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推拿按摩:如何利用经络调理身体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xhui26 于 2012/5/24 11:14 编辑 www.med126.com/Article/

    这是今天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关于经络养生的文章,觉得不错,特推荐给大家:

1. 清除大腿内侧赘肉 刮肝经
      用手掌根推大腿内侧的肝经。每天睡觉的时候,用手掌根从大腿根部推到膝盖附近,把这条肝经的位置推300下。推的时候可以沾一点肥皂或油脂的东西润滑一下,以免擦伤皮肤。
肝经又叫足厥阴肝经,本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 急脉,章门, 期门。简单地说就是大腿内侧 大腿根部到膝盖附近

2. 清除大腿外侧赘肉,敲胆经。
      大腿外侧胆经有一个天然的标志,就是人们裤线的循行位置。要想减去这个部位上的赘肉,只需要拿指节去敲打就可以了。因为这些穴位都在皮肤下面的肌肉层,并不在皮肤表面,所以敲打的时候,力度要能渗透到肌肉里面去。只有这样敲打,效果才真正地明显。
      胆经又叫足少阳胆经,本经脉腧穴有:瞳子、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44穴,左右合88穴。
      简单地说就是你站起来,手指尖顺着侧面裤缝到膝盖那一条线,其实主要就是敲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3. 清除腰上的赘肉,敲带脉区
      如果腰上有赘肉,就敲腰两边的带脉区,这里是肝胆经的循行位置,就像带子一样围着人体,所以只要敲带脉,就可把腰两边的赘肉敲下去。敲带脉很简单,只要平躺着,手握空拳,每天坚持敲打300次,由轻到重,以舒服为宜,不久这些"游泳圈"自然就下去了。
      本经脉交会穴为带脉(带脉同名穴位)、五枢、维道(足少阳经)共3穴,左右合6穴。简单地说就是就是腰那里的位置,平躺下来的时候,后背的脂肪会被挤到腰部,就是脂肪那里,也就是腰部最细的那个点。

4. 大肠功能失调引起的肥胖自疗法:敲大肠经
      如果吸收的东西不能及时地变成血液,就会变成脂肪赘肉堆积在人体里。还有便秘,也会造成体内垃圾排不出去。
      如果大肠功能失调,胳膊上的反应点会很多。(胳膊粗)这时,要经常敲打胳膊正面的大肠经,不但可以消减胳膊上的赘肉,还可以改善便秘的问题。敲大肠经对老年人还有额外的好处。因为大肠经属于多气多血之经,如果老年人觉得肩膀老痛,经常敲敲大肠经,肩膀的气血就会充足,这对于防治肩膀痛很有好处。简单地说就是敲打胳膊正面。

5. 胃功能失调,跪膝法
      胃功能失调,比如吃点儿东西就堵在肚子里,根本下不去,好像不消化,这时可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跪膝法。就是在床上,或在地板上铺上垫子,每天跪着走,就可以帮助胃功能恢复正常。
      像这么每天跪着走一走,所有的气血就首先奔胃经而去了,原来存积的赘肉就会被带走,被排泄出去。不光是减了肥,膝盖有损伤、有关节炎的,也会随之好转。

6. 小肠功能失调:捏手臂内侧
     小肠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如果它的功能减弱,手臂内侧下方小肠经循行的位置就会有松松垮垮的赘肉。在中医看来,心和小肠相表里,小肠经功能减弱就是心脏给小肠经供血不足了,同时心脏功能也出现了些问题,虚弱了。
       怎么解决呢?很简单,把手举起来做个敬礼的动作,然后用手指肚捏手臂内侧。大拇指是心经的位置,其他四个指肚捏的就是小肠经的位置。
       捏的时候一定要挨着捏,边捏边结合点掐、点揉,从腋下往肘上走,连着揉下来,一直揉到小臂。每天坚持,不但这里的赘肉可以减少,而且还能改善心脏供血的功能。另外,肩膀上的问题、颈椎病等都会相应地得到解决。所以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朋友们,要经常揉心经和小肠经。

7. 心脏功能失调:用大拇指揉心包
     肥胖容易造成心脏负担过重,反过来,心脏功能不好也会造成肥胖,两者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关系。
       心脏功能不好为什么会造成肥胖呢?前面说过,肥胖的原因就是体内的垃圾运不出去,堆积在身体里了。只有靠新鲜的血液才能把垃圾运走,而驱动新鲜血液的动力就是心脏。心脏动力强,气血才有力量,才能够把赘肉吸收并清运出去。
       有人问:"我怎么知道肥胖是由于心脏功能弱呢?"其实有一些体征可以看出来,比如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会觉得憋闷,需要开开窗户,这样的人心脏功能是弱的。还有就是上楼没几步就喘上了,心脏功能也不好。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每天拿大拇指按揉心包经就行了。把胳臂往前伸平,从腋下到中指的这条直线就是心包经。按揉的时候,心脏功能比较差或者心血管有轻微淤阻的人,都会发现有相应的痛点在上面。这时,一定要把这个痛点给揉散。
       心脏问题稍微严重一点的人,通常肱二头肌下面有更为明显的痛点,一定要多揉这里。这时,减肥倒是次要的,最关健的是一定要把心血管给打通,让它通畅,这样才可以防治心梗、心绞痛、冠心病等疾患。

