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荒谬之极:剖析方舟子的“废医验药”论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Peoplefa


博文“以科学的名义愚昧:看方舟子批判中医”公开后,与方的支持者有多次交锋。为了证明方舟子批判中医的正确性,他们频繁举出方氏的“废医验药”论作为支持证据。每一次看见方的支持者拿这个论点说事,我都有一种非常复杂的感受。要说鄙视吧,他们很虔诚很认真很隆重地推出这个观点,看得出是非常当一回事的。既然是讨论,对他们的认真态度应该保持一份尊重。可是要说尊重吧,这个观点也太荒谬了,破绽之明显令我都打不起精神去反驳,而且内心中无法克制他们是可怜可悲又可笑的感觉。


因为那篇博文,我也比较多的接触到各种论坛上关于中医的讨论,发现用“废医验药”论作为攻击中医武器的例子非常多。方阵营似乎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被攻破的高论,可以放心大胆的到处使用,而且真的有很多人非常拿这个论点当回事。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劝说自己还是要打起精神,花一点时间,把这个论点荒谬之处分享给大众。


本篇博文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分析“废医验药”论的荒谬之处;二是回答和一位方氏支持者月有心的对话中,他提出的与这个论点有关的,自认为可以把我赶入绝境的一个挑战性问题。


“废医验药”论,如方氏支持者月有心所言:“方舟子打的是中医的理论,阴阳五行,五脏六府这些玄乎的理论。对于中药,方舟子一直是持‘验药’的态度,只要能证明是有效的,并且研究清楚毒副作用,都是可以用的。”简单说,就是中医理论全是错的不科学的,需要彻底地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中药也许有用,但是每一种药都必须经过彻底的重新审查,才能获得使用资格。而过去几千年来关于中药的知识积累,全部是需要存疑的。


“废医验药”的观点荒谬在什么地方?首先,是割裂中医理论与中医知识的关系。现实中,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对特定知识的总结归纳提炼,是以符号的语言表达对特定事物和事物间关系的认识。理论的名称本身无所谓正确或科学,其科学性主要取决于所总结的知识的科学性。判断中医理论是否科学,首先需要判断它所总结归纳的中医知识是否科学。而要判断中医知识是否科学,就要了解中医知识是怎么得到的,获得中医知识的过程是否符合科学标准。博文“以科学的名义愚昧:看方舟子批判中医”,对中医药知识积累过程的科学性有比较详细的介绍。简单说,中医药知识的主体是经过上千年的时间跨度,跨地理气象人种条件的亿万个人体试验的成果,符合科学知识的积累规律。因而建立在这样的知识基础上的中医理论,其科学性是有充分保障的。


但是方舟子为了攻击中医,人为地割裂中医理论与中医知识。好像中医理论只是阴阳五行这样一些虚幻的概念,与大量临床案例中总结出来的中医知识没有任何关系。他以这种方式,使中医理论失去中医知识的支持,成为无根之本,然后再将其打倒。在方舟子的眼里,经过这样的割裂后,中医理论就成为不食人间烟火,不接天地灵气,只在表面贴着几个标签和符号的空壳。只要轻轻一击,就可以令其粉身碎骨。只是这种把理论与知识割裂的做法完全扭曲现实,极为荒谬。而且如果中医理论真的就这样被打倒,几千年间积累的中医知识也就失去归宿,自然就烟消云散,无法生存。用心何其阴险。


荒谬之二,割裂医与药的概念。医学理论的核心就是关于病理,药理,以及病药关系的知识。没有了药的医学理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怪胎?罗列一大堆病,但是没有可以治病的药,这叫哪门子医?只要有基本的正常思维能力,就可以判断其中的荒谬。但是方舟子为了诋毁中医,就是能够发挥出这种不可思议的变态能力。我真的很纳闷,要扭曲到什么程度的想象力,才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在观点交锋中,方氏的一些支持者能说出这样的话:“中医和中药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你混淆了中医和中药两个概念”。面对这些说法,我除了内心中升起把他们送进精神病院的冲动外,真是想不出还能做什么!


荒谬之三,随意歪解中医理论用词用语的实际涵义。以歪解的涵义,作为批判中医理论不科学的证据。例如讨论中一位方的支持者这样说:“中医理论是一套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的算命理论”。作为在中华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用以搭建理论框架的语言肯定要反映文化的影响。中医是使用了阴阳五行这些概念和语言,来归纳总结临床人体实验结果中得到的知识。但是不能因为算命先生也用阴阳五行,跳大神的也说阴阳五行,就推断中医就是算命迷信。因为中医理论中这些概念的内涵与算命完全不同。难道说因为一个人的名字叫了汪精卫,他就是汉奸?叫岳飞的就一定是民族英雄?这种思维逻辑的荒谬之处显而易见。但是方舟子对如此明显的逻辑矛盾视而不见,硬是以使用阴阳五行的概念为由,给中医理论安上不科学的帽子。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因为这样做的破绽太过于明显,让人很难不质疑他背后的目的。


