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神仙老中医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吕 林


我书房的案头前一直挂着一帧小楷书法,由几小张泛黄的元纸组成,无印钤,以白绢托裱,淡雅清癯,一般访者都以为是名人信札,不会太注意它。书法的作者江育仁先生,是全国中医界推崇的儿科泰斗;中医界久有“南江北王”之称,“北王”指的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王伯岳教授,“南江”指的便是江苏省中医院的江育仁教授,他还是中华全国中医药会儿科分会会长,江苏省中医学会名誉会长。江育仁先生出生于江南福地——常熟白茆镇,十七岁拜常熟著名儒医李馨山为师,而李先生又属琴东西石桥世医王似山先生之高足,王似山乃两弹元勋王淦昌的父亲。李先生对江育仁既训医经又训古文,常说:“文墨不通,难作医工。”结业后,江爷爷荫老师盛名,在常熟开业行医。但在处理变幻多端的小儿科疾病时,仍感心中无数,自愧见闻浅陋,于是在1936年负笈上海,随近代著名中医儿科大家徐小圃先生学习。徐小圃先生绰号“徐附子”,是中国近代温阳派学术思想集大成者,提倡“处处以护卫人体之阳”为重,江育仁先生秉承了徐小圃先生的学术思想并得以发展,提出:医生只需掌握病儿阳气不足的一二主证现象,就可以放大胆子使用温阳药抢救。他的这一学术思想运用于临床后,收到了事半功倍的疗效,名噪医界。我们家与江先生家是世交,我的外公徐志冲先生与江育仁先生都是一代名医,他比我外公年轻十七岁,1954年他作为名医加盟组建江苏省中医院时,是最年轻的一位。

    我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突然心血来潮,向江爷爷开口求字的,“江爷爷,你有空用毛笔抄几帖你《文集》中最得意的处方,给我留个传家的宝贝。”没多少时间,他老人家就按我的要求把“作业”交给我了。

    我如获至宝,立马送去装裱。“好东西!好东西!要用白绢裱,再配个酸枝红木框。”裱画的秦先生年近八十,抗战时期在重庆就给郭沫若等人裱过画,阅画无数,曾经沧海。

    这帧药帖,在我的案头一挂就是二十几年,伴我步入中年,而书者已乘风而去……有时子夜时分,我会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推开窗户,微风徐徐,我总感到墙上的那帧药帖会飘出一阵阵药香……忽隐忽现……忽浓忽淡……甚至隐隐听到老人家的咳嗽声,很轻,又不太慢。

    记得我第一次认真地跟江爷爷打交道是在一片混乱的1969年的夏天:

    当年7月的一天下午,刚在医院挨过斗的妈妈赶回家里:“阿林,赶快去省中医院找江爷爷,你妹妹得了急性肾炎,还在发烧,他会开药方给你的……他在医院里扫厕所呢。”妈妈急着要赶回医院继续挨斗,“拿到药方就去配药!”她塞给我五块钱,匆匆走了。

    为什么不带妹妹去医院看急诊呢?为什么要找一个被罚扫厕所的老中医?十三岁的我似懂非懂……“文革”时期的医院,乱成一团,到处被大字报贴得严严实实。在省中医院的一楼厕所里,我找到了江爷爷,一个六十开外的中等个头的长者。听罢我言,他拉着我来到医院门诊大厅,不紧不慢地把手中的扫帚靠在墙角,走到挂号窗台旁,拿起老式的简易蘸水笔在一张处方笺上写着什么……

    “你妹妹小燕几岁了?”

    “四岁。”

    “去吧!”他把写好的处方递给我,“告诉你妈,我家被赶到石婆婆巷公厕旁边平房了,离你家更近,晚上我还得去你家看看小囡。”

    我再定眼一看,江爷爷并不苍老,没有白发,一件发黄的圆领汗衫,并不显得单薄。被满墙大字报斥为反动学术权威的他,一脸抹不去的温和;几十年后,他当时的表情已被记忆染得泛黄,可在我脑海里还是那么清晰,那是知识分子的一种坚守!

    “两角七分,共五帖!”我从药房拿着配好的中药回家了。这几包药能治好妹妹的病吗?这时,我忽然想起远在河南信阳干校劳改的父亲,如果此时他在家里,这事也就轮不到我。

    三天后,母亲让我把二十斤全国粮票送去江爷爷家(他家在农村插队的儿女们都回来了,家里添了几双筷子),并告诉他:小燕的肾炎好了,尿常规正常了。

    这是我在四十一年前亲历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描述得简单,是因为我当时年幼,体会不到神奇。

    当我初为人父,江爷爷已是名动一时的医界泰斗,门前冠盖如云。我仍旧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去他家蹭饭,江奶奶烧得一手地道的常熟菜:浓油赤冰糖趴蹄,碧绿的蕈油草头,热腾腾的鸡炖面筋,尤其是亮晶晶的松子血糯饭,总让我垂涎不已!饭虽好吃,但有时要候时许久,因江爷爷每周只看一次专家门诊,所以很多人会找上门来,家中客厅里,每天求医的人络绎不绝,他这辈子从不因人施医,医生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病人散去方可用饭。

