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初学教室:五脏六腑脉病虚实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p=25, null, left](凡十一条)



肝脏脉病虚实[p=25, null, left]肝象木。旺于春。其脉弦。其神魂。其候目。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其声呼。其臭臊。

[p=25, null, left]其味酸。其液泣。其色青。其藏血。足厥阴其经也。与胆合。胆为腑主表。肝为脏主里。肝气盛为血有余。则病目赤。两胁下痛引小腹善怒。气逆则头眩。耳聋不聪。颊肿。是肝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肝气不足。则病目不明。两胁拘急。筋挛。不得太息。爪甲枯面青。善悲恐。如人将捕之。是肝气之虚也。则宜补之。于四时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于日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于时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禁当风。

[p=25, null, left]肝部左手关上是也。关部脉来。绰绰如按琴瑟之弦。如揭长竿。春以胃气为本。春肝木旺。

[p=25, null, left]其脉弦细而长。是平脉也。反得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肝。金之克木。谓之贼也。大逆不治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乘肝。子之乘母。为实邪。虽病当愈。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乘肝母之克子。为虚邪。虽病当愈。反得缓而大者。是脾之乘肝。为土之凌木。为微邪。虽病不死。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平病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新张弓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心脏脉病虚实[p=25, null, left]心象火。旺于夏。其脉如钩而洪大。其候舌。其声言。其臭焦。其味苦。其液汗。其养血。其色赤。

[p=25, null, left]其藏神。手少阴其经也。与小肠合。小肠为腑主表。心为脏主里。心气盛为神有余。则病胸内痛。胁支满。胁下痛。背膊间痛。两臂内痛。喜笑不休。是心气之实也。则宜泻之。心气不足。则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善忧悲。是心气之虚也则宜补之。于四时病在心愈于长夏。长夏不已。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于日愈于戊己。戊己不已。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于时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禁温衣热食。

[p=25, null, left]心部在左手寸口是也。寸口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曰平。夏以胃气为本。夏心火旺。

[p=25, null, left]其脉浮洪大而散。名曰平脉也。反得沉濡而滑者。肾之乘心。水之克火。大逆不治。反得弦而长。是肝乘心。母之克子。虽病当愈。反得缓而大。是脾乘心。子之乘母。虽病当愈。反得微涩而短。是肺之乘心。金之凌火为微邪。虽病不死。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前曲后倨。如操带钩。曰心死。真心脉至。牢而搏。如循薏苡。累累然。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



脾脏脉病虚实[p=25, null, left]脾象土。旺于长夏。其脉缓。其候口。其声歌。其臭香。其味甘。其液涎。其养形肉。

[p=25, null, left]其色黄。其藏意。足太阴其经也与胃合。胃为腑主表。脾为脏主里。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痿不收。 善螈。脚下痛。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则宜补之。于四时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于日愈于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于时日中慧。平旦甚。下晡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以泄之。甘以补之。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p=25, null, left]脾部右手关上是也。六月脾土旺。其脉大。阿阿而缓。名曰平脉也。长夏以胃气为本。

[p=25, null, left]反得弦而急。是肝之乘脾。木之克土。为大逆不治。反得微涩而短。是肺之乘脾。子之乘母。不治自愈。反得浮而洪者。是心之乘脾。母之归子。当瘥不死。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克脾水之凌土。为微邪。当瘥。脾长而弱。来疏去数。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命尽。六至曰死。病脾脉来。实而盛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坚锐如鸟之啄。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溜。曰脾绝。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其色不泽。毛折乃死。



肺脏脉病虚实[p=25, null, left]肺象金。旺于秋。其脉如毛而浮。其候鼻。其声哭。其臭腥。其味辛。其液涕。其养皮毛其藏气。其色白。其神魄。手太阴其经也。与大肠合。大肠为腑主表。肺为脏主里。肺气盛为气有余。则病喘咳上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 胫足皆痛。是为肺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肺气不足。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是为肺气之虚也。则宜补之。于四时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在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于日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禁寒衣寒饮食。于时下晡慧。夜半静。日中甚。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辛泄之。

[p=25, null, left]肺部在右手关前寸口是也。平肺脉微短涩而如毛。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上下如循鸡羽曰病肺病。其色白。身体但寒无热。时时欲咳。其脉微迟。为可治。秋金肺旺。其脉浮涩而短。是曰平脉也。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肺。火之克金。为大逆不治。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肺。子之乘母也。不治自愈。反得缓大而长阿阿者。是脾之乘肺。母之归子。

