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发现神秘软物:被怀疑是传说中生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11:11 北方新报
4月11日,《北方新报》独家披露内蒙古发现不明软物的前前后后,文中不少细节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当日下午,此事被新浪网以《农民家中发现神秘软物 夏天不腐坏冬天不僵化》为题全文转载,各地媒体对此事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相继深圳新闻网、东北新闻网、青海新闻网、中国西部网、黄河新闻网、大洋网等几十家网站对其进行转载。北京、沈阳、上海、西安、北票、济南、包头、
呼和浩特的读者不断打来电话,为不明软物的主人张永平出谋划策。
是红茶菌?
《这个软物是不是传说中的太岁 期待专家破解谜团》一文刊发当日,呼市读者多把此物当作红茶菌。呼市62岁的孙先生说,9岁的时候见过他类似东西,当时家人是买来为哥哥治病,用红茶或红糖水浸泡,泡出的水让哥哥喝下。孙先生说,他哥哥的病在当时被称为痨病,发现时为时已晚。所泡之水没来得及喝过几次,他的哥哥就不久于人世,伤心之余,家里人把那东西一扔了之。孙先生回忆,家里叫那东西为红茶菌,初买来时不过拇指肚大,3个月后就长了几十倍,放在容器里,长成与容器同形,透明的。家住呼市车站东街的江女士说,上世纪80年代,呼市地区有老人喝一种叫“红茶菌”的东西所泡出的水,人们说喝了可以治病。在她的记忆中,“红茶菌”有一些特征与目前张永平家这块不明软物的相似。呼市的赵刚说,20年多前,呼市清水河县也流行过叫海宝的一种东西,分出一小块,用红茶水泡上可以独立生长,圆圆的,形状类海蛰皮。当时乡里人认为喝海宝泡出的水可以强身健体,泡出的水滋味酸甜。
极有可能是太岁
11日下午4时,上海读者唐文龙先生打来电话。他说,去年12月份,他去沈阳市过周末,在一个距离沈阳市35公里的“天下第一怪坡”的旅游景点里,见到了一个张永平家所藏之物极为相似的东西,当时那个东西正在对外展出,展出的时间只有几天。游客进入“天下第一怪坡”那个景区后,想目睹那个东西的真容,需要单独购门票。唐文龙说,当时那个东西已经被权威专家明确鉴定为太岁,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经鉴定,它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割而复生。听了这些,很多游人有意求得一块带回,但是都没能如愿。据介绍,如果将太岁放在没有遮挡的硬的平面或埋在土中,它会自行移走。为防止太岁游走,展出时,它被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内。
12日,辽宁省北票市的李国柱打来电话,几年前,北票市黑城子镇曾经挖出一块7公斤重怪异肉球,后被科研部门鉴定为太岁。李国柱说他家距离当时太岁出土的地方不过几公里,当时他对那个事情很关注,他个人认为,现在内蒙古出现的这个不明软物极度有可能是太岁。
呼市的李登标老先生一直在关注着本报对不明软物的报道。12日早晨,他给本报打来电话,他说他有个朋友是生物专家,在北京工作,对这方面有很深的研究。李登标说他以前也涉猎过有关太岁的一些知识,据他分析,张永平手中的软物很可能是太岁。李登标表示,如果张永平愿意,他可以取软物身上的一小块,带上专程去北京找朋友做鉴定。李登标认为红茶菌与张永平手中软物有明显地区别,红茶菌(又名海宝、胃宝)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其菌母晶莹透亮,在一定的温度下,用茶水和白糖再加上红茶菌菌种培养能自然生长变大,形状随容器的变化而变化,饮其液味道酸甜。而张永平手中的软物经过风吹日晒之后,再用清水浸泡仍可自然生长,泡出的水喝起来没有任何味道。这种软物的形状不规则,夏天不腐烂,冬天不僵化,纵然风吹日晒也如此,十分难得。
太岁的传说
太岁的说法来自于我国古代的“太岁纪年法”,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太岁被神化,并成了众神之魁。它在中国传统的“择吉术”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中国一些辞书的解释,太岁是古代民间对木星的一个别称,木星它每12年要围绕太阳转一圈,它每一年有一个位置,地下相对应的就有一个太岁出现。民间传说盖房子兴土木的时候门不能正对着它在天上的星位。不然地上的太岁就会动怒。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说法。如果按照民间的说法,人们对太岁是十分避讳的,如果人们在盖屋时发现太岁,一般人们都要把它拿回家,用酒泡上,目的是把它灌醉,让它记不得过去发生了什么。然后再悄悄在半夜色时分把它放出去,这样一来,太岁就不会再怪罪下来,挖它出来的人也就不会再担心有什么灾祸发生。现在,但是为什么又把太岁与长生
不老药联系在一起了呢?