8. 脾的运化失调:推左侧小腿上的脾经
     脾的运化失调也能造成肥胖。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化就是把体内吸收的食物变成精微营养物质变成血液化掉。同时,还要把新鲜血液运到全身的每一处。如果不能运到四肢末梢,那里就会有淤血、垃圾堆积。所以脾主运化的过程,就是清除体内垃圾的过程,也是推陈出新的过程,即新鲜气血把沉积的垃圾赶出去的过程。
       有人说:"我怎么知道是因为脾功能失调造成的肥胖呢?"脾虚通常会引起腹胀,就是吃完饭肚子就胀,甚至有的人即使不吃饭,但一到下午肚子就胀起来了,还有的人夜里睡觉老是流口水。这些都是脾的运化功能差了。要及时地健脾,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
       健脾可以用推脾经的方法。除了一般的减肥之外,还能减腿上、小腹部的赘肉,这些都是脾经所主。
       脾经在小腿内侧的这一段穴位很多,也最容易找。当贴着小腿这根骨头的内侧来捏的时候,会找到一些痛点,这些痛点都是穴位。脾经堵塞的人,这些穴位会非常敏感,非常疼痛,这时就要多揉。
       另外,揉左侧脾经效果最好。因为这里有一个普遍的规律:比如说肝在右侧,那就多揉右侧的肝经;心脏在左侧,揉心包经的时候要揉左侧。

9.膀胱经失调:在后背膀胱经按摩、刮痧、捏脊、艾灸
     膀胱经在人体的后部。后背、臀部、后腿、脚外侧都是膀胱经循行的位置,像后背、臀部上的赘肉、肥肉多,都是膀胱经的问题。
       膀胱经通常的问题就是人体的风寒易堆积在那里。因为它是人体抵御外寒的一个栅栏。中医认为:"风从项后入,寒从脚底生",就是说风寒都是从膀胱经进来的。所以好多人后背、臀部上的赘肉摸上去的感觉就像摸一层棉花一样,没有质感,这就是风寒堆积引起的。
       如何清除后背膀胱经上的这些赘肉呢?就是驱寒,而驱寒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后背的膀胱经上刮痧。
       如果有人不喜欢刮痧,也可以用拔罐、按摩、捏脊、艾灸的方法,目的都是清除后背的寒气。而消除臀部上赘肉的方法是趴着,用拳头敲打臀部,可以达到臀部减肥的效果,而且也可以把臀部的寒气排出。还有,大腿后侧、小腿肚子上的赘肉可以用按揉、点揉的方法来消除。总之,要在膀胱经上多多用力。

       通治各种肥胖的自疗法:推腹法、走路法、早睡早起 推腹法顾名思义就是推肚子。因为人体的12条经络都在肚子上有循行,所以把肚子推顺了,12条经络就通畅了,等于都得到了锻炼。
       推肚子的时候,要用食指肚从心窝开始推。有时候,您可能感到心里闷得慌,堵了口气,这时要把这个气推散。
       推的时候要往下推,推过肚脐眼,推到小腹部。先推中间这一条,然后再推两侧。推到肝胆经的时候,要斜着往中间推,因为肝胆经是斜行走向。这么一推腹,12条经络都调节和畅通了,身体的垃圾也会很容易被带走。
       临睡觉的时候要推一次,第二天起床之前再推一次,各推5分钟。
       走步法就是每天徒步。当您要上班的时候,最好在离单位不远的地方提前下车,然后走着去上班。老年朋友去公园时要多走步,这样可以均匀地将身体的赘肉减下去。
       走步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好处呢?因为人体6条重要的经络都循行在脚上。有人说:"我天天都在走路,怎么身上的病还那么多?"这是因为很多人通常都不大会走路,没有用脚踏实地的方法,只是拖拉着鞋在走,所以很多人鞋的后跟都磨偏了。
       如果用脚踏实地的方法,走路就成了锻炼的方法了。其实在生活中,举手投足都是锻炼,但是您得用心注意才有效果。
       走路要走到什么情况下才有效果呢?比如在冬天,要走到头微微出汗、脚开始发热为止。这样不光能减肥,还能祛除足寒证,把气血都引到脚上去,这对老年人来说最合适。另外,走路法还可以防止脑中风、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等问题。
       要想气血养足,还有一个根本,就是一定要睡得充足。


-----------下载学习,找机会试试
-----------非常周到,好贴,谢谢!
-----------下载学习一下
相关文章
 用药真谛-------“土忍翘薇”拮抗激素副作
 病有三因受病主治不同论
 证治准绳类方 目昏花 上课笔记
 麝香丸(《元和纪用经》。)
 
 一、中风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