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个故事:明朝有一富翁姓张,晚年得子,取名一非,平时只叫张一。
两年后,富翁患病,卧床不起。虽经四处求医,但病情越来越严重。
一日,财迷心窍的女婿上门逼岳父写遗嘱。张老头心想把万贯家产留给儿子,
但因其幼小,担心女婿女儿谋财害命。于是,写了下列遗书,给儿子、女婿各执一份:
“张一非我子也家产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执”
女婿看罢,大喜过望,因他是这样读的:张一,非我子也,家产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执。
张老头死后,家产一直由女婿霸占着。张一非长大成人,对此愤恨不平,便列状告到巡抚衙门。
知识渊博的巡抚于谦,反复阅读、揣摩遗嘱,审情度理,决定把主要家产断给张一非。
女婿不服,说:“岳父在世时,自谓此子非他亲生,立下遗嘱叫我继承其家产。”
于巡抚在遗嘱上加几个标点,让他看:张一非,我子也,家产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执。
那女婿看罢哑口无言。于谦笑着说:“你岳父当时这样写遗书,是怕你害他幼子性命。他给儿子取名为‘非’,
说明他早有考虑。但你抚养妻弟,管理财产亦有功。”于是,裁决将家产七份断给张一非,三份断给其姐夫。
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我重复一遍是想说明:
就断句而言小有不同,其意截然相反。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断句都这么重要,假如还有文字的 错漏,那么原意就更难明了了。
所以我挑选书的第一原则就是 内容文字要准确正确,医书关系人命,就更是如此了。
伤寒论,在中国医学史上,无疑是一部经典著作(此处省去介绍500余字),
值得每一位有志于学医,行医的朋友研读不辍。
那么怎么挑选准确而又正确版本的伤寒论呢?
我认为首先要溯本寻源,既然是张仲景所著,自然从其后人流出的最为正宗。
启玄子版主在印刷前就版本问题在论坛上求问,幸得大家踊跃出策建议,
最终选定 民间中医论坛校对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此版本传承为:仲景后人第46代孙张绍组先生传于左盛德先生再传于罗哲初先生,
由罗哲初的儿子罗继寿先生献出。
民间中医论坛组织校对,旁校的有罗哲初先生的名医好友黄竹斋的会通版和白云阁版。
(旁校的这两个近亲版本更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分歧错误)
相传王叔和所得为第7稿,而民间中医论坛版是第12稿,比完善,准确程度,孰优孰劣可想而知。
(王叔和的书被批错误多,估计和他得的较早版本有关)
我们的前辈黄元御学长,是乾隆年间人,他被庸医所误后发奋学医,看的第一本就是伤寒论,
只可惜他在书店里买到的估计是错误比较多的宋本,所以他刚开始觉得没有读懂,但是他很聪明,
又到书店里把所有的伤寒论版本都买来,也许有成无忌的,湘古本,涪古本,甚至康平本的前身,
这么多版本,不管有无注解,只要有不解或易误解的地方,他就多个版本一起参读,又精读三年,
伤寒论终于被他读通,终成一代神医,还总结提炼出一气周流的理论。
所以我们现在有更完善的版本实在是一件幸事。
率真书斋 印制的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基于民间中医论坛校对的桂林股本伤寒论和台湾同一个版本的繁体竖版,
印刷前又校对了不知几遍(启玄子版主说校对了起码三遍以上,一些网上书店上卖的各个版本,老有读者评论或内容印刷有错)。
率真书斋此前有印刷 率真集,圣贤实学的经历,估计对印刷那一套已经轻车熟路了。
附录有三,还有伤寒论的谱系图,从中可以了解到各版本的差别。
采用繁体竖版线装印制而成。深邃内敛的深蓝色封面,刷着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上/下,
就像金庸小说中的九阴真经一样,其实这本书无异于是杏林的绝世秘籍。
繁体能最大程度保留字的原意,很多古字更是都没有对应的简体,所以繁体我是支持的。
竖版我开始觉得看了会串行,可是书到后我捧卷于手,轻若无物,据说是选了高档纸,或是看时有点用心了,当时不觉得重。
看了序言9页,略过目录5页,正文细看7页,然后粗看到12页,竞没有串行,而且觉得不怎么累,16K页,
原来每一行间距有1厘米宽,其间有竖线隔开,字大清楚,按标题,正文,注释等安排好字号粗体等,
线装增加了书的古色古香韵味,线松紧适中,每一张纸其实是两张纸,共四页,中间相合的两页没有印刷字,
看来真是下了本钱。以前也看过这种形式的书,不知中间两页不印刷字,是想放置藏宝地图么
看了胶装订的率真集,我在想,能不能,既用胶装订,也用线装订?胡乱想的,各位不用理会。
小评是因为才看了几页,这本书 估计三年我都不能弄很通。
我也会挑了看 有无错,比如开始几页讲四方脉,东南西都有,名阙阴,名少阴,名太阴,唯独冬没有,我想是不是漏了,
仔细想了,冬也是少阴,(南应该是手少阴,北应该是足少阴)也有的话,会给读者造成误解。
如此精美的书,适合收藏,耐于研读,如不那样,真是辜负了印制者,乃至书作者的苦心。
[
本帖最后由 silver 于 2010/7/28 18:29 编辑 www.med126.com]
-----------楼主是个有心人.这美文看着就非常舒心.
