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患杂谈:医案辩证用药之乙肝2012108讲课纲要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对乙肝的认识及治疗;
  经验病毒性乙型肝炎是当前世界范围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 “慢乙肝”是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王老治疗肝病60多年,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他不但治疗各种肝病,对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健康携带病毒者”也给予积极治疗使之阴转。现将王老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一、对乙型肝炎的认识中医学虽无乙型肝炎的病名,但根据乙肝的临床症状,可归结于胁痛、痞满、黄疸等病范畴。其发病原因为邪毒感染,日久蕴结不出,致使肝脾失调,气滞血瘀。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人体的正气不足,不能抵御外邪时,邪毒即乘虚而入。邪人体内之后,有发病者,亦有短时间内不发病者,这就取决于机体内正气之强弱,如正气强盛,尽管感染邪毒,也不会马上发病。由于邪毒不出,机体存在潜在性的隐患,故化验血液可有表面抗原阳性而无任何自觉症状。西医称之为“健康携带病毒者”。这种提法如从中医整体辨证的角度分析似有不妥,人体内携带着已被感染的病毒,则表明正气不能抵御外邪。所以王老认为:凡是表面抗原阳性而无任何自觉症状都可视为“隐性乙型肝炎”。
  这种潜在性隐患时间一久,机体正气在消除毒邪的过程中不断减弱,即导致正不胜邪,邪气猖獗而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正气越虚,邪毒越易侵入,邪侵正益虚,正虚邪愈恋。
  王老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单纯表面抗原阳性而无肝区痛、闷、胀等不适者忽视了治疗,一旦自觉症状出现时,再经检查约有20%已发展到早期肝硬化或已出现肝硬化伴腹水。王老说:表面抗原阳性者,一是肝区自觉症状不明显,二是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如食少、饮食无味,或不明原因的腹泻、乏力、不耐劳等,这些症状又常常被人忽视而当作胃肠病治疗,却贻误了病情。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说。表面抗原阳性者虽无肝病之症状,但其脾胃运化功能已有潜在的不足。故治疗乙肝(包括表面抗原阳性者)重在调肝健脾。

  二、辨证治疗王老根据乙肝病的时间长短,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一般分为3个阶段治疗,临床收效甚显。
  第一阶段病情较轻,无明显症状。多数人出现乏力,神疲体倦,无食欲。舌淡,苔薄白,脉缓按之无力。肝功能正常,表面抗原阳性。此阶段病情表现轻微,但治疗消除表面抗原阳性却很慢,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最快也需要1个月左右。故不少患者不能坚持服药而影响疗效。乙型肝炎初期为肝脾失调,木乘脾土,治宜平肝健脾。药用:党参白术陈皮各,焦楂20g,砂仁15g,麦芽20g,香附15g,白芍茯苓各20g,柴胡甘草连翘各15g。若晨起恶心不吐,脘部不适,加半夏15卧苏叶log;伴脘腹时痛,或素有胃病,加厚朴、广木香甘松各15g。
  案一郑某,女,32岁。1991年12月7日初诊。自6月始易疲劳,继而周身乏力,上楼时更甚。8月体检时发现表面抗原阳性,其他项目检查均正常。来诊时又复查肝功、乙肝五项,仅表面抗原阳性。症以乏力为主,饮食少,二便正常。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缓。
  证属肝脾失调,木乘脾土,治宜平肝健脾。药用:党参、白术、陈皮各15g,茯苓、焦楂各2蚀,砂仁、柴胡各,麦芽、白芍各20g,香附、甘草、连翘各15g。服药剂,自觉力增食振;又服药21剂,乏力消失;又连服药剂,化验表面抗原阴转。半年后复查均正常。
