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给“老中医”写剧本的老中医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12/8/13 12:33 编辑 www.med126.com



张龙洲正在整理资料


听说张龙洲其人纯属偶然,近日听闻他写的剧本《<伤寒论>传奇》已经出版。偶得一本细观之,虽为初稿,但已很好地勾勒出魏晋时期,济宁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王叔和(著名医学家,原名王熙,字叔和,山东邹城人。编写出一部十万余字的脉学巨著《脉经》。王叔和汇撰整理了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医学论著。)及当时时代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剧本还涉及了大量对当前人们颇有用处的古中医学的保健常识。记者与张龙洲取得联系,约定22日对他进行采访,听听他编写剧本前后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下工后步行18里去学艺   

记者在唐口的一个公交站牌下车,打了一个“三轮”,一说去路口村的中医张龙洲家,司机师傅竟然没再多问,没多久就将车开到了张龙洲的诊所门口。一下车,一名个头不高头发稀疏的先生就迎了出来,热情地与记者打起招呼。让记者没想到的是,这位一眼看上去只有50岁左右的先生,就是今年已经63岁的张龙洲。刚把记者让进屋,张龙洲高兴地讲起了他的剧本,记者也便开始了对他的采访。“我16岁的时候就初中毕业了,自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张龙洲坦然的说。“毕业后,由于我家的成分不好,进修和选拔的机会是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当时农村缺医少药,我们村里的人病了,就医要到附近的村子里。我当时就想着我是不是能帮我们村里的百姓们解决这个问题。就在我22岁那年,我的一个亲戚正好认识我们这里的名中医王安钺老师,还把我介绍到王老师那里学习,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坏了。”说到这里张龙洲脸上洋溢着幸福。“拜师后,王老师给了我几本古书,让我自己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就去找他问。看书遇到了自己不懂的问题我就攒着,等问题攒了一个星期,我就等晚上6点多,生产队下了工,步行18里路去找老师,刮风下雨我都去。”说着张龙洲哈哈的笑了起来。“我脚程快,两个小时就能到老师那里,中间过的一条河还有摆渡,不算多费劲。就是去找老师的时候,十次得有三四次扑空。   

老师平时也很忙,还要处理家里琐事,每次能问到一个小时的问题我就很高兴了。当时还不敢跟别人说自己去学医,别人问干什么去,我就说去串门。   

迎来中医药发展的辉煌时期   

“没有不透风的墙”,1973年,张龙洲跟着当时的名中医王安钺学习的消息,被村民知道了,村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愿意去找这个热情的小伙子。“那时候,我也开始跟着老师学习临床了,一些小毛病什么的我也能解决了,村里的老少爷们来找我,我就给他们开个方子。我这里没有中药,就让他们去邻村那里抓药。慢慢的来找我的人多了,1976年的时候应村民的需要,我成了一名村里的乡医。”张龙洲说。   

1979年,张龙洲的老师王安钺先生,54岁时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这对张龙洲打击很大,老师本打算60岁以后编辑《<伤寒论>注释》的愿望也一直没能实现。“1979年,全国进行选拔中医药人员考试,中医药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时期。看到中医发展的广阔前景,我就更加努力地增加自己临床经验的积累。”张龙洲喝了一口水说道。“就是那段时间的学习,我为今后完成老师的遗愿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1985年以后,我先后完成了30多篇中医学科普类的文章。期间,我还写了一个叫做《唤醒痴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稿件。这中间感觉最好的还是我以一个乡村医生的名义,写了13篇《发展中医意见书》,还发给了中央书记处。这十三篇稿件,我还投给了《健康报》,虽然没被采稿,但他们的编辑部,建议我转投其他医学类杂志。有了信心的我,就经一位朋友引荐,到济南找到了张志远教授,联系到了《山东青年杂志社》。后来我又被引荐到了《山东中医药杂志》,当时虽然稿件没被采用,但编辑部的主任,还给我多次来信提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让我在写作上也找到了门路,写起东西来更有了信心,从此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那段时间,我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三十多篇重要稿件。”   

跋涉十余万里写成著作   

“在我写剧本的时候总能遇到贵人”说完这句话张龙洲有些激动。“1998年,我有幸认识了济宁市作协的李老师,当时他正在编一部电视剧。我也是受到了启发。想着电视剧拥有多层次的观众,肯定能发挥他的普及作用,如果我自己能编写一部展现中医药文化的电视剧,也一定能推动中医药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现在人们的健康水平,何乐而不为呢?”“写剧本,成功率很渺茫,而且还有很多跨学科的知识,这将是一个艰辛漫长,而且投资过程难有回报。想干咱就干,但当我翻起《三国志》第一页的时候就傻眼了,生僻字有六、七个。没办法我就查字典,查完以后,我就记在笔记上。后来越来越着迷,每当春末秋初,我就到襄阳、南阳、洛城、麻城、高平等地方的图书馆、地志办、文史委、文物局查资料,拜访当地的文化名人、名医。白天收集资料,晚上坐车。有不少专家、学者,也被我这么疯狂的工作态度感动,纷纷‘慷慨解囊’,赠送给了我很多历史文献和名医的绝密医书。最让我欣慰的是,剧本写成之初,还被咱们济宁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济宁日报》连载了。”“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医学史泰斗张志远教授,还有很多很多专家学者的指点。我真的很感激他们,他们都是我的贵人。”
离开时,张龙洲告诉记者,剧本现在的初本已经完成,他相信自己的剧本很快就能拍成电视剧了。能让观众们多了解些,关于中医药历史及济宁本土的中医学名人的知识他很高兴。


记者:李朕葳

来源:东方圣城网


-----------老中医跋涉十余万里编写剧本现已面世


本报2011年12月23日以《为老中医写剧本的老中医》为题,报道了市中区唐口街道乡村中医师张龙洲,跋涉十余万里为魏晋时期济宁籍医学家、医术编撰家王叔和编写剧本一事。近日,张龙洲再次联系到记者,并将自己刚刚成册的32集电视连续剧剧本《王叔和传奇》送给记者留念。


记者:李朕葳

来源:东方圣城网

-----------何时能在电视上看到,期待中。
相关文章
 多年畏寒怕冷,产后受寒,全身不适,旧病新病
 小儿高热咳嗽经方一剂知(答案已公布)
 和中茵陈汤(《医醇剩义》卷三。)
 六經「轉屬」與「轉繫」
 敷贴疗法
 心阳暴脱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