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气功导引:太极拳原理[转时代剑客]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太极拳原理               (使用本文请注明出处——时代剑客)

  众所周知,《易经》和阴阳,五行理论者是中国古典哲学理论,这些理论对中国的文化教育、军事、武术、医学、宗教等等诸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很多现行各领域的理论体系都包含着这些哲学思想。而在这些领域中,得益于《易经》和阴阳、五行理论最多的首推中医和中国武术。本文就《易经》和阴阳、五得理论在中国武术太极拳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以期进一步借助这些理论与武术同行们共同研究和发展太极拳。

 太极拳不同于其它的一些拳种,它不是直接由实战的技法归纳总结而成的,而是先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上建立起一套系统的拳理,根据此拳理结合以往实战经验和技法创造出拳法的基本骨架或者说是基本技法,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一门寓哲学于功法,寓健身于练功,寓精神于技击的拳法。

 有关太极拳的研究资料和文章很多,但从哲学到拳理,从拳理到拳法的论述和记载尚不多见。要发展太极拳,就必须研究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法。这里,将我对太极拳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法的研究结果叙述于后,希望能与武术界的朋友们共同探讨。

 一、太极拳原理

 阴阳、五行、八卦学说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

 《易经》“系辞上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并指出:“生生之谓易”。

 就是说,易就是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生衍变化。于是得出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八卦十定吉凶,知道了吉凶就可以创造出一番宏大的事业,其生衍过程如图1。

                             图1

  其意解释如下:

 无极──表示一切事物的起始点,是最低级的事物。如卵子受精形成胚胎之前,图示为一些简单的圆形。

 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浑沌的时期,宇宙万物由此创始;也是大到极点的意思,大极则必破,破者分也,将分未分之时,如新生命即将诞生之时,图示为由圆演化成的双鱼形。

 两仪──指阴、阳、天、地、刚、柔、动、静等矛盾的两个方面。图示为黑、白或横线和横断线。

 四象──指老阴( ),老阳( ),少阴( ),少阳( ),也指子,午、丑,卯四时,春、夏、秋、冬四季,东、西、南、北四向和金,木、水、火四行。

 八卦──指由阴( ),阳( )按天、地、人三才的位置排列后的八种变化,即乾( )、坤( )、坎( )、离( )、巽( )、震( )、艮( )、兑( )。其位居八方,象征着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也表示马、牛、 、、鸡、龙、狗、羊等八种动物。古人认为:八卦由四象生衍出来,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都可由这八卦推演出来。

 这就是《易经》的阴阳八卦理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古天文学,古气象学的基础上的。它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变化的一切现象,总结出其变化规律,从而找到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虽然封建社会的理学家、相学家给它增添了不少迷信的,唯心主义的色彩,但是《易经》及其阴阳八卦理论是从物质到意识,而又从理论到实践得出的理论,因此它包含着许多唯物主义的思想,它也说明一切事物都由矛盾的双方构成。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其发展变化总是从量变到质变。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它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基础。

 五行学认为,阴阳二气交和而生成金、木、水、火、土这五种最基本的元素,并由其构成了宇宙万物。这五种基本元素称为“五行。五行位居五方如(图2)。五行具有相生相克的属性。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生克成环,相互克制,有始无终。生克之图为环及五星如(图3)。一切事物都可以找出其五行属性,于属性求生克,即可知道其生,克之法,从而控制事物的发展变化。

 这就是五行学理论,它和八卦理论一样,也是由阴阳学理论推衍出来的,从其生克之性可看出,它是对客观物质世界性质的归纳和总结,是建立在物质论的基础上的。阴阳本身是天地、昼夜、男女、正负的代表,物质都是由原子核(正、阳)和电子(负、阴)构成,而一切事物都有正(阳)、反(阴)两个方面。五行本身也是自然界的物质。因此这一理论也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它也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掌握的,事物总是运动着的,而且其运动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它也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基础。

 阴阳八卦理论和阴阳五行理论组成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两者相辅相承,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理论体系,即阴阳、五行、八卦学说,这一理论对中国古代诸家的思想都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易学理论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地得到发展,宁代易学家根据《易经》的理论,结合古时流传的河图,洛书,得出了先天八卦图(亦称伏羲八卦图见图4)和后天八卦图《亦称文王八卦图见图5),并认为,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事的凶吉由先天八卦算来,而后天八卦尺用来推算婚丧娶之类的事,先后天八卦图如下:

            图2                       图3                                        图4、图5                   

 作为太极拳的创造者,不仅是一个精通武术技击的人,也必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因此他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易经》阴阳,五行、八卦学说这一理论的影响,并研究了这一理论,将其运用于武术,创造出了太极拳。

 《易经》的作用就是用于占筮,即通过占筮而得卦,通过对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分析,来卜定事物的吉凶。而在分析卦象、卦辞、爻辞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用现代的观念来理解,就是通过对一些偶然的物质事件的结果,分析其必然性,并掌握其运动规律而总结出易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并以各种形象作比喻,来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性。从卦所喻的意义中,就可求得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预见事物的结果。因此知卦即可知凶吉。既然卦能测知事物的凶吉,当然将卦用于武术格斗中也应该测知敌人招式的凶吉,测知敌人的意图,而后避凶就吉,并由五行生克理论找出克敌之法应敌制敌。但是,格斗中是没有时间来算卦的,那么,太极拳的创造者是如何将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和八卦用于武术的呢?

