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护生茶楼:太岁--能否治癌?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6月17日,经过多日的犹豫,呼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男子,终于与家人一起带着他珍藏了多年的太岁找到记者。日前,这是内蒙古发现的第三个太岁。

  发现6年没人注意

  该男子带来的这个太岁呈木墩状,重4.85公斤。它顶部直径0.25米,分布着放射状褶皱,高0.12米,拦腰周长0.67米。侧面观察,能够分辩出一圈一圈的纹理,像是生长年轮。底部直径近0.19米,底部看上去,好像沉淀着一层薄薄的灰黑色的杂质,已经深入肌里,摸起来与其它部位没有明显区别。该太岁除最底部约0.02米厚的地方为红褐色外,其它地方均为浅黄色,整体韧性很大,掰不动也撕不开,像块牛皮筋。

  该男子称,这个太岁发现了有6年之久。刚一发现时,因为没有人能说出它是什么东西,一位老太太就随手把它泡在了一个装有水的塑料桶里,拧紧了盖,放在了一间仓库里。从此,这个太岁在仓库里一待就是四五年。直到后来,人们拾掇仓库才又一次注意到它的存在。奇怪的是,它的个头长了,无法从桶里取出。更奇怪的是,几年过去,桶里的水仍旧是无色无味。人们议论,就算是在桶中泡上块干木头,这么长时间,这水也该变质了。该男子感到此物非同一般,就把它带回了家。

  回家后,男子没顾上再花时间照料它。直到看过本报对张永平家太岁的详尽报道,他才想起该好好研究研究它了。因为最初盛放它的塑料桶已经箍在了它的身上,男子割开了塑料桶的底部,才取出了它。然后,重新找一个更大的塑料桶把它泡上。此后,一有时间就对它进行观察。

  与前两个太岁不同

  观察了一段日子之后,男子觉得他的这个太岁与内蒙古以前出现的那两个太岁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泡在水中既不像张永平家的太岁那样能产生黏液,也不像王凤友家的那样颜色多样。他的这个太岁摸上去没有粘乎乎的感觉,像牛皮筋,远看就是一块石头。男子还注意到,这个太岁泡出的水不滑,泡在水中没有气泡产生。在此之前,他不懂得给它换水,桶中的水仍然能够保持清亮无味。现在,他每隔两三天就给它换一次水,换出来的水舍不得倒掉,就用来洗脸。

  在男子的指点下,记者注意到,他这个太岁好像是一层一层生长而成。男子用手动了动这个太岁的顶部,上面有一层皮似乎能够揭下,掀起上面的一角,能够看到里面的纹理与外面的相同,同样呈放射状褶皱。

  现在,男子对他的这个太岁格外上心,每天都要琢磨上一阵子。为了弄清太岁的来龙去脉,他开始收藏本报。他把本报有关太岁的报道专门收集在一起,仔细研读每个太岁的特征,希望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据男子说,这个太岁现在成了他家最受人关注的藏品。熟人或要好的朋友过来串门,只要是提起这个东西,每个人都很好奇。有的人甚至是把它抱在怀里稀罕,左瞧右看。有的干脆直接举起来亲,好像能沾上点儿福气。

  呼市还有一个太岁?

  男子说,其实除了他这个之外,呼市还有一个太岁,个头比他的这个太岁要小,重两公斤左右。据说,那个太岁的主人与该男子是同行,但是,比他还要低调。那个人不但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而且从来不肯把他的太岁拿给外人看。如果男子的说法可信,那这个不肯露面的太岁应该是内蒙古所发现的第四个太岁。男子说,那个人手中的太岁发现了也有两三年了,同样是从土里挖出来的。但是,对呼市这两个太岁各自的最初发现地,男子闭口不提。采访中,他允许记者给他的太岁拍照,但是他不允许记者拍他本人。他说,还是谨慎一点好。所以,他坚持不告诉记者他的姓名和工作单位,至于他所从事的行业,他不同意记者向外披露一个字。

