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良医入世良相心——追记一代国医大师裘沛然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徐敏

  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终身教授、我国著名中医学家裘沛然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昨日5时在上海龙华医院逝世,享年97岁。

    裘沛然先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他早年毕业于原上海中医学院,1958年返校任教,历任针灸、经络、内经、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等教研室的主任,历任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辞海》编委会副主编兼中医学科主编、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兼职教授等,是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裘沛然先生医德高尚,悬壶济世。他善治疑难杂病,倡导“伤寒温病一体论”,提出“经络是机体联系的学说”及 “疑难病症治疗8法”,提出“关于中医学术构建的基本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提出“中医特色,时代气息”8字方针,并对“中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独到见解。裘沛然不但精通医道,还兼通文史哲,笔耕不辍,取得了几十项奖励和成果,先后出版了《中国医学大成》、《中国医籍大辞典》、《壶天散墨》、《人学散墨》等几十部著作,学术影响深远,为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报记者 徐敏

    昨日,一代名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裘沛然先生驾鹤西去。裘老的同行和朋友们、上海中医大的师生们在唏嘘之中,不禁回想起先生所作的一首诗:“养生奥指莫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千古伟人尽黄土,死生小事不须惊。”诗中蕴含一份对生死的从容与淡定。

    裘老近百年的人生,如同一座丰碑,上面记载的从医从教之卓著业绩太多太多。其背后,映衬着四个大字——“仁义大爱”。

    医学上,他造诣高深,救人无数,医泽广被。为了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与发展,他于古稀之年四处调研、殚精竭虑。在95岁高龄之年,他又写就新作 《人学散墨》,“我从事医疗事业已75年,向以疗病为职。但逐渐发现,心灵疾病对人类的危害远胜于身体疾患,由此萌生撰写《人学散墨》之念,希望为提高精神文明道德素养,促进经济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疑难杂症手到病除

    一名患痢疾的危重病人,每日腹泻数十次,中西医治疗均无效。病得久了,患者已不能进食,神志模糊,四肢冰冷,脉搏微弱欲绝。裘沛然先生为他开了一个方子,服药后第二天病情就控制住了,服用两剂药后,竟然痊愈。

    一个来自宁波的7岁男孩,被家人抬着进入诊室,仰卧于地。孩子患肾病综合征,面色苍白,全身浮肿,腹大如鼓。已90高龄的裘老俯下身体,一膝着地为孩子诊脉,然后开方。患儿服药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连服3月,病症全消,体检化验指标均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

    妙手回春,悬壶济世。在裘沛然7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裘沛然1913年生于浙江慈溪,幼时熟诵经史百家、唐宋词章。13岁时,他在念书之余,跟叔父学习针灸。裘沛然的青年时代正值军阀割据,世事纷乱,复古、崇洋各走极端,均与他经世致用之志不合。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裘沛然把人生理想寄托于医学。1931年他来到上海,求学于上海中医学院,埋头于医学和国学典籍。

    疑难杂症为何产生?如何消除?裘沛然融哲理、医理为一炉,总结了“治疗8法”,在医学界引起热烈反响。

    他认为,疑难杂症缠绵难愈,有几方面原因:一是人体正气表现十分虚弱,失却制止病邪的能力;二是病邪峻厉,人体正气不能抗拒;三是病情复杂,或表里同病,或寒热错杂;四是病邪深痼,相互胶结,不易祛除;五是患者失去信心,精神崩溃。

    因而他提出,辨证仔细,分析全面,才能制定正确治疗方法。比如,有时用“反激逆从法”,如对于寒盛阳微的病症,大多用的是温热方剂。如反其道而行之,在其中加入苦寒药,则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有时用“内外通贯法”,人的脏腑经络为一个整体,可将中医外科学许多名方应用于内科疾患。有时用“斩关夺隘法”,在邪气旺盛,正气未衰的情况下,果断投以祛邪“猛药”,以正压邪……这正是裘沛然讲究的“处方贵精,立法宜奇,用药在巧,关键在博”。