 “系辞下传”中说:“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意思是吉、凶、悔、吝的判断是一切活动产生的结果。刚爻与柔多是推演宇宙万物变易的根本。刚爻与柔爻的流通是适应一切活动适当的时机。又说:“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意思是:八卦以形象告知象徵的事物,“爻辞”、“彖辞”以变化说明万物的真意。刚爻柔爻相互错杂于卦中,观其刚柔之性及卦形,就可以推知事物的凶吉。总之,爻的刚柔之性是决定卦性的根本,卦的形状是代表事物发展规律的象徵。

 因此,将八卦及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用于武术,首先是从八卦及卦爻的刚柔之性入手。

 前面讲了,先天八卦是推算衣食住行的卦图,因此用于武术的卦图应该是先天八卦图而不是后天八卦图(从这一点我们至少可以推知太极拳创始于宋代之后,即有了先天八卦图之后,这一点本篇不谈)。因为八卦包含的是事物整体的辩证的运动规律,因此其指示的事物也应该是最完美的,故包含八卦的拳术不但可以成为最厉害的拳术,其于强身健体也应该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太极拳的确也做到了这一点。

 到了宋代,古代流传的“太极图”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太极图”(图6)是一张研究易学原理的重要图形,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当时学者周敦颐还为它著了一篇文章来简述其理,名《太极图说》,该文说明了太极本身是阴阳、动静、刚柔的对立统一体,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是易学的最高原则,这些原则都包含在太极图中,太极图就是易学的代表图。因此后来道都及各种以易学为基本理论的学派都将太极图作为本门的图徽来崇拜。太极也成了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代名词。

 将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用于武术,即是将太极图应用于武术,因此太极图也成了太极拳的图徽。我们知道,人在格斗中,手打八方,足站的方位有五个,即前、后、左、右、中,正落在八卦五行所喻示的方位上,而各种动作之用劲无外乎刚柔两种,人体动作也只有动静两种,这正是阴阳的两个方面。因此阴阳五行八卦都是拳路的主体,作为拳路的操习者人,本身是一个矛盾(阴阳、刚柔)的对立统一体,因此人本身是一个太极体,于是我们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人(太极)以刚柔(两仪)两种劲路,用打八方(八卦)的手和踏五方(五行)的足来完成的一系列格斗动作,在格斗中必须由五行、八卦来指示,八种劲法与先天八卦图相对应,各属其性,五种步法与五行相对应,各适其理,并遵循阴阳五行八卦原则(太极图)”。归纳起来讲,就是“胸怀太极,手按八卦、足踏五行。”这就是太极拳原理,将这一原理现实化,就创造出由八种劲法和五种步法组成的基本技法,八法五步之和为十三,故名太极十三势。并由十三势衍化成拳法,故名太极拳。

 因此,太极拳原理就是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在拳术中的具体应用,即“胸怀太极,手按八卦,足踏五行。”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就是太极十三势。

 太极拳就是由太极十三势衍化的拳法。

 太极拳套路就是由太极十三势串编的套路。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收藏1分享0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来碗面条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来碗面条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20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06/2/14 
最后登录
2012/12/26 
在线时间
183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帖子
73 

注册用户

注册用户, 积分 1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0 积分
2#
发表于 2006/7/23 18:39|只看该作者
太极十三势                     (使用本文请注明出处——时代剑客)

 根据太极拳原理创造太极十三势,者先是从先天八卦图中八个卦的本性入手,在八卦中,每一卦都由阴爻(- -)和阳爻(--)组成,在拳路中,阴表示柔劲,阳表示刚劲。因此,八卦可以指示拳路的刚柔之性,这样就能做到知已知彼,由五行学理论找出八卦中每一卦的五行属性,这样,知道自己拳劲和敌人拳劲的八卦属性,也就知道其五行属性,于是就可以按生克之理找出克敌之由八卦指示的拳劲,以此来制敌,就能做到百战百胜。