  据说,那第四个太岁刚一发现时,外面包有一层深褐色的皮。有人把它随手扔到了一桶涮拖布的脏水里,第二天有人准备倒掉这桶脏水,却发现这桶水清了。当时,人们无从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人们十分好奇它皮下包的是什么,于是,就把它外面的那层皮扯掉了,露出了浅色的肉。后来,这个太岁的主人似乎意识到了扯掉外面的那层皮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就把它泡在了净水里。这第四个太岁泡在水中同样没有分泌物。据说,现在,他的主人已经把它视为至宝,不但深藏不露,而且每天膜拜,恭敬得很。

  张永平家太岁的鉴定将出结果

  11日,张永平家的太岁样品已经寄到广州,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苏华及其研究生邓书林为正在其做身份鉴定。美国华盛顿大学药物化学家邱声祥博士称,两周内就可以知道鉴定结果。届时,这块被张永平放置了1年之久的太岁身上的神秘将被一点点揭开,这不但是张永平期待已久的事情,更是广大读者所关注的谜底。

  经过反复的研究,张永平又把他的太岁泡回了水中,他说,上次记者取样所割下的痕迹现在已经看不出来了,它又开始在水中分泌黏液。张永平的弟弟继续喝起由它所泡出的水。

  赤峰太岁的主人王凤友因为一直哈尔滨打工,记者只能在电话中与其保持联系。据了解,他在一家砖厂干活,不可能轻易请假回家。他说,东西是他小的时候发现的,比她的媳妇到王家的时间还早。所以,即使是能够取样,也得等到他回去以后再说。他与她的媳妇再商量商量,看怎么办更为合适。记者与王凤友初步商定,等他拿到5月份的工资,可以一同回趟赤峰。

  眼见内蒙古前两个太岁的身份揭晓均指日可待,呼市刚刚露面的这个太岁的主人当然有点羡慕。但是,在取样方面,他似乎很是犹豫。他认为,如果专家能来呼市最好了。据了解,为了进行太岁方向的学术研究,邱声祥博士等有关专家在此方面费尽了辛苦,不说每天要进行繁杂的鉴定程序,光说鉴定所需的费用,每个太岁近万元。所有的这些,都是专家研究组自行承担,目标无非只有一个:早日把太岁的神秘身份揭晓,以期它尽早为人类服务。(辛一 宋彩霞)

住在王府井大街好友商场后面的张先生昨天(2日)打来电话,说自己1999年挖出的一块重达14斤的怪肉,直到现在都不腐化,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太岁”。
在张先生家中,记者看到这块怪肉原本为坐墩状,因张先生曾经切割食用现在已经破损。它外皮焦黄褶皱,肉心为乳白色并有纵向纹理,与其说像肉,不如说像个实心大蘑菇墩儿,而且没有任何味道。记者用手捻了捻,质感与蘑菇无异,但非常有韧劲儿,很不容易撕下来。张先生也说,自己几次生食“怪肉”,其味道与蘑菇相近,可肉质筋道得跟板筋似的,很不好咬。

  这块怪肉是张先生四年前从南城旧宫一个挖电缆线的壕沟中捡出来的。刚被挖出来时呈肉粉色还流着汤,但是没有异味儿。因为老家传说动了“太岁”会招晦气,直到3天后他才忍不住好奇将怪肉从工地上拿了回来,那时它已经变成了现在的黄色。怪肉捡回后一直扔在房顶上有大半年,奇怪的是周围落下的树叶都已经腐烂变质,可它却一直好好的。后来张先生又把它放在水桶里泡着,水从来都是清清亮亮的也不变混。

  “太岁”被人们发现的新闻在我国山东、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均有报道,其被认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细菌复合体,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并且能够长时间不腐烂、不变质。从当时公布的图片来看,这些“太岁”大多呈红棕色,又软又黏。那么此次北京发现的这块“怪肉”究竟是不是“太岁”?记者就此问题请教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中心研究员胡秀清女士。胡女士听了记者的描述后,认为这块怪肉应该就是民间传说的“太岁”,属于一种复合菌。至于颜色和形状与以前发现的有很大不同,胡女士认为是因为复合菌类的不同造成外形上的差异。至于吃“太岁”是否可以大补,她本人也是道听途说,无法证实。(记者/李佳)背景链接一

  《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对太岁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等。晋代著名学者郭璞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本经上品”,具有“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的特点。背景链接二

