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的归经是什么意思?是这个药的走向吗?
-----------归经
一、 含义
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辩证用药提供依据。
二、 理论基础
1. 脏象学说。所谓脏象学说,即论述人体脏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即是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又是中药归经的理论基础。如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出理异常,即可导致
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癫狂、
痴呆、
健忘、
昏迷等症,分别选用
酸枣仁(
养心安神)、
远志(宁心安神)、
朱砂(镇惊安神)等可减轻或消除上述各症,即去其归心经。
2. 经络学说。所谓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补充了脏象学说的不足,是中药归经的又一理论基础。该学说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体不之邪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不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不同的症状。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经。如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寒邪外客引经后,可引发头项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症,投用
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消除或减轻这些症状,即云羌活归膀胱经。
三、 确定依据
1. 药物特性。每种药物具有不同的形、色、气、味等特性,有些医家(特别是古人)有时也以此作为归经的依据,其中尢以五味多用。如辛入肺,
陈皮、
半夏、荆均味辛,故归肺经;甘入脾,
饴糖、
甘草、
党参均味甘,故归脾经等。然按此确定药物的归经往往带片面性,即便是将其特性合参时也不准确。
2. 药物疗效。前人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逐步认识到每种药物治病都有一定的范围,以此确定药物的归经十分准确。如
苏子、
白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
肺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肺经;
茯神、
柏子仁能治疗
心悸、失眠,而心悸、失眠为心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心经,等等。
四、 表述方法
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常直接书为归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膀胱、胆、
心包、三焦经等;或不提脏腑之名而用经络的阴阴属性表述,如入少阴、入太阴、入厥阴、入少阳、入太阳、入阳明;有时也将上述二法合并表述,如入少阴心经、入厥阴肚经等。
五、 对临床用约的指导意义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使临床用药更
加合理。首先,指导医生根据疾病表现的病变所属脏腑经络而选择用药。如热证有肺热、肝热等不同,治肺热咳喘,即选归肺经而善清肺热的
黄芩、桑
白皮等;治肝热或肝火证,即选归肝经而善肝火的
龙胆草、
夏枯草等。其次,指导医生根据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规律选择用药,不要根据脏腑经络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疾病传变规律,选择归它经的药与之相配进行治疗。如
咳嗽痰喘,治疗时就不能只选用归肺经的药,若为
肝火犯肺所致,常以归肺经能清肺化痰的海
蛤粉与归肝经能清热凉肝的表黛同用,使肝肺两清,咳喘早愈;若兼脾虚者,又当以归肺经的止咳化痰药与归脾经的健脾药同用,使痰
消咳喘早愈。
-----------谢谢楼上的.你讲的太详细了.万分感谢
-----------如果《
黄帝内经》、《难经》、《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也有人能象
八仙草先生一样讲得清楚明白,少一些之乎者也,那么中医事业的发展就快了,业内人士和别的专业相比也没那么多大器晚成了。
-----------精到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