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脉法精微:浅谈佛教禅宗观对中医脉诊的认识与应用【转自校内网】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浅谈佛教禅宗观对中医脉诊的认识与应用【转自校内网】
                                  作者:方国华

    佛教禅宗观医学(俗称禅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在“禅学”观念影响下形成的医学流派。禅医认为,中医脉诊在脉部搏动的形势下候得其“神”,是现代科学所不能完全解释的内容!禅医诊脉不留于动态形势,而是通过形势探求生命的所在。禅医的学术观,是在尊重科学的同时,又不被观念所束缚,她能通过现有的知识范围去探求尚未认识的世界。

    一、脉诊理论的边缘

    中医脉诊,是中国传统医学诊察疾病的主要内容。医者通过所诊脉部的搏动,去推判病情,是中国传统医学独具特色的诊察方法。这一独具特色的方法,历经两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其方法实际受用。

    中医诊脉的部位有三种选择,即遍诊法、三部诊法与寸口诊法,三种不同的诊法都是通过手指的感觉接收脉部的搏动。从常用的寸口诊法来讲,左右手各分寸、关、尺三个部位,各部位分候五脏六腑。用现代解剖学来分析,脉部的搏动,与其相应的脏腑,除心脏外尚未得到动态传导的理论依据。

    中医脉诊所言:迟、数、结、代等脉象,从文字上讲,易被人们单纯的理解为脉搏率律方面的问题。用现代科学观念来分析,脉搏的率律是心脏功能通过传导系统反映出的一种物理现象,通过脉搏的率律去分析、推判心脏的健康状态,是具有科学性的。这个具有科学性的推判是脉诊中能认识到的一个方面。但是中医脉诊,通过脉搏的率律去推判营卫、虚实与脉气盛衰等临床意义,是现代人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所不能完全解释的内容。这方面的理论还需人们逐步的去补充完善。

    中医脉诊所言:沉浮、长短以及芤革等脉象,从医者指下的感觉上讲,这是一种脉搏纵横形变及充盈状态的感觉。通过这些指下的感觉,可以推导脉搏中流体变化的数值以及推导脉搏形变的原因。这种指下的感觉,具有脉搏中流体变化的科学依据以及脉搏受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纵横形变的科学性。但是,上述脉象在临床中所指的温热,表里等含义,与具有科学性的物理现象尚未有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

    中医脉诊所言:洪细、虚实以及微弱等脉象,是医者通过指下的感觉对脉搏形与势变化的一种分类。脉搏形势的变化与心脏的功能及流体的压力、流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流体量与质的变化及疏导管道质量的变化,对脉搏形势的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变化都具有物理传导的科学依据。但是,脉象中所指的阴阳、寒热、虚实等涵义与具有科学依据的流体力学理论尚未有科学性的沟通。

    中医脉诊所讲的脉象,虽然有一部分内容能够被现代人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所解释。但是,脉象中还有一些实际受用的内容,是现代人们所解释不通的问题。单纯从脉部的搏动来讲,利用科学仪器去接收其搏动的数据,要比医者指下的感觉精微的多!但是,医者要通过指下的动态感觉,去领悟人体“生命灵魂”的所在,就超出了现代人们所掌握的知识范围。中国传统医学对人体生命的认识,并不局限于现代人们所认识到的形式范围之内。就其诊脉而言,并非是单纯的求其动态的物理现象。中医诊脉,诊的是“神韵”!这个“神韵”本身并不能概括在确切的物理形式范围之内。

    《内经·八正神明论》言:“何谓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这里所指的“神”是“慧然独悟”的客观世界。这个客观实在,并非是人们可以用识觉器官所能认识的问题。从脉诊上讲,“神”并非是医者指下单纯的动态感觉,而是在感觉的同时,领悟寻求生命的所在。前者是可以用形式表达的事物,后者是,“口弗能言”的问题。中国传统医学利用脉诊去寻求生命的科学理论,还需随着科学医学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逐步的去补充完善。