 由易学理论和五行理论知,八卦的五行属性如下:乾、兑属金;坤、艮属土;震、巽属木;坝属水;离属火。因此由八卦的阴阳性质和五行属性就可以确定出八卦八法。

 由五行学理论可知,五行所居的方位为前后左右中,因此五行可以指示拳路的方位,而五行又都具有其本性,即金性从革,木性曲直,水性润下,火性燃上,土性敦阜。由这五行可喻示出格斗中对敌的策略,即从方位、步法和策略上,知道敌人的五行属性后,按相克的属性用对应的步法和策略来制敌,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这样就有了五行五步。

 有了八法五步,就能够保证从劲路上、手法上、步法上和策略上都克制敌人,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下面,进一步说明八卦,五行与太极十三势的对应关系:

 乾( )卦,是先天卦中的天卦,位居上方,(正南)。其初、二、三爻都是阳爻,因此也是老阳卦和纯阳卦,表示纯刚而无柔,由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应为八法之首,也是技击中最能显示先天之劲──刚劲的技法。由太极理论可知;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化。因此也可得出:刚不离柔、柔不离刚、刚柔互化。故这一技法中的纯刚不是离开柔而独立存在的,而是由柔化而来的,也就是说这一刚劲是在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刚,即“积柔成刚”。是一种韧性的纯刚之劲。这也合于先天八卦图中乾不能自生而生于坤之理。

 由于乾属金,故这一技法也属金可克木,金为五行中最为坚固,另外乾又象征冰,水柔而冰刚,也是积柔成刚的代表。这一技法用于进攻具有坚韧难防之效,而用于防守具有坚不可摧之能。木最为僵硬,金可克之。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名命为掤(通冰),即是十三势中“掤”这一技法。

 坤( )卦,是先天卦中的地卦,位居下方(正北),其初、二、三爻都是阴爻,因此也是老阴卦和纯阴卦,表示纯柔而无刚。由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为八法之母,也是最能显示技击中后天之劲──柔劲的技法。同理,这一技击中的纯柔也不能离开刚而独立存在,它也是包含着刚性的柔,也就是说柔而不离刚,即“刚复归柔”,是一种韧性的柔,这也合于先天八卦图中坤不能自生而生于乾之理。

 由于坤属土,故这一技法也属土可克水。土为万物之根,可容万物,水势洪大,有刚有柔,而土可吸水,可挡水势。在技击上作化解,坤又象征顺从。故用这一技法御敌可顺化敌劲而挡其势。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名命为按(有依照,顺从之意),即是十三势中“按”这一技法。

 离( )卦,是先天卦中的子卦,位居左方(正东)。其初、三爻为阳爻,二爻为阴爻,两阳夹一阴,表示内柔而外刚,柔入于刚。故有“以柔克刚”之意,由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是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技法。

 由于离属火,故这一技法也属火可克金,火燃上而势急,金即刚法,而离卦有丽(附着)的意思,故用这一技法破敌之刚法,附着于其体,技击上称之为粘劲,以刚柔相济之劲破敌,则敌势急去矣。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履(履为六十四卦之一,有以柔克刚之意)。即是十三势中“履”这一技法。

 坎( )卦,是先天卦中的子卦,位居右方(正西),其初,三爻为阴爻,二爻为阳爻,两阴夹一阳,表示外柔内刚,柔中藏刚,有“棉里藏针”之意,由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是柔中有刚外柔内刚的技法。

 由于坎属水,故这一技法也属水可克火,水柔中有刚,虽柔而有穿石之能,火即履法,而坎卦又有行险而不凶之意,技击上即是敌欲我何我则何,终将莫奈我何,故用这一技法破敌之履法,以外柔之劲就敌意而乘其势,以内刚之劲透敌体而发敌,则有破敌伤敌之效。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挤(排剂,发出之意),即是十三势中“挤”这一技法。

 艮( )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位居右下方(西北)。其初,二爻为阴爻,三爻为阳爻,表示先柔后刚而偏柔,亦有以刚辅柔之意。由这一卦指示的技法是先(手)柔后(手)刚,柔多刚少,以刚辅柔的技法。

 由于艮属土,故这一劲法亦属土可克水,取土可填洼之意,水即挤法。艮象征山,靠山而稳。故用这一技法破敌之挤法,则有挡敌势而补已虚之效。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靠(牢靠之意),即是十三势中“靠”这一技法。

 震( )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位居左下方(东北),其初爻为阳爻,二、三爻为阴爻,表示先刚后柔而偏柔,亦有以刚率柔之意。由这一卦指示的技法是先(手)刚后(手)柔而刚少柔多,刚柔相济的技法。

 由于震属木,故这一技法亦属木可克土,木入于土,即“以锐刺柔”,土即按、靠法。震卦又象征动,宇宙中之动者莫过于转,有转而有圆,劲走圆而还。故用这一技法破敌之按法,靠法则有以刚率柔,刚引敌发而柔化敌劲,从而转之发还敌劲而达到以锐刺柔破敌之效。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挒(通诊,转之意),即是十三势中“挒”这一技法。

