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正本清源:陈年“毒奶”重出江湖:查处却并未销毁?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导读]在这些公开信息背后,仍存在一些没有得到解释的疑问——问题奶粉在被政府查处后为何未被销毁,却又流出市场?我们的质检手段能否应付三聚氰胺或将来可能出现的不知名的有毒添加物吗?
在最近的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视频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最近发生的几起毒奶事件均是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原料。会议要求彻查并坚决销毁2008年问题奶粉。但在这些公开信息背后,仍存在一些没有得到解释的疑问——问题奶粉在被政府查处后为何未被销毁?我们的质检手段能否应付将来可能出现的不知名的有毒添加物?

1月30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召开2010年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视频会议时要求,要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主动出击,彻底清查食品安全突出隐患。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主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指出,当前,在整顿高压态势下,仍有个别企业和个人置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于不顾,利欲熏心、顶风作案。2009年以来,一些地方查处了上海熊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园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案件都是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生产乳制品,性质非常恶劣。

为此,会议强调,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当务之急是要突出重点,全面彻查食品安全隐患。各地要狠抓彻查任务落实,不留死角;加大追查力度,严肃追究责任,彻查并坚决销毁2008年问题奶粉。

在这些公开信息背后,仍存在一些没有得到解释的疑问——问题奶粉在被政府查处后为何未被销毁,却又流出市场?我们的质检手段能否应付三聚氰胺或将来可能出现的不知名的有毒添加物吗?

“你很可能为此而坐牢”

1月19日,贵州省卫生厅发布了三聚氰胺超标食品“黑名单”,确定四个批次的食品存在三聚氰胺超标问题。

而在2009年12月份,陕西的金桥乳业有限公司和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的产品也先后被检出三聚氰胺超标。其中,上海熊猫早在2008年三鹿事件和2009年4月份的检测中,两次上过三聚氰胺的黑名单。

目前这几起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尚未公布,但已经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这几起案件的一个共同点是,检测结果早就显示三聚氰胺超标,为何信息披露迟到近一年?

目前只有上海市政府出来解释,称不存在瞒报,推迟公布是由于案件涉及跨省办案,案件调查持续时间较长。“这说明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对于一大批流通在市场上的问题产品的监控仍存在空白。”素有“乳业大炮”之称的奶业专家王丁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去年6月,曾有一饲料商向他咨询,如果从一奶粉经销商手中购买了六七万吨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的奶粉用作饲料的话,有没有问题,王丁棉的回答是——“你很可能为此而坐牢”。

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有一个众人关注的疑问——回收的近万吨三鹿奶粉如何销毁及销毁途径是什么?三鹿之外的涉嫌添加三聚氰胺的乳品企业,为何听到的是召回信息,却惟独没有销毁公告?

在王丁棉看来,政府有关部门对于一批当时处于生产与终端之间的中间领域的问题奶粉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监管,包括问题产品从企业售出后,卖给了谁,并没有真正跟进落实下去。而这一空白,也直接导致了毒奶再度在市场频频出现的后果。

问题奶源从何而来?

作为工信部组织的三鹿事件督导组成员,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教授陈渝在督导过程中发现,三鹿事件发生后,很多涉毒的保质期短的液态奶被压路机碾压销毁,但大量的涉毒奶粉已经通过经销商流转到了全国各地,回收处理的难度很大。他当时试图去找经销商了解情况,但经销商们纷纷跑去政府上访,要求政府替三鹿承担涉毒奶粉下架和封存带来的损失,但大都未能如愿。

陈渝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按照当时的标准,凡是查出含三聚氰胺的,都要下架封存,后来大家才意识到应该有一个被允许存在的限量值,但在国家出台限量值标准之前,很多地方政府出于保护地方奶业利益考虑,将不少含有三聚氰胺的奶产品定义为疑似,最后这部分疑似产品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置,这也就给今天三聚氰胺重现留下了隐患和争议。

“之所以最近三聚氰胺事件频发,一是大家觉得风声过去了,二是奶粉两年的保质期快到了,有人就开始铤而走险了。”陈渝说。

广东燕塘乳业有限公司方培生副总经理也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不可能是原奶的问题,因为现在是高压政策,谁都不敢在原奶环节造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三聚氰胺再现,跟三鹿事件之后国内奶粉市场的变局有关。三聚氰胺事件后的中国乳业,不但很快复苏,而且奶粉业成为了当前行业里最大的增长点,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

三聚氰胺有多毒?

