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古今医统大全教程:64 舌证门
齿候门
来源:64 舌证门
齿候门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舌证门

病机

阴阳应象大论曰∶南方生热,热生火,火属心,心生血。心主舌,心开窍于舌。声为笑,色为赤。又曰∶舌为心之苗。

金匮真言论曰∶脾开窍于口,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脾脉上连于舌本。)诊要经终云∶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

又云∶心脉系舌本,脾脉络系舌傍。一云肝脉络舌本。

伤寒》书云∶风寒中厥阴经,则舌缩而不言。

七情所郁及心经热壅,则舌肿满不得息,心热则舌裂而疮,肝热则舌木而硬,脾热则舌滑而胎,肺热则舌强。热甚则舌燥如锯,舌卷囊缩者不治,厥阴绝也。

病机

《灵枢经》帝曰∶人有啮舌者,何气使然?此厥逆走上,肺气背至也。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治主病也。

脉候

心脉洪大者,舌病强而有胎。脾脉浮滑者,病舌喑。

治法

舌之病本乎心与脾之火热之致也。心脾壅滞,气血失运而舌为之病矣。小则擦药涂药而愈,大则必拔其根本,须泻其心脾二经之郁火,方可愈矣。

治案

张子和治一妇人木舌,胀其舌满口,诸药罔效。令以排针砭之五七度,肿减血出盈斗,三日方平。

一妇人产子,舌出不能收,令以朱砂末敷其舌,乃令作产子状,一女掖之,乃于壁外潜累盆盎置处,堕地作声,妇闻声而舌收矣。

一人病喑,(不能言也。)右关脉浮滑,余部皆平。右关为脾,络系舌本,醉卧当风,风中经络而成喑。以荆沥化至宝丹服之遂愈。

《医说》治一人舌肿满口,诸药不效,以梅花冰片末敷之遂消。

舌下肿出如舌,谓之重舌,又谓之子舌,皆上膈热壅故也,惟砭针刺去血为上法。

舌肿硬不能出声者,以百草霜盐醋调敷。

舌上有白胎语謇涩者,用薄荷汁、白蜜片揩之。

舌上俞舌出血不止名曰舌衄,患此者皆心受热甚也。

舌病忽然肿起,逡巡间塞闷杀人,甚急,须要早治。或肿起如猪胞,或胀硬如木石,但看舌下有成虫形状如蛄蚁,或如卧蚕,仔细看头上少白,可烧铁钉烙其头上,使热即消。急用釜底煤不拘多少以醋调浓敷上下,或以沥清调敷,或以井花水调加盐和成膏敷之,脱去更敷,须臾即消。甚者须急决去血方好,血去更敷之立愈。

王况治一大贾,因失惊伸舌出,遂不能收,经旬食不下咽, 羸日甚,国医不能疗。其家榜于市曰∶有能治者酬千金。况医名未着,学且未精,因检《针经》有针法治此疾,遂往治之。用针舌之底,抽针出,舌遂伸缩如平时。

一人舌胀肿退场门外,无敢医者。一村人云∶我有此药,归取二纸捻灯上烧取烟熏,随即消缩。众问之,强而后言∶予家昔有一人曾患此疾,人教以蓖麻油蘸纸捻依法治而愈,因思治人亦验。(上二条出《医说》)一人舌肿满口,不能出声,医不能治。一叟用药掺之,至晚如旧。问其药,乃真正蒲黄一味。

药方

升麻柴胡 治心脾虚热上攻,舌上生疮、舌本强,二颊肿痛。

升麻 柴胡 芍药 栀子 木通 大青 黄芩(各一两) 石膏(二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煎服。甚者口舌生疮不已,须加熟附子三分。

柳花 治口舌生疮。

玄胡索(一两) 黄柏 黄连(各半两) 青黛 陀僧(各二钱)
上为末,每用少许敷疮。有津液吐出再用。

绛雪治舌上生疮及口疮,咽喉肿痛咽物不得皆可治之。

冰片(半字) 硼砂(一钱) 辰砂(三钱) 马牙硝 寒水石(研极细水飞,各二钱)
上为细末。每用一字掺舌上,咽之不妨。喉痛者吹入咽中亦可。

碧雪治一切热壅,舌上生疮,舌根紧强,腮颊肿痛,口疮咽肿,咽津不得者。

此皆心肺积热上攻,此药治之。

蒲黄 青黛 硼砂 焰硝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掺舌上,细细咽下,或饮凉水送下,频用之效。或用砂糖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噙化下咽,妙。

冰柏丸 治舌上疮、口疮。

黄柏 薄荷叶(各等分) 硼砂(甚者加冰片)
上为末,生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

升麻散 治心脾有热,口唇破裂生疮。(方见口门)

地黄 治口舌疮肿。

鲜地黄 蓝青叶(各等分)上入蜜杵细,每服半两,井水煎,食后服。

熟艾汤 治心胸蕴热,舌上血出及失血。

熟艾(糯采半合约炒) 松花粉 柏叶(炙,各半两)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钟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服。

寸金散 治心经烦热,血溢妄行,舌上血出不止。

新蒲黄(三钱) 新白面 牛黄(研) 冰片(研,各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生汁调服。

