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八十高龄,毛永汉老人仍宝刀未老,一招一式让年轻人难以招架
□今报记者 邱延波 通讯员 张朝晖/文图
他6岁时出家为僧,刻苦习武,19岁时还俗返乡,花甲之年创建登封第一所武术学校,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如今,80岁高龄的他依然宝刀未老,耍起拳来虎虎生风,他就是少林寺武僧的正宗传人毛永汉(法名释永汉)。
◆◆ 6岁被卖到少林寺
马步下蹲,双拳平伸,气沉丹田,突然身撞一棵大杨树,大杨树剧烈震荡,树枝沙沙作响,树叶簌簌飞落。
昨天,80岁的毛永汉在他经常练武的杨树林练起功来,一招一式,一丝不苟。只见他面不改色,气不长出,练完拳法,从容收势,谈笑自若。很难想象,他已经是一个80岁的老人。“现在真是老了,前段时间泰国拳王要挑战少林功夫,要是年轻的时候,我早就应战了”。自小在少林寺习武当护院的毛永汉,仍然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毛永汉,家住登封市中岳办事处新店村,出生于1930年1月26日,兄妹六人,排行老三。
1936年夏秋,登封大旱,全县24万人有8万人缺粮。父母为了不让毛永汉饿坏,忍痛将年仅6岁的他卖到了少林寺,出家为僧,然后全家人含泪前往陕西逃荒要饭。
毛永汉入寺之后取法名释永汉,先是在释行朝大师门下为徒,释行朝大师前后有5名弟子,有4名被先后逐出师门,毛永汉是其唯一留在身边的弟子。因毛永汉练功刻苦,有武术天赋,4年后,被少林寺生根大师收为弟子,后来又被克诸大师收为关门弟子。
◆◆ 大年初一不忘练功
毛永汉6岁入寺,8岁开始练功。每天凌晨3点起床,跑步到少林寺后山,或者是到少林寺西面的甘露台。“我要先上下跑9趟甘露台,然后才开始练功。”回想起当年的习武经历,毛永汉感慨不已。
那个时候,无论何时,练功都不能停,就连大年初一也不例外。
毛永汉回忆当年在少林寺过年的情景:大年初一,僧人们早晨燃放鞭炮后,上殿诵经,到早上7点方才吃饺子,饺子馅是
豆腐、粉条和
萝卜。早饭后,僧人们便开始“念供”,所谓“念供”,就是僧人们要到寺院殿内的每座神像前诵经,一直诵到中午。下午,毛永汉和小和尚们可以走出寺院,到山门对面的“少室晴雪”和后面的山上,或者甘露台尽情玩耍。但是到了晚上,仍然要练习武功,直到深夜10点才能睡觉。
当时,毛永汉和其他3个小和尚合盖一床薄被子,铺一张凉席,长夜漫漫,寒气逼人,小和尚们冻得睡不着觉,半夜纷纷起来到藏经阁练功。响声惊醒了师父,师父就过来在旁边指导。
◆◆ 百里挑一当选护院僧
因为自小练武,毛永汉身手不凡,很快被选为少林寺护院僧,主要用来保护少林寺不受侵犯。“当时少林寺共有和尚109人,护院僧21人”。在当时少林寺武僧叫护院僧,但并不是所有出家到少林寺的和尚都会武功,也不是会武功的就都能成为护院僧。“一是要根据被拜师父的身份而定,二是要根据是否有练武的天赋,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和尚都能当武僧,当武僧的挑选非常严格,百里挑一。”毛永汉回忆说。
一旦进入少林武僧之门,主要任务就是练功,其次才是诵经上殿。毛永汉回忆说,当时的护院僧有一半是登封本地人,一半是外地人。
毛永汉至今仍记得当年的护院僧有长青、素来、行道、应方、应长等,长青和素来新中国成立后参军入伍进了北京。
当护院僧后,在十五六岁时,毛永汉开始练习“提钟”。所谓“提钟”,就是把一座重240斤的铁钟单手提起,直至胸部。刚开始,毛永汉用尽全身力气,只能把钟提离地面。后来,逐渐能提过膝盖,到最后能提到胸部。毛永汉说,后来他能一口气提50次。
◆◆ 轻功好人称“飞毛腿”
少林寺的高僧教导习武的护院僧:
