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立方不讲药性,后人立方专究药性;
诋古人之方为太重,后人之方为轻而合宜;
古人不立证名,后人多立证名;
古人不以脉定证,后人能以脉知病;
古人只论六阴阳,后人论千万阴阳;
舍古人而从后人,视古人为不可知,后人乃可法,反觉后来居上。
-----------
回复 胜中求败 的帖子然,中医自仲景后,就被复杂化了。建立的理论越来越多,而且互相抵触的地方更多。中医复杂成这样,对不起中医学子啊。
-----------中医仲圣后无来者,此之谓也
-----------不是仲圣不肯详论 而是若详论的话 竹简的重量要翻10倍呀 另外 仲圣认为学医之人如果手把手的教 培养1人要耗5-10年之功 而
伤寒论序言中的流行瘟疫是不会等你学好了医再爆发的 所以仲圣就用类似歌诀的条文使证-方对应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就可短时间内大量克隆自己 分身去救治病人 不知我这样的臆想对否
-----------
本帖最后由 慧光 于 2011/3/20 21:01 编辑 古人立方不讲药性,后人立方专究药性;------事实上《神农本草经》等都讲了,这些都是古人。
诋古人之方为太重,后人之方为轻而合宜;--------傅青主的方并不怎重。
生化汤,十三太保汤却在妇科常用。
古人不立证名,后人多立证名;-----------立证名的古著事实上很多。
古人不以脉定证,后人能以脉知病;-------《伤寒论》常出现脉诊相合的句子。
古人只论六阴阳,后人论千万阴阳;------《内经》还谈五行,子母相传理最深。
舍古人而从后人,视古人为不可知,后人乃可法,反觉后来居上。----如果古人换成古圣贤可能更恰当点。
-----------
本帖最后由 崇仲圣堂主人 于 2011/3/20 23:54 编辑 www.med126.com古人立方不讲药性,后人立方专究药性;
诋古人之方为太重,后人之方为轻而合宜;
古人不立证名,后人多立证名;
古人不以脉定证,后人能以脉知病;
古人只论六阴阳,后人论千万阴阳;
舍古人而从后人,视古人为不可知,后人乃可法,反觉后来居上。
善,楼主总结之后世茫然心无定见一叶障木自圆其说之论,妙也
-----------
慧光 发表于 2011/3/20 21:00
古人立方不讲药性,后人立方专究药性;------事实上《神农本草经》等都讲了,这些都是古人。
诋古人 ...
经典的辩论,做学问就应该如此,但不能相互诋毁,对错一笑间,相互鼓励,相互学习,乃君子也。
-----------四诊合参方是正道,望闻问切,圣者往往至一两诊即可知病之有因,切脉只是最后确认而已。
-----------
慧光 发表于 2011/3/20 21:00
古人立方不讲药性,后人立方专究药性;------事实上《神农本草经》等都讲了,这些都是古人。
诋古人 ...
喜咬文嚼字、捕风捉影之学风不刹,今中医难成大器。
-----------
本帖最后由 慧光 于 2011/3/22 10:40 编辑 www.med126.com/wszg/回复 胜中求败 的帖子前辈教训得是。可否谈谈您的中医经验,为我等不明之人指一条康庄大道,省却摸索之苦?如此实今中医界之幸矣。希望知者能言,则中医光大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