在三鹿毒奶事件爆发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8年第25号)》于2008年10月8日发布。

该公告规定,在各种液态奶、奶粉等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的含量不得高于2.5mg/kg,而特别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

当时业界对于设立的这个微量的三聚氰胺检测标准争议很大。反对者认为,目前国际国内都没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究竟多少含量的三聚氰胺对于人体才是安全的,因此主张全面禁止奶类产品中检测出三聚氰胺。

王丁棉是国内反对允许添加一定含量三聚氰胺观点的主要代表人。按照他的说法,三聚氰胺要么是人为添加的,要么是间接饲料的污染。例如鸡蛋里能够查出三聚氰胺,就是因为饲料里含有三聚氰胺。在他看来,允许被检测出一定含量的三聚氰胺,是给了不法企业一个苟延残喘的机会,对净化奶业很不利。

王丁棉对记者抱怨说,美国的三聚氰胺指标是风险评估指标,而不是安全指标,中国是断章取义将概念挪用而来。

而陈渝曾发现,三聚氰胺在众多食品中均存在,连矿泉水和白开水也不例外。他得出的结论是,三聚氰胺是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完全纯净的食品反而不健康,完全禁止食品中存有三聚氰胺的做法不现实。之所以出现婴儿因三聚氰胺患病,是因为三聚氰胺被过量超标滥用。

他曾经作为工信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督导组成员,前往河北、山西和内蒙等地全面盘查过食品行业三聚氰胺的情况。基于调查结论,陈渝给出了自己的督导建议:三聚氰胺是微毒的,但不属于危险品,设立一个微量的限量值是科学和合理的。

“这就跟火柴只能是在飞机上被限制使用一样,全面禁止没法弄。”陈渝宣称,他亲自做过试验,牛吃了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后,产的奶里的三聚氰胺含量非常之少。

政府最终采纳了陈渝一派的观点,即允许微量三聚氰胺的存在。

检验检疫现状仍需改善

根据陈渝在三鹿事件后的调查,很多省都没有一台检测三聚氰胺的仪器,只有几所大学有少量几台设备。

当时全国对于牛奶中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是“凯式定氮检测法”,该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出牛奶中有没有蛋白以及含有多少蛋白,但对于蛋白的来源不能作出更具体的细分表述,也就是说检测不出这种蛋白是否是通过添加三聚氰胺以及尿素等产生。

据陈渝介绍,国外奶业相对自律,行业里不存在将三聚氰胺这种添加物兑入原奶虚增蛋白含量的现象,所以没有对三聚氰胺的检测要求。直到后来三鹿事件发生,中国牛奶业的表面繁荣背后的极其混乱和羸弱之态才得以暴露,国外也才开始对中国出口的奶类产品增加了三聚氰胺的检测环节。

当时陈渝到河北一个农村调查,就惊讶地发现,这个没有养一头奶牛的村庄,通过买来奶粉,添加三聚氰胺和水“制造原奶”的办法,变成了交奶大村。

由于三聚氰胺每吨的价格高达1.6万元左右,很多村民都是用价格几千元一吨的三聚氰胺废渣来人工制造原奶。

虽然现在各地质检机构都有了针对三聚氰胺的检测手段,但在陈渝看来,中国目前对奶业检验检疫的低水平现状仍需改善。

陈渝曾经做过一次实验,他从新疆找来骆驼奶,委托给国内所有的食品和制药行业进行检测,但跟国外有强大的检测技术不同,国内只能测一些普通的成分。“目前很多牛奶里的所谓神奇因子我们国内都测不出来具体的成分,要知道,三聚氰胺之前叫做蛋白精,蛋白精之前就是被叫做神奇因子。”陈渝说。

另一个“本质”问题是国内奶业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手足失措。三鹿事件发生之前,国际奶价高涨,很多国内的中小奶粉加工企业死灰复燃,纷纷抢奶源来加工以便出口赚外快,造成国内抢奶现象严重。大企业对原奶的需求巨大,也就默认了奶农造假卖奶的行为。三鹿事件之后,国内奶粉需求直降,囤积了30万吨,最近奶业复苏才得以消化掉。

应该在终端产品上和国际接轨

在王丁棉看来,熊猫和金桥要判死刑,当地检测部门要判无期徒刑。但陈渝却认为,事情被当地质监部门揭露出来,正好说明中国对奶业的监管有了很大的改善。

三鹿事件之前,对原奶的监管主要是两个环节,一是收奶环节,二是奶站里查。但两个环节都失控了。据陈渝介绍,奶农最开始是通过加含有蛋白的牛尿来虚增蛋白含量,但牛尿不能满足大规模的随时添加需要,最后就购买廉价的三聚氰胺废渣。而有些奶站负责人,为了节省成本,不愿意购买冷罐,而是通过添加石灰的方法来延长原奶的保质期。

