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针灸拔罐:民间耳穴割治法治疗面部黄褐斑30例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汤晓云 赵熙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650223)
    原载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6年总20期
   

    黄褐斑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疾病,多数妇女却为此苦恼,特别是由干妊娠期间及分娩后容易遗留;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约20%发生本病。本病男女均可发生,以女性较多。中医称其为“黎黑斑”、“肝斑”,系舒虚肝郁、血虚血瘀所致。
    1.临床资料
    30例病人中全部为女性,年龄最大者46岁,最小者24岁,病程在1年以内者3例,1年至5年者18例,6年至10年者8例,10年以上者1例。30例患者的面部均为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对称分布于颜面的颊部,呈蝴蝶形,严重的累及口唇周围。其中伴有月经紊乱,经行有块者16例;眠差梦多,神疲健忘者7例;头昏耳鸣者4例。
    2.治疗方法
    取穴:肺、内分泌、内生殖器、面颊。先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再用碘酊清毒全耳,75%酒精脱碘,用消毒的备用的11号尖型手术刀在选定的耳穴上划割,切口约0.1~0.3cm,深度以到达真皮,慢慢渗血而不流血为度,放血少许后,用消毒棉花压迫止血。在耳穴割治的同时再配合耳穴压丸。取穴:肺、内分泌、内生殖器、面颊、肝、肾;伴有眠差者加神门、皮质下、心;纳差、乏力、头昏者加脾、肾;气血郁滞者加心。用75%酒精擦洗全耳,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约0.6×0.6cm2)准确贴在耳穴上,并行一定按柔手法。嘱患者回家后每日自行按压4次。7天治疗一次,4次一疗程。
    3.疗效标准及结果
    疗效标准:面部色斑全部消退,伴随症状明显改善为显效;面部色斑部分消退,伴随症状有改善为好转;面部色斑无消退,伴随症状稍有改善为无效。
    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治疗时间最长者为6个疗程,有7例,占23.3%;疗程最短者为2个疗程,有11例,占36.7%。显效6例,占20%;好转20例,占66.7%;无效4例,占13.3%;总有效率为86.7%。
    典型病例
    刘某,女,33岁,面部黄褐斑一年半。发病前因月经紊乱,忽前忽后,量少,到市延安医院治疗,口眼黄体酮,每日4~8mg,连服10天后,面部出现黄褐斑,边缘清楚,范围约3×2.5cm大小,月经仍不正常;提前6~7天,有血块,经前或经期少腹隐痛,按上述方法治疗两个疗程后,面部色斑完全消退,月经正常。两年后随访,面部黄褐斑没有复发。
    体会:
    黄褐斑是影响中青年妇女美容的主要病症之一,为常见病、多发病。系肝肾阴虚、气血不和、肝郁血瘀所致。耳穴治病是多途径、多层次的,当刺激耳穴后可通过各种途径反应到患病部位,引起患病部位各个层次上的变化。耳穴内分泌、内生殖器,能调节内分泌的功能,同时还可调经。取肺穴之意在于“肺主皮毛”,肝穴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面颊区为相应部位取穴,肾穴可补肾滋阴;通过耳穴割治配合耳压共奏通经和血,舒肝解郁,补肾之功,使内分泌紊乱得以纠正,恢复体内性激素的平衡。
    通过观察30例患者,作者体会到要达到治疗次数少而效果好,必须早期治疗。时间短、范围小的效果明显优于时间长、范围广的患者。对于顽固性黄褐斑应当配合内服中药,双管齐下。
-----------这是针灸美容的好帖,怎么没人跟帖了,耳穴割治,一般人受不了,不知能不能用压籽法代替!
相关文章
 产后崩淋带下
 腹痛
 JT中医基本守则:体用合一
 气虚夹实证
 阳虚痰凝证
 脑空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