练功首先要出“三层汗”。第一层叫“慌汗”,第二层叫“粘汗”,第三层叫“凉汗”。“慌汗”就是刚接触练功时出的汗,没有用;练到第二层,身上再一次出汗叫“粘汗”,这时才沾边,渐入佳境;第三层,练功练到身上似汗不是汗,似油不是油,这叫“凉汗”。到了这种境界才叫“功夫”,有了“功夫”才可以睡觉。
那时候,少林寺其他僧人睡觉是大通铺,护院僧睡的床是“椿凳子”。这种凳子比现在的板凳宽一些,大约40厘米宽,睡觉很难睡稳,一不小心就掉下来了。特别是在冬天,睡在这种凳子上,很容易冻醒。护院僧生活很苦,练功又危险,有不少人中途“退”出护院僧。
毛永汉还在贞绪大师的教导下,进入千佛殿,练习扛桩,即练就护身金箍罩。这个金箍罩与武侠小说和电影中的金钟罩、铁布衫不同,主要是用背和臂撞击木桩,练习身体的撞击能力和抗击打能力。
毛永汉说当时练功的方法比较原始,所谓的轻功其实就是练弹跳能力。当时,是在地上挖一个坑,不断练习从坑里往外跳。随着弹跳能力的提高,坑不断加深。
“我最好的时候,能跳六七尺,一般的院墙,一下就跳过去了。”毛永汉提起当年练功的情况,仍自豪不已。
毛永汉在少林寺15年,练就了一身少林功夫,人称“飞毛腿”。他对轻功、硬功及少林拳械都非常精通,尤其是双刀滚趟,水泼不进。
◆◆ 探亲途中压趴惊马
寺院对护院僧的要求非常严格,譬如,所有僧人外出赶集赶会要一律穿长衫,戴礼帽,不能穿和尚衣。这项规定既是防止外界对外出和尚干扰,也是为了防止个别和尚惹事,有毁少林寺名声。
毛永汉出家后,家里人用他出家换来的两斗玉米作为盘缠,去陕西逃荒。这一去就是10年,16岁的护院僧毛永汉非常想念家人,向师父哀求去探亲。
师父要求他:少管闲事,莫惹是非;不准说自己来自少林寺,更不准说师父是谁;不准炫耀自己的武功。
毛永汉牢记法根大师教诲,独自上路了。第三天中午,毛永汉到了灵宝县城。正准备找一家包子铺买俩包子吃,突然听到后边有很多人大叫:“马惊了,快闪开!”
毛永汉扭头一看,只见一匹大黑马发疯似的奔跑,后边拖着一个犁。转眼之间,惊马已经冲到了毛永汉眼前。毛永汉来不及多想,转身一个旱地拔葱,腾空而起
一把抓住马的长脖,飞身上马,用“千斤坠”死死把惊马压趴在地上。
惊马被制伏了,周围群众惊魂未定,有人议论开了:“该不是从少林寺过来的吧?”毛永汉害怕暴露自己少林寺武僧的身份,拍拍身上的尘土,一言不发,大步流星而去。
◆◆ 还俗后创办少林武院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根据政府规定,凡是新中国成立前被卖到少林寺出家的和尚,一律还俗回家。
毛永汉告别少林寺,返乡务农,被安排在登封县国营林场。登封县国营林场坐落在闻名的会善寺,会善寺是我国著名佛教圣地,毛永汉的工作就是为上山护林的几十个工人做饭。
每天早晚他始终坚持练功,工人们只知道他一人早晚到深山去,却不知道他干什么。时间长了,个别好奇的工人才发现他在练功。几个年轻工人开始偷偷向他学武术,林场附近的年轻村民也来拜他为师。
上个世纪80年代,《少林寺》电影席卷了国内外,这期间,毛永汉经常参加国内比赛和表演,并多次获奖,成了登封赫赫有名的“十大拳师”。
1984年,毛永汉退休后率先创办了当时登封的第一所少林武术院。1987年,河南电视台《少林武僧——毛永汉》专题纪录片开播。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以本人名字开播的少林寺武术专题片,对以后少林武术的发展壮大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传授武术的生涯中,毛永汉先后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武术精英,还多次出国交流。现在,毛永汉身体硬朗,功夫不减,在少林寺武僧文武学校当武术顾问。
来源: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