而企业也一直默认奶农和奶贩子以及奶站虚增蛋白的做法,这是多年来的行业潜规则。用陈渝的话说,添加了微溶于水的三聚氰胺后的原奶,到企业后在加热环节会让牛奶变红,但大家都不知道能吃死人,所以这种造假行为有时候演变了企业行为。

三鹿事件后,企业被要求派专人到奶站驻站检查,并增加了原奶送到企业后的检测环节。一年多以来,国内很多小奶站被关闭了。以农业部为主的多个部委,下发了多个文件来规范奶源和奶站。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各自的奶源管理文件,通过对辖区的几大奶企划分奶源的势力范围,希望防止抢奶引发造假乱象,并且要求企业加大自建奶源和牧场的力度。同时,改变了以前检测员在奶站有股份的漏洞,从制度上防止了收不合格的人情奶。

过去,政府对原奶的监管,是通过欧盟援助的各省牛奶办公室来进行的。自1983年以来,中国接受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和欧盟 (EU过去称欧共体EEC)的无偿援助,由欧盟将自己过剩的牛奶制成还原奶或者奶粉,用来帮助中国培育牛奶消费市场。农业部和众多项目省份都成立了奶类项目办来进行对接。

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奶业开始爆发式增长,项目结束,奶办一时没有了资金支持,还得依靠企业支援经费过日子,自然谈不上监管。

三鹿事件后,政府将农业部奶业办公室的级别从一个科室提升到司局级的行政级别,下拨大量资金到各地奶办,并对奶办的监管职责进行定期考核、要求所有奶类产品的添加物都标注化学通用名,否则将遭到工商部门的严厉查处。

在奶业政策的制定程序上也有了变化。陈渝参加过三鹿事件后的几次行业讨论会,都是先找一批专家出具意见,然后再找一批来评价上述专家的意见,但是隐去专家名字,让大家畅所欲言。

不过,漏洞并没有完全被堵死。

在陈渝看来,现在最应该在终端的产品上逐步和国际接轨,比如严格执行无抗检测标准。如果在终端上把关不严,那么奶源环节的检测可能前功尽弃。


记者:谢鹏

来源:南方周末
-----------新华网北京2月5日电 连日来,问题乳制品重现市场的消息再次牵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

  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接连爆出的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令人震惊——这些被查处的乳制品,无一例外地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做原料。

  新的问题乳制品是如何被发现的?2008年被封存的问题奶粉为何会卷土重来?多部门的监管暴露出怎样的漏洞?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置链断在哪里?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清零”奶粉未被及时销毁

  2月3日,陕西省公安部门公布了渭南一起乳制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早在2008年被要求排查、清零的10吨问题奶粉再次流入市场,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

  此前的2009年12月,陕西金桥乳业公司同样被发现一起问题乳制品案。当时,金桥乳业的广西用户在原料进货时,向金桥乳业索要这批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未果后,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结果就发现了三聚氰胺超标。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当地质监部门确实对金桥乳业三聚氰胺超标的问题奶粉予以封存。然而,这些产品并未被随之销毁,企业后将这些奶粉通过倒换包装、套用批次方法予以销售。

  与最早爆出的上海熊猫乳品案类似,这些毒奶粉案件的污染源,都是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乳制品行业进行全面整顿,对问题奶粉统一进行清查的“清零”奶粉。

  目前,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已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16个省份彻查这一事件,督促各地严厉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凡发现故意使用含有违禁物质的乳品涉案企业,质检部门将采取三个一律的措施严厉处理:一律停产、一律吊销生产许可证、一律移交司法机关。对案件背后的失职、渎职等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法依纪追究相关领导与责任人的责任。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在追问:“清零”奶粉为何没有被及时销毁,而是在时隔一年多之后再次流入市场?