原来,作为一种具体的生物,太岁是真实存在的。近些年,在峡西、辽宁、吉林、河北等地都有过发现。在我国古籍、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太岁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一种生物,被描述为视肉、聚肉、肉芝等 。据《山海经》记载,视肉最早是作为古代帝王生前喜欢食用的物品出现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至于吃了以后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说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确有记载。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类,与我们现在见到的
灵芝,并称为“本经上品”。《本草纲目》里还列举了几部以“芝”为主的药方,说明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着特殊疗效,其共同的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长的特点,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历代帝王都千方百计去寻找它。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听说东方有一种仙药,食用以后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亲自率将东行寻找仙药,他来到了山东省的琅琊镇,寻访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医徐福,命为其寻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并赐给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随即率五百童男童女东行,来到了山东蓬莱寻找仙药不成。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到达了古代瀛洲、方丈等地,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一带继续寻找仙药。据说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太岁。然而2000多年过去了,徐福和他的寻找船队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而秦始皇梦寐以求的仙药也化为了历史传说。
《北方新报》寻找识货人
太岁是不是真的现身于内蒙古了?看到《北方新报》的相关报道后,全国各地有不少读者主动参与,为验明不明软物的身份出谋划策。上海读者唐文龙说,他在沈阳市所参观的“太岁”与内蒙古现在的这个不明软物很相像,所以他建议本报与沈阳市有关方面联系,以揭开软物身份之谜。
辽宁的李国柱认为,北票市有关部门对太岁一事应该更清楚,他说,与北票市的媒体联系,寻找能够做此方面鉴定的权威家会更轻松些。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在渭河中捞出过类似软物,后被陕西有关专家确定为太岁。鉴于此,4月12日、14日,记者分别联系到了西北大学生物系的两位教授,作为当年为陕西渭河捞出的太岁验明正身的人物,他们表示先在网上了解一下内蒙古这个软物的一些具体情况,有如果可能,他们会与本报进一步联系。当日,一个自称是西安某研究所的张先生对记者说,看了网上前一天关于内蒙古不明软物的报道,他产生了来内蒙古为软物做鉴定的想法。
4月11日晚,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位教授称:“如果取软物身上的一小块来做实验,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到细胞结构,就说明它有生命。”
现在《北方新报》有意在全国范围寻找有关专家,以顺利解开农民张永平所藏不明软物身份之谜。联系电话(0471)6685352 13948197147 联系人 辛一 作者:《北方新报》 辛一
―――――― 下载于新浪网
中山大学全力鉴定“太岁”身份 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2005-07-17 23:12更新 来源:羊城晚报
眼下,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家正对一个来自内蒙古的不明“怪物”进行身份鉴定——
2004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民张永平在推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石头状的“怪物”,它既没鼻子也没眼睛,摸上去感觉像团肉;它不会因高温而腐烂,也不会因低温而僵硬;它一天天不断长大,身上的“伤口”也可自动愈合。更奇怪的是,有人喝了浸泡过它的水后,困扰了多年的
头痛病竟然消失了。人们开始对这个“怪物”进行各种揣测,有人说它就是传说中的“太岁”;有人说它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肉灵芝”……
一年后的今天,内蒙古方面将这个疑似“太岁”的切片样本邮寄到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该院的施苏华教授等专家将通过先进的遗传系统分类技术给其验明正身。
这个“怪物”究竟是不是“太岁”?“太岁”究竟为何物?记者特地走访了中山大学、中科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的权威专家。
本报早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关注“太岁”,当时一些专家的看法到现在仍是“太岁”研究的主流声音。
□背景链接
《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对太岁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等。晋代著名学者郭璞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作的解释是:“聚肉形,如
