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论旋转统一的气动力 --------中医学的基本原理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论旋转统一的气动力

                                                    --------------中医学的基本原理
                            

                                          
                                                                   向天清
                        
                                        郑州市郑花路29号1-50#信箱(河南郑州 450012)

         摘要:通过对阴阳、五行的批判和分析,提出新的概念--旋转统一。人体气动力的原理是旋转统一。增强和减弱人体气动力旋转统一是中医药愈病的两条基本定律。同时,旋转统一是中医学的基本原理。阴阳、五行只是围绕这一原理定性和定位的外延和类比。人体的功能、结构、意识与自然界的关系、五运六气、针灸、推拿、按摩的作用问题,子午流注、灵八法、气机、升降、出入、呼吸以及中药的疗效机制,都符合旋转统一性原理,人体愈病和健康长寿依赖的就是旋转统一的气动力。按照同一律,人体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结构功能机制也都符合这一原理。
     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这一原理,有效地解决了经典中医学各家学说的规范和统一的历史遗留问题。并且可以作为中、西两种医学有机结合的参照系,同时也解决了困绕在中、西医界欲想结合而缺少共同认识标准的重大理论难题。对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临床和教学也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阐明中医学是祖科学,其宏观整体战略思维将主导整个世界医学体系,中医将成为世界医。
         旋转统一的气动力是中医学自古以来的“玄机”和“奥秘”。

               关键词:气动力、旋转统一、基本原理、中医学基本原理、中医学基础理论
               

              众所周知,阴阳、五行--象现在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应用到中医学各家学说的辨证中时,参照的标准就是不能统一,而这种不统一--似乎不是中医学所固有的本质。
             由此,中医学辨证的标准无法制定,临床操作无法规范,理论概念无法统一,中医学术无法平行交流,各家学说的理论方法各自独立,给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造成的障碍是致命的。
          阴阳是个开放的体系,但过于开放,无限延伸,在应用时,非阴即阳,过于模糊而笼统。五行是个封闭的系统,但过于封闭,相生、相克、相侮、相制、相合,无头无尾,又都是头都是尾,走不出圈子,阴阳与五行的结合应用缺乏一个有机的桥梁和联系,实际上只是机械的搭配,不能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中医学各家学说的理、法、方、药应用的统一及中西结合方面是失败的。由此引起了这样一种猜想:阴阳、五行这两个通常所讲的概念,在未增加新的内容时,是不完全符合中医学的特性和本质,倒是应当认为,只有在引入气动力呈旋转统一状态时才是完善的,并且适用于中医学的所有方面。对于第一步来说,这是已经证明了的。我们要把这一猜想(它的内容以后就称之为旋转统一性原理)提升为公设,并且还要引入另一条与它相匹配的公设,气动力的旋转是沿着一定的方向运动的,即肝升、肺降……这样的五脏循环,一般情况下是不可逆的。由这两条公设,根据原有的阴阳、五行的理论,就足以得到一个简单而又不自相矛盾的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学。
     阴阳、五行的引用将被证明是不完善的,因为按照这里所要阐明的见解,研究对象是基本概念--气动力,采用的方法是基本原理--旋转统一。阴阳、五行只是围绕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定性和定位的外延和类比。
         这里所要阐明的理论--象经典中医各家学说中气机、气化一样--是以气的运动为根据的。因为任何这种理论所讲的,都是关于脏象阴阳、盛衰、虚实转换过程的关系。对这种情况考虑不足,就是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学目前所必须克服的那些困难的根源。
       

下面就是我的研究经历和理论、实验的依据,先从基础部分讲起。


1.基础部分
1.1统一性定义
       在阴阳、五行为主要概念的经典中医学中,阴阳定性的无限延伸,五行定位的无休止循环,使初学中医的我迷惘了多年。如果把阴阳、五行完全放弃显然不行--已经使用了数千年;完全认同存在的不足显而易见;唯有完善和补充才最为客观。在无限的外延和无休止的循环之间,搞得我眼花缭乱,经过多年沉思,最终找到了它们共同的规律和概念--统一性。
         设在统一的整体上,既能用阴阳来判断,又能以五行来划分,同时,阴阳和五行之间的联系和桥梁也得到了补充和完善。
  