 巽( )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位居右上方(西南)。其初爻为阴爻,二、三爻为阳爻,表示先柔后刚而偏刚,有以柔率刚之意,由这一卦指示的技法是先(手)柔后(手)刚,刚重柔轻,刚柔相济的技法。

 由于巽属木,故这技法亦属木可克土。同挒法一样亦取“以锐刺柔”之意,克按法、靠法。巽卦象征风,有无孔不入之性,故巽又为进入。不入焉得!故用这一技法破按法、靠法,则有以柔率刚,柔粘和敌劲而入敌圈之效,刚劲辅出则有破敌伤敌之效。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入取”之意),即是十三势中“採?”这一技法。

 兑( )卦,是先天卦中的隅卦,位居左下方(东南),其初,二爻为阳爻,三爻为阴爻,表示先刚后柔而以柔辅刚之意,由这一卦所指示的技法为先(手)刚后(手)柔,刚重柔轻、刚柔相济的技法。

 由于兑属金,故这一技法亦属金可克木,金坚可切木,木即?法、挒法。兑卦有毁折之象,毁者,改造也,折,折叠。故用这一技法破敌之?法挒法则有之刚钝锐,以强刚制弱刚先刚后柔折臂击敌发敌之效。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肘(臂折叠而得肘),即是十三势中“肘”这一技法。

 木,五行之一,为自然物质,其性曲直;曲、弯曲、直、笔直,即木有曲有直。木虽有曲直,但总向一个方向伸进,有绕进之意。由这一行所指示的技法是对敌的步法也是对阵的策略。用这一技法对敌,则避实就虚。有绕进破敌之效。克士行指示的技法。

 将这一技法贯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左顾(取左上之意),即是十三势中“左顾”这一技法。

 火,五行之一,为一自然现象,其性燃上,上就是进,且火有急之意。这一行所指示的技法为对敌的步法也是对阵时的策略,用这一技法对敌则有急进而以势逼敌急火攻心破敌之效。克金行指示的技法。

 将这一技法贯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进(急上之意),即是十三势中“进”这一技法。

 土,五行之一,为一自然物质,其性敦阜,敦者,厚也;厚者,实也。阜者,土山也,取固定之意。由这一行所指示的步法为对敌的步法和对阵的策略。用这一技法对敌,则固本守中,有不为敌所动之效。走克水行指示的技法。

 将这一技法贯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中定(不动),即是十三势中“中定”这一技法。

 金,五行之一,为一自然物质,其性从革,从者,随也,革者,坚韧难破之物也,由这一行指示的技法为对敌的步法和对阵时的策略。用这一技法对敌之坚固难破之势,有虽退而不离其左右之效,有舍已从人退随而泄其势之效。专克木行指示的技法。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右盼(取右下之意),即是十三势中“右盼”之一技法。

 水,五行之一,为一自然物质。其性润下,下者,后退者也。这一行指示的技法为对敌的步法和对阵时的策略。用这一技法击敌,进落空,诱敌深入,有穷敌势之效。

 将这一技法贯之以技击的实际内容,命名为退(向下),即是十三势中“退”这一技法。

 三、太极拳真意:

 八势中掤履挤按对应先天八卦图中正四方,遵循按克挤,挤克履,履克掤的规律,这是八势中的主势。四斜方指示的?挒肘靠与四正方相呼应,?、挒克按,而使相克连成一个大圆,周而复始,敌四斜方是四正方不可缺的辅势。

 五势按敌进我退,敌退我中定,敌定我绕进,敌绕我相随,敌随我直进的原则,使五势相克,成一小圆,十三势则有一大圆和一小圆,而手法和步法是不能拆开来使用的,必须合起来才能真正用于技击,因此就有了大圆套小圆,这正是无极而太极之理。加上劲路的刚柔相济,就得到太极体。

 由于宇宙间没有绝对的直线(如水平线实际上是平行于地球表面的一条弧线),弧线才是宇宙间的根本属性。因此合于天地之理的太极指示的太极拳,它讲究走弧线而不走直线。如无穷大球体上的弧线看起来是直线一样,太极拳也讲究曲中求直。即使十三势这一太极体无限地扩大,使更大空间内的宇宙运动规律和生命现象都包含在这个太极体中,即使之合于更大的天地──宇宙之理。这样,大球体上的弧线看起来就成了直线,我们也就能得到真正的天人合一,而无往不胜,甚至“长生不老”。要扩大这一太极体,只有不断地练习十三势,不断地研究十三势,不断地充实十三势,这就得到了发展的太极拳。因此,太极拳真意就是“天人合一”。(十三势属性,含劲,相克关系见表,在相关图片里)。
-----------太极十三势的定义                (使用本文请注明出处——时代剑客)  