  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它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就在哪个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会有灾祸”的由来。(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太岁”是不是“肉灵芝”?(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17:38 新民晚报

  2004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民张永平在推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石头状的“怪物”,它既没鼻子也没眼睛,摸上去感觉像一团肉;它不会因高温而腐烂,也不会因低温而僵硬;它一天天不断长大,身上的“伤口”也可自动愈合。更奇怪的是,有人喝了浸泡过它的水后,困扰了多年的头痛病竟然消失了。人们开始对这个“怪物”作出各种揣测,有人说它就是传说中的“太岁”;有人说它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肉灵芝”……

  一年后的今天,内蒙古方面将这个疑似“太岁”的切片样本邮寄到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该院的施苏华教授等专家将通过先进的遗传系统分类技术为其验明正身。

  正在验DNA

  几经周折,记者昨日下午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实验室里拜访了负责这次样本分析研究的施苏华教授。尽管施教授称在鉴定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不愿就此过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她还是透露了一些关于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

  施教授说,目前可以初步肯定这个“怪物”就是“太岁”。而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对“太岁”身份的鉴定工作,只是众多纷繁的研究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她和她的研究生目前正通过一些基本的参数去找出该物质的DNA序列,然后根据基因分析的结果,看看它属哪类物质,或者与哪类物质比较接近。

  记者在现场看到,“太岁”样本的切片在先进的实验仪器中接受着各种数据分析。“太岁”切片样本从内蒙送至广州研究已有几个月了,但这个东西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她说:“从目前的研究看,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组成‘太岁’的物质不止一种。”而具体是何物质组成,施教授则未予透露。她说,“谜底”必须在所有实验完成后才能出报告。

  不过施教授也表示,关于“太岁”的研究从科学上来讲,的确是非常有意思、有意义的。因为据说“太岁”能自己生长,而且繁殖能力和修复能力很强,因此关于其生物能量来源等问题就很有科研价值。如果这些难题能一一破译,说不定将来会对人类生命科学研究有极大的帮助。

  尚无明确定论

  记者随后又联系到中科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的李泰辉研究员。李泰辉说,从古到今有关发现“太岁”的消息不断传出。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吉林、山东等地就先后有报道。李泰辉说,无论是民间还是科学界,都一直对“太岁”很感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他和北京、吉林、陕西等地的科学家已纷纷展开对“太岁”的研究,但说法不一。

  说法一:黏菌群复合体专家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组成“太岁”的是非常多的菌体,而且品种各异。

  结合“太岁”的个体带有一定弹性,还不时分泌出有丝性的黏物等现象,当时专家的结论是,“太岁”应该是一种“特大型罕见黏菌复合体”。专家估计该黏菌是以细菌、酵母菌、霉菌孢子等其它微生物为食,以纤维素、儿丁质、甲壳质等为营养,含有蛋白质约50%,以及核酸、酵母菌和霉菌等。

  说法二:粘细菌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

  说法三:高等真菌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白玉华教授将“太岁”切片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体内具有菌丝,初步确定为高等真菌。

  说法四:并非黏菌群复合体中科院微生物所形态学专家茆晓岚多年前曾研究发现,该物体含大量的水;做蛋白质实验,没有蛋白质反应,也没有核酸反应。而放于火上烧,能闻到呛鼻的味道,他估计有醛基、醇基或羟基成分。因为黏菌必须具备蛋白质和核酸成分,因此他判断“怪肉”不是黏菌群复合体。

  有专家还认为,“太岁”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但李泰辉研究员和施苏华教授都表示,虽然“太岁”为黏菌群复合体的说法基本可以认定,但关于“黏菌群复合体”这一概念是非常模糊的,还不能清楚解释“太岁”为何种物种,唯有通过分子系统分析等研究,才能将“太岁”的秘密一一揭开。

  李泰辉说,全球的科学家对于菌类的研究还非常有限,目前存在于自然界的包括黏菌在内的真菌大约在150万~200万种,科学界大约只对其中5%的菌类品种有研究。因此,专家毫不讳言说,即使这次中山大学对该物质的分子系统有新的研究进展,科学界依然还难以给这个复杂的生物正式冠名。