“没有人监督企业走完销毁和处理的最后一步”

  2008年,我国发生三鹿奶粉事件,众多乳品企业的产品被发现含有三聚氰胺。这种化学原料被添加在乳制品中,用以提高食品检测时的蛋白质含量指标。然而,在全国范围的整顿行动之后,今年1月,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通报,三聚氰胺乳制品又死灰复燃。

  事实上,早在2008年10月,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的有关负责人对发现三聚氰胺超标的乳制品如何处置曾明确表态:

  凡不符合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并按要求销毁和无害化处理。已上市的产品,生产企业有责任进行自检,超过限量值的,企业要主动发布信息,并采取召回、下架、退市并按规定退货和退款等措施,确保产品安全。

  然而,对问题奶粉的处理并没有那么简单。从2008年9月底开始,石家庄市就组织市内发电、热电和水泥生产企业进行环保销毁实验。但据知情人透露,对问题奶粉的处理尝试最后大多以失败告终:

  用作燃料对锅炉损伤太大,最后清理锅炉的费用还不如烧煤,作为水泥配料又发现生产的水泥不合标准,大批量填埋担心被别有用心的人挖出来……总之一些本该销毁的问题奶粉竟在技术层面被搁浅。

  德衡律师集团(北京)事务所律师张兴宽曾代理问题奶粉患儿索赔案。他告诉记者,在代理案件期间,他曾经去过三鹿公司,看到收回来的问题奶粉在厂里堆积成山,这些奶粉如何处理、有无销毁等,人们不得而知。“没有人监督企业走完销毁和处理的最后一步。”

为何多个部门监管还出现了执法死角?

  到底还有多少当年的问题奶粉没有被妥善处理?根据公开的资料,仅当年三鹿集团尚未出库的婴幼儿奶粉就达到了2000余吨,而当时对这批问题奶粉的处理也只提到四个字:全部封存。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企业应当将食品召回和处理的情况向监管部门报告,但事实上,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执行这一规定。

  律师张兴宽说,掺入三聚氰胺的奶粉曾导致数十万名婴儿患病,对我国乳品企业造成打击,恶劣影响至今未完全消除。面对如此深刻的教训,为什么三聚氰胺超标的乳制品还能卷土重来?个别企业敢铤而走险、顶风作案的原因是什么?行业监管存在哪些漏洞和缺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监管人员告诉记者,当时三鹿奶粉事件有牵头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处置,但在问题奶粉的处理这一环节并没有明确责任。当时各部门都在忙,农业管奶站、质检管生产、工商管流通,除了特殊时期的监管任务,还要建章立制,地方政府也是焦头烂额。一方面是暂时没有好的办法来处理,另一方面也是分了轻重缓急,但事情一拖就这样拖下来了。

  陕西省质监局食品安全处处长宋艺光认为,目前乳制品行业的管理办法是分段监管,养牛户、奶站、经营户、生产企业、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分别由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进行管理,这次发生的毒奶粉事件就是流通环节“清零”不彻底造成的。

  西安市乳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说,这么多的三聚氰胺奶粉再次流向市场是一些缺乏诚信的企业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销毁,目前一些小型企业容易成为监管“区”。它们通常把奶粉价格作为“风向标”,在价格低迷时停产,价格上涨后又开工生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这是造成奶粉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



(记者:朱立毅、周婷玉、杨一苗)

来源:新华社“新华视点”
-----------大年三十(2月13日)凌晨,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发出消息,目前,三聚氰胺问题乳制品绝大多数被召回并销毁,没有进入消费市场,也没有出口。

  使用问题乳粉故意所为

  近期,陕西、上海、山东、辽宁、河北等地,陆续查处了不法分子,故意使用未依法销毁的2008年三聚氰胺污染乳粉(以下简称问题乳粉)违法犯罪案件。据悉,目前有的案件已移送司法机关,当事人被刑事拘留。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直言,案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个别生产加工企业未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一些违法分子和犯罪嫌疑人利欲熏心,仍然我行我素、顶风作案,私自隐藏问题乳粉或采取伪造检验报告等手段躲避检查,故意违法使用问题乳粉。

  故意用问题乳粉将严惩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地清查、销毁工作正在有序、有效进行。

  其中,公安部门针对故意违法使用2008年未销毁问题乳粉的案件,主动及早介入,及时立案,快速侦破,从严从快惩处犯罪分子。

  据介绍,餐饮服务监管部门正在抓紧展开问题乳粉彻查工作,检查中未发现餐饮服务单位使用问题乳粉的情况。目前,全国生鲜乳收购秩序明显改善,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良好。

  另外,在有关部门的执法检查中,凡发现企业存在主观故意添加违禁物质以及使用含有违禁物质原料的,一律责成企业停止生产,一律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一律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记者:吴鹏)