 太极十三势是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十三势即:掤、履、挤、按、採、挒、肘、靠、进、退、盼、顾、定。有关太拳的功法,功理、拳理的文章很多,但多年来武术界对术十三势尚无统一定义,甚至还有着很大的争议,要研究太拳,就要研究太极拳的原理和太极拳的基本技法。笔者通过多年珠研究,已成功地用《易经》和阴阳五行理论对太极拳原理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同时推断出了太极十三势和由来,拙文《太极拳原理和太极十三势》被收编在论文集《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中,并刊登在《武当》1990年第6期上。这里,根据《太极拳原理和太极十三势》(以下简称《原理》)中的结论,并结合前人研究的一些结果和资料以及笔者多年来练拳推手的体会和理解,对太极十三势这十三个技法分别作出定义,以望能与武林同道共同研究,为更好地发展和推广太极拳尽一份力。

    一、太极拳原理简述

 太极拳原理就是:“由人(太极)以刚柔(两仪)两种劲路,用打八方(八卦)的手和跳踏五位(五行)的足来完成的一系挒动作,在格斗中必须由五行、八卦来指示,八种劲法与先天八卦图相对应,各属基性,五种步法与五行相对应,各适其理,并遵循阴阳、五行八卦(太极图)原则。”归纳起来讲就是:“胸怀太极、手按八卦、足踏五行”。

 由此可见,太极十三势不是一些固定的动作和指式,而是一些技击的法则,劲力的性质和用劲的方法,筒称技法。

  太极十三势是组成太极拳的基本骨架,它贯穿于太极拳的所有招式中,换名话说,就是太极拳的各种招式都由十三势中的一势或几势所构成。十三势本无固定的招式,而根据十三势应敌制敌又可形成一定的动作和招式,这是运动对敌的结果,因此说:“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那么,十三势的具体内容和定义是什么呢?它是按什么定义运动成法的呢?

    二、太极十三势的定义

 太极拳的创造者没有为十三势留下任何文字的定义,而十三势又有明确的文字命名。通过《原理》中十三势的由来,以及与其字音形相近的字,取其对技击拳法有用的含意,结合资料及对太极拳的认识来解其意,我想离创拳者的本意不会太远吧!好在祖先留下来的方块字,对其最好的研究方法莫过于从音形求意,创拳者也不至于脱离这一点。

 (一)掤 定义

   字,在字典上, 掤 (bing) 读作“冰”音,指箭盖子。通冰,此外再也找不到其它的解释。由此可知, 原来并没有专门的技击含意,而且它是名词。因此我认为它是太极拳的创造者为太极拳专门选用的字,作为“掤  ( beng 音朋 ) ”它是一个太极拳的专用字。

 有人认为 就是捧,即向上托的意思,同时掤就是膨,象充气而未满的皮球,按下这边,那边鼓起,绐终按不彻底,而使力下不来(见诗郑风《抑释掤忌》)。

 也有人认为“逆敌势而向上,使敌力不得降者谓之掤,”意思是搭手时敌人的力由上向下压来,我使敌人的力量不能下来的劲法叫做掤(见许 厚《太极拳势图解》)。

 还有人认为掤就是架,就是烘托,由下而上掤架敌力使其不着我身,即由下而上烘托敌手足(见容樵《太极拳讲义》)。

 吴式太极拳传人徐致一先生把掤解释为“是一种向前而又向上用力的斜线动作”(徐致一《吴式太极拳》)。

 太极拳名家顾留馨先生将掤解释为“是通过长期的认真的对太极拳的推手的练习,练成一种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灵活而又沉重,富于弹性和韧性的具有粘、化、逼、捆作用的劲”。(见顾留馨《太极拳术》)。

 以上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们都是讲述了掤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意思,没有全成地解释掤。

  这里先查挒出与掤音形相近的字,取其对技击有用的意思,并参考上挒解释,挒出如下。

 捧( peng ):两手托着。

 抨( peng ):弹的意思。

 膨( peng ):胀大,扩大,增大。

 崩( beng ):被弹射的物体击中。

 摈( bin ):抛掉、排除。

 篷( peng ):遮蔽物。

 托( tuo ):用手掌承举。

 架( jia ):搭、支起。

 将上挒字解合并归类用于技击,则其解释如下。

 捧托:指捧托敌双手不使其着我身。

 篷架:指架格敌手足不使其击中我。

 抨崩:指用弹抖的方法将敌击退。

 膨摈:指扩大自己周围的空间排除周围不利因素。

 我认为,上挒字解才包含了掤的全部意思。将其结合《原理》中掤的劲力,即纯刚之劲,得出如下定义:

 掤( peng 音朋)就是遇敌时以坚韧的纯刚之劲,用捧托、架格、弹抖等手法将敌击退或使敌不能靠近的技法。

 (二)履的定义

 履字,音履( lu ),在字典中无此字。有写作“捋”(见《四十八式太极拳》),也有写作“摅”(见《太极拳讲义》)可见,履是太极拳的创造者为太极拳创造的字,作为履,它是太极拳的专用字。