         由此,我们给统一性定义如下:
         (1)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系统以及矛盾对立的双方都可以看作是统一的。
          (2)统一性规律分布在中医学各个方面。
从(1)中定义来理解,阴阳的外延如虚实、寒热、表里、左右、上下……等对立双方,五行的类比,如五味、五方、五脏……等循环,都可看作是一个统一整体,这是中医学的一个基本规律。
     1.2.阴阳和五行的旋转性
         以上找到了阴阳、五行共有的统一性规律。这只是形式和结构上的统一,而在功能机制上还不能说明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寻找它们共同遵循的动态原理。通过阴阳和五行的对比,综合分析,阴阳的外延和相互转换生生不息。五行的循环往复永无休止。由此发现它们都是围绕着一个有形或无形的核心转动这一机制,最后确定旋转性原理。
定义如下:
        (1)旋转是围绕一个有形或无形的核心作圆周运动。循环、螺旋等都是一种旋转。
            (2)旋转性原理适用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大极、周易、八卦同样适应这一原理。
   1.3.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学
         统一性规律与旋转性原理在中医学中都是普遍的,因此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旋转统一的原理和规律(以下简称旋转统一性原理)。凡是阴阳、五行适用的地方,旋转统一性原理也同样适用,也可以说此原理适用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是中医学的基本原理。由此形成的理论核心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新体系。中医学的基本概念气动力依据这一原理,就成了旋转统一的人体气动力。
         我来叙述一下我的亲身经历:久病不愈或年高、体弱的人,忽然有一天食欲大增,容光异常,意识清晰,短暂显现,就突然逝去。使我想起了儿时的砣螺游戏,砣螺旋转在长时间没有外力增加时,会趔趔趄趄地倒地,在倒地之前的瞬间,摇摆的幅度远远大于旋转的正常时。因此联想人体与砣螺旋转存在同一道理,我也由此开始深思。
         大家知道,宇宙在旋转运动不息;中医有言:人体是个小宇宙;理学家说:人人、物物都有一太极;中国传统哲学讲: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综合几种说法,确立旋转统一的人体气动力是有一定的科学理论根据。下面叙述就从人体形成开始。

     在生命形成之初,人体气动力旋转即开始,到出生之前的这一阶段是发育最快的时期。中医脏象讲肾主生长,通常说这是先天,禀赋。中医诊断治疗对此比较重视,即判断先天气动力强弱。出生后哺乳饮食,脾胃运转起动,通常讲这是后天阶段的开始,随着不断的发育,逐渐有了意识,至到成年的发育成熟,就完成了由结构、功能、意识的整体旋转统一。也就是先天和后天的融合统一。这一阶段主要是自然增强人体气动力。
         中年之后,人体的结构机能降低,功能衰退,意识减弱,气动力旋转统一的作用与发育时期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慢性疾病就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加剧。这一阶段主要是自然减弱人体气动力。延缓衰老和治疗就是不断增强和调节人体气动力。
     以上可以看出人的一生,中年之前生长发育是在增强人体气动力,中年之后的衰老过程是在减弱人体气动力。因此,中医愈病和健康长寿依赖的就是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增强和减弱人体气动力是中医学愈病的两条基本定律,通常情况下,人体气动力旋转是自稳恒动体。不快也不慢,与自然规律是同步相应的。病态的出现往往是在体力透支、思维意识过度、饮食不节或气候变化影响造成气动力旋转过快(强)或过慢(弱),长时间调整不及时,人体各系统不能协调统一。这时就需要增强或减弱人体气动力旋转达到统一,以期调节到正常状态为目的。
        中药应用的疗效机制,主要依据增强和减弱气动力旋转统一的原理和定律,《气动力--中医学的新概念》一文中已有详述。针灸、推拿、按摩、吐纳、灵龟八法、子午流注、气机、气化、升降、出入、呼吸、气功、导引、五运六气等也符合这一原理。
     前面从宏观整体讲人体是一个旋转统一的气动力,按照同一律,在人体微观方面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也符合此原理。以此看来,这些研究也仅仅只是刚刚开始。按此原理,目前有许多的复杂关系,这些成果还不能解决问题。但这一原理的出现,可助上一臂之力,同时在战略思维上将对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临床和教学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用部分