    我也曾听母亲说过一则江爷爷的故事。1984年的秋天,南京军区总医院住进了一个安徽患儿,这个小孩出生两个半月,便持续高烧,已住院四个月了,检查项目不计其数,怀疑病因达十几种,弄得家长绝望了,主动要求出院回家。此时,恰逢著名中医专家沙星恒查房:“还是把江先生请来看看吧。”作为1954年一同从苏州来南京的老朋友,对彼此的绝招还是心里有底的。果然,江爷爷来后开出五帖水药,病儿吃到第三帖就开始退烧,吃到第五帖完全退烧,一百三十多天持续高烧,就像台风一样瞬间消失了。相声里讲慢郎中治病,是笑话,可在现实生活里,慢郎中救人是亲历在目的。

    我第二次向江爷爷求方是为自己的女儿:

    女儿出生三个月时,便开始腹泻不止,当时我自以为,这不过是一般的常见病,就抱着女儿去医院门诊,可万万没想到,一次漫长的治病苦旅从此开始:不停的排队取药;不停的吊水;不停的理疗推拿……两个月过去了,女儿还在拉稀,眼见女儿的眼睛凹了下去,小脑袋吊在脖子上晃不动了,拉出来的都是绿水,我着实慌了。

    “为什么不找江爷爷呢?!”电话里母亲恼了。

    是啊,怎么竟把身边的儿科泰斗给忘了?慌了神的我们小夫妻连叫出租车的意识都没有了,抱着女儿径直往江爷爷家奔去……

    “啊呀!为啥不早来呢。”江奶奶一把抱过小孩,“老头在省里开人大常委会,晚上回来,不急的,一道吃晚饭。”那次天就是黑得特别慢!老人家终于回来了,他看看孩子,问了几句。“小赤佬!糊涂!”他随口骂我一句,便径直去了厨房,只见他拿起一小瓶胡椒粉,就往孩子肚脐上撒,再用十滴水浇上,旋即贴上一大块胶布,“好了!”他叮嘱我速去医院取一盒纯阳正气丸,拿几粒磨碎,冲水给小孩喂下去。“先吃饭吧!”江爷爷在饭桌前坐了下来。

    “不吃啦,谢谢爷爷!”我抱起女儿,撒腿就跑回家里……  ,

    奇迹出现了。当晚,女儿两个多月的腹泻戛然停止,她不哭不闹,静静地睡着了……家里顿时宁静万分。这对我来说,不能讲是什么奇迹,因为我十分清楚,江爷爷正是以擅长温阳法抢救危急病儿的高超医术而闻名遐迩的。

    “十滴水加胡椒面治腹泻”,我逢人便讲。可一个多月后,女儿的腹泻又复发了,这一次我心中有底了,不就是十滴水加胡椒面嘛。我如法炮制,可是不灵了,孩子拉得更凶……五天后,我非常尴尬地抱着孩子又去找江爷爷了。

    八十年代南京的夏天,可谓酷热难当。当时空调是稀罕的东西,省中医院特意把江爷爷和针灸泰斗邱茂良接到医院的高干病房避暑。“你怎么抱着小孩到医院乱跑?!”江爷爷急了。

    “按你办法给小孩贴肚脐不灵了。”

    “侬个小赤佬!名医介好当呀!”江爷爷哭笑不得。这次,江爷爷不使旧招,只开了四味水药,女儿一喝,立马止泻了。

    我常常对女儿说:“江太公公是你的活菩萨,是你的保护神,你的命是太公公捡回来的!”当时,我曾为此写了一篇小文,登在《扬子晚报》上。不曾想,故事又延续了:

    一天晚上九时许,我回到锁金村的住所,只见一位年轻的男子守在我家的门口,从他带着哭腔的话语中,才知道他的女儿一出生便腹泻不止,已三个半月了,奄奄一息地住在医院里,当他读到当天的报纸上我的文章,马上就去报社询问到了我的地址,文章能救命!当时,我很有成就感,立马与他骑车直奔江爷爷家……

    “这样吧,把我开的水药装在奶瓶里,带进病房,悄悄地喂她。否则,医院是不会用其他医生开的药。”我第一次发现庄重的江爷爷也有机灵的一面。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操着一口生硬的中文,挽着父亲来看望我。早已移居美国的小姑娘,原来就是喝着江爷爷装在奶瓶里的水药捡回一条命的女婴。

    “您知道江老的墓在哪里吗?”当年的年轻男子已年过半百。

    “知道!江爷爷的骨灰葬回老家常熟了,就在虞山北麓的源涧附近的桃树林中……”我还记得每年的三月时分,那里涧水潺潺,落花片片,随流而下的景致。“你们真的要去吗?”我惊异于这对父女的感恩之情!陶渊明讲过,此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肯定要去,那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哪!”姑娘的父亲淌下两行热泪。


来源:常熟日报
-----------写得真好,感人。
-----------感动啊
-----------很感人的帖子.
-----------太感动啦,禁不住热泪盈眶,一是为江爷爷的医术与医德,二是为患者父女知恩图报的德行。
-----------梁先生的这篇短文太感动人了;尤其是知恩图报和江老前辈平易近人、和精甚的医术救死扶伤的事迹崔人泪下,我好生敬佩!是现代人学习的典范。,
-----------真是感人!

这样的医患关系,这样浓浓的人情味,这样的平凡高手,这样的知恩图报,这才是华夏的根!
-----------太感人了,让人热泪盈眶,仰慕这样的医生,称赞这样的病人。
-----------向江老前辈致敬,向知恩图报的美德致敬。
-----------这就是中华医学绵绵不绝的医魂,顶礼膜拜
相关文章
 小麝香丸(《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温中汤(《会约》卷四。)
 归连汤(《普济方》卷七十四引《经验良方》
 经脉终始篇
 白芥子
 马蔺子散(《外台》卷二十五引《崔氏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