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脉法精微:刘绍武老总结的糖尿病四脉证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 马文辉整理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刘绍武通过60余年的临床探索,经过大量病例的反复验证,提出了诊断整体气血功能失调的客观指标——四脉证。
  
     1.溢脉证:寸口脉越过腕横纹,甚者脉充皮下,可见其搏动,直达手掌大鱼际。疾病应变态势呈现阳亢性病理反应,多为交感神经功能亢奋,病位在头胸。传统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治疗大法为平亢潜阳,方选调神平亢汤。
  
     糖尿病初期多见溢脉,属“上消”范畴。表现为口渴引饮,消谷善饥,饮一溲一,形体渐瘦,舌红而燥,脉滑数或洪大。本型病程持续短,一般多在二年以内,以40岁以下居多,胰岛素均值与血糖均值呈正相关,合并症少而轻。
  
     2.聚脉证:寸口脉关部独大,甚者如豆状,搏动明显,高出皮肤,寸尺俱弱,也有人称作郁脉。多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疾病应变态势呈现阴性病理反应,病位多在横膈上下的胸胁部位,包括肝、胆、脾、胰、胃、肠等脏器。传统中医称之为“肝气郁结”,治疗大法为理气舒郁,方选调胃舒郁汤。
  
     3.紊脉证:寸口脉表现出节律不齐、快慢不匀、有力无力不等的紊乱脉象。它标志着心脏功能的紊乱和有效血循环量的减少,疾病应变态势呈现为气虚血少的虚性病理反应,病位在心胸。传统中医称此为“气滞血瘀”,治疗大法为理气活血,方选调心宽胸汤。
  
     糖尿病中期多见聚脉和紊脉,本型病程多在两年以上,十年以内,发病年龄以40~60岁居多,胰岛素释放实验见胰岛素与血糖均于第二小时达高峰,两者均值呈正相关,合并症多而重。
  
     4.覆脉证:寸口脉脉管细而硬长,超出尺部向后下移数寸,脉跳弦紧而有力,如绷紧之弓弦、绳索之感觉。疾病呈现为大肠中代谢产物积滞的病理反应,病位在脐以下之少腹部。传统中医称之为“痰饮证”,治疗大法为升阳解凝,方选调肠解凝汤
  
     糖尿病晚期,多见覆脉和紊脉,属“下消”范畴。病程10年以上,年龄在60岁以上居多,胰岛素释放实验血糖与胰岛素呈负相关,合并症群起且多危重。


帖子来源:

[原创]四脉证 五治则 十三方——刘绍武辨治糖尿病经验

http://jfbbs.ctzy。net/read.php?tid=399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7/7/7 11:09 编辑 www.med126.com/yaoshi/]
-----------这些都能把现在糖尿病的所有病例都包括了吗?不是说现代的糖尿病已有病变了吗?有说是因长期吃药防血糖高而生别病.真的只要把握你这四脉证就行了吗?
-----------拜读了
相关文章
 看了《人体使用手册》有疑问,盼前辈指点!
 化毒丹(《摄生众妙方》卷十)
 请教各位,小孩该不该打预防针?
 彻清膏(《徐氏胎产方》。)
 神效回疔膏(《普济方》卷二七三。)
 阴户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