[p=25, null, left]虽病当愈。反得弦而长者。是肝之乘肺。木之凌金。为微邪。虽病当愈。肺脉来泛泛而轻。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尽。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秋胃微毛曰平。胃气少毛多曰肺病。但如毛无胃气曰死。毛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真肺脉至。大而虚。如毛羽中人肤然。其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肾脏脉病虚实[p=25, null, left]肾象水。旺于冬。其脉如石而沉。其候耳。其声呻。其臭腐。其味咸。其液唾。其养骨其色黑。其神志。足少阴其经也。与膀胱合。膀胱为腑主表。肾为脏主里。肾气盛。为志有余则病腹胀飧泄。体肿喘咳。汗出憎风。面目黑。小便黄。是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肾气不足。则厥。腰背冷。胸内痛。耳鸣苦聋。是为肾气之虚也。则宜补之。肾病者腹大体肿喘咳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于四时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

[p=25, null, left]起于冬。于日愈于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无犯尘垢无衣炙衣。于时夜半慧。日中甚。下晡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咸以泄之。苦以补之。

[p=25, null, left]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是也。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肾属水。其脉大紧。身无痛。形不瘦。不能食。善惊悸。以心萎者死。冬肾水旺。其脉沉濡而滑。名曰平脉也。反得浮大而缓者。是脾之乘肾。土之克水。为大逆不治。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乘肾。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可治。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肾。子之乘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肾。火之凌水。虽病不死。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冬胃微石曰平。胃少石多曰肾病。但石无胃气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藏骨髓之气。真肾脉至。搏而绝。如弹石。辟辟然。其色黄黑不泽。毛折乃死。

[p=25, null, left]诸真脏脉见者。皆不治。



胆经虚实病候[p=25, null, left]胆象木。旺于春。足少阳其经也。肝之腑也。谋虑出焉。诸腑脏皆取决断于胆。其气盛为有余。则病腹内冒冒不安。身躯习习。是为胆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胆气不足其气上嗌而口苦。

[p=25, null, left]善太息呕宿汁。心下淡淡如人将捕之。嗌中介介数睡。是为胆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小肠虚实病候[p=25, null, left]小肠象火。旺于夏。手太阳其经也。心之腑也。水液之下行为溲便者。流于小肠。其气盛为有余。则病小肠热。焦竭干涩。小腹 胀。是为小肠之气实也。则宜泻之小肠不足。则寒气客之。肠病惊跳不言。乍来乍去。是为小肠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胃经虚实病候[p=25, null, left]胃象土。旺于长夏。足阳明其经也。脾之腑也。为水谷之海。诸脏腑皆受水谷之气于胃气盛有余。则病腹 胀。气满。是为胃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胃气不足。则饥而不受水谷。飧泄呕逆。是为胃气之虚也。则宜补之。胃脉实则胀虚。则泄。关脉滑。胃内有寒。脉滑为实气满不欲食。关脉浮。积热在胃内。



大肠虚实病候[p=25, null, left]大肠象金。旺于秋。手阳明其经也。肺之腑也。为传导之官。变化糟粕出焉。气盛为有余。

[p=25, null, left]则病肠内切痛。如锥刀刺无休息。腰背寒痹挛急。是为大肠气之实也。则宜泻之。大肠气不足。则寒气客之。善泄。是大肠之气虚也。则宜补之。诊其右手寸口脉。手阳明经也。脉浮则为阳。阳实者大肠实也。苦肠切痛。如锥刺无休息时。



膀胱经虚实病候[p=25, null, left]膀胱象水。旺于冬。足太阳其经也。肾之腑也。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胱。气化。

[p=25, null, left]分入血脉。以成骨髓也。而津液之余者入胞。则为小便。其气盛为有余。则病热。胞涩小便不通。小腹偏肿痛。是为膀胱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膀胱气不足则寒气客之。胞滑。小便数而多也。面色黑。是膀胱之气虚也。则宜补之。



三焦虚实病候[p=25, null, left]三焦者。上焦中焦下焦是也。上焦之气。出于胃上口。并咽以贯鬲。布胸内。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上至舌。下至足阳明。常与营卫俱行。主纳而不出也。中焦之气。亦并于胃口。

[p=25, null, left]出上焦之后。此受气者。泌糟粕。承津液。化为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主不上不下也。下焦之气。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主出而不纳。故水谷常并居于胃。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也。谓此三气。焦干水谷。分别清浊。故名三焦。三焦为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气盛为有余。则胀。气满于皮肤内。轻轻然而不牢。或小便涩。或大便难。

[p=25, null, left]是为三焦之实也。则宜泻之。三焦之气不足。则寒气客之。病遗尿。或泻利。或胸满。或食不消。是三焦之气虚也。则宜补之。诊其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尺脉迟。下焦有寒。尺脉浮者。客阳在下焦。

相关文章
 主治前列腺炎、尿频、滑精的脐门功
 奇经堂的张必清是咋回事
 芦根饮(《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中里巴人 全部文章整理
 天尘丹(《解围元薮》卷四)
 【转贴】色欲不节命难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