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王光宇脉学:王老师脉诊资料汇总(附读后感)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以下资料转自伤寒论坛,为方便大家学习,特转帖过来,为方便大家阅读,并做了简单的排版,希望大家能仔细阅读,参与交流,发扬中华脉诊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收藏3分享0
岐黄学术有遗篇,少壮功夫老始成。课堂授给知识浅,要知此术必临床。学深终有限,德高价无穷。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水神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水神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987 
注册时间
2005/12/3 
最后登录
2012/8/25 
在线时间
3617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帖子
767 

版主

2#
发表于 2008/5/25 17:24|只看该作者
       早想系统学习下王老师的脉诊文章,但一直忙于毕业实习,最近忙里偷闲,将伤寒论坛王老脉诊资料汇总了下,打印后仔细阅读了几遍,感触良多,并产生了许多疑问,故想在此一并说出,请王老解答,也想听听大家对王氏脉法的看法.

     我之所以之呼其为王氏脉法,是因为其本身就是王老师一生经验的总结,是王老师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升华,并非对中医传统脉法的简单继承,而是有了创新.正如王老自己所说:"此脉法相对简单易学且实际意义极易用于实战".读过王老文章之后,信不诬也.
     中医如何发展?传统中医如何去适应当代西学盛行的医疗环境?我是一个即将本科毕业的中医学院学生,我想我的感触很深。大一刚上来,老师告诉我们要中西医结合,学会二条腿走路,我也很赞同,但学到后了发现那样学下去中不中,西不西,自己对传统中医也越来越痴迷,投入了大量的经历去学习传统中医,结果英语没学好,西医没学好。有时候总在抱怨,当一个中医大夫太难了,学了中医不行,还要学西医,当西医大夫就学西医就可以了。但目前的环境就是这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前几天看了一本名为中华中医名流的一本书,其中谈及朱良春女儿学医时,父亲要求其先学好西医,她现在回忆起来都感激父亲的远见!传统中医对于疾病的描述现在的病人无法接受了,我们必须要跟进时代的步伐,不然必遭淘汰。看了王老的的论述由此感慨,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一、关于脉象定名的问题   中医的五脏和西医讲的脏器就因为翻译的问题造成了很大的混乱,中医讲藏象,中医讲的心不是西医解剖所说的心,故心中神明的说法就非常好理解,王老的脉法体会里就有左寸可以侯脑,可以说中医讲的心包括西医之心和脑。王老在实践中将寸关尺三部都进行了明确的中医西脏器转换,比如左关主肝胆和胰,这本身就有很大的意义,对于研究中西医脏器的区别和与病人交流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也有利于我们发挥现代中医“双重诊断,一重治疗”的方式。
      关于弦脉的定名,未读王老文章之前以为还是传统之弦脉,但读后方知和传统弦脉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建议最好不要他来作为脉度的定名。如变脉和浊脉就取的非常好。
二、王氏脉诊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确定脉度时近心端和远心端代表的病情不一,是否有规律?现代医学所见的疾病目前还有很多需要积累病例,观察脉象规律,以便发展补充王氏脉诊。
三、个人认为王老的脉法的长处是用于诊断(确立西医病名),如果要和传统中医的理法方药融为一体,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疑问
1、大多脉象脉度的确定是要和中取时比较,按“弦脉”取法,假设其强度和中取最强时一致,是否可定为“弦”?
2、浮脉和浊脉如何定脉度?
3、关于涩脉为何要区分正常血流方向和逆正常血流方向?彼此确立脉度有无可能不一样?他与“弦”脉脉度定义标准不一样吧?对于顺和逆如何去感受?是否需要移指?希望王老师闲时能给予回答,谢谢!

[ 本帖最后由 水神 于 2008/5/25 16:35 编辑 ]
-----------诊不可偏废,经典不能高搁,怎样救中医
-----------看过一遍书,并不能很好的理解,缺乏了实践总也不能领会。
-----------一直想找关于脉学方面的资料。 我父亲是高血压,是否高血压病人的脉在夏天会变得特别洪大。前两天摸了一下他的脉,非常浮,而且洪大,与我的相比,差别很大。有点担心。
-----------新手上路不能下载哪位仁兄能给我分享一下 给我邮箱发一份 本人是中医院大四学生 感觉脉学很难上手 谢谢啦
kangyi126@yahoo。cn
-----------我怎样才能下载附件?
-----------我的环境只能手机上网的。没法子成为会员。享受不了下载附件啊。郁闷啊!
-----------请问哪有(李濒湖脉微)这本书啊
-----------脉诊确实经典,难学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