牛肝,有两目。”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本经上品”,具有“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的特点。
另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它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就在哪个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会有灾祸”的由来。
1、正在为“太岁”验DNA 极有科研价值,可能对人类生命科学研究有帮助
几经周折,记者昨日下午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实验室里拜访了负责这次样本分析研究的施苏华教授。尽管施教授称在鉴定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不愿就此过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她还是透露了一些关于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
施教授说,目前可以初步肯定这个“怪物”就是“太岁”。而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对“太岁”身份的鉴定工作,只是众多纷繁的“太岁”研究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她和她的研究生目前正利用一些先进的手段对这个样品的分子系统、分类定位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一些基本的参数去找出该物质的DNA序列,然后根据基因分析的结果,看看它属哪类物质,或者与哪类物质比较接近。
记者在现场看到,“太岁”样本的切片已成了实验室里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此刻它在先进的实验仪器中接受着各种数据分析。“太岁”切片样本从内蒙送至广州研究已有几个月了,但让施教授出乎意料的是,“这个东西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她说:“从目前的研究看,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组成‘太岁’的物质不止一种。”而具体是何物质组成,施教授则未予透露。她说,“谜底”必须在所有实验完成后才能出报告。
不过施教授也表示,关于“太岁”的研究从科学上来讲,的确是非常有意思、有意义的。因为据说“太岁”能自己生长,而且繁殖能力和修复能力很强,因此关于其生物能量来源等问题就很有科研价值。如果这些难题能一一破译,说不定将来会对人类生命科学研究有极大的帮助。
2、 基本肯定是黏菌群复合体,有专家大胆推测可能是一切动物的祖先
本报记者随后又联系到中科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的李泰辉研究员。对于这次内蒙古又发现疑似“太岁”的物体,李泰辉研究员的第一反应是“并不奇怪”。他说,从古到今有关发现“太岁”的消息就不断传出。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吉林、山东等地就先后有报道。李泰辉说,无论是民间还是科学界,都一直对“太岁”大感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他和北京、吉林、陕西等地的科学家已纷纷展开对“太岁”的研究。
说法一:黏菌群复合体
专家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组成“太岁”的是非常多的菌体,而且品种各异。结合“太岁”的个体带有一定弹性,还不时分泌出有丝性的黏物等现象,当时专家的结论是,所谓的“太岁”应该就是一种“特大型罕见黏菌复合体”。既有原生质生物的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是活的生物体。专家估计该黏菌是以细菌、酵母菌、霉菌孢子等其它微生物为食,以纤维素、儿丁质、甲壳质等为营养,含有蛋白质约50%,以及核酸、酵母菌和霉菌等。但当时受科研仪器的限制,没有对这些菌体作更深入的分子分析。
说法二:粘细菌
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
说法三:高等真菌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白玉华教授将“太岁”切片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体内具有菌丝,初步确定为高等真菌。
说法四:并非黏菌群复合体
中科院微生物所形态学专家茆晓岚多年前曾研究发现,该物体含大量的水;做蛋白质实验,没有蛋白质反应,也没有核酸反应。而放于火上烧,能闻到呛鼻的味道,他估计有醛基、醇基或羟基成分。因为黏菌必须具备蛋白质和核酸成分,因此他判断“怪肉”不是黏菌群复合体。
有专家还认为,“太岁”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但李泰辉研究员和施苏华教授都表示,虽然“太岁”为黏菌群复合体的说法基本可以认定,但关于“黏菌群复合体”这一概念是非常模糊的,还不能清楚解释“太岁”为何种物种,惟有通过分子系统分析等研究,才能将“太岁”身上的秘密一一揭开。
3 热捧多年只因至今仍是谜 科学界对全球菌种研究只有5%
其实科学界对“太岁”的研究早已陆续开展,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无论是民间,还是科学界对“太岁”的热捧依然有增无减呢?专家认为当中有两大原因。
首先是因为民间对“太岁”的传说从古至今一直流传,而且一些相关的记载很悬乎,比如说,秦始皇曾认定“太岁”为长生不老的灵药,命令徐福率部下千方百计找寻。而据古代文献记载,在中国北方民间,“太岁”是一种传说中的凶神。俗语中就有“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犯太岁”等说法。因此,每当各地发现有疑似“太岁”的生物后,人们就会异常关注,媒体争相报道炒作。
其次,科学界目前的研究结果还未能清楚解释组成“太岁”的菌群复合体究竟为何物。李泰辉说,全球的科学家对于菌类的研究还非常有限,目前存在于自然界的包括黏菌在内的真菌大约在150万-200万种,科学界大约只对其中5%的菌类品种有研究,仍有过百万以上的菌类尚未能验明正身。因此,专家毫不讳言说,即使这次中山大学对该物质的分子系统有新的研究进展,科学界依然还难以给这个复杂的生物正式冠名。
□“太岁”疑团
疑问1:“太岁”真能治病?