2.1.对经典中医学各家学说的规范和统一

     应用旋转统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气动力,对经典中医学各家学说进行规范和统一,这是我的初衷之一。只有寻找一个适合各家学说的共同体,也就是认识标准的参照系,唯有旋转统一的气动力,才能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中医学术的平行交流和发展才有生机,并且在现代社会的提高和进步就有了根基,与新学科的衔接也有了依据。
这里对中医历代各家进行分析,伤寒、温病、金元四大家、火神等学说都是中医学史上的代表之一。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开创了中医学理、法、方、药之先河,被尊为方祖、医圣,历史悠久,就先从伤寒学说讲起。
     在伤寒学说中以阴阳为两条总纲的辨证用药规律,实际遵循的就是增强和减弱人体气动力旋转统一的两条基本定律。三阴三阳对应,形成了一个旋转统一体,三阴在内,三阳在外,上中下、里中外、标本中,三部层次清晰,都是不同的旋转统一体。仲景“勤求古训”结合自身经历,以外感伤寒为立论的基础依据,“博采众方”,临证应用多以辛温之剂,并且论述了数十种变证和坏证的演变规律,逐层深入,创立了调整人体气动力的理、法、方、药体系。主要是采用人体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同时理、法、方、药也分别符合这一原理。
          温病学说的建立首先是吴又可亲身经历,在应用伤寒原法不能很好解决问题,就以感温这一客观现实立论,调整了思维,临床应用苦寒之剂效果满意,创立了温病学说。实际上依照同一原理,总结了不同的外感侵入规律。体现出深入观察,尊重客观事实以及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及科学价值。
     金元四大家也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根据客观环境和社会发展趋势,围绕同一原理,采用不同的观点作为立论依据。
          刘完素倡导“六气皆从火化”,以寒凉之药减弱人体气动力为愈病目的;张从正从人们易感外邪为根据,用“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立论,用汗、吐、下等法,以疏导、通畅达到人体气动力旋转正常为目的;李杲以人们易伤脾胃为根据,“人以水谷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立论,用补中益气的方法,在增强人体气动力旋转方面疗效显著;朱丹溪从人们滥用《局方》,以“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立论,以滋阴减弱人体气动力旋转达到愈病目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久经历验的作用价值。
          火神学说是郑钦安目睹当时医界多以苦寒之剂医病,造成坏证很多,以“有阳则生,无阳则死”为立论依据,善用温热之药,增强人体气动力旋转统一愈病,功效卓著,开创火神学说,独具魅力,惜少有人知。
          历代中医各家都是围绕人体气动力旋转统一的自稳恒动状态这一核心原理。进行增强和减弱调节其运转驱邪来达到愈病的目的,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2.2.对中西医结合的阐释

     中西医的结合问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一直没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标准作为参照系。因此,长期以来,两者的同时使用,只是机械的搭配,并且多是不合理搭配,尤其对中医来讲,伤害是最为严重。
         正是中西医不合理搭配的结果,使我困感、矛盾、彷徨、犹豫、迷惘的心情日益加重,也因此蒙难造成沉痛的病案数量在我身边与日俱增。
         痛定思痛的我,专心致志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之中,持之以恒,以求在博大精深的中医传统文化中寻觅尽可能使两种医学有机结合的途径,也是我的初衷。
         经过苦心思索和临床观察,终于发现了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学。以此为突破,尝试对中西两种医学进行有机结合。
           先看中医学的发展历程,本来经典中医学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是融合多种学科的综合开放性科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时代,就有与天文、地理、兵法、物侯、农学、历法、周易……等多学科紧密联系的记载,但由于其理论核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不明晰,造成中医学在历代发展中支离破碎的结局,自身各种学说之间及与这些相关学科都缺乏综合、有机的联系。所以,至到现代不少研究还在用其中的一些单一学科来解释和证明中医学,而不能体现其本质和综合的科学价值,显然是本末倒置。
  