圣金散 治舌上血出不止。

黄药子(一两) 青黛(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新汲水调下,日二服。

金花煎 治舌上出血如簪孔。

黄柏(三两) 黄连(五钱) 栀子(二十枚)
上咀,以酒二升www.med126.com浸一宿,煮三服,去滓顿服。

香参丸 治心脏热盛,舌上出血。

人参 生蒲黄 麦门冬 当归(各半两) 生地黄(一两,焙) 甘草(一钱,炙)
上为细末,炼蜜丸,小弹子大。每服一丸,温水化下,日三服。

戎盐 治舌黑有数孔大如箸,出血如涌泉,此心脏热病。

戎盐 黄芩 黄柏 大黄(各五两) 人参 甘草(各二两) 桂心(少许)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饮送下,日三服。

虫散 治舌肿满口,语言不得。

虫(五枚,炙) 食盐(半斤)上研细末,水二钟煎十沸,去滓。热含,吐去,以瘥为度。

蛇蝎散 治舌肿强硬。

蛇蜕(烧存性) 全蜴(各等分) 为细末。每用少许敷舌上。

飞矾散 治木舌渐肿大满口,若不急治即塞杀人。

白矾(飞) 百草霜(各等分)上研细末,捻糟茄自然汁调服。若口噤灌之妙。

玄参 治心脾热壅,木舌肿胀。

玄参 升麻 大黄 犀角(各七钱) 甘草(半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钟半煎五分,不拘时温服。

马牙硝丸 治木舌热肿渐大满口,宜含之。

马牙硝(细研,三分) 白霜 寒水石 太阴玄精石 大黄(炒,各半两) 麝香(少许) 白矾(枯,半分) 甘草(炙,一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小弹子大,每服含一丸咽津。

薄荷煎 治舌上生白胎,干,语言不真。

鲜薄荷(取自然汁) 白蜜(各等分和)上以生姜片先蘸水揩洗,方用薄荷煎服之。加玄明粉更良。

皂角 治重舌喉痹

皂角(不蛀者,四五锭,去皮核炙,令干) 荆芥穗(二钱)上研细末,以米醋调,涂肿处。

黄药汤 治舌肿及重舌。

黄药 甘草(炙,各一两)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钟煎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含化丸 治上焦烦热,头目不利,口舌干燥。

石膏(半斤,细研水飞) 寒水石(半斤,细研) 白蜜(半斤)
上以水四大碗煎取一大碗,滤过入蜜同煎,令稠,丸如鸡头实大,常含一丸咽津。

硼砂丸 治口干舌上生疮。

硼砂(一两) 冰片 麝香(各一钱) 牙硝(风化,四两) 寒水石(,十两)甘草膏和丸麻子大,不时含化一丸,咽津。

绿云散 治舌上疮。

铜绿 铅白霜(各等分)研极细末,每用少许掺舌上。

升麻饮 治膀胱热不已,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升麻 玄参 射干(各四两) 大青 黄柏(各三两) 蔷薇根白皮(净洗,四两)
上咀,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下蜜更煎三沸,细细含咽。

黄柏丸 治口舌生疮肿痛。

黄柏末(一两) 蟾酥 黄丹(各一分)
上为细末,端午日午时用,蒸饼和丸如绿豆大。绵裹一丸,夜间含之,有涎吐出。

贴脐膏 治元气虚浮,阳气上攻,口舌生疮不已。

吴茱萸(醋炒) 干姜(炮,各五钱) 木鳖子(五枚,去壳)
上为细末,每用五分,用冷水调,以纸靥贴脐。

加味龙石散 治口舌生疮,时时血出,咽嗌塞痛,烦闷。

甘露饮 治舌上生疮。(方见口门)

药方

一方∶治舌上出血如簪孔,以香薷一握浓煎汁服。

又方∶治舌肿胀退场门外,用雄鸡冠刺出血,瓦盏盛,浸舌,就咽下即缩。

又方∶治重舌,用生白矾、黄丹飞过、五倍子等分为细末,蜜调涂舌上,少顷以水漱之,再涂,以瘥为度。

药方

脾经《针经》曰∶脾足太阴之脉所生病者,舌本痛。

廉泉(治舌下肿难言,口疮,舌纵,舌根急缩。穴名医学全在线舌本,在项下结喉上。)

金津玉液(以上二穴各刺出血) 天突 少商

齿候门

病机

经曰∶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又曰∶齿者肾之标,骨之余也。

巢元方云∶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若髓不足,阳明脉虚,不能荣于齿,则齿病矣。

东垣曰∶夫齿者肾之标,口者脾之窍,诸经多有会于口者,其牙齿是也。手足阳明之所过,上龈隶于坤土,乃足阳明胃之脉贯络也,止而不动。下龈嚼物动而不休,手阳明大肠之脉所贯络也。手阳明恶寒饮而喜热,足阳明喜寒饮而恶热,其病不一。牙者肾之标,亦喜寒,寒者坚牢,为病不同。热甚则齿动龈,龈袒脱,作痛不已,故所治疗不同也。有恶寒冷之物而作痛者,有恶热物而作痛者,又有恶寒热之物而作痛者。有恶寒饮少、热饮多而作痛者,有恶热饮少、寒饮多而作痛者,有牙齿动摇而作痛者,有齿袒而为痛者,有齿为疳所蚀缺,血出而为痛者,有脾胃风热,齿龈肿起为痛者。有齿疳臭烂秽气不可近者,此火热之甚也。