  先别服用“太岁”

  早前发现“太岁”的内蒙古农民透露,他的亲人喝了浸泡过“太岁”的水后,治愈了多年的头痛病。“太岁”真的能治病吗?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这样记载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这个被称作“本经上品”的肉芫,就是民间所说的“太岁”,书中还介绍了它对一些疑难病症的特殊疗效。

  但现在的专家认为,“太岁”属于原生动物及真菌类,品种十分复杂,加之其来源于土壤,自身可能会附着各种有害生物或者有毒物质。专门从事食用菌研究的李泰辉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食用“太岁”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建议在没有弄清楚“太岁”的物质组成前,人们还是不要轻易服用。

  区健妍(本报广州专稿)

  内蒙古发现的“太岁”

老汉将15公斤太岁带回家 称其能入药(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03:50 华商网-华商晨报


挖出的“太岁”。吴晓天 摄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晨报讯(记者 王岩)中国有句俗语“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而家住新城子区的王老伯不但在“太岁”头上动了土,还把“太岁”请回了家。

  昨天,记者在王老伯家一睹了“太岁”的真容。

  3月7日,家住新城子区清水台居民点村民王老伯到河里捞鱼,途中突然被绊了个跟头
   


  “爬起来一看,绊倒我的东西上面是一层黑泥,里面黑乎乎、软绵绵的就像海绵,用手挖好像还有根。我突然想起小时候老人说这叫‘太岁’……”王老伯讲述着当时发现“太岁”的情景。

  “村里一个药铺证实是‘太岁’,还说这东西能入药。”于是第二天,王老伯带着袋子把“太岁”偷偷地“请”回了家。

  昨天,记者看到这个已经在老伯家的大水缸里生活两个多月的“太岁”,长、宽均为40厘米,面积相当于大水缸的缸口,大约15公斤重。

  浇水时,“太岁”略微冒出小水泡,身上的水也渐渐渗了进去,就好像动物呼吸。 

  据辽大生命科学系刘教授介绍,古代人们视为神灵的“太岁”就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黏细菌。一般的“太岁”都在5公斤左右,王老伯发现的这个达到15公斤比较罕见。

  据辽宁中医药剂科徐主任介绍,目前中国药典中未收载“太岁”这个品种,也就是说还没有用“太岁”入药的,但在民间则有可能配成一些偏方。它的药理价值还有待研究。


吉林发现罕见百斤“太岁” 形似怪异肉饼(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09日13:44 人民网



“太岁”被发现时,就是这个样子。





割开后呈现的横断面,有分层。


  人民网长春1月9日电 记者江山摄影报道:一重达49公斤的特大“太岁”,在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被发现,令人叹为观止。

  这块重达49公斤形似怪异肉饼状的“太岁”,是2002年5月30日在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发现的。其长度约140厘米,厚度约15-17多厘米,径宽约47厘米。从外观上看,呈“八”字形,中间相互联接,呈两片肺叶状,外表沾满了厚厚的腐殖土,因体积重量太大太
重,取出时被折断为两部分。如此大的“太岁”现世十分罕见。

  记者在1月7日来到“太岁”发现者韩增禄家时看到,这个“太岁”被保存于纸盒箱中虽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烂、无虫蛀、不变质,“太岁”仍鲜活如初,无任何异味。洗去表皮腐殖土,会看到它的肉,色泽并不一致,大体上是越丰满的地方,越现橙红色,里面有一些类似血管状的东西。摸上去有粘忽忽的感觉,好像里边水分很大,就像是牛蹄筋一样,刀割上去很费力。

  据发现者韩增禄介绍,2002年5月30日,他与二儿子上山找牛。当时,二儿子在沟塘子的一处山戗子旁脚下触到一软绵绵的东西,韩增禄闻讯赶去仔细地察看,地上有两厘米厚黑土和腐叶,用手轻轻触摸软软的,很有弹性。经挖掘发现,其物通体为黑褐色,局部呈珊瑚状,就像堆在地上的两堆牛粪,总体看上去是两片肺叶状既不像动物、也说不上是植物的神秘“肉坨”。令人惊奇的是,在“肉坨”身上最上面一层是当年落下的枯叶,枯叶下面是一层土,土的下面是“肉坨”。更令人惊奇的是“肉坨”肚皮底下是一层枯树叶,没有任何根系。据韩增禄讲,当时因为听老年人说过,所以当时他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肉坨”可能就是民间流传了几千年的神秘“太岁”。