  第二阶段症见体倦乏力,不欲食,胸胁痞满,脘腹胀闷不适,恶心,厌油腻,大便于稀不定,伴精神抑郁不振。面色不泽,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缓。此段肝功改变不突出,但有转氨酶升高或e抗原阳性。此时为乙型肝炎进退的关键期,若治疗及时,用药准确,病人自觉症状很快可消失,病退而愈;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进展较快。证属肝气郁结,脾胃功能滞呆,治宜疏肝健脾和胃。药用:柴胡、当归各15g,白芍,苍术、香附、甘松、广木香、郁金、连翘各15g,焦楂。
  若手足心热,晨起口干口苦,加丹皮15g、茵陈;肝区时有阵发性胀痛,加香橼15 g、青皮10g、佛手
    案二孔某,男,25岁。1991年7月11日初诊。1年前患乙型肝炎,化验乙型肝炎五项有3项阳性,丙谷转氨酶348单位。经住院治疗而好转。出院后一直两胁胀痛,大便稀薄,疲乏无力。近3个月来上症加重,饮食减少,胃脘灼热,厌油腻,腹胀肠鸣,大便日行3~4次,尿黄。精神不振,面色无泽,舌质红有齿痕,苔薄白,脉弦。肝功化验转氨酶单位,乙肝五项中表面抗原阳性。证属肝郁脾虚,治宜疏肝健脾和胃。药用:柴胡、郁金、香附、当归各1敏,白芍、赤芍各20g,苍术、陈皮各15g,焦楂20g,广木香、厚朴各,薄荷10g,荔核20g。服药3剂,胁胀减轻。再以首方加砂仁15g,连服9剂,胁胀明显减轻,饮食增,大便仍溏稀,日行2~3次。上方又加内金莱菔子各15g,茯苓豫。3剂后,大便粘稠;服药6剂,大便成形。又按首方继续服药,至9月28日复查,肝功能正常,表面抗原阴转。
  停药1个月,自觉症状反复,转氨酶53单位。又按原方继续服药1个月,基本痊愈。半年后复查,各项检验指标均正常。
  第三阶段病情逐渐发展,症现体力日减,小劳则汗出倦怠,经休息亦不得缓解,周身酸懒不适,肝区痛、胀、沉闷,腹满不欲食,恶心厌油腻。面色不泽,唇干,舌质赤或红绛,苔薄少津或无苔,脉弦尺弱。此阶段肝功能多有改变,转氨酶升高明显,乙肝五项中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至少有2项阳性。此为乙型肝炎重症期,属气滞血瘀、脾胃失调,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兼清解郁热。药用:丹参、柴胡各15g,郁金、白芍、赤芍各20g,当归,川芎、荔核各20g,川楝子、厚朴各15g,白术20g,陈皮15g,焦楂20g,砂仁、丹皮各15g,板蓝根30g。若自觉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加紫草15卧茵陈20g;胁痛较甚,加延胡索、灵脂各15g;肝脾肿大,加蓼实20g及枳实文术各15g。
  案三刘某,男,27岁。1991年8月13日初诊。
  患者自1987年发现表面抗原阳性,转氨酶57单位,经用药治疗好转,但每劳累后则复发。今年2月因出差劳累,胁痛腹胀,不欲食,厌油腻,乏力头眩,大便稀薄,日行~3次。精神萎靡,舌赤苔白腻微黄,脉沉细。肝功能检查:转氨酶108单位。乙肝五项中表面抗原、e抗原阳性;超提示脾大(肋间长12.5cm)。证属气滞血瘀,脾虚失运。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药用:丹参、柴胡、郁金、当归各15g,白芍20g,川楝子15g,荔核20g,香附、白术、陈皮各15g,焦楂20g,砂仁15g,茯苓20g。3剂后,胁痛略减,首方加香橼、广木香各15g。服药2l剂后,胁痛转为阵发性闷痛,大便稀薄。上方加鸡内金、党参各15g。
  又连续服药3个月,检查肝功能、乙肝五项均正常,B超提示脾大同前。
  临床乙肝病人经治疗痊愈后,各项化验指标均已正常,但尚有部分病人仍觉乏力、腰痛、胁部沉闷,亦有持续数月或长达1年者,此乃邪去而正气未复之象,需要继续巩固治疗,以恢复正常。治宜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为主。药用:党参、白术各15g,茯苓20g,陈皮15g,焦楂20g,砂仁15g,龙眼肉、甘松各20g,佛手15g,枸杞菟丝子、山茱萸杜仲巴戟天各20g,丹皮15g。
  以上药物水煎服或作丸剂服,服药1个月,各症即消。


-----------好文!
-----------以上是王老的医案吗,王老是哪位名医?
相关文章
 明疮疡宜调护法论
 剪秋罗属
 平人气象论篇
 松花浸酒(《奇效良方》卷二十五。)
 左右寸口与脉阴阳
 精索淋巴结核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