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自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自汗是指不因劳累、炎热,衣着过暖、服用发汗药等因素而时时汗出,动辄益甚的汗出异常
症状。营卫不和、表虚不固、正气外越等为自汗的常见原因。引起自汗的常见疾病有虚劳
、脱病类疾病,中暑、瘿气等。
临床若对导致自汗的病各不能确定时,可以自汗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辩证论治。
发病原因:  
自汗之病多主虚,有气虚、阳虚之别、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素
体虚弱,久病全虚之人,正气不足,稍事劳累多见自汗;咳喘日盛之人,肺气不足,气虚日
久,肌表疏松,卫表不固,腠理开泄可致自汗。暑热伤阳,或湿热内郁,或表虚之人微受风
邪,以致营卫不和,卫外失司,可致自汗。
诊断要点:  
自汗应与盗汗(睡时汗出,醒后汗止)、局部多汗(腋部或掌跖部多汗)区别。
经常自汗,体质虚弱者,多为久病体虚,或为虚劳类疾病。
疾病辨析:  
根据病史、伴随症等进行诊断,如:
★ 怕热、食欲亢进、颈部肿块、眼突而多汗者,多为瘿气。
★ 病前1-4周有咽痛史,症见发热恶寒或持续低热,关节酸痛而多汗者,应考虑痹病等
★ 饥饿时,或胃切除患者于餐后突然多汗,伴心悸、面色白者,多为饥厥。
★ 起病急骤,伴高热者,多属温热性外感病。温热病后期热退之后,因体虚未复,亦常有
自汗表现。
★ 妇妇产后,自汗或盗汗不止,称为产后汗症
。临床一般不会以自汗为主诉而就诊,其他疾病中有自汗主症时,应有原发病特点,对此应
全面分析,并作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抗“O”、血沉、粘蛋白、T3、T4、基础代谢率
等,以助确立诊断。
治疗方法:  
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用法:
加减:汗出多者,加小麦糯稻根牡蛎;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舌红、脉细数,加
麦冬五味子
营卫不和证
证候:汗出恶风,肢体酸痛,头痛,时寒时热,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
主方:桂枝
用法:
加减:汗出多者,酌加牡蛎、龙骨
风湿犯表证
证候:汗出,恶风发热,身重酸楚,小便不利,苔薄腻,脉浮缓。
治法:祛湿解表。
主方:防己黄芪
用法:
加减:恶心欲呕,加藿香佩兰苏叶;身重体痛,加羌活防风白芷
暑伤津气证
证候:发热,口渴引饮,神志躁扰不宁,身灼热,尿短黄,息粗气喘,面赤,舌红,苔黄,
脉细数无力。
治法:清暑益气生津。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
用法:
加减:发热甚,加银花、生石膏;口渴甚,加生地花粉;汗出过多,加五味子、煅牡蛎。
湿热蕴蒸证
证候:头部蒸蒸汗出,口腻作渴,身热不扬,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主方:三仁汤
用法:
加减:腹胀、便溏不爽,加苍术大腹皮;身痛困重,加防己、大豆黄卷。
阳脱证
证候: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精神恍惚,舌淡,脉微或浮数无根。
治法:回阳固脱。
主方:参附龙牡汤
用法:
加减:口渴舌燥,加麦冬、五味子。
其他疗法:  
对精神紧张伴失眠等症者,可给镇静剂,如安定等。心率加快者,可给心得安等。
单方及成药:
★ 麻黄根10g,牡蛎、浮小麦各20g,水煎服。
★ 黄芪、浮小麦各15g,大枣5枚,水煎服。
天王补心丹,每次1丸,每日2次。
体针疗法:夹脊穴(颈3-5)、间使、三阴交为主穴,配阴郄、复溜、太冲、内关等穴,
交替使用。
常用止自汗中药:黄芪、牡蛎、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五倍子等,可辨病、辩证基本上
选用。
相关文章
 说说去年秋末和今年初春的两次感冒
 导赤散(《幼科金针》卷上。)
 st : 艾叶的药用古今概况
 治咽喉肿痛
 心脾积热,循经上炎证
 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及其变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