         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体系未能明晰确立,就形成了与其它学科予分不清,予合不能。现代科学的主流是在分析、单一、独立的道路上发展,在一定的阶段,属超速前进时期,西医就是如此。这与沉睡中的中医相比,形成鲜明的发展中的两极,过于单一、过于综合的两者不能有机联系。造成纯中医对西医的反对和纯西医对中医的排斥。欲想联系又缺少参照系。不过,最近的一个时期,世界上许多单科前沿的专家不断发出叹息,单一学科的发展已步入死胡同需要多学科联手共同努力。同时,中医学以保持特有的有机综合体系引起了这些科学大师的重视。
     任何一种单一学科的早期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都是模糊的,同为一个源头,没有脱离综合有机的科学体系,随着不断发展慢慢分离,独立延伸,经过一个快速发展期,单一路子越走越窄,面对越来越多的难题无能为力,这时,又需要各种单一学科再次回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综合的科学整体。
         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离祖和归宗现象,也叫同源合流。中医学就是这种祖科学或宗科学,也就是源头科学或目的科学,为了在叙述中避免混乱,以下只用祖科学这一概念。所以单一学科都是从祖科学中走出,最终还要回归到祖科学的有机综合体系中来。
       通过以上的叙述和定义可以看出,西医是一种单一学科,并且是由化学、物理等更为单一的学科组成。当然这些学科都是从祖科学根基上分离和独立出来的延伸和发展,也就是说,这些独立、单一学科的成果,都能在某一阶段或某些方面为祖科学提供帮助和服务。
     因此,我们就可以认定,西医、中医的关系就是如此,西医在现代研究中得出的许许多多创新成果在西医看来都是新颖而先进的,但在中医学的历史及典籍中都能找到类似的原形或依据。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足为奇,也充分说明了以上的问题。即西医的许多治疗方法都可看作是中医的一个延伸分支,都是科学的。
         根据旋转统一的气动力这个参照系,中西两种医学的有机结合问题的目标自然清晰,但如何应用,这是在发展和实际操作中的一个关键课题。
            在我看来,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初诊开始,首先应以中医有机宏观整体的战略思维对客观现状及各种反映情况作出综合感应分析。以判断是强是弱的人体气动力,即通常中医所讲的“寒底儿”“热底儿”。这样以避免一部分因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不适宜西医机械单一、减弱人体气动力的情况下,以减少因造成毒副反应过重的伤害发生为前提。然后在辨证的基础上,必要时可作辨病的物理、化学检测分析,以采用或中或西的医学措施,对病情作出整体或局部的控制。等病情缓解后,可采用中医调理,同时也有效地减轻和消除因使用西医造成毒副作用问题。更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康复期。
          以肿瘤的治疗为例,西医一般是用机械、单一的药物化疗或手术切除,用固定、静止、机械、单一的结构组合理论来讲,完全是合情合理。这对于一些良性肿瘤或身体强壮者无足轻重,即人体气动力强或能及时调节的病人体质比较适宜,但对于人体气动力弱,病情严重的患者,如果采用同样措施,就会造成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即病患部位得到了切除或控制,但病人也因此而停止呼吸,通常说治了病而没了命。这是许多老中医痛斥西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对这种情况,一般认为体质太虚即气动力太弱,如果开刀手术易大伤元气,而破坏人体旋转统一的气动力,伤口容易感寒,加重伤害整体,使本来虚弱的气动力难以旋转和统一,不堪重负,最终导致不少患者因此而丧失了还有希望的救治。如果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地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中医治疗以增强整体气动力,再辅以其它一些如活血化瘀、祛痰、理气、调理脾胃等等有力措施协助整体治疗,一般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以至痊愈,病患部位的组织有时会随着人体气动力的增强自然脱离,排出体外,这种现象在中医治疗中是常见的。因此,中医的宏观整体战略思维应占支配地位,另一方面,增强人体气动力是西医无法企及的独特优势。与西医相比  ,中医是先救命(人)再治病,即通常所说的扶正祛邪。这是医疗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根本问题。西医的最大长处是以机械单一的方式迅速直达病患部位,对其进行直接切除或控制,但由于对其它相关系统的协调关系无能为力。故此,严重的毒副作用已是世界公认的客观事实。
            从近代中国医学的发展史来看,由于中医对自身历代各家学说不能规范和统一,缺乏一套有力、系统、整体的核心理论体系,不能对本学科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帮助,更不能对所做的一切作出让人信服而又不自相矛盾的解释,随着西医的引入,尤其不能对西医进行根本客观的分析和自身作出恰当的应对措施,眼看着西医飞速发展的局势,虽然中医界的精英们也作出了不懈的艰苦努力和英勇卓绝的捍卫阵势,终因收效甚微,依然使中医队伍自身都出现了信念危机,以及对前途感到渺茫等问题,使中医的发展出现了岌岌可危的无奈结局。
        随着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学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对中医历代各家学说进行了规范和统一,中西医的结合也有了参照系,对挖掘中医药巨大的综合潜力,以及中西医有机结合也得到了妥善处理,人类医学发展的前景将更加灿烂辉煌,定会呈现勃勃生机。