  第一目击证人桦甸夹皮沟镇李广林告诉记者,大家把“太岁”采取回家中后,他自己吃了一点,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放到口中就化了。

  发现者韩增禄希望有关部门对此作深入研究,能在科学上给出一个答案:“太岁”是什么东西?有没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对生命的起源和世界的神秘现象是不是有所发现?

  [新闻链接]“太岁”的传说与现实

  “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它表明一种文化忌讳。过去人们认为,不信这种忌讳、真的会招致灾祸。唐代《酉阳杂俎》一书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广异记》中也说:晃良贞不怕鬼怪,每年者要在“太岁”头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块,用鞭子打了几百下,扔到大路上了。当夜有人看见有些神人骑马坐车来慰问那肉块,并问:“太岁兄,你为什么受他辱打而不报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气方刚,我也没办法。天明后“太岁”就不见了。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一种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它无影无踪,而又无处不在。其实,“太岁”实际上是古代人假设的一种天体。作为一种具体的生物,“太岁”是真实存在的。在《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土肉”、“聚肉”、“封”等。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就有对“肉芫”的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堪炙食。”

  到了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并将芫分为五类,其中对“肉芫”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同时,《本草纲目》“芫”类条目中还列举了几部以“芫”为主的药方,说明“芫”类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其共同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据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俗称的“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发现的这块“太岁”,被保存于纸盒箱中虽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烂、无虫蛀、不变质,“太岁”仍鲜活如初,无任何异味。

  “太岁”到底是何物?记者通过查阅古籍文献了解到,“太岁”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古籍中的“太岁”就是“视肉”、“肉芫”,与在本市发现的“怪肉”极为相似。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就有对“肉芫”的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这样解释:“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堪炙食。”

  到了明代,名医李时珍综合了前人的著述,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并将芫分为五类,其中对“肉芫”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同时,《本草纲目》“芫”类条目中还列举了几部以“芫”为主的药方,说明“芫”类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其共同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收藏0分享0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赤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赤水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60 
积分
3456 
注册时间
2005/7/23 
最后登录
2009/5/26 
在线时间
14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帖子
1514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34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6543 积分
2#
发表于 2005/8/6 13:38|只看该作者
疑似太岁现身广州 浑身渗粘液伤口能自愈(组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2:40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正为“太岁”取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疑似“太岁”物体的背面





疑似“太岁”物体的正面



  本报讯 (记者 刘艺明 龙成通) 南海也发现了“太岁”?昨日,一名市民告诉记者,在南海狮山发现了一件疑似“太岁”的不明软物,其重约2公斤,在太阳底下能渗出黏稠的液体,其身上的伤痕也能自己愈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经初步观察后,已将此不明软物切取下样本留作化验。

  目击

   
  奇怪软物阳光下渗出黏液

  记者赶到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小塘,找到了这个不明软物的主人吴先生。

  吴先生小心翼翼地从自行车后箱里拿出一个红色塑料袋,里面用报纸裹着一个椭圆状物体。

  拿开报纸后,记者看到该物体为淡黄色,上面还有一些黑色斑点,大约有30厘米长、15厘米宽、15厘米高,约2公斤重。该物体的一侧隐约有切割过的痕迹,其底部是平的,还有一个很深的小洞。由于该物体非常透明,记者还能在阳光下透过小洞看到物体内部,里面并没有任何的异物,颜色也跟外面一样,呈淡黄色。

  记者试着摸了一下该不明软物,发现该物体非常有弹性,用力按下去马上就能恢复原状。在太阳底下,该物体的表面还渗出一些非常黏稠的液体,液体还有淡淡的香味。记者试着用水冲洗该物体,发现该物体在水里变得更加柔软了,而且还会把水吸到自己内部。

  发现者一个月前捅的洞自然愈合?

