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进入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季,得不到诺奖的中国人有一个自我安慰的法宝,就是大肆宣传“华裔”,以此证明遗传了这个血统的人其智力是不落后于人的。获得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都是日本血统的人,媒体不提日裔美国人起码标题上是不提的,但轮到钱永健就不厌其烦地频繁使用“华裔”这两个字了。岂不知,这种掩耳盗铃的宣传,恰恰验证了另一句话,橘生淮南为之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为什么中国人得不到诺奖?媒体与专家们一年一度的例行分析,不是说国家投入不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有问题,甚者说西方排斥华人,上升到了民族歧视的高度。就是没有一个人往根上唠,科学的发展是需要整个社会良好学术环境和氛围的,而决定学术环境和氛围好坏的根本是学术管理体制。
试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在中国,一个二十多岁的
小青年儿的“奇谈怪论”,有哪个期刊能给其发表呢?即使他有足够的金钱使其论文发表,是不是也会被几个“知名”“常识学家”批(骂)得抱头鼠窜,不知所终呢?
行帮把头式的官本位学术管理体制下的,垄断着话语权和学术资源的名人权威们,企图依靠几个人顶多几万人的智慧,来代替13亿人的智慧,并把学术地位等同于行政权力。让人说话,给人创造说话的条件了吗?在学术面前是讲理,以理服人的吗?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积淀是世界一流的!从来不缺少获得诺奖实力的人与课题。可是,建国半个多世纪了,连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没有,一项原创性的重大发明发现也没有,政府,特别是以往的科学界领袖们能辞其咎吗?
神七上天让国人误以为中国的科学水平已经赶超世界了,在为求实进取的中国航天人感到骄傲的时候,几乎所有人忽略了两点,一是,神七与40年前美苏相比,水平又如何呢?二是,如果给予孟加拉同等的物力财力,他们能不能实现呢?
科学不同于技术,特别是可直接获利的技术,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就可以实现。86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德蒙德·费舍尔教授在
吉林大学演讲时说:“科学是用钱买不来的,发现也是买不到的……科学研究无法预见在什么时候、什么方向会取得进展,政府的投入也不一定会有收获,不投入也未必一无所获。”
其实,根本不用一年年地论证,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得诺贝尔奖,只要不改革当今的学术管理体制,中国人是永远不会得诺贝尔奖的!
当然,不包括“华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