病机

王节斋云∶牙床肿痛动摇,或黑臭脱落,世人皆作肾虚,殊不知此属阳明经湿热。

盖齿虽属肾而生,牙床上下属胃与大肠二阳明经,犹木生于土也。肠胃日受美酒、甘肴、膏粱之味,致湿热上攻,则牙床不清而为肿为痛,或出血或生虫,故齿不安而动摇,臭黑,脱落。宜泻阳明之湿热,则牙床清宁而齿自安矣。

大抵齿痛皆属阳明胃火旺之故,且齿者骨之精华,骨乃肾之所主,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人若肾气强盛则齿自坚,衰则齿必为病。且手阳明之脉贯颊入于下齿缝中,灌注于牙。或风寒热郁,本经既病,齿则因之。轻者为宣露,龈颊浮肿;甚者则为疳、 、龋、脱之证。齿于之病,在乎手足阳明二经。动摇龈脱,是以足少阴肾经主之。此三经为齿之所病也。病热则生风,病湿则生虫,齿病不过风寒湿热虫也。

病机

《金丹大全书》云∶令人修养倒置,漱齿每以早晨,是倒置也。凡一日饮食之毒,余积于齿缝中,当于夜下洗刷,使垢秽不藏于齿缝,齿自不坏矣,故云晨漱不若夜漱,此善于养齿者。今观智者,每日饭后必漱,及晨晚通有五漱,则齿至老坚白不坏,斯存养之功可见矣。

病机

牙床腐烂,一时脱落不救,谓之走马牙疳,言其速也。此盖热毒蕴积既久,故令一时发作,如火郁于宠突之中久矣,一发而势焰燎然,莫之能御。病此者十无一生,惟初发之时急以疳药搽之漱之,内泻阳明胃火,庶可愈者。

脉候

左手寸关脉洪数,或弦而供,肠胃中有风热,齿痛。

尺脉洪大而虚者,肾虚,主齿动疏豁,相火上炎而痛。

治法

丹溪曰∶牙齿痛肿,或动或血出,皆是属热,宜泻胃火。胃气实者,用调胃承气汤加黄连、石膏、升麻、白芷防风、荆芥、薄荷、桔梗、甘草之类,外用四神散加梧桐律擦之,或加麝香。

治法

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又云∶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可见年及四旬,急以补肾固齿,不可少缓,果能于未伤之先固济,则无损坏之理。《易》曰∶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此之谓欤!

治法

《圣惠方》云∶热者怕冷水,宜用牙硝、姜黄雄黄、荆芥等治之。冷者怕热汤,宜用干姜、荜茇等治之。不怕冷热乃风牙,以牙皂角、僵蚕、蜂房、草乌治之。有孔者为蛀牙,宜用雄黄、锻石、砂糖等治之。用药了,皆以温水漱之。

治法

予邑宋汪丞相之宠好食浓味,一日热大作,齿间拥出有肉,渐大胀满,口不能闭,水浆不入。一医治之,不日而愈。法用生地黄汁一碗,牙皂角数挺,火上炙热,蘸汁令尽,为末敷壅肉上,随即消缩。

治法

齿因不知护惜,或击损者,或跌扑者,或啮坚物而伤者,或咬重物而伤者,此皆外因,非药之可医。知者不可不慎。

药方

(《和剂》)胃散阳明热盛齿痛,或因服热药及。引脑痛皆然。

牡丹皮 升麻(各一钱) 当归 生地黄 黄连(各钱半)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温服。

(《经验》)玉池散 治风蛀牙痛,肿痒动摇,于龈溃烂,宣露出血,龈热臭气。

当归 川芎 防风 白芷 本 细辛 升麻 地骨皮 槐花 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黑豆二十粒、姜三片煎一盏,去渣。不拘时服,漱口吐去,咽下亦不妨。

(《秘验》)清胃饮 治一切风热湿痰,牙痛床肿,血出动摇。

当归 生地黄 黄芩 石膏(各一钱) 升麻(五分) 白芍青皮 黄连(各八分) 甘草 丹皮(各四分) 栀子仁 苍术(各一钱) 细辛 藿香芥穗(各六分)上水二钟煎八分,食后缓缓含呷之,效。

(《东垣》)神功丸 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齿疳蚀,牙龈肉脱血出。

香叶归身 木香 升麻(各一钱) 生地黄(酒洗) 甘草(各三钱) 黄连(酒洗) 缩砂仁(各五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或加至二百丸,白汤食远服。此药兼治血崩、血痢及下血不止,血下褐色,或紫或黑,及肠 下血,空心服,米汤下。其脉洪大而缓者,及治麻木,血气上冲,逆气上行、妄闻妄见者皆效。

立效饼子 治一切风牙、虫牙,疼痛不可忍。

良姜 草乌 川芎 荜茇 胡椒(各等分)
上为细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捻作饼子。每用一饼咬在患处,有涎出立愈。

