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大伦
那天,我在无锡决定自己去看看许叔微先生的故居,许叔微是宋代大医,是经方派的创始人之一,一辈子为老百姓诊病不收费用,医德高尚,根据我查阅的资料,这个故居在无锡的马山,但是我不知道具体在哪里,很多人问我:你在许叔微的故事里面不是已经把这个故居写得绘声绘色的吗?怎么居然不知道在哪里?真对不起各位——这个是我根据文献写的,其实我还真没有去过那里。于是自己坐公共汽车,去了马山,到了马山傻了,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偌大个马山,很大,我在路边问谁谁摇头:许叔微?哪个医院的?不知道,没听说过这个人!总之周围老百姓没一个人知道许叔微的存在,这让我很感到很迷惑,我知道许叔微的故居就在不远的地方,总之是在这附近,但是就是问不出来。于是只好原路返回,很懊恼。第二天一大早,福建东南卫视的黄剑兄弟杀到,开着一辆从上海征用来的车(据说是他的一位
驴友的),他的到来令我精神一振,援军到了!黄剑是老江湖了,一个
苹果电脑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摆着,随时挂在网上用google导航,就这样我们再次出发。在路上,我突然发现我的手机也有GPS的导航功能,于是,两个系统一起导航,其架势和美军空投差不多,我们基本上精确地定位了每个经过的路口(呵呵,当然开始的时候我对导航工作很不熟悉,这搞得黄剑很晕,后来逐步改善了情况)。再后来,太湖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很奇怪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大的水体,远远望去,如同大海一样,我们就沿着湖边的道路一路开去。马山很大,这次我们是从东部沿着湖边开的,路的左边,是直到天边的水,右边是满山的郁郁葱葱,山峦起伏,江山如画,我们一路开着,一路不禁赞叹,此时,正是花开季节,山上很多的不知名的鲜花怒放,有的溢到了路上,使得我们无法看到隔离带,只是看到一片片的花墙。快到马山路的尽头的时候,在一个山坳处,我们突然看到林荫深处,有一片老房子,我们蓦然警觉——莫非是这里?于是,赶快刹车,倒车,开了进去。这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一片房子,错落在树荫中。有位农村老人,正信步走来。我忙下车,问:“老先生,许叔微的故居您知道在哪里吗?”老人回答:“在这里。”我忙下车,不知道为什么,问了句:“您贵姓啊?”老先生回答:“姓许。”此时,后面有位妇女走来,说:“我们这个村子,全都姓许。”我一愣,忙问:“莫非您们都是许叔微的后代?”两人回到:“对的呀,我们这个村子都是许叔微的后代。”我忙鞠躬,失敬失敬,原来都是偶像的后代!然后,我拼命凝视他们的面庞,努力想象出许叔微的样子。许叔微的故居前,有三棵老树,据说是许叔微亲手种的,大家想想吧,从宋代到现在,这树该什么模样了?只剩下两棵了,都只有部分树干了,估计毎棵得有三个人合抱,树是已经死了,只有树干——也就是木材留在那里,显示着这是宋代留下来的老物件。老人用钥匙打开了许叔微故居的院落的大门,随着门一点点打开,我和黄剑都惊呆了,黄剑后来如此形容,当时我的嘴里只有四个字:我的天啊、我的天啊——如此往复不止。为什么呢?原来,整个院落被院子里的几株高大的玉兰树严严实实地遮盖着,基本上没有什么阳光,光线和院子外面如同两个世界,外面是阳光明媚,院子里光线非常的幽暗,如同尘封了好久的房间被打开。满院子的玉兰树叶铺落在地上,干的(不知道什么不腐烂),当门打开的时候,我们望向院子里,最强烈的感觉是:时光仿佛一直被封闭在这里。原来,这里是有三十多间的房子的,后来都毁了,仅仅剩下了三间。“名医进士”的大牌匾还在,据说是后人写的了,原来的文革毁了。我们参观了一圈,在大厅里,我跪下,向着空中叩头,隔着时空,向我心中的大师表达我的敬意。当时我的感觉是:虽然我没有来到这里,但是,我书里面写的情景,和真实的这里是几乎完全一样的。老人说:许叔微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留在这里,守着这块土地,其他两个儿子一个去了常州,一个去了苏州。结果,没有过两天,我在金坛调研缪希雍的资料的时候,在县志里面找到了许叔微的一个儿子的记载,这个儿子叫许必胜,绍兴十五年高中探花,为殿试第三名,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事儿,可见许叔微教子有方,同时,我们也可以分析出来:许叔微收复失地之心未灭,给儿子起名都是“必胜”。找到许叔微儿子的资料,对研究许叔微的生活有一定的帮助。这个发现纯属偶然,如有神助。从老宅里面出来后,我们聊了一会儿天,然后我和黄剑来到了许叔微家门口的一个小亭子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村落。当我望着村子的时候,突然明白了许叔微老年时候为什么选择这里定居,这里风景无比优美,同时,古代的马山是一个小岛,和陆地是隔绝的,许叔微选择这里,等于来到了
桃花岛,意思是自己确实要远离尘世了,开始写书了。许叔微老宅后面的山上,满山的
杨梅,此时,正是杨梅成熟季节,我和黄剑抵不住诱惑,买了一篮子,于是就在凉亭上开吃,一吃才知道,这杨梅无比香甜,如同有蜜一样,我之前吃的杨梅总是有些酸味,这个基本没有,简直是人间美味。回来黄剑兄弟一检索,才知道,原来马
山杨梅是杨梅中的极品,每年就是马山杨梅,可以带来几千万的收入,马山的居民,每户人家可以一年收入杨梅钱几万到十万不等。我这才明白,为什么老人告诉我:许叔微后代的这个村子,十六户人家,有十三辆轿车,家家都是小楼。这就是许叔微高明的地方,为自己的后代,选择了一个物产丰富的小岛生活,守着这么优质的杨梅,至少生活无忧。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又问了周围的居民,大家还是不知道许叔微是谁,很多人问我:是哪个医院的?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位看病不收老百姓钱的医生,大家纷纷摇头:哪里有这么好的人?其实,我这次到无锡是感觉很遗憾的,无锡建了很多的高楼,我觉得和这个国家其他的城市没有大的区别(估计盖楼的图纸都是一样的),有时候在无锡的街头,我觉得感觉和在北京一样,有的片刻我甚至恍惚了。但是,我觉得,一个城市盖了多高的楼,并不能说明什么,而这个城市真正的精神才是它最大的特色,无锡很幸运,拥有许叔微这样的大医,他高贵的品质是无人可比的,我们都说白求恩精神,其实白求恩精神就是许叔微精神,许叔微的精神就是大医精诚的精神,它应该成为我们这个城市最为骄傲的遗产,一个城市,守着这样一个高贵的灵魂,竟然不以此为骄傲,这难道不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吗?高楼,明天别的城市就可以盖更高的;但是,这样一个高贵的灵魂,却不是那么能够轻易拥有的,这才真正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成为一个城市的骄傲!在开车回来的路上,我和黄剑兄弟感慨不已,当时肚中饥饿,于是我们就在太湖边停车,找了一家饭店,在露天餐桌前坐下,点了点菜,对着微微出来的太湖的风,感慨着:当年韩世忠也就是这样乘舟从太湖来看许叔微,两位也就该是这样把酒临风吧?感叹之间,已是夕阳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