 作“摅”者认为,摅( lu 音履)就是舒,展布的意思,即遇敌交手时用摅法化散敌劲(《太极拳讲义》)。

 也有人认为,履就是摅( shu 音书),   这是取同音字舒之音。舒展开,摊开的意思。即在交手中敌人劲力向我涌来时,我用摅字诀将敌人劲人全部舒散化开(《太极拳势图解》)。

 徐致一先生将履解释为:“是顺着对方主力前进的方向向自身而又向两傍用力引带的斜线动作。”

 顾留馨先生认为:“凡是用意念贯注于手臂任何部位,粘贴对方臂部作螺旋式划弧向后或右或下地履化来劲,引进落空,使对方立身不稳的,都是履劲的作用。”

 这些说法仍没有全面的解释履,仍用前法挒字解如下:

 捋( lu 音履):用手顺着抹过去。

 捋( luo 音罗):用手握着东西,   顺着东西移动。

 搂( lau 音喽):往怀里的方向拨。

 履:是《易经》中一卦,“履虎尾,不 人。”即?住老虎尾巴而不被老虎咬伤,这是履字的来源。

 将以上字解用于技击,则其解释如下:

 捋:将敌人攻来的双手顺着其攻来的方向拨带引开,或握着敌手将其顺势拉开。

 搂:将敌人攻来的手向怀里带。

 履:柔能克刚,以柔履刚,没有危险。

 我认为,这些字解才包含了履的全部内容。将其结合《原理》中履的劲法,即内柔外刚之劲,得出如下定义:

 履( lu 音履)就是用双手以刚劲固住敌攻来的手臂,同时内有柔劲顺敌攻来之势用顺拨回带,外拉,旋抹等方法使其攻势失效或顺势将其发出的技法。

 (三)挤的定义

 挤字,查字典知,其意为压榨,互相推、拥;紧挨着,不容转动。另外还有排斥的意思。

 有人认为挤就是排(斥),推,用手挤物前进。即用手或肩、背挤住敌方使其不得动,从而将其推掷出去(《太极拳势图解》)。

 也有人认为挤就是撞,就是排挤,即以手腕、臂、肘推捆敌人各部使其不能前进(《太极拳讲义》)。

 徐致一先生将挤定义为:“是一种向前而又向下用力压迫的斜线动作。”

 顾留馨先生将挤定义为:“挤是进功的手法,挤劲是我用力尽量挤去的意思。”

 我认为以上解释都包含了挤的意思,挒字解如下:

 压:紧贴住,不使物滑动。

 撞:碰、冲打。

 推:推掷,推捆,用手掌,掌背,手臂推击。

 排:排斥、排挤,使物离开。

 拥:聚到一块。

 将以上字解用于太极拳则解释如下:

 压:用一手将另一手紧压在敌人身上不使其滑动而被化开。

 推:用手掌、掌背、手臂将敌击出。

 撞:用手脚冲打将敌碰出。

 拥:将敌人的双手紧贴在其身上使其发不出力来。

 排:将敌人发出去。

 参照上挒注解,结合《原理》中挤的劲法,即外柔内刚之劲,定义如下。

 挤就是用柔劲压住敌攻来的手脚而使其劲发不出来,同时内存刚劲以身体的相应部位贴住敌人不使滑动而猛然发力将敌击出的技法。

 (四)按的定义

 按字,查字典知,意为:用手压或摁。止住,压住。

 有人认为按有向下的意思,用手止住,抑制的意思。即当敌用挤劲攻来时,用手按来抑制和止住敌人使其不得逞(《太极拳势图解》)。

 也有人认为按有抑制,按摩、据、捺等意。即遇敌袭击时用劲抑制,压住敌人身体相应总位使其劲力失效(《太极拳讲义》)。

 徐致一先生将按定的为:“是一种向下而双向自身方向用力下沉和引带的斜线动作”。

 顾留馨先生将按定义为:“凡是向下而又向自身的方向用力下沉和引带的弧线动作;以及微微带弧形向上或中或左,或右按出的动作,都是按的作用。”

 我认为以上解释都包含了部分按的意思,但不全面。依前法挒字解如下。

 压:以上面加重力,按住不放,用威力制服。

 止:停住不动。拦阻,使停住。

 抑:压制,抑制。

 摁:拥手按压。

 捺:用手按。

 按摩:回旋地揉。

 将上挒字解用于太极拳则其意如下:

 压、摁、捺:用手压住敌人攻来的手脚、按住不放。

 止:切断敌人进攻的劲力和必须经过的路线。

 抑制:用双手压在敌人手足上使其不能随意动作。

 按摩:用双手粘住敌人手足,随其移动,按照敌意动作后,回旋地揉而不使其靠近。

 参照以上字解,结合《原理》国按之功法,即纯柔之劲,定义如下:

 按就是用手以纯柔之劲力压住敌人功来的手、足、肩、肘等各部,并随其动借势粘带,回旋揉按,以抑制其攻势或切断其劲路使其攻势失效的技法。

 (五)?採的定义

 ?採字,查字典知,意为摘取。选取。挖取。的人认为太极拳用?制敌人的劲力就是採,就象静坐者抑取自身内动之气是采一样(《太极拳势图解》)。

 也有人认为?就是取,就是摘。另外选择后取之也是?。即太极拳中用爪抓取敌人各部位就叫做?(《太极拳讲义》)。

 徐臻一先生将?定义为:“是向下沉劲随即向自身左方或右方用于提带的一种动作。与?物时一落即起的动作相象。”

 以上解释包含了?的部份含议,不全面,同前释安如下:

 摘取:用于抓拿。

 选取:对众多可取之物进行比较后取之。

 挖取:用手掏起。

 提取:用手粘带走。

 由上可见,?的字意就是用手抓、拿、掏和粘带物品。用于太极拳就是用手抓、拿、掏、粘带敌人攻来的相应部位。

 参照以上解释,结合《原理》中?的劲法,即前柔后刚而刚多柔少,定义如下:

 ?就是用手以柔劲抓、拿、掏、粘带敌人用来进攻的相应部位,将其制住,而后手以强刚之劲顺敌运动之势击其牙应部位而将敌发出的技法。

 (六) 挒的定义

  挒字,音挒( Lie ),查字典知,意为搩 。   紾扭捩;转动。

 有人认为挒就是捩,就是拗,也是紾。转移的意思。太极拳转移敌人的力还制敌人之身就叫挒(《太极拳势图解》)。

 也有人认为挒就应写作捩,即扯、拗、紾等意,有转移的意思,捩住敌人各部使其前倾或趁其来劲使其后仰的就叫捩(《太极拳讲义》)。

 徐致一先生将挒定义为:“是顺着对方主力的方向循弧线用力使对方身体旋转的一种动作。”

 还有人认为“以手臂的侧击为挒。”“以闪为挒掌”。“当甲左履后,接着右肘下沉,右带化开乙之靠劲作为挒”。(傅钟文《杨氏太极拳》)。

 由此可见,挒法各说不一,前两种说法相近也和于挒位震卦,震为动,转就是最好的动。

 仍查挒同音形字结合上挒解释如下。

 捩( lie 音挒):扭转。

 拗( liu 音扭):固执。

 紾( zhen 音诊):扭捩、转。

 扯( che ):拉、撕破。

 趔( lie 音挒):身体歪斜,   脚步不稳的样子。

 分析上挒字解,我认为“趔”是挒的作用效果,而其方法就是“转移”,其动作有弧形的转圈,有撕开的架式。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原理》中挒的劲法,即前刚后柔刚少柔多之劲,定义如下。

 挒就是前手(或其它部位)以刚劲接敌攻,来的相应部位后通过走弧划圈等法使其劲通过我之身体柔化转移到后手(或适当部位)再以强柔之劲发还敌人使其失重的技法。

 (七)肘的定义

 肘字,查字典知,肘是上臂与前臂相接处向外凸起的部分。

 有人认为,拳术家以肘击人为肘,故可以肘作动词用,太极拳用肘之法皆为肘(《太极拳势图解》)。

 也有人认为,各派拳术中都有用肘的地方,而别派用肘多以曲臂直抵故胸腹各部,只有太极拳用肘多在推、挤、拥、靠中求其妙用(《太极拳讲义》)。

 徐致一先生将肘定义为:“是以肘击人或者用肘沉带对方手臂的动作。”

 还有人认为肘就是“被履者摺肘以使用肘法”。“肘下沉化开靠劲”。(《杨代太极拳》)。

 由此可见,肘本身是名词,而作为武术上用的肘字可作动词,即以肘击之意。

 分析上述说法,都包含了肘的意思,但“被履者摺肘以使用肘法”不妥,因为真正被“履”时已无法用肘,应为“被?时摺肘以使用肘法”。

 由此,结合《原理》中肘的劲法,即前刚后柔刚多柔少之劲,定义如下。

 肘就是被敌抓拿或制住某一部位时,用强刚之劲突然摺肘贴敌后用柔劲抵住敌人将其发出的技法。

 (八)靠的定义

 靠字,查字典知,其意为倚靠、挨近、依靠。

 有人认为靠就是倚,即依,依附于他物。太极拳近身时以肩胯击人就叫靠。有肩靠胯打之说(《太极拳势图解》)。

 也有人认为靠就是偎,依的意思。拳术中有靠手靠打等名词。太极拳中靠手尤为重要。因为无论何势不相靠不能懂劲,然后才能粘黏随连以击敌人(《太极拳讲义》)。

 徐致一先生将靠定义为:“是用肩去靠击对方的动作,它同时一样也是不及换手时趁势追击的一种方法。”