鼻药 治诸般牙疼雄黄(一钱) 乳香 没药(各五分)
上为细末,右疼吹左鼻,左疼吹右鼻。治牙疼有四法,用此并无不愈者,先用吹药,次用漱药,次擦药,次随证服药。此为四治并施是也。

药方

追毒散 治诸般牙疼。

贯众 鹤虱 荆芥 细辛苦 蜂房(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三钱,加川椒五十粒,水一钟煎七分,乘热漱之。

姜黄散 治牙疼不可忍。

姜黄 白芷 细辛(各等分)上为粗末,擦患处,须臾吐涎,盐汤漱口。面赤肿者去姜黄加川芎,立见肿消

荜茇散 治牙疼最效。

荜茇 细辛 白芷 荆芥穗 升麻 郁金 当归(各等分)
上为细末,瓦盒贮之,紧闭勿令泄气。每用少许擦痛处,后以荆芥汤漱之。

荜茇汤 治齿痛通用。

荜茇 生地黄 当归尾 荆芥穗 白芷 桑白皮(炒) 蜂房(炒) 赤芍药 姜黄细辛 本 甘草(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三钱,井水煎漱。

椒盐散 治牙痛用清凉药不效及甚者,宜从治之,以此。

川椒 荜茇 薄荷 荆芥穗 细辛 朝脑 清盐(各等分)
上为末,擦痛牙。

齐峰花椒 治诸牙痛。

红花椒(四钱) 朝脑 赤小豆 砂仁(各二钱) 明矾(枯,一钱)为末,以少许塞患处,咽下亦不妨。齿痛惟藉花椒麻痹。

药方

(《经验》)升麻散 治牙疼腮肿。

升麻 生地黄 川芎 地骨皮 槐子 皂角 白芷 细辛(各五钱) 川椒(二两半)为末,以少许擦牙,有涎吐出,用盐汤漱。

犀角升麻汤 治阳明经风热之甚,口唇颊车连牙肿痛。

犀角(一钱半) 升麻(五分) 防风 羌活(各六分) 川芎 白芷 黄芩 白附子(各五分) 甘草(三分)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漱服。

驱毒饮 治热毒上攻,宣露出血,牙龈肿痛不可忍。

屋游(即瓦上清苔。不拘多少净洗) 水煎汤,澄清入盐一撮,频频漱之。

(《直指》)立效散 治牙疼不可忍,痛连头脑项背,微恶寒饮,大恶热饮。

防风(一钱) 升麻(七分) 甘草(炙,三分) 细辛叶(一分) 草龙胆(酒制,四分)上水一钟煎五分去渣,以匙抄在口中炸痛处,待少时立止。如多恶热饮,更加草龙胆一钱。此法不定,随寒热多少临时加减。若恶风作痛,加草豆蔻、黄连各五分,除去龙胆草,累用得效。

(《良方》)荆槐散牙宣出血不止、疼痛。

荆芥穗 槐花(各等分)为细末擦牙患处。

郁金散 治牙齿出血疼痛。

郁金 白芷 细辛(各等分)
上为细末,擦牙龈疼处,噙少时,有涎吐出。

防风散 治牙齿疼痛。

防风 鹤虱(各三钱)上水二钟煎一钟,不拘时噙漱。

(《元戎》)梧桐律散 治足阳明经虚,风热所袭,流传牙齿,攻蛀于龈,则致肿结妨闷,甚者与龈间津液相搏,化为脓汁,宜用此药。

梧桐律 石胆矾 黄矾 芦荟 升麻(各半两) 麝香 乱发(各一钱) 朱砂细辛 当归 川芎 牛膝(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先以甘草汤漱口,后用药少许敷之。常用擦牙,去风热,消肿毒,牢固,永无牙宣疳血之病。

石膏升麻散 治证同前。

石膏 升麻 地骨皮 羊胫骨灰上等分为末,每用少许频擦牙齿根上。

药方

独活 治风肿牙疼。

独活 羌活 川芎 防风(各半两) 细辛 荆芥 薄荷 生地黄(各一钱)
上咀,每服三钱,水钟半煎七分漱咽。

细辛散 治风牙痛,腮颊浮肿。

细辛 荆芥穗(各一两) 白芷 草乌(各二两) 红花椒 鹤虱 荜茇 牙皂角砂仁(硌五钱) 为末,用少许频擦患处,有涎吐之,仍用盐汤漱。

如神散 治风牙、虫牙攻注疼痛,牙齿摇动,连颊浮肿。

川椒(炒出汗) 露蜂房(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二钱,水煎数沸,热漱即止。

(秘方)全蝎 治风牙、虫牙疼痛。

全竭 川椒 防风 荆芥 细辛 独活(各等分)
上咀,每服二钱,水钟半煎一钟,乘热漱之。(一方为末擦,有白芷,无独活。)

川芎石膏散 治风牙痛。

川芎 石膏 升麻 细辛 草乌 白芷 防风 羌活
上为末擦牙,有涎吐出。

赴筵散 治风虫牙痛。

良姜 草乌 细辛 荆芥(各等分)
上为末,如前擦。

定痛散 治风牙立效。

细辛(半两) 白芷 川乌(各一两) 乳香(一钱)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擦牙,有涎须臾吐出,以盐汤漱灌。