专家建议:不要轻易服用
早前发现“太岁”的内蒙古农民透露,他的亲人喝了浸泡过“太岁”的水后,治愈了多年的头痛病。“太岁”真的能治病吗?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这样记载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
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
泽漆,黄者如紫金。”这个被称作“本经上品”肉芫,就是民间所说的“太岁”,书中还介绍了它对一些疑难病症的特殊疗效。
但现在的专家认为,太岁属于原生动物及真菌类,品种十分复杂,加之其来源于土壤,自身可能会附着各种有害生物或者有毒物质。专门从事食用菌研究的李泰辉研究员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食用“太岁”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建议在没有弄清楚“太岁”的物质组成前,人们还是不要轻易服用。
疑问2:“太岁”到处都有?
专家结论:南方较易发现
早前还有消息说,除了在内蒙古、吉林的土地上发现“太岁”外,在连云港等海滨城市的海滩上也有类似“太岁”的物体出现。对此,李泰辉的意见是,九成可判断“此太岁”并非“彼太岁”。判断的原理是,咸水菌群不一定能活在淡水中,同理,淡水菌群也难以活在咸水中。他还指出,类似“太岁”这样的黏菌群复合体并不罕见,在南方一些潮湿地方也很容易发现。
疑问3:“太岁”个头庞大?
专家结论:说不准
为什么在内蒙古等地发现的“太岁”会如此庞大呢?和它生活的地域有关系吗?和它的“年龄”有关系吗?李说,在最终的研究结论出来前,这些问题都“说不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个“太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因为一般来说,黏菌可通过“吃”细菌来维持生命,而潮湿的地方比较容易滋生细菌,因此成了“太岁”的乐土。人们在潮湿的下水道和宅基地下,会有一些小团的像“肉”一样的物体,只是它们的个体都偏小,人们并没有引起注意。它们可能都是“太岁”。
疑问4:为何送广州研究?
一位博士力促此事
美国华盛顿大学药物化学家邱声祥博士组织了这一研究项目。邱博士两年前就开始从事“太岁”研究,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邱声祥博士进行“太岁”研究的合作伙伴,他们都希望能够利用先进的遗传系统分类学技术,对“太岁”的身世进行多学科全面系统的研究。
邱声祥博士称,“太岁”更为确切的称谓应该是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肉芝”,为“芝”类中药之一。从中药的角度上划分,“芝”类中药的品种十分复杂;从颜色上分,有赤芝、
黑芝、白芝、黄芝和
紫芝;从生长环境及形态来分,有石芝、木芝、草芝、菌芝和肉芝。仅从外观上观察或者简单地用显微镜检测,很难断定是否为“太岁”。 (区健妍)
疑似太岁现身甘肃酒泉 重27公斤列全国第三
时间:2005年08月06日03:39 来源:兰州晨报 网
一次偶然发现,引出千古传说;一块奇特“怪物”,掀起轩然大波;有人说它长生不老, 有人说是“太岁”出世, 它究竟是什么?
