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胃脘痛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胃脘痛是指自觉剑突下的上腹部位疼痛的症状。多因寒热侵袭,饮食失调,阴阳气血不足,
气滞血瘀等使胃失和降所致。胃脘痛是胃部病变的常见症状,肠、胰、胆、肝、脾的病变亦
常表现为胃脘部位的疼痛,甚至厥心痛等病有时亦可表现为胃脘痛。
临床若对胃脘痛的具体病种尚未能确定时,可以胃脘痛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辩证论治
发病原因:  
胃脘痛病位主要在中焦胃脘,并常与肝、胆、脾、胰、肠等脏腑有关。胃失和降,胃络受损
,不通则痛为其总的病机。寒邪客胃,或过食寒凉;辛辣醇酒,热郁胃脘;饮食不节,饥饱
失宜;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滞,胆失疏泄,横逆犯胃;脏腑功能失调,气滞日久而
成血瘀,瘀阻胃络;脾胃虚弱,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亏虚,脾阳不足,或胃阴受损,胃失
温煦及濡养,均可导致胃脘疼痛。
诊断要点:  
胃脘部疼痛或触痛最明显的部位,多为病变的具体病位所在处。胃脘痛应与腹痛胁痛等相
鉴别。
疾病辨析:  
结合病史等进行辩病思考,如:
★ 胃脘部疼痛因食油腻而发者,胆瘅、胆胀、胆石等病的可能性较大,可伴呕吐黄疸
或有发热
★ 暴饮暴食后而作痛者,应考虑伤食、积滞、胰瘅、胰胀、食瘕等病。
★ 胃疡、胆胀之痛,以往可有类似发作史。
★ 病情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者,胃郁(胃神经症)、胆胀等病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疼痛性质进行诊断思考,如:
★ 突发剧痛多见于胃冲痛(胃穿孔)、胆石、蛔厥等病。
★ 呈节律性空腹痛或夜间痛者,多为胃疡。
★ 长期食少、隐痛者,常见于胃胀、胃痿、胃络痛等。
★ 持续性痛且逐渐加重,体瘦呈恶病质者,应考虑胃癌、胰癌等病的可能。
结合伴随症状等进行诊断思考,如:
★ 胆病之痛常放射至右肩。胰瘅之痛常涉及后背部。
厥心痛病位以左胸为主,心电图检查有特征性改变。
★ 胃冲痛(胃穿孔)之痛常由胃脘而扩散至全腹,或向背部放射。
★ 蛔厥之痛可伴吐蛔。
★ 胃瘅、胆瘅、胰瘅等常伴发热、呕吐。
膈疝常见脘膈痞胀疼痛、呕吐等症,X线钡餐检查可发现特征性改变。
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及常规检查,必要时作B型超声波检查、X线钡餐检查、胆囊造影、消化
道内窥镜检查等,以进一步确定诊断。
治疗方法:  
寒邪犯胃证
证候:胃脘疼痛暴作,恶寒喜暖,呕吐清水痰涎,得温熨则痛减,遇寒冷则痛甚,口和不渴
,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方:良附丸
用法:
加减:寒重,加吴茱萸、干苏叶生姜;气滞重,加木香陈皮脘痞不食,加枳壳
神曲内金
胃热炽盛证
证候:胃脘灼热疼痛,身热,汗出,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
数。
治法:清胃泄火、行气止痛。
主方:清胃散
用法:
加减:常加黄芩栀子知母便秘、腹胀,加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肝胃热盛证
证候: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胃、行气止痛。
主方:化肝煎合左金丸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川楝子延胡索;胀痛甚,加青皮郁金、木香;嗳气频作,加制半夏、旋
覆花、沉香
湿热中阻证
证候:胃脘疼痛,身热不扬,身体困重,口苦而腻,纳呆,大便溏薄,小便短黄,舌质红,
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行气止痛。
主方:清中汤
用法:
加减:热盛、便秘,加大黄、枳实;气滞腹胀,加厚朴、大腹皮;胁胀作痛,加延胡索、郁
金;身热不扬、口苦、苔黄腻,加黄芩、木通胆草
食滞胃肠证
证候: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腻,
脉滑或沉实。
治法:消食导滞。
主方:保和丸
用法:
加减:脘腹胀甚,加枳壳、厚朴、槟榔;食积化热,加黄芩、黄连;大便秘结,加大黄、厚
朴、枳实。
瘀阻胃络证
证候: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如针刺,食后痛甚,或见吐血便黑,舌质紫暗,脉
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方:膈下逐瘀汤
用法:
加减:脘痞胀痛,加檀香、郁金、木香;吐血、黑便,加侧柏叶白茅根、三七
胃阴虚
证候:胃痛隐隐或灼痛,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
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胃、通络止痛。
主方:益胃汤
用法:
加减:可加白芍百合;痛甚,加香橼佛手;灼痛、反酸,加黄连、吴茱萸;灼痛、口渴
,加生石膏、知母、芦根;五心烦热,加丹皮玄参山茱萸;大便干结,加火麻仁、郁李
仁。
脾胃虚寒证
证候: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时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
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虚或迟缓。
治法:温补脾胃。
主方:黄芪建中汤
用法:
加减:泛吐清水,加干姜、吴茱萸、制半夏;冷痛、畏寒,加良姜、蜀椒附子;身重、思
睡,加茯苓苍术藿香
其他疗法:  
常用中成药:九气拈痛丸香砂养胃丸胃肠安丸、陈香路白露、元胡止痛片、胃苏冲剂
常用止痛中药:金铃子、延胡索、白芍、乌贼骨、良姜、青木香等,可在辩病、辩证的基础
上选用。
针炙疗法:取穴常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中脘、上脘、下脘、关元、神阙等穴,针刺
或艾炙。
按摩疗法:脘腹部中脘、气海、神阙、天枢,背俞穴如肝俞、脾俞、胃俞,以及足三里等按
摩,节律中等,轻重适度。或用超声波、红外线、热敷等理疗。
西医治疗:可选用胃舒平、胃得乐、乐得胃、甲氰咪胍等抗酸或抑酸药;普鲁苯辛、胃疡平
、胃复康、安胃灵、东莨菪碱等解痉剂。
相关文章
 提子回生散(《温氏经验良方》。)
 雄黄膏(《卫生总微》卷十九。)
 如果小婴儿发烧,大家怎么治疗?
 68岁,男,久咳不愈,肺部感染,一周反复高烧。
 人参散(《本事》卷十)
 解链汤(《千家妙方》上册引齐仲贤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