逡巡散 治风牙肿痛,亦治腮颊肿痛。

良姜(二寸) 全蝎(一枚,焙干)
上为细末,擦牙令热,须臾吐出涎,以盐汤漱口。

(《圣惠》)蝉蜕 治风虫牙痛。

蝉蜕 蜂房 僵蚕 牛膝 草乌 荆芥 细辛 地松(各等分)
上咀,每服二钱,水一钟,煎热漱牙,冷则吐出。

(秘方)祛风定痛散 治一切风虫牙疼。

细辛 白芷 防风 白蒺 川芎 香附子 石膏 沉香 甘松 山柰 没石子 薄荷叶 旱莲子 青盐(各二钱) 胆矾(七分)
上为末,早晚擦患处,少时出涎,吐出用盐汤漱。

(《济生》)香盐散牢牙去风。

大香附(炒极焦黑,三两) 青盐(一两,另研)
上为末,如常擦牙。乃铁瓮先生良方。

(《澹寮》)双枝散牢牙去风、虫、龋,宣露一切齿候并皆治之。

槐枝 柳枝(各截四十七茎,切碎) 大皂角(不蛀者七条) 食盐(四两)上件同入瓷瓶内固济,糠火烧一夜,候冷取出,为末,如常擦牙。

(《选要》)芫花 治风虫诸牙痛。

芫花 细辛 川椒 蕲艾 小麦 细茶(各等分)
上咀,水一钟煎七分,温漱口三四次,吐涎出即愈。

乌头 治风牙疼痛。

草乌头(米泔浸一宿,去粗皮切作片,炒,一两) 灵脂 高良姜 白僵蚕 荜茇细辛(去苗,各半两) 乳香(另研,一钱)
上为细末,研匀。每用一字擦牙,合口少时,去涎,盐汤漱口。

救苦散 治一切牙齿疼痛及风牙、虫牙并治。

川乌 草乌 芫花 良姜 红豆 细辛(各二钱) 石膏 官桂(各三钱)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贴牙龈痛处,有涎吐出。

露蜂房散 治诸牙疼不可忍。

川芎 白芷 当归 赤芍药 细辛 防风 本 升麻 蜂房(炒,各一钱) 川椒(十粒)作一服水煎,乘热漱,冷即吐出。

大戟 治风虫诸牙疼痛,经验如神。

大戟(三两) 露蜂房(炒) 细辛(各一两) 防风(半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一钟煎八分,不拘时热漱。

蟾酥膏 治风蛀诸牙疼痛。

蟾酥(少许) 巴豆(去油研如泥) 杏仁(烧)研如泥,以绵裹如粟米大,如蛀牙扎入蛀处,如风牙扎入牙缝中,吐涎尽愈。

香附子散 治牙齿疼痛,往来不歇。

香附子(四两) 细辛(五钱)上锉,每服三钱,水一钟煎八分,稍热漱,冷即易之。

七香散 治风蛀于痛及牙宣。

蔓荆子 荆芥穗 香附子(炒) 地骨皮 白芷 防风(各一分) 草乌(三枚)麝香(少许,研)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大钟煎八分,澄清热漱。

药方

(东垣)羌活散 治客寒犯脑,及风寒凑袭,脑痛,项筋急,牙齿痛、动摇,齿龈袒脱,疼痛。

本 香白芷 桂枝(各三钱) 苍术 升麻 当归身(六分) 草豆蔻(一钱)羌活(一钱半) 羊胫骨灰(二钱) 麻黄(去根) 防风(各三钱) 柴胡(五分)细辛(少许)
上为细末,每以少许擦牙患处,有涎吐出。

白芷散 治大寒犯脑,牙齿疼痛。

麻黄 草豆蔻(各一钱半) 黄耆 升麻(各一钱) 吴茱萸 白芷(各四钱) 当归熟地黄(各五分) 本(三分) 桂枝(二分半) 羌活(八分)
上为细末,先用温水漱净,以药擦之。

丁香 治寒牙疼。

草豆蔻 白芷 细辛 草乌 丁香 蝎梢
上为末,如前擦用。

(杨氏)雄黄定痛膏 治诸般风虫牙齿疼痛。

盆硝(另研,一钱) 雄黄(另研,一钱) 大蒜(一枚) 细辛(二钱)猪牙皂角(四定)
上为末,用大蒜一处捣为膏,丸如梧桐子大。每用一丸,以绵裹药,左边牙疼放左耳,右牙疼放右耳,良久痛止。取出药,可治数人。

(子和)牙宣散良姜 细辛 胡椒 荜茇 乳香(另研) 麝香(另研) 雄黄(另研) 青盐(各等分)
上为细末。先以温水漱净牙,后以末药擦患处,追出涎末吐出,漱十余次,痛立止。

忌油盐二日。

药方

(《经验》)砂糖丸 治蛀牙痛。

矿锻石为细末,砂糖丸,如黄米大,塞蛀孔中。

雄黄膏 治虫牙疼。

雄黄(二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 麝香(五分)
上为细末,溶黄蜡和丸,入一粒在蛀孔齿中。