  吴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在一个月前于江边发现这个不明软物的,当时该物体就在江边的泥土里,有一大半露在泥土外。他开始还以为是块石头,也没在意。后来吴先生越来越发现这块物体有点怪异,但是他又不敢用手去触摸它,于是吴先生便尝试着用棍子翻动着该物体仔细观察。后来,吴先生还用棍子在该物体表面捅了一个洞。

  3天前,吴先生再次来到江边,隐约发现这个不明软物好像比一个月前长大了,大约长了半斤。吴先生于是又认真观察了一下,这一看让他吃了一惊,自己一个月前在该物体表面上捅的洞竟然神奇地消失了!吴先生觉得这个物体是件“宝物”,于是就将它搬回了家。

  吴先生私下问了一下镇里的老人,但是没有一个人知道该物体为何物,有些市民还称这个是“怪物”,劝他赶快扔掉。后来在公园里,一名路人发现了吴先生手上的不明物体,告诉他该物体很像媒体报道过的“太岁”。

  研究人员:是否“太岁”还需要进一步鉴定

  为了对该不明软物进行科学鉴定,记者陪同吴先生来到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该院的研究生邓书林在对物体的外观、质感和气味作了分析后,初步认为此不明物体并没有生命迹象,但确实的情况还需要鉴定后才知道。邓书林在该物体一角用剪刀取下了一些样本,记者看到切口处是白色的,看上去好像有油脂的感觉,有一圈一圈的纹理。在切开后,该物体散发出一种腥臭的味道,但是并不浓烈。

  邓书林告诉记者,“太岁”的概念在学术上其实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太岁”的形态并不全都一样,它们有可能是棕色的,也有可能是白色、黑色、黄色等。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这块软物真的是“太岁”的话,那么在其身上就应该找得到生命的迹象,如细胞等,所以他们要认定该物体是“太岁”,就必须先证明此物有生命迹象。

  邓书林说,自从媒体报道“太岁”的事情后,最近也有人把一些所谓“太岁”的样本邮寄到他们实验室,但是经检验后都不是“太岁”,有的甚至只是橡胶,用火一点就着。市民如果找到疑似的“太岁”,应该自己先留个心眼,看是不是一般的形状古怪的橡胶。

  名词解释:太岁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祖先?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想要永远统治天下,便找到方士名医徐福,命其为他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据说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太岁”。“太岁”学名叫“肉灵芝”,在中国神话《山海经》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关于“太岁”的记载。

  有生物科学研究专家认为,“肉灵芝”生物体是大自然遗留的古生物活化石,产生的年代可上溯到白垩纪,是地球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而美国有生物科学家在研究后认为,它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祖先,称其为“生物和氏璧”。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赤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赤水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60 
积分
3456 
注册时间
2005/7/23 
最后登录
2009/5/26 
在线时间
14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帖子
1514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34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6543 积分
3#
发表于 2005/8/6 13:42|只看该作者
疑似太岁现身甘肃酒泉 重27公斤全国第三(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02:42 兰州晨报


稀世“太岁”酒泉“出世”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一次偶然发现,引出千古传说;一块奇特“怪物”,掀起轩然大波;有人说它长生不老, 有人说是“太岁”出世, 它究竟是什么?

  -7月21日,酒泉一青年捡得一疑似“太岁”的怪物并廉价抵债,谁料此物竟是稀世之宝。短短几天,此物一连转手几人,最终酒泉富康家世界董事长以27万元的高价收购并收藏了此物。一时,有关“太岁”的传说在周遍地区流传开来……

   
  捡回“太岁”遭臭骂

  在酒泉市富康家具世界当保安的陈荣德是酒泉市肃州区双明村七组的农民。7月21日下午2时许,陈荣德到村庄东头的淌沟(地名)洗澡,他突然发现浅水处有一像木桩或石柱的“怪物”发着亮光。他走近一看,此物一半露出水面,一半埋于河床,顶部竟长有大小、形状与人和动物眼睛相似的黑“眼睛”,点点亮光就是从此发出的。由于好奇,陈荣德找来一洋镐,想把“眼睛”拿出来,谁料一不小心却将“眼睛”弄烂,溅出一小摊浆汁。后陈荣德把此物弄回了家,然而,此举招致其父母的一顿臭骂。

