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甘肃名医周子颿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甄自维


老中医师周子颿先生,系天水市秦城区人,世居秦城区古风巷。先生本名周汝辑,字子颿(子帆),生于1900年9月17日,1970年12月17日,因患肺心病医治无效,在兰州去世,享年70岁。

周子颿先生1914年至1920年在天水名医刘述斋门下学习中医出师后又投师名医吴鉴三处深造,1924年独立开业行医,同年由当时政府卫生部门考核,授予“鉴定国医”之资格。

新中国成立后,先生于1950年参加天水市医学研究会,并被选为天水市中医学会委员。1952年参加了中医进修班。1953年先生联合刘霭堂、刘友淘、蒲成林、周子元一道组建了天水市第一个联合诊所--建设路联合诊所,先生任所长。1954年到兰州参与筹备甘肃中医代表会议,并代表天水地区参加了会议。会后留在甘肃省中医门诊部(甘肃省中医院前身)工作,不久被任命为省中医院门诊部主任。1965年7月,经上级部门审查批准,先生与张汉祥、张涛清、豆伯清一起,被授予中医主任医师职称,成为我省第一批四名中医主任医师之一。

周子颿先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投师名医们下      十年寒窗苦学

周先生的启蒙之师是出身名义世家的刘述斋。述斋幼承家教,攻读经史,精研古典医籍,并粗识西医知识,自编有《生理学》、《传染病学》教材,主张以中医为本,西医为辅,不墨守故法,不拘泥古方,具有改革的思想。在本世纪初,周先生能遇到这样一位启蒙之师实在有幸。从此,他夜点明灯,一头钻进祖国浩瀚的医学典籍中,抄写背诵,思索领悟医理。他虚心求教,质疑问难,在博览医林名著、全面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又精读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七年的勤奋学习,奠定了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从1921年起,先生又投师名医吴鉴三门下深造三年。吴鉴三学识渊博,医术高明,临床疗效显著,在天水很有名望。1924年,先生走向社会,独立行医。



医德高医风正      群众中留美名

解放前,周子颿先生在天水已是名播城乡、很有盛誉的中医大夫。他不仅医术妙,而且医德好,医风正。私人行医时,无论是社会上层人士,还是贫苦百姓,他都一视同仁,绝不后此薄被。他待人豁达厚道,从不计较珍费,贫困农民慕名前来就诊,他常常不收诊费,不以自己的医术谋取私利,所以行医一生而家道清贫。病人送旗送匾,他都谢绝不收。政府奖励和少数好友所赠与之旗、状,他都收藏起来,不愿张扬。

在省中医院工作时,每天诊病一百余人,他都精心诊治,认真负责,始终如一,常常不能按时吃饭和休息。有病人寻到他家里求治,先生一样接待。他最后一年重病住院期间,仍有许多人赶到病房找他治病,或有疑难疾病求于先生,他从不拒绝。先生去世前三天,还给甘肃省人民医院护士范秀英诊治妇科疾病,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病人。直至去世,他的病床前没有断过求医治病的人。



医道精有特点      治愈病千千万

周先生师从两位中医名家,不但理论扎实,而且通过实践,到中年时,已经成为一位理精术妙、经验丰富、用药有法、疗效甚佳的名医。解放后还能继续学习,进修西医,提高医术。每天治病百十人,几十年是个多大的数字啊!他救死扶伤,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为社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先生一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为民治病上,业务繁忙,加之行政事务和社会工作较多,未曾着力于论著,又因受“文革”影响,过早去世,遗著不多,只有《周子颿中医妇科》一本。甘肃省《中医医案医话集锦》一书,选录了他的医案许多例。所遗大量经验方单,尚待整理。他的名字和主要事例选入《中医人物辞典》之中。他的部分医疗经验,被省中医学院和中医学校采用为教材,亦有被后人整理发表于医刊者。先生晚年积极带徒,培养中青年医师多人,其中就有省卫生系统的领导。先生的女儿周守慧,1965年毕业于中医学校,继承父业,现为中医副主任医师。