白矾丸 治牙齿被虫蚀,有蛀孔疼痛,牙根朽烂。

白矾(枯) 黄丹(各一钱) 蝙蝠粪(二十粒) 巴豆(一粒微炒去皮)上同细研,以软粟米饭和丸,如粟米大,晒干。凡有蛀孔疼痛不可忍者,以一丸于痛处咬之,立效。

瑞竹堂方 治虫牙疼痛不已。

天仙子(不拘多少,烧烟,以竹筒抵牙引烟熏之,其虫即死。)

巴豆丸 治虫牙疼,蚀孔空虚。

巴豆(一枚) 花椒(五十粒,细研)
上为极细末,饭丸黍米大,绵包塞蛀孔。

乳香丸 治虫蛀牙疼。

乳香(一钱,另研) 巴豆(三枚)
上为末,以黄蜡溶化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孔中。

(《经验》)韭叶膏 治虫牙痛。

韭叶(连根洗净)捣烂,同人家门限下及地板上细泥和匀,擦痛处,腮上外用纸贴一时取下,有细虫在于泥上,可以除绝病根。

韭子 治虫牙。

韭菜子(一撮)用碗足盛之,以火烧烟,用小竹梗以下截破四开纸糊密如唢呐样,引烟熏蛀齿。下牙蛀,以韭子煎浓汤漱,虫自出。

药方

(《局方》)八味丸 治肾虚牙痛。(方见虚损门。)(《三因》)安肾丸 治肾虚牙齿肿痛。

仁(泡去皮尖。麸炒) 苁蓉(酒浸,焙) 破故纸(炒) 干山药 石斛(去根) 白蒺藜(炒去刺) 川萆 川乌(炮去皮尖) 巴戟(去心) 白术(各等分)
为末,炼蜜丸,空心盐汤下七十丸。

(《元戎》)麝香间玉散滋肾固齿。

石榴诃子(各二两) 升麻 绿矾(枯) 何首乌 青盐 百药煎 五倍子 没石子(各半两) 白茯苓(一两) 细辛 石胆矾(各五钱) 荷叶灰 白檀香 川芎白芷 甘松 零陵香 沉香 茴香 藿香 猪牙皂角(烧灰) 木鳖子(各二钱) 萆拨青黛(各钱半) 麝香(五分)
上为末,用药后茶清漱。

(《大典》)坚牙散 治牙脱落者,用此药栽之如旧。

熟铜末 细辛 防风(各半两) 当归(三分) 地骨皮(两半)
共为细末,每用少许热置齿槽中,将牙栽上又敷牙上,五日勿动漱,勿吃硬物,一月如旧。

食疗方 治牙动及血 并效。

皂角(肥者,二定) 食盐(一两)一处 过,为末擦牙,一月便坚固。

经验良方滋肾固齿。

旱莲草(连根,一斤) 青盐(四两,为末用)七八月取鲜旱莲草一斤,将青盐四两腌三宿,取出油腻,锅中炒存性,时时将原腌水旋加入,炒干为末。每日早晨用一钱擦牙,连涎咽下。

坚牙散骨碎补(白水洗净,铜刀切片,铜锅内炒,用槐枝不住手搅,少时退火,令冷后又上火炒,微枯黑色又住火,冷后又炒至老黑色,取起研末,不时擦牙。不独固齿,能补肾益精,去筋骨,中毒,治筋骨疼,治牙痛除根,不复作痛,其效如神。)

槐盐散 治食甘甜过多牙痛。

食盐(半斤) 青盐(四两,同上炒干) 槐枝(半斤,锉断,用水五碗煎至一碗去渣,将水听用)
上入槐汤于盐锅中同煮干取起,研末,铿盒盛,擦牙,固齿最效。

西狱华峰方固齿黑发。

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熟地黄。

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

青盐等分同烧,研细将来用最良。

揩齿牢于髭发黑,谁知世上有仙方。

海上方同前。

三月清明折柳花,青盐等分莫教差。

擦牙早晚工无间,华发朱颜世可该。

(秘验)加味乌须固齿补肾方当归(全用酒洗) 川芎 熟地黄 川牛膝 枸杞子 香附子 旱莲草 梧桐律 牙皂角 荆芥穗 细辛(各三两) 青盐(六两)
上为细末,用粳米一升半煮饭,将药末拌匀,分作七团阴干,用桑柴火烧存性为细末,铿盒盛之,早晚擦牙,药与水咽下。年老牙齿不痛不动,极妙。

(万氏)青白散固齿,治一切牙疼。

青盐(二两) 白盐(四两) 川椒(四两,煎汁)
以椒汁拌盐炒干,为末擦牙,永无齿疾,以漱水洗面目亦无疾。此药极妙。

圣济总录方固牙齿动摇。

黑铅(一斤)用铁锅炒化成汁,以桑条柳木混炒成砂末,候冷,以绢罗为末,每早晨擦牙,温水漱在掌内洗眼,大能明目黑发。

(秘方)青盐煎 治肾不足,齿动欲坠。

嫩槐枝(一斤) 瓦松(一斤) 青盐(一斤)
上以槐枝、瓦松二味切片,用清水煮半桶至三四碗许,去渣内青盐煮干取起,研末,以瓷瓶收置暖处。每日擦牙,最效。

(《集成》)芎归散擦牙,去风生血,黑发滋肾。

川芎 当归 生地黄 青盐 石膏(各一两) 细辛(半两)为末,如常擦牙。

妙应散牢牙疏风,理气补肾,乌须发。

人参 细辛 白茯苓 香附子(炒焦) 川芎 白蒺藜(炒去刺) 砂仁 百药煎白芷 石膏( ) 龙骨(研) 枸杞子(各六钱)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早晨擦牙,温水漱之。