-----------
原帖由 师承好 于 2010/7/27 13:35 发表
楼主是个有心人.这美文看着就非常舒心.
过奖!
每当翻看时,我就感激民间中医论坛,谢谢那么多无闻的朋友参与校对,才有如此完善的 版本被印出。
看到大家又在 努力挖掘 周易悬象。
人多力量大啊。
-----------学习此本本无错 但论此本为伤寒善本 则不苟同 且 内经之三阴三阳 也与伤寒之三阴三阳不尽合 而内经 本亦是多个派别汇编而成 研医又能考据之人 少矣
-----------仁者见仁,自五四以来,国人疑古太勇,典型代表有三人,一为大陆某甲骨文大家,台湾学界有一评论,比较客观,此君胆大心粗;二为顾颉刚,典型事例为大禹考记和五行考证,在学术界搞了一个大笑话;三为梁启超等人考证楞严经(理由文字太优美了),在佛教界搞了一个大笑话;国人治学当自谨
[
本帖最后由 启玄子 于 2010/7/28 09:15 编辑 www.med126.com]
-----------
原帖由 免费 于 2010/7/28 03:33 发表
学习此本本无错 但论此本为伤寒善本 则不苟同 且 内经之三阴三阳 也与伤寒之三阴三阳不尽合 而内经 本亦是多个派别汇编而成 研医又能考据之人 少矣
谢谢你的意见。
我是看这个版本,对有疑议的地方都加了注,比如其他版是什么文字,有存疑的还会依 内经,难经等去找原文,以还原本意,而有些地方则可以肯定是刻印错误。
对伤寒论,网上有三大版本的讨论,看过回复,也看过一些真伪考证,
或是你觉得哪个版本更好些,请提出给我们参考。
相信也会有人印刷收藏的。
[
本帖最后由 silver 于 2010/7/28 12:50 编辑 www.med126.com/job/]
-----------有个缺点,每页最边的伤寒杂病论不能完全显出来,都是现半边
-----------
原帖由 电扇 于 2010/8/15 20:51 发表
有个缺点,每页最边的伤寒杂病论不能完全显出来,都是现半边
这不是缺点,看来楼主很少看古籍书啊。
-----------
原帖由 启玄子 于 2010/8/16 08:09 发表
这不是缺点,看来楼主很少看古籍书啊。
是的,我看古籍很少,
电扇 兄弟 估计也和我一样,
不过后来我加强了学习,看过一些 类似 装订印刷的古籍,
总之,论坛有 内外兼修 版主 做的
基础知识版索引,里面有
【原创】魏雪舫:关于古本《伤寒杂病论》的研究(系列)
等,还有刘渡舟研究伤寒论大牛等文章
N卷从汉代传下来的竹简,即使是张仲景后人也会不断誊写保存,期间誊写某些篇章(也有說金匮玉函和伤寒论是分开流传的)时有避皇帝讳也不一定,或那时大家都用鞕,不用堅。
宋本是从被虫子咬的竹简上整理出来的。
湘古本是江西一位张姓老者赠出来的。但是杂病部分名不副实。
桂本是广西张氏后人捐出来的,
我不知道左先生和罗先生的桂本最初是什么样子的。
在广西印制的第一版,第二版不停地作简繁替换,横竖排列过程中,也是有同字不同形的情况的。
所以我相信这个是我觉得最好的一个版本了,要知道 黄元御 对 王叔和的伤寒论版本是多么的
我不信 黄竹斋先生看到桂本后 不能分辨出真伪,多了30%左右的内容,不是小数,很多不准确的地方也修正了,。
毕竟是从第12版到第7版的区别,也许过于完美确实令人...就像 三国里对阵,对方很容易就败逃一样。
很多版主和版上的网友都已经在旧贴里说了 桂本的真伪不是那么重要,多学习研究里面的内容才是主要,
[
本帖最后由 silver 于 2010/8/16 11:40 编辑 www.med126.com]
-----------我买了一本,非常精美,值得学习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