3.结论  

     通过对阴阳、五行的批判和分析,提出新的概念旋转统一,人体气动力的原理是旋转统一。增强和减弱人体气动力旋转统一是中医药愈病的两条基本定律。同时,旋转统一是中医学的基本原理,这些新的思想构成了中医基础理论真正的核心体系。阴阳、五行只是围绕这一原理定性和定位的外延和类比。人体的功能、结构、意识与自然界关系、五运六气、针灸、推拿、按摩的作用等问题,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气功、导引、气机、气化、升降、出入、呼吸以及中药的疗效和作用机制都符合这一原理,人体愈病和健康长寿依赖的就是旋转统一的气动力。按照同一律,现代人体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结构、功能、机制也符合这一原理。
        更为关键的是,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学,有效地解决了经典中医学各家学说的规范和统一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并且可以作为中西两种医学有机结合共同的认识标准--参照系。同时也解决了多年来困绕在中、西医界欲想结合而又无能为力的重大理论难题。对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临床和教学也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篇的目的,旨在通过旋转统一的气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确立,对其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掌握它的逻辑结构(方法论)和结构逻辑(模型)的规律,最终通过这一核心理论体系,挖掘出中医学潜在的巨大价值,并为中西两种医学实现真正的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必然的联系。使中医学的宏观整体战略思维主导整个世界医学体系,让中医成为世界医。根据我的发现和初步研究结果分析,这一愿望的实现完全有可能获得成功。这将是人类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迄今为止,这一发现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坚信,旋转统一的气动力是中医学自古以来的“玄机”和“奥秘”。 万变不离其宗。


     电子信箱:xiangtianqing@yahoo。com。cn
-----------连起来读更有味道。
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11671&fpage=1
-----------不知所云
-----------本系列正在陆续公开发表,同时也在不断修正。真诚希望各位同道从专业学术或临床上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提出您的困惑和质疑,不胜感激!!!
-----------
Originally posted by 一源 at 2006/3/3 19:33:
     大家知道,宇宙在旋转运动不息;中医有言:人体是个小宇宙;理学家说:人人、物物都有一太极;中国传统哲学讲: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综合几种说法,确立旋转统一的人体气动力是有一定的科学理论根据。
                                          
         ...


动不动就和科学往一块扯,是中医底气不足的具体表现,其结果只能惹来西医的笑话和不屑。

前面的论述明明就是东方式的思维,却标榜以科学,显得不伦不类。
-----------作为中医应该说要的就是    东方式的思维    的效果。
-----------中医不是讲气的运动造就万物吗.
-----------
Originally posted by 一源 at 2006/3/15 12:10:
本系列正在陆续公开发表,同时也在不断修正。真诚希望各位同道从专业学术或临床上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提出您的困惑和质疑,不胜感激!!!

-----------有道理,   很支持你,,希望有待完善
-----------对一源先生的探索精神深表敬佩!
相关文章
 转帖  柴桂姜汤验案
 消风化痰汤(《杏苑》卷六。)
 本草经集注 序录下 上课笔记
 牵牛子散(《圣惠》卷七十二。)
 风寒感冒简单治疗
 跟师体会(再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