拜受齿药固齿极美。

香附子(新大者,半斤,去皮毛细锉,以生姜一斤取汁拌和,浸五七日取出,去姜汁不用) 细辛 盐(各二两)同以瓦器炒存性,为细末,每日擦于。

石膏散 治牙黄口臭。

石膏( ) 白芷 沉香(各一两) 寒水石(二两) 升麻 本 细辛(各半两)丹砂(一分,研)
上为细末,以柳枝咬头令软,蘸药擦牙。

宣风牢牙散驻颜补肾,牢牙固齿。

细辛 青盐(各七钱) 川芎 当归(酒洗,各一两)
上为末。每用少许,清晨擦牙,满口漱之,连药咽下。先以温水漱口,净,然后擦药咽之。

御前白牙散石膏(四两,另研) 香附子(一两) 白芷(七钱半) 甘松 山柰 藿香 零陵香沉香 川芎(各三钱半) 细辛 防风(各半两)
上为细末,先以温水漱口,次擦之,妙。

(东垣)白牙散升麻(四钱) 羊胫骨灰(一钱) 白芷(七分) 软石膏(三钱)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先以温水漱口,次擦之,妙。

药方

(秘方)雄鼠骨散 治牙落重生。

雄鼠骨(生打活雄鼠一个,剥去皮,去肚内物件,用盐水浸一时,炭火上炙,肉自脱,取骨,然后炙燥,入众药内同研为末) 香附子 白芷 川芎 桑叶 地骨皮 川椒蒲公英 青盐 川槿皮 旱莲草(各二钱)
上为细末,擦齿,百日复出,固齿无不效。

(《经验》)龙齿长牙固齿。

龙齿( 存性) 人齿( 存性,各三钱) 人参 枸杞子 破故纸 牛膝 沉香(各一两) 石燕(一对, ) 旱莲草 青盐(各二两) 小茴香 升麻 麝香(研,各半两)花椒(三钱) 当归(七钱半) 桂枝(二钱半)
上为细末,日擦三次,良久漱之,有津咽下亦不妨。

药方

麝矾散 治走马牙疳,危恶证候。

麝香(少许) 胆矾(一钱) 铜绿(半两) 白矾(生用,一分)
上为细末,研匀,擦牙患处。

青金膏 治走马牙疳,蚀损腐烂。

青黛(二钱) 砒霜(一钱) 粉霜(一钱) 轻粉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少以油旋研如稀糊,涂之于夹纸上,重叠砑之。每用量大小剪贴,仍以白纸封护。

青金散 治走马牙疳,蚀损唇舌,肉腐臭牙落,其效如神。

铜绿 砒霜(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些少敷患处。

北枣丹 治走马牙疳。

北枣(去核)每个内入信一厘烧存性,研细,每以些少敷患处。

三仙散 治走马牙疳,一时腐烂即死。

妇人溺桶中垢(白者火,一钱) 铜绿(三分) 麝香(一分)上为极细末敷齿上,不可太多。

药方

(《本事》)取牙不犯手凡齿不便,要取去用此。

草乌 荜茇(各半两) 川椒 细辛(各三两)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点在患牙内外,一时其牙自落。

又方取牙自落。

白马蛆(用夏月白马头一个,候臭腐自蛆,以大者四十九条,晒干同药为末)蜈蚣(一条) 良姜 细辛 草乌 荜茇 胡椒(各二钱)
上为细末,用少许贴患处内外,须臾其牙自落。

