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芦荟在古代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芦荟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确切时间已不从考证,据史料和有关专家研究推测,芦荟在中国被利用至少也有千年历史了。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和阿拉伯各国的相互交流、了解,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波斯所产的芦荟干块药材即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芦荟在我国开始利用,有文字可查的应属隋末唐初甑权所著《药性论》,该书写过:“卢会......杀小儿疳蛔,主吹鼻杀脑病,除鼻痒。”文中卢会(即芦荟)是指现在药材店出售的芦荟干块。当时用芦荟来杀蛔虫,治鼻炎。疳是指小儿面黄肌瘦、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足、腹部膨胀的病症。芦荟治疗这种病疗效明显,至今临床还在应用。
  
唐代宗时期药物学家李询所著的《海药本草》称芦荟“主治小儿诸疳热”,便成了后来医家用药的依据。
  
宋朝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出版的大型中草药文献《开宝本草》中也有记载:“奴会......(主治)热风烦闷,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杀三虫及治瘘,解巴豆毒。”奴会即芦荟,由此可见,当时对芦荟药用价值的认识已达到了相当透彻的程度。
  
到了明朝,杰出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总结前朝历代医学著作中关于药理和药效的作用,进一步做了更为详尽的研究和考证。他在《本草纲目》木部三十四卷中写道:“卢会,又名象胆,名义未详......卢会原在草部,药谱及图经所状,皆言木脂,而一统志云......。”
  
李时珍对芦荟的药性药理的研究结论非常明确,他认为芦荟药性“苦,寒,无毒。”李时珍的研究结果,成为后肛医学家在利用芦荟时的重要依据。另外,李时珍还对芦荟对于护齿、护肤、美唇等方面的功用做了精辟的论述和总结,这一成果比欧美各国提前了500多年。
  
人类历史发展中,我国对芦荟的利用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受时代、科学技术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芦荟的知识一直停留在本草药物这个狭窄的范围内。对芦荟的利用,还有待于挖掘。
相关文章
 敬告伤精患者
 阳复
 [转帖自凤凰卫视资讯网]打倒中医,居心何在
 “新医改方案”对中医的重视仍限于“口头承
 锁精丸(《朱氏集验方》卷二。)
 加味佛手散(《朱氏集验方》卷十引梁国佐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