线,上下两根连线间在棘突中点线为该两个椎体间间隙,测量以毫米为单位。测量腰2-3、腰3-4、腰4-5间距,腰5骶1间隙在牵引中均重叠,无法测量。 经测量,5例三个腰椎间隙间距都无增大。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由于牵引持续时间短,以及病人在牵引中腰背肌、韧带、小关节囊的对抗作用,故不能在瞬间的牵引中将椎间隙牵大,因而对髓核回纳造成困难。
我们对5例症状体症完全消失的病人进行了CT复查,发现原来突出的髓核的形态、大小与牵引前相同。故说明牵引不能使突出的髓核回纳,而腰腿痛的缓解是通过瞬间的成角旋转牵引,使突出物与受压神经根位置的移动、神经根粘连的松解而达到的。
腰部前倾角:正常骨盆横轴(耻骨联合与髂后上棘的连线)向前倾斜30°左右。而骨盆横转向前倾斜度与腰段生理前凸有一定关系,如倾斜度大则腰椎前突越大,反之则减少。腰椎前凸随着年龄不同则前凸的程度也不同,青年腰椎前凸明显,老年前突变小。……所以根据年龄不同,将腰部前倾角调至20-30°,使腰椎前凸消失,避免了牵引中的分力,增加牵引力度。同时后纵韧带更加紧张,挤压突出之髓核。使突出物与管压神经根的移位更为有利。
侧方旋转度:人体每个腰椎间可有数度的旋转,各腰椎间旋转运动的总合,再加上腰骶关节的运动总共可在每个方向达到40-50°的旋转运动。……由于牵引中将躯干及下肢固定牢固,主要的旋转活动发生在下腰椎间,故侧方旋转定在20~30度比较安全,并可达到治疗目的。该牵引床最大侧方旋转度为25°,我们认为该治疗方法在使突出物与管压神经根移位中侧方旋转起了重要作用,根据人体生理许可范围,旋转角度还可增大5°左右,以便使治疗更为有效。旋转方向以向患侧疗效好,其原因与多数病人脊柱腰核突向患侧,髓核突出于神经根内侧,向患例旋转,有利于突出物与神经根移位。如
脊柱侧凸向健侧,应向健侧旋转。本组有10例试行向健侧旋转,疗效不满意,改向患侧旋转后疗效满意。
牵引间距:我们在牵引过程中将牵引间距调至4.5cm时,病人腰部无牵伸感觉,至5cm以上时才感觉有牵伸感。所以牵距在5公分下时牵拉力不够,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根据病人体质不同(高矮胖瘦)将牵距调至5-7cm时牵引有效且安全。
根据以上原理,经本组80例电动牵引治疗及6例手术中所见结果分析,该牵引对侧方型髓核突出在3-4mm时疗效最为满意。对大的突出(5mm)但突出宽度较窄者,或中央型I型疗效也较满意。对中央Ⅱ型Ⅲ型者疗效差。对大于5mm的巨大侧方突出者疗效也不满意,但对这一类型也有例外情况,本组有I型症状体症重,CT示巨大突出,因病人对手术有顾虑,试行成角旋转快速电动牵引,治疗四次,症状与体征均消失。
本组6例牵引无效者,在术中见髓核突出大,神经根受压甚紧伴神经根粘连,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及侧隐窝狭窄,以至牵引不能使突出物与管压神经根移位,也不能解决椎管及侧隐窝狭窄。所以对巨突出型,中央型Ⅱ型、Ⅲ型,或突出伴有明显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者需手术治疗。但这些病例也可先试行牵引3-4次,如无效再行手术治疗。
副 反 应
1)本组有2例在牵引中发生季肋部疼痛,该病人有轻度桶状胸,肋弓轻摩外翻,在牵引中肋弓受压挤压而挫伤,经摄片无肋骨
骨折,二周后疼痛好转。在第2次牵引中下胸部垫软垫,未再发生疼痛。
2)2例牵引后
腰痛加重但1~2天后腰痛自行消失。
3)2例牵引后腰痛加重,伴患侧下肢刺痛,腱反射亢进,髌、踝痉挛弱阳性,二周后上述症状体征消失。牵引三周后腰腿痛消失,疗效属佳。分析原因,该病人腰4~5髓核突出5mm,病程二个月,因突出物大,对神经根压迫紧,且神经根有一定程度的粘连,牵引使突出之髓核与受压神经根移位时局部有挫伤
水肿,引起神经根刺激症状和体征。二周后水肿消退,神经根的刺激症状体征也消失。
4)复发:1例经牵引一次痊愈,即刻上班,工作三个月又出现轻度腰腿痛,再经一次牵引后症状消失。
本组80例经成角旋转快速电动牵引,疗效满意,满意率达90%,且疗程短。
小 结
电脑控制成角旋转快速电动牵引是中医手法推拿原理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它能根据临床需要而达到准确有效的电动手法推拿治疗,其操作方便,治疗安全,仅有少数轻度副反应,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但由于该疾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病变,而不是一种方法即可全部解决所有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牵引无效者,中央型Ⅱ、Ⅲ型,巨大侧方型突出及伴有明显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者需手术治疗。因此,我们谨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与其它治疗结合起来进行治疗,以便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水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