药方

《道藏经》方∶治牙齿动摇血出不止,用白蒺藜不拘多少捣为细末,每日擦牙及患处,极效。

一方∶治打伤牙动,用蒺藜根烧灰贴动牙即固。

又方∶治气虫牙痛,用良姜煨热,咬患牙,痛即止。

又方∶治风热上攻牙齿疼痛,以 草霜后收之,晒干为粗末。每用三钱,以滚汤泡,任意漱之,醋煎尤妙。

一方∶治风虫牙痛,以菖蒲抵牙痛处咬定,或塞缝亦可。

又方∶霜后老丝瓜烧灰存性为末,擦之效。

《千金方》∶治牙疼,以苍耳子不拘多少水煮浓汁,热含漱之。茎叶亦可,或入盐亦佳。

又方∶治虫牙痛,用藜芦为末塞牙孔中,勿令咽汁,有涎即吐出。大有神效。

又方∶治牙齿疼痛,以独蒜火煨极热,切断,乘热熨其痛处,冷即易之。亦治虫牙,尤妙。

又方∶治牙齿生虫,江南墓置草叶似白杨大,牵蔓∶采无时。取三四钱浓煎汤点眼中,须臾引虫出,如三四分发丝长,大一二分者有之,置水中能动。牙痛久者虫头黑,新者虫头红。

又方∶治牙龈宣露,每日以盐末擦牙,后用汤漱之愈。久后牙坚固。

《外台秘要》∶治风虫牙疼,用鹤虱以醋擂烂,入盐少许漱口,良久吐出,又含又吐,其痛即止。

又方∶治牙肿痛不可忍及口气,用细辛煮浓汁噙,乘热漱吐之。

又方∶治牙齿腐烂,用棘针二百枚,水二盏煎一盏,频频噙漱。

又方∶治牙齿疼痛,用雄黄末蜜丸如枣棘,塞齿缝中。

又方∶治虫牙,用杏仁烧,烟未尽研如膏,绵裹塞孔中。

又方∶治牙痛诸药不效,用甘草浓煎汁,噙漱三五次定愈。

又方∶治诸般牙痛,用香附子、生艾叶等分,浓煎汤漱之。

《千金翼方》∶治牙齿痛。用鲜李根取白皮细切,水煮浓汁半碗漱口,含之良久,吐出又含,痛止绝根。

又方∶用苋菜茎烧灰为末,擦牙痛处,效。一方用茄蒂烧灰为末,搽患处。

又方∶胡荽子浓煎汁含之。

广利方∶槐白皮一握锉,醋一升煮去渣,入盐少许。温含之,日数易之,愈。

又方∶儿眼草一握捣烂,汤泡去滓。

又方∶治牙痛用黑豆一撮、葱白三茎、艾叶一握、川椒数十粒,井花水一碗煎七分,就热噙漱。

又方∶用良姜一块、全竭一个为末,先以酸浆漱牙,次以药末擦之,流出水即愈。

又方∶治齿痛,用青蒿一握,水一碗煎半碗,温漱之,痛即止。

又方∶治食酸物多而齿楚者,用胡桃肉细嚼解之。

丹溪方∶治齿痛,吴茱萸煎酒含之愈。

固齿极妙∶每日擦牙,用香附子炒熟、大黄煨各一两,以橡斗子二十个,内取十八个装满食盐,于抄器内单摆开,瓦盖烧存性,与生橡斗二个并香附子、大黄同为末,每日擦牙、掠髭鬓。

又方∶仙灵脾不拘多少为粗末,煎汤漱。

药方

上齿痛,取足阳明经,下齿痛,取手阳明经。经云∶大肠手阳明之脉入下齿中,是动则病齿痛头肿,(视盛虚寒热陷下取之。又云∶足阳明脉入上齿,针灸齿痛病各取之。)

足内踝二尖(治上牙痛,灸之。)

足三里(二穴,在足阳明经膝下三寸, 骨外大筋内陷中,灸四十九壮,治上齿痛者,灸之愈。)

手三间(二穴,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后内侧陷中,手阳明大肠经穴,灸七壮,治下齿痛者,灸之愈。)

列缺(二穴,一名童玄,在手太阴肺经与阳明经相连,叉手取穴,中手尽处,看其浮脉丫叉之间,灸七壮,痛立止,永不再发。)

合谷(二穴,治齿龋痛,灸之。) 内庭(治齿下痛,针灸皆可。) 阳谷(治上牙。) 太渊(治风牙。) 肩 (二穴,取法见中风门。灸七壮,随左右灸之。)耳垂下尽骨上穴(灸三壮痛即止,如神。)一法(治一切牙痛,以草量手中指至掌后横纹止,将折作四分,去二分,将一分于横纹后量臂中,灸三壮,随左右痛灸之。)

药方

一法∶常向本命日,栉发之始,叩齿九通。阴咒曰∶大帝散灵,五老反真。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左回拘月,右引日根。六合清练,百疾愈因。咽唾三过,常教行之,使齿不痛,脑不痛,发不白。

一法∶向东坐不息四通,上下琢齿三十六,治齿痛。

一法∶凡人觉脊背皆崛强,不问时节,缩咽膊,仰面努膊,并向上头左右两向按之,左右二七一住,待血行气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若无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时、日没三辰用之三七遍,除寒热疾,脊腰头项痛,风痹,口内生疮,牙齿风,头眩,终尽除也。

治案

张子和治泽州李结之,忽犯牙痛,皱眉不语。一客见之,曰∶何不乐也?曰∶牙痛。客曰∶予曾闻戴人云!阳明经邪热有余也,宜大下之,乃付舟车丸七十粒。服毕,为支留饮药为盐酒所发,吐之,吐毕而痛止。患者大服,曰∶戴人神仙也!不三日复痛,再服前药百丸,下数行遂愈,不复作。

丹溪治一妇人,年三十余,病齿痛不可忍,口吸凉风则暂止,闭口则复痛,此阳明湿热为患也。用黄连、胡桐泪苦寒、薄荷、荆芥辛凉,四味治湿热为主。升麻苦平,行阳明经为使。牙齿骨之余,以羊 骨补之为佐。麝香少许为引用,共为细末。擦之,痛减半。

又以调胃承气硝加黄连治其本,下二三行而止,遂不复作。

相关文章
 20090034头痛失眠案
 涩精金锁丹(《中藏经》卷下。)
 香附饼(《外科发挥》卷五。)
 参术健脾汤(《准绳·类方》卷五。)
 伤寒明理论 无汗 上课笔记
 斩关散(《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