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学子:中医治学论.(转)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这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今就个人观点陈述如下;1、初期    初涉中医,基础要牢,笑者归纳为“3要”“2忌”一、要爱,首先对中医感兴趣。可从一些医林秩事,名医传记,中医历史入手,培养性情。认识到作为国粹的中医精深奥妙,学习中医光荣,金钱有把医生变成纯粹的唯得是图者的倾向,如果这一倾向不能得到年轻时某些理想主义观念缓冲的话,有可能医生就会成为唯得是图的药师和外科医生。二、要循序面致精,《中基》《中诊》《内经》等中医基础,要一步一步学过来,由基础-桥梁学科-临床-基础,互相印证,切莫未通于前,又学于后。三、要背,背诵作为中医传统的学习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蒲辅周先生曾说“如果仅读点汤头、药性去治病,那是无根之水。”说明中医要背诵的东西很多,个人观点,要有选择、重点、理解性的去背,如脏腑功能,病机十九条,代表方剂,等等,笔者背诵记忆常用四法:  1、注意要集中,干扰要排除     2、归类记忆,结合目录学           3、联想展开,以类比物             4、复习要经常,此点非常重要。一忌以西乱中,刚学中医,觉得中医理论有点虚无飘渺。心主神明,经洛气血,不是很理解,同时又接触到西医,看得见,摸得着,就不知不觉学习西医,造成中西医理论的理解紊乱,更喜予以西医诊断检查对照中医。二忌急功锐进。锐进本是好,但基础不牢,又急于研读古今名家之医论医案,往往事倍功半,缘何?老先生写书,是以自己的理解及临床水平为准。本来就不知老先生何以然,更难悟进退转方之意,浪费时间还灰心。
  2、入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自己对中医的诊疗有了一些实际的经历,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找准方向前进。笔者于此亦有“三要”“一忌”一要有恒心,可能初涉临床,以中医理论治病。效果欠佳,此时,我们就要端正态度,从自身找问题,是主症主证未辨明,舌脉有模糊之感,为什么诸家医案效果很好?等等,要认识到,不是中医不行,而是我们的临床水平没到位。常见某医生开上点滴且谓西药简捷,未曾认真研读古今诸书,验之临床,造成中医半道改行当西医,这点在现今非常普遍。二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病人就诊至处方离去,短短数十分钟,你脑中如何思考的,这要好好讨论一下。八钢分大概,外感分寒温,伤寒用六经辨证法来分析,诊断处方,这在《中诊》里说了,还有一点就是你是不是准确的四诊了,症状与病因、病机的联系能否解释阐明,主证,兼证联系起来有无共通之处呢?于此我们当共勉。三、学习各家要辨证,我们在基础上要想提高,一边须临证,一边还须学习前辈医家经验,另外,还必须对当代中医的现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以治今病。笔者就个人所及,略谈如下:初临证,可看看焦树德教授的《从病例谈辨证论治》,七章从四诊到方剂加减变化,皆中允之论;继之当读一读春华先生的“截断扭转论”,以开拓思路,笔者就以其法治疗高血压,血压得平,但面红微热,乃余热所致,毛细血管扩张,投柔肝之剂热退面仍红,继续用药,红退大半,这就是根据西医病理来治疗,截断病势的发展,这比中医单纯见证施治要好得多,这也符合“治未病”的思想;要提高临床水平必读医案,黄煌教授《医案助读》甚好,读案视点尤需熟记;丁光迪先生《中草药的配伍应用》紧扣临证用药,值得一读;朱良春先生善用虫药,于难病积阏之证备一良法;伤寒类有刘渡舟、陈瑞春教授的相关著作,如《陈瑞春论伤寒》等;温病类,赵绍琴先生之书读之令人别开意境,“平正轻灵”的风格实为临证中医必读之法。这里强调一点峭论研读哪家著作,须学术理论与其医案对照研读,临证时要择善而从,要以证印证理法方药。
  一忌浮躁、松懈。清、程国彭曾谓此道:“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尤其是年轻人,玩心较重,坐在诊室、书房需要练练静坐。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假期多,真焉静下心研读医书的时间有多少?有句名言:“随随便便地浪费掉闲暇的时间会造成品质上的逐渐退化,而且这种退化有时候并不易察觉。”有志于中医者戒之。
    想成为一信名中医,首先应具备名中医的品质。
相关文章
 宝宝眼上眉下有条青筋,怎么会事?
 炒鸡茸银耳
 少阴经证
 清膈活血汤(《喉科秘诀》卷上。)
 如何应对抓药差错
 倒睫拳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