  陈荣德年过六旬的父母一见此物便怀疑其为人避之不及的“太岁”。“太岁头上动土会招致祸端”的俗语让陈荣德父母惊慌失措,要求陈将“太岁”放回原处。陈荣德对此不以为然,却将其暂时存放于其家住酒泉市区的姐姐家。

  “怪物”作价送亲戚

  据陈荣德讲,后来,一位当地市民闻讯愿出3万元的价钱买下此物。陈荣德在收取了3000元定金后,将“怪物”出手。那位市民买走“怪物”时称,他要请专家进行鉴定,如果有价值,他马上兑现剩余的钱;如果没有价值,“怪物”就物归原主,定金不退。

  “怪物”出手后的第四天,陈荣德又找到“买宝人”要回了“怪物”,并带回其姐姐家。后陈荣德姐姐的一位嘉峪关的亲戚对此物情有独钟,加之其亲戚又帮过陈的姐姐不少忙,陈的姐姐遂把此物送给亲戚以作报答。后陈的姐姐提出:“以此物抵消弟弟向她借的1万元钱。”

  老板27万元买宝

  7月31日,陈荣德所在单位酒泉富康家具世界的董事长李先生出差回到酒泉,他听到“怪物”一事后非常感兴趣,抱着“不能让宝流失”的念头,李先生当即决定出重金回收“怪物”。

  8月2日凌晨,李先生以27万元的转让价将此宝物“请”回富康公司,并制作专用容器,将宝物浸泡于清水中。

  8月3日下午,记者在富康家具世界李董事长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个宝贝。经测量,此物高45厘米,重27公斤。据介绍,经酒泉市一些生物专家初步鉴定,认定此物为形成时间万年以上的“太岁”。

  记者发现,这尊“太岁”色泽鲜艳,呈玉黄色状态,用手触摸,底部及侧面大部分地方坚硬,但顶部和侧面部分位置柔韧,具有一定的弹性。此物直观形似木桩又似石柱,侧看能分辨出一圈一圈的纹理,像是生长年轮,被挖去“眼睛”的地方仍留有“眼膜”之类的黑色东西,黑色分泌物没有任何异味。据介绍,我国有资料记载“太岁”以来,目前酒泉的这个“怪物”(27公斤)的重量仅次于黑龙江“太岁”(50公斤)和吉林“太岁”(49公斤)。

  一套房回报捡宝人

  李先生告诉记者,在沿海地带,一尊“太岁”在展馆展出后,仅观看一次的门票就高达500元左右,可见“太岁”的“身价”确实不菲。

  目前,富康家具世界计划将此“太岁”永久保存于该公司,并着手准备展厅。与此同时,酒泉市政府,旅游局,文化、文物等部门也对此非常感兴趣,几位市上领导观赏后建议,尽快进行详细的鉴定。

  捡宝人陈荣德能从中得到利益吗?就此,记者8月4日上午与陈荣德取得了联系,他欣慰地告诉记者,向富康转让“太岁”的人已于8月3日晚与他在电话中达成协议,此人答应在酒泉市为陈荣德购买一套价值10万元以上的楼房,并为其置办些家具。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赤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赤水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60 
积分
3456 
注册时间
2005/7/23 
最后登录
2009/5/26 
在线时间
14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帖子
1514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34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6543 积分
4#
发表于 2005/8/6 13:47|只看该作者
健康商场善书免费结缘 玉历宝钞 寿康宝鉴 弟子规 无量寿经 地藏经
太岁具土体,含水柔火刚之用,能由坎离返乾坤,合乾坤得太极。
个人见解,望大家各抒己见!
-----------不能吃呀!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结果是什么?还敢吃,胆子太大了吧!!!
-----------真有这么回事?
-----------太岁是一种蘑菇,哈哈哈!
-----------估计不是真的太岁,太岁降世有灾祸的,发现的人早挂了
-----------我觉得
通过这些描述
太岁可能是另外一种还不为我们所知的生物
象是外星来的
有些长大的,有智慧的,
还会对人进行报复
人,还是知足点
不要想着什么都吃
不然会受惩罚的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