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伤寒论中看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学生也是脾胃虚寒,以前去看中医,中医一见脉数就说肝热,或说心火亢盛。服清凉药物,皆加重病情。后偶用陈士铎的火土既济丹∶
人参(一两)
白术(一两)
山茱萸(一两)
菟丝子(一两)
山药(五钱)
巴戟天(一两)
肉桂(一钱)。
服药3贴就发现脉转缓,平稳。
伤寒论里的这番话让学生很是惊叹,但是功力寥寥,不能甚解。有先生可以具体解释一下吗,另外还有别的文献中有讲脉数是胃虚寒吗?
(学生也在四圣心源的脉解篇中看到过脉数为寒)。。
-----------你四圣心源往后看,讲口疮时也有一个方子治脾胃湿寒,胆火上炎生口疮的。
此外,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心跳会加快,此时也脉数,
麻黄汤证就有脉浮数
下边摘自郝万山讲伤寒
“太阳病,当恶寒
发热,今
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这是太阳表证的表现,可是现在这个病人出现了“自汗出” ,按照后面的证候的推测,这个“自汗出”是阳虚,阳不摄阴的表现。 “反不恶寒发热” ,这个“自汗出”因为不是表证,不是中风证,所以没有恶寒发热。 “关上脉细数” ,这个细数看起来很可能让你诊断为阴虚,实际上是胃阳不足,它是阳虚。细数脉在通常情况下是主阴虚,可是在这里和临床症状结合起来看,它却是阳虚,是一种虚性的代偿。就和我们讲“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闷者,
桂枝去
芍药汤主之”一样。那个脉促不是主热,而是胸阳不振。这个细数的数不主热,不主阴虚,确实也是一种阳虚的表现。怎么知道的?结合症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医生用过了催吐的方法,在这个病一两天的时候,病比较浅的时候用过吐法,出现了“腹中饥,口不能食” 。腹中饥是个假象,好象是有热,有热则消谷善饥,但是真正让他吃,却是他不能吃,因为他是胃阳被伤,胃阳不足,受纳腐熟无权。所以他有一个饿的感觉,好象是一个虚热,是虚阳躁动的一种表现,但是真正的他是胃阳已伤,不能够受纳,不能够腐熟,所以他不能吃。这样的话,脉细数是假象。
-----------仅供参考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 --- 这个热指阳明实热,故能消谷引食
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这个热为虚热,是阳明阳虚,故阳浮于上
下面是黄元御的解释:
【122】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
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阴阳互根,阳虚脱根,升浮于上,是以脉数。数为客热升浮,不能消化水谷,故
作
呕吐,缘其阳亡而胃中虚冷也。
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饮,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
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
此段见《伤寒·太阳篇》。汗多阳亡,浊阴上逆,是以呕吐。阳不归根,客居膈
上,息道短促,是以脉数。膈上虽热,胃中则是虚冷,虚冷则水谷不消,而病呕吐也。
-----------楼主胃口好吗?大便湿吗?
如果是实热,应该胃口好,大便干,如果是虚热就相反
-----------楼主是否身体瘦弱,手脚经常见冷之人?
-----------谢谢留言的好心人。学生在行者老师那开贴问诊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 ... &extra=page%3D1,可能行者老师事务繁忙,还未诊断。 学生身体肥胖,手脚也正常温热。 不过如4楼所说,的确胃口不好,大便湿(
泄泻)。最近在饮用自拟的天魂汤加减,大便稍稍成形,略感精神恢复。
-----------脉数有时是气血双虚造成的,不但是热所致。
-----------经文已经讲明白,是气虚导致脉数。所以要四诊合参,不能仅凭数脉就断为热。就象不能仅凭口苦断为热一样。瘀血甚至寒也会口苦。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指标的最大不同就是中医的诊断指标没有一个是绝对的,一定要结合四诊去分析。寒热虚实或参差互见,或真假相杂,很考验医生的智慧。用药无效,就换个思路试试。以药试病,也是为医一法。
-----------“病人脉数,数为热,阳出泄则神不宁,故脉数.若开泄于胃则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知不在胃.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上气虚,神不宁脉乃数也。数为客热,非胃中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龙一先生,请问此话出于何书。与伤寒论上的文字很像又有扩展。
另请问学生服用天魂汤加减对症吗? 学生在行者老师处有开贴,内有详细病症说明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 ... &extra=page%3D1,若先生有空,烦请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