关于中医理论采用阴阳五行学说的作用,不在这里展开深入讨论。简单说,这是古人以当时的文字表达习惯,总结临床案例中获得知识的理论框架,用于进一步指导中医的发展。从科学知识结构的角度分析。阴阳代表辩证看待疾病与治疗的思维方式,例如病与药,治与防,标与本,局部与全局。五行则反映了事物间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赖的关系,例如我们现在说的食物链。同时,它还是中医的分类体系,用于划分各种现象,例如人格特征,脏器,疾病类型等。从今天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习惯看,阴阳的辩证价值仍然成立,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对总结医药知识也具有生命力。但是五行作为分类体系,就值得商榷。自然事物中,不一定就是按照5来架构的,中医也有七窍六腑嘛。


就博文“以科学的名义愚昧”,与方舟子的一位支持者月有心展开的交锋中,他可能也坚信“废医验药”论是不可攻破的,于是反复的以此为进攻的支点:“你无论博文还是微博,都在回避中医阴阳五行那套理论,而方反中医反的就是这套理论”。而且他还抛出一个挑战:“你认为中医那套阴阳五行是科学的吗?如果你认为中医理论这套阴阳五行,君臣佐使是科学的,根据你的博文‘真正使科学有别于宗教的是针对规律的一系列检验标准和流程’,请提出心属火,肺主行水等中医理论的检验标准和流程。”


这是一个对金庸武侠很熟悉的人,我想他在抛出这个问题时,很可能体验到小说中大侠们一剑致对手于死地的那种快感。所以他反复的纠缠,要我回应他的挑战。当时看到他的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他就像唐吉德那样,很认真地拿了根鸡毛当大刀砍杀,还要求大家很认真的对待他。就象电影《天下无贼》里面的冯远征扮演的劫犯那样:“别笑!不许笑!我们在抢劫!”


我估计大多数读到本文的人都具备基本的代数知识。如果有人不分青红皂白的叫你证明A+B=C,你会是什么反应?月有心这个问题的荒谬之处,在于其只要求验证符号之间的关系,却不给出符号的具体含义。可是脱离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单纯去验证符号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不给出ABC所代表的具体事物,只有处于精神失常的状态,才能去证明这个等式。同样道理,如果不明确心肺水火,还有属、主、行等符号在中医理论中所代表的病理药理知识,何谈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另外,由于封闭守旧,近代中国的科学发展处于一种全面停滞的状态,中医也不例外。因此中医理论的描述,基本停留在古人的用语方式上。由于古今用语在表述方面的差异,正确理解古人使用阴阳五行这类的符号语言所代表的真正涵义,变得更为挑战。目前中医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用现代语言来表达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的含义。但是如果不理解真正的涵义,只凭望文生义,那就不知道会走进什么样的死胡同。道理很简单,不知道密码,只凭瞎猜来分析密电的内容,岂不是祸国殃民!如果真要验证中医理论中的具体观点,首先需要解读涉及到的抽象概念所代表的,通过临床案例积累起来的医药知识。例如需要确定心肺水火到底对应哪些具体的病药知识?然后验证知识的科学性以确定理论观点的科学性。而月有心的问题,跳过所有这些步骤,直接要求验证几个符号间的关系,荒谬之处就在于此。他所提出的问题,是方舟子割裂中医理论与中医知识做法的一个活例。


最后,再来看看方舟子的“验药”说。他能提出这个观点,表明了他在美国这些年,科学精神是一点也没有学到,对美国律师用程序拖死人的真谛,却是很得其中的三昧。表面上看,他的这个观点是对中医药还存几分仁慈之心。不是要赶尽杀绝,而是留出一条活路。实际上,却是以冠冕堂皇的方式,慢慢地将中医药绞杀窒息而亡。


大家想想,中医宝库中有成千上万种中药成药。按照他的要求,每一种都要经过双对照实验,进行理化分析,最好还要经过美国FDA的认可,才能被使用。只要没有满足这些要求,就不许用于治病救人。他是学习生物化学出身的。在提出这个观点时,一定很清楚完成这样工作需要多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如果真是按照他的方式进行,那么至少一百年间就不会有获得批准中药供病人使用,中国人只能全部使用西药。这样经过一百年后,实际上中药也就被彻底遗忘了。另外,每年国家必须耗费比军费还要庞大几倍的资金物资,去重复验证我们的祖先积累的智慧,这对中国的国力将是极大的消耗。而如果不按他要求的做,那就成了中药不敢接受科学验证,从而坐实了中医药不科学的攻击。


当然现实中,他能够实现这种梦想的可能性很小。不过分析到这里,我开始感到“废医验药”论不仅是荒谬之极,而且阴险之极。我无法压抑心中丛生的疑虑,禁不住要喝问一声:方舟子,你到底想干什么?


在准备结束本文时,忽然想起金庸小说的人物中,真是有一人与这个方舟子有几分神似:岳不群!


来源地址:http://peoplefactor.blog.163。com ... 148220121813613389/
相关文章
 经络学说
 槟苏散(《医方大成》卷五。)
 第223节 白内障
 经来大小便俱出
 乌龙膏(《张氏医通》卷十五)
 请教 心神不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