 《四十八式太极拳》一书中将靠定义为:“肩、背或上臂向斜处发力”。

 分析以上解释,除《讲义》认为靠是一种练劲的方法外(这显然是错误的)其余解释都认为靠有“用肩、背、上臂、胯等部位发力”的意思。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原理》中靠的劲法,即先柔后刚柔多刚少。定义如下。

 靠就是我被敌粘黏压制时,先以强柔之劲顺其势以肩、背、臂、胯或其它相应部位贴住敌人身体后,微失重心靠紧敌体,再用脆刚之劲于贴敌处突然发力恢复重心同时将敌发出的技法。

 (九)进的定义和寓义

 进字,查字典知,有以下意思:向前、向上移动,从外面到里面。

 有关太极拳资料中没有这一字的具体解释。由其字意知,其有向前,向上、进入之意。由《原理》知进在火位,火有向上及急进的趋势。因此进也有这一意思。进主要是用来指导步法的,步法只有配合招式才能用来击敌,因此进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它也可用于指导劲力发放的方向和寓示对敌的策略。故定义如下。

 进就是在敌已被我制住或其重心已经不稳时或敌欲侧避我时,及时向前踏进或发劲截敌发敌的技法。其寓示敌失势时急进之策略。

 (十)退的定义和寓义

 退字、查字典知,其意有:向后移动,离去、使向后移动。脱落等。

 有关太极拳资料中也没有这一字的解释。由《原理》知退在水位。水有向下流的趋势,遇到平地则停滞不前。因此我认为太极拳中退就是后退或重心向后移的意思。其定义如下。

 退就是在敌人正面攻来时,我向后退步或重心后移以引敌进而落空,使其攻势失效而处于被动地位的技法。其寓示敌强大时应暂时避开退于安全之处以待其势衰之策略。

 (十一)(左)顾的定义和寓义

 左字,查字典知,其意有:面南时之东。偏、邪、不正、错、不相合等。顾:回头看、看、拜访。因有左顾右盼之说,因此常以左字连用,表示向左看,这里就表示左。

 资料中无此字的解释,由其字意有:偏,不相合之意,故于太极拳中应为偏斜,不迎合的意思。

 由《原理》可知,左为绕进之意,结合上面分析定义如下。

 (左)顾就是在遇敌时避开正面而由两旁绕进,以避实就虚,避锋就钝攻敌制胜的技法。其寓示敌人以逸待劳时,我避开敌有防备的正面而绕由敌防备较弱的一侧攻敌的策略。

 (十二)(右)盼的定义和寓义

 右字,查字典知,其意有:西边。上(古人以右为上)。盼:看。因有左顾右盼之说,故常与右连用。这里就代表右。

 资料中无此字的解释,其字意没有技击方面的意思。我认为创拳者创造此法主要是用其所在金位,和有左就有右之意。由《原理》知,其有随从之意,则于太极拳应为黏随之意。由左表示绕进,故有应为绕退,由此定义如下。

 (右)盼就是当敌以变换而又不易对付的攻势向我攻来时,跟随其劲其步不即不离弧形后退以使其攻势失效而后寻机击敌的技法。其寓示与敌周旋,不即不离寻机反击的策略。

 (十三)(中)定的定义和寓义

 中字,查字典知,其意为,和四方等距离的地位。

 定字:查字典知,其意为:使不移动。

 由上可知,中定即站在中间不动的意思。在太极拳中则应为以静制动之意。由《原理》可知,中定有固守原地之意。结合前面的解释可定义如下。

 (中)定就是在接敌时敌人未败而退,或虚晃引诱时,固原地不动步,不发劲,作好准备待敌进攻再按生克制敌的技法。其寓示以殂制动和以逸待劳,严阵以待的策略。

 三、太极十三势的运用原则

 太极十三势按其定义运用成法,即根据定义的内容结合实践的经验运动成招式。但其用时必须遵循五行生克的法则,才能收到克敌制胜的效果;并合于太极之理周而复始运行不停,从而达到意不断,劲不断、气不停,神不离的高功夫境界。其生克规律即五行、八卦和含劲见下表。
-----------這是拳架
還有內功呢
-----------不明太極內功
終是缺憾
-----------刚一看觉得好复杂啊
-----------个人认为,太极拳挺难学的,得有师傅指点。
-----------后来你的选择是什么?您的爱人好了么?
-----------不好理解这篇文掌
太原理了
-----------虽然我没练拳,但这篇文章说的好!平时也没想过太极拳的根,学习。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