周子颿先生中医理论全面而扎实,经验丰富,特点突出,尤其擅长仲景伤寒和中医妇科。先生处方特点是药味精炼,量少价低而有奇效,许多医案省传为佳话。六十年代初,省上某新闻单位幼儿园传播猩红热,多方医治无效,后请先生诊治,每患儿只服几分钱的草药均得痊愈。又如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陈某之妻患习惯性流产,服用先生一角八分钱的两剂药,便保住胎儿,直至顺产。在如天水市雕漆厂技师巨某,1948年患肺脓肿,呼吸困难,体质虚弱,病情危重。1951年请先生诊治,疗程两月,患者病愈,再未发作,直到1985年终老去世,享年80岁。

先生在家乡天水是尽人而知,到兰州后扬名省城。1956年和1960年两次参加省卫生先进工作者代表会,多次受到省中医院、省卫生厅的表彰。从天水到兰州,周子颿先生遐迩闻名。



    (作者:甄自维,关子镇人,时任天水六中教师)


(此文删简后发表于1989年12月22日《甘肃日报》)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8/7/8 15:34 编辑 www.med126.com/shiti/]
-----------可惜70年歲.自己不能治自己.很傷感
-----------无巧不成书

作者: 古风巷


一大早去医院看病,挂号靠后,还要等2小时,便到兰医校园里遛达。只见学子们分散在树林里、花园中、亭台间,手捧书本认真复习。哦,快放假了,考试在即。绝大多数人是单个看书,或者发出呐呐的背诵声。也有个别的“对子”趁机“近距离接触”,虽然书放在身旁,却相依相偎、卿卿我我着,真是“功夫在书外”。

游转间,几位老人在亭台下弯腰踢腿,边锻炼身体,边聊天,我听见一位白发的口音是地地道道的天水人,便搭讪起来:

“您老是天水人?”

“就思呆。”

旁边一位略胖的老头听了我的口音却问我:

“你也是天水呆?你们两个是真正的老乡。”

“你是天水阿达呆?”白发老问我,又指胖老说:“他是三阳川呆。”

“三阳川也是天水。”我说,“偶在东关里。”

“东关里阿达?”白发老寻根问底,穷追不舍。

又过来一位稍年轻的老头,白发老指着他给我说:

“哉是该秦安呆。”

“秦安也是天水嘛,都是古成纪!”我告诉白发老是古风巷里的。

“古风巷有位周先生,周子颿,你知道不?”

“那是我父亲。”我不惊异,天水的老人恐怕不知道我父亲的不多。

“啊呀,你是周先生的后人!喂是偶天水的名医啊!你们家不是五十年代就上兰州来了吗?”他对我家的底细还很清楚。

“是的,1955年。”

“我们三个都是医学院的退休教师,知道你大大。”

“呵呵。”

“听说是创建省中医院来的。”

“对,最早是集中了4位名医,我父亲也在其中。开始叫甘肃省中医门诊部,扩建成甘肃省中医院的。”

“你大大是门诊部主任吧?”

“对。”

“啊那一天看病的人多的,都排不上队,我们就寻到屋里看去了。”他对另二老讲述,那二人说我们知道。

真是,偶然间碰到知根知底的人了,可是看他大不了我几岁似的。不料还有掌故在后面。

“喂一年,偶二妈得了伤寒重症,眼看不行了,还是周爸,你大大几付药把命救活了。”

“哦,这类事情很多。”我不大谦虚了,实事求是嘛!

“天水还有李子高、杨锺峰、陈伯祥……”

“对,他们是我父亲同一代的。他们留在老家,我父亲出来了。”

“你在阿里退的休?”

“水利厅。”

“水利厅有个张帆,你知道不?”

“和我一个办公室。你们是同学吗?”他原来还认识老张。

“哎!你看喂,喂纳偶从幼儿园就是一搭呆。”他颇惊诧,我也惊诧。“你给偶向他代问个好,他的电话我也不知道。”

“好好好,我一定带到。”我把老张的电话号码也写给他。

我看病的时间快到了,和他们互相留下了电话就匆匆告辞。我取出照相机给三位老师同乡拍了合照。


文章来源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5516201000bcr.html
相关文章
 关于消食药的应用
 这是一个信号!
 衄血劳瘵吐血咯血
 医谈录旧
 羚羊角丸(《圣惠》卷六十九。)
 感冒的问题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