呼吁念好“三自经”

    “中医学在汉唐时代已达到很高水平,而后世的发展却何以如此缓慢?”裘沛然曾经如此发问。为中医事业的振兴,裘老鞠躬尽瘁。

    1990年,古稀之年的裘老率队去外省市考察中医医院的情况,深感目前中医界的总体状况是“有喜亦有忧”。喜的是中医政策被纳入国家发展层面,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一系列措施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组织保证;忧的是中医医疗单位普遍存在资金缺乏、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短缺等问题,不少中医院的中医特色正逐步丧失。为此,他寝食不安,忧心忡忡,通过各种会议呼吁社会各方关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积极献计献策。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医的路该怎么走?裘沛然经过长期研究和思考,提出“中医特色、时代气息”8字方向,认为中医学必须在保持自身特色前提下,撷取与之相关的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为我所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8字方向”在中医界赢得广泛认同。

    针对目前中医界存在的中医治疗领域逐渐缩小、中医疗效有所下降、中医药人才素质不高、中药质量不尽人意等问题,裘沛然说:“中医要念好‘三自经’,即自尊、自信、自强。”中医人要有民族自尊心,只有热爱中医学才能学好中医学;自信来自临床疗效,中医学流传千百年而不衰,靠的就是临床疗效,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疗效上下功夫;中医人还要自强,刻苦学习,学习中医、传统文化、现代医学和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在继承中求发展。

    “焰读灵兰绛帐开,神州佳气拂兰台。老夫头白豪情在,要看东南后起才。”裘老在诗作中,倾注了对中医药事业后继者的殷切期盼。

著书“治人心之疾病”

    2008年岁末,裘沛然耗费八年心血完成的《人学散墨》一书出版。

    裘老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状况对于疾病具有重要影响。做了好事,心情愉快,对于健康很有裨益;如果做了亏心事,虽然人或不晓,但是自己却内心紧张、担忧,有损身心。

    这样的事情见多了,裘老便开始思索“做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随着思考的深入与知识的积累,他思维的触角超越了单纯医学的范围,而向史学、哲学领域延伸。对于社会生活中“仓廪实”却不“知礼节”的现象,裘老心中深深触动。

    87岁那年,裘老开始撰写《人学散墨》一书,专门论述如何能做一个“合格”的人。

    他对书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严格要求,特别是书中引用的材料,必须可靠、真实,打动人心。有一次,在寻找关于“身教”的材料时,他依稀记得曾读过一则清初大儒陆陇其的故事,但记不清是出自哪本书。于是他开始翻检家中藏书,和助手一起寻找,一天过去了,一无所获。第二天一早,他又开始找这本书,一直到晚上11点,终于查到了原文。兴奋之下,他立刻打电话给助手:“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找到了!”那一刻,他开心得像个孩子。

    由于是跨专业研究,《人学散墨》写作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裘老多方求教。一位哲学界朋友家住郊区,裘老不顾年迈,多次登门拜访晤谈。朋友家住6楼,没有电梯,裘老仍然坚持爬楼梯,等进了门,要休息好久才能开口说话。《人学散墨》问世后,学术界评价它为“一代儒医的‘道德文章’,必然会对儒学的研究和普及,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从治疗身体之疾病,到治疗人心之疾病,大师远去,留给世人无限思考……


来源:解放日报
-----------在95岁高龄之年,他又写就新作 《人学散墨》,“我从事医疗事业已75年,向以疗病为职。但逐渐发现,心灵疾病对人类的危害远胜于身体疾患,由此萌生撰写《人学散墨》之念,希望为提高精神文明道德素养,促进经济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大师称号当之无愧!致敬!
相关文章
 汽车坐垫添加中药材销售火爆
 上热下寒
 沉香散(《圣惠》卷二十八。)
 我用江尔逊先生的<柴陈泽泻汤>治好了老婆的
 白术散(《圣惠》卷二十八)
 贝母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