-7月21日,酒泉一青年捡得一疑似“太岁”的怪物并廉价抵债,谁料此物竟是稀世之宝。短短几天,此物一连转手几人,最终酒泉富康家世界董事长以27万元的高价收购并收藏了此物。一时,有关“太岁”的传说在周遍地区流传开来……
捡回“太岁”遭臭骂
在酒泉市富康家具世界当保安的陈荣德是酒泉市肃州区双明村七组的农民。7月21日下午2时许,陈荣德到村庄东头的淌沟(地名)洗澡,他突然发现浅水处有一像木桩或石柱的“怪物”发着亮光。他走近一看,此物一半露出水面,一半埋于河床,顶部竟长有大小、形状与人和动物眼睛相似的黑“眼睛”,点点亮光就是从此发出的。由于好奇,陈荣德找来一洋镐,想把“眼睛”拿出来,谁料一不小心却将“眼睛”弄烂,溅出一小摊浆汁。后陈荣德把此物弄回了家,然而,此举招致其父母的一顿臭骂。
陈荣德年过六旬的父母一见此物便怀疑其为人避之不及的“太岁”。“太岁头上动土会招致祸端”的俗语让陈荣德父母惊慌失措,要求陈将“太岁”放回原处。陈荣德对此不以为然,却将其暂时存放于其家住酒泉市区的姐姐家。
“怪物”作价送亲戚
据陈荣德讲,后来,一位当地市民闻讯愿出3万元的价钱买下此物。陈荣德在收取了3000元定金后,将“怪物”出手。那位市民买走“怪物”时称,他要请专家进行鉴定,如果有价值,他马上兑现剩余的钱;如果没有价值,“怪物”就物归原主,定金不退。
“怪物”出手后的第四天,陈荣德又找到“买宝人”要回了“怪物”,并带回其姐姐家。后陈荣德姐姐的一位嘉峪关的亲戚对此物情有独钟,加之其亲戚又帮过陈的姐姐不少忙,陈的姐姐遂把此物送给亲戚以作报答。后陈的姐姐提出:“以此物抵消弟弟向她借的1万元钱。”
老板27万元买宝
7月31日,陈荣德所在单位酒泉富康家具世界的董事长李先生出差回到酒泉,他听到“怪物”一事后非常感兴趣,抱着“不能让宝流失”的念头,李先生当即决定出重金回收“怪物”。
8月2日凌晨,李先生以27万元的转让价将此宝物“请”回富康公司,并制作专用容器,将宝物浸泡于清水中。
8月3日下午,记者在富康家具世界李董事长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个宝贝。经测量,此物高45厘米,重27公斤。据介绍,经酒泉市一些生物专家初步鉴定,认定此物为形成时间万年以上的“太岁”。
记者发现,这尊“太岁”色泽鲜艳,呈玉黄色状态,用手触摸,底部及侧面大部分地方坚硬,但顶部和侧面部分位置柔韧,具有一定的弹性。此物直观形似木桩又似石柱,侧看能分辨出一圈一圈的纹理,像是生长年轮,被挖去“眼睛”的地方仍留有“眼膜”之类的黑色东西,黑色分泌物没有任何异味。据介绍,我国有资料记载“太岁”以来,目前酒泉的这个“怪物”(27公斤)的重量仅次于黑龙江“太岁”(50公斤)和吉林“太岁”(49公斤)。
一套房回报捡宝人
李先生告诉记者,在沿海地带,一尊“太岁”在展馆展出后,仅观看一次的门票就高达500元左右,可见“太岁”的“身价”确实不菲。
目前,富康家具世界计划将此“太岁”永久保存于该公司,并着手准备展厅。与此同时,酒泉市政府,旅游局,文化、文物等部门也对此非常感兴趣,几位市上领导观赏后建议,尽快进行详细的鉴定。
捡宝人陈荣德能从中得到利益吗?就此,记者8月4日上午与陈荣德取得了联系,他欣慰地告诉记者,向富康转让“太岁”的人已于8月3日晚与他在电话中达成协议,此人答应在酒泉市为陈荣德购买一套价值10万元以上的楼房,并为其置办些家具。
文/图 本报记者 董开炜
―――― 下载于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