    二、佛教禅宗观对脉诊理论的牵引

    “禅学”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禅宗”是佛教文化的一个流派。“禅”本身具有“静虑”的意义。自菩提达摩创立禅宗学派以后,中国的佛教文化对其社会有了较大的影响。尤其,佛教禅宗观对中国传统医学更具有推动性的影响。佛教禅宗观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存在着能认识与所认识的问题。能认识就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所认识就是所要认识的客观世界。通常,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要通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来认识客观世界。但是,依赖这有限的六识能力并不能完全认识无限的客观世界。从客观上来说:客观世界并不依赖于人们的六识能力而存在。超出六识能力之外的客观世界,是否就不可认识了呢?肯定的回答是:无限的客观世界只有是否认识的问题,而不存在不可认识的问题!人类要超越六识所能认识的范围,首先要超越六识能力。佛学讲,超出六识能力之外,有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啊赖耶识。从认识能力上来说:首先我们应该认定,人类尚有末开发出来的智能!知识的积累与自身能力的进化都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前提。世界是无限的,人类的法度也是无量的,人对客观世界的无量大法,是与宇宙共存的。禅医对中医脉诊,有着独具特色的认识与应用。在临床中,禅医诊脉讲究“心识”,这个心识木拘于六识范围。它在同情与理解的心态中进行,“静虑”,禅医通过文字标注的脉象去参禅悟道,它内含着对潜能的运用。渭代名医周学霞所著的《三指禅》医书其内涵是在指下用“心”!“心识”诊脉,是通过形式而不拘于形式,它追求“生命灵魂”的所在。

    中国传统医学中所讲的:精、气、神、魂、魄等学说,实际是古人对生命认识的一种描述和指向。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是不确切的。禅宗传教的宗旨讲究:“不立文字”,这个不立文字,决不是鄙弃文字,而是要通过文字的指向,破除文字框架的束缚,去真参实悟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诊脉中,如果单纯的追求文字描述的形象,就会误入歧途,很难接近生命的本来面目。中医脉诊中所讲的表里、寒热等脉象,从文字意义上——被理解为内外温度的概念,实际并非是单纯温度分类。又如:脉象中的盛衰、虚实等脉象,从脉部搏动上去理解,它具有频率与力度的数证可循。但是,复合在明阳,营卫等抽象概念上,就没有数据可循了。因为,阴阳、营卫及经气的流注,本身就是中医学,利用类此推举抽象思维的方法,捕捉动态生成的生命所在。古人对生命的研究,利用文字表达的本身,就超越了文字概念。数据可证实,物质可体现,以及具有 --复性的科学观,对永不重复的生命科学进行研究,还需从观念上进行修整。类比推举抽象思维,是中国古典思维的主要方式,它也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主要思维方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学的观念。对生命的研究,利用前者抽象推举的思维方法设立“生命灵魂”的目标;利用后者“直指见性”的方法去甩开形式的束缚,直接了当的去接近生命的本体,这是中国传统医学利用古东方思维方式,研究人体与生命独具特色的方法。

    禅医诊脉,不是单纯的诊察其动态。而是通过脉部的搏动分类,去领悟脏腑的“神韵”。中国传统医学中所讲的“神”是一种超出入们常规识觉器官所能认识的客观实在。禅医在诊脉时,强调的关键在于“静虑”在于“悟道”。诊脉在于悟得其“神”!这个“神”是医者与病者之间标本神合的问题。这也是禅学中所讲的“拈花示意与破颜一笑”的超然境界。通过形式去理解内涵,通过人体去理解生命是禅医诊脉的特色。这个特色体现了中医脉诊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诊察的是“生命与灵魂”。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神形观”及设立的抽象生命概念,是世界上最早将物质人体与生命灵魂相结合研究人体本身的内容。当科学医学对人体物质范围研究基本圆满的时候,将体现中国传统医学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潜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佛教禅宗观医学对中医脉诊的认识与应用,是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诊察生命的所在。禅医研究永不重复的生命科学,能通过“具有重复性的物质科学观”去探讨生命科学。中国传统医学不能被历经各时代人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包容,这是她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

    禅医的学术观,将有利于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她能促进生命科学与科学医学交融相会。当科学医学对人体物质范围之内的问题研究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生命科学将复合科学医学同前进。在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将促进中传统医学全面的进入国际社会。


-----------读你其它贴子有个人觉得还是左尺部主“脑”为佳之句。能否解解? 谢谢~~~
-----------呵呵,是哪个帖子啊?
相关文章
 妇人难生
 脉弦数 便秘 易怒
 请教这病是用去热的药还是去寒的药
 女科经论 8. 杂证门 上课笔记
 子宫内膜增厚,怎么办好?
 求助:行者老师开的方子里一个小问题。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