来源:新京报
-----------本报讯(记者叶洲)昨天,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表示,近一段时期,陕西、上海、山东、辽宁、河北等地陆续查处了不法分子故意使用未依法销毁的2008年三聚氰胺污染乳粉(以下简称问题乳粉)违法犯罪案件,其中有的案件已移送司法机关,当事人被刑事拘留。由于发现早、查处及时,目前,涉案问题乳制品绝大多数被召回并销毁,没有进入消费市场,也没有出口。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的几起案件是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监测、执法过程中发现、查处的。案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个别生产加工企业未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一些违法分子和犯罪嫌疑人利欲熏心,在高压态势下仍然我行我素、顶风作案,私自隐藏问题乳粉或采取伪造检验报告等手段躲避检查,故意违法使用问题乳粉。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多次召开会议,及时部署、开展问题乳粉清查的进一步工作,并于2010年1月31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于2010年2月1日-10日开展彻底清查问题乳粉专项行动,集中力量重点对辖区内生产、流通等环节进行突击检查,彻底查明2008年问题乳粉情况,彻底销毁查出的问题奶粉。目前,各地清查、销毁工作正在有序、有效进行。

  
据了解,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果断部署查处,明确要求下架、封存、召回、销毁全部问题乳粉,不留死角;有关部门要全过程监管,防止被不法分子转移、销售,重新流入市场。一年多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全面开展以奶业为重点的食品安全整顿。同时,各地突出重点难点,排查风险隐患,查处大案要案。一批典型案件相继被查处,一些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正在逐步解决,2009年全国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已初见成效。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对2008年问题乳粉彻底清查,坚决予以销毁,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严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切实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做到发现一起,严厉打击一起,确保食品安全。


来源:京华时报
-----------东北三省或已成为此次“毒奶粉”的蔓延地。

2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涉案企业方面获悉,问题奶糖绝大部分流入东北三省,目前正在召回中,广东地区的问题奶糖已经全部召回。

数百件“问题奶糖”仍在流通

2月3日,陕西省公安厅通报称,福建漳州芗城南方食品公司(以下简称漳州南方食品公司)和广东潮安县真美公司(以下简称潮安真美公司)使用2008年遗留的三聚氰胺奶粉生产的奶糖,其中漳州南方食品公司生产的1148件奶糖中只有164件被封存,其他的还在召回当中。“公司奶糖50%以上在东北三省(吉林、辽宁、黑龙江)销售,少部分在广东省等地区销售,目前公司已停产奶糖并全力召回问题奶糖。”2月4日,漳州南方食品公司问题奶糖事件应对组负责人柯先生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所有1148件问题奶糖中,除被封存的164件外,目前已经召回109件,正在召回路上的还有五六百件,而广东地区的所有问题奶糖都已经全部召回。

漳州南方食品公司网站显示,其主要生产糖果、果冻、沙琪玛,奶糖品牌为“小白鼠”,销售网络覆盖国内大部分省份。

按照上述柯先生提供的数量,目前仍有300~400件问题奶糖流于市场,或者已经被消费者食用。

对于已经食用问题奶糖的消费者,企业将怎样赔偿?企业的奶糖名为什么叫“小白鼠”,难道把消费者当小白鼠做实验?问题奶糖除流通于东北三省、广东地区外还有哪些省份?

对于记者的多个质疑,上述柯先生始终拒绝回答,只称请留意漳州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漳州市卫生局网站新闻动态,记者查阅这些网站均无相关消息。

宁夏天天乳业正常生产

据此前卫生部的通报,除陕西渭南乐康乳业生产的两款产品三聚氰胺项目不合格外,宁夏吴忠市天天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天天乳业)生产的全脂奶粉也不合格,2月3日,本报记者致电其董事长郭建新,他称产品合格。

既然产品合格,郭建新会找卫生部“讨说法”吗?

昨日(2月4日)下午,记者再次拨打郭建新手机,其手机却一直关机。不过,郭建新2月4日上午对另一媒体记者表示,公司正在申请复检,企业也在正常生产。与此同时,3日有媒体报道该公司目前还在正常销售。

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消保处杨副处长对宁夏当地媒体介绍,2月1日至2月7日,宁夏工商部门正在对2008年公布的一批含有三聚氰胺的乳制品进行拉网式检查,从1日至3日的情况看,目前流通领域内还没有发现“毒奶粉”。

然而,广州市卫生局方面的消息称,广州市从化区有一家面包厂购入来自宁夏的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但并未透露这家面包店购买的问题奶粉是否从宁夏天天乳业购买。据称,这家面包店每天现做现卖,但产品没有流入广州市区,目前该店已处于停业整顿状态。


(记者 严翠 发自深圳)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章
 绍奇谈医——半夏
 剖腹产后刀口痒痒,用针灸医院的电烤灯,烤烤
 序例中
 解毒疏痘汤(《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木本带刺的植株是什么?
 大麻子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