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日本的垃圾处理而言,中国也许再过一百年也难以望其项背。因为这个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垃圾处理技术,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
我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看到第一个公共场合的垃圾箱是在大阪公园。那个垃圾箱有三个垃圾箱,是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以及不明归类三种来分类的。上面盖了一条防雨塑料布,干净得就象家里的桌布一样。看了半天,才知道这原来是一个垃圾箱。
其实日本垃圾箱并不是多见,干净并不意味着垃圾箱遍地。垃圾箱少,而地上仍然干净,这是怎样做到的呢?这不取决于技术,而是取决于国民素质。日本人对待垃圾有一个习惯。如果在外面产生垃圾,而又碰巧没有垃圾箱,他们常常会把垃圾带在身上,遇到有垃圾箱的时候,甚至回家之后再将垃圾放在自己家的垃圾箱里,而绝不会随手乱丢乱扔的。
而日本人的垃圾概念也似乎与我们的不同。比如,日本人会把剪下来的指甲屑小心用纸包好,即使是在外面也是这样。甚至从头上掉下来两根头发,也会小心用餐巾纸包好,然后再按垃圾分类放进垃圾箱里。如果是家里扔垃圾,就更讲究。不同的垃圾是要在不同的时段里扔的,这个已经成为习惯。居民不但要按照不同时段去扔不同的垃圾,而且,遇到玻璃瓶上有纸标签,由于玻璃与纸是属于不同的垃圾分类,因此,他们常常会在扔出去之前将玻璃瓶洗净,然后再将玻璃瓶上的纸标签或者塑料标签撕下来,投入不同的分类垃圾箱。如果遇到错过了投垃圾的时间怎么办?日本人也不会随便就将垃圾扔在那里,而是将垃圾存放起来,如果是瓜果之类易腐烂的垃圾,他们还会将垃圾存放在自己的冰箱里,等到可以投放的时间再投放出来。
日本人对吸烟有严格的限制。不但公共场合的室内严格禁止吸烟,而且即使是在广场、野外的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地方也很多。日本人吸烟不会乱扔烟头,即使在野外,他们的烟灰也不会随便乱扔,而是人人有一个便携式的烟灰缸,像以前用过的钢笔套一样大小,挂在身上。要吸烟的时候,就取下来,将烟灰缸盖打开,把烟灰弹到里面去,而不是随便抖落在地上。在日本,几乎人人都这样自觉地做,并没有看见到处张贴的“吸烟罚款”多少的警示语。
日本人的垃圾回收率据说占到垃圾的90%以上。剩下的需要被焚烧的垃圾实在不多。我们经过他们的垃圾焚烧场,发现这些垃圾焚烧场,大多是深埋在地下的,只有烟囱是露在上面的,即使垃圾焚烧场,烟囱里只是冒一点点白色的烟,也闻不到什么异味。垃圾的高回收率与高燃烧率,保证了日本异常洁净的环境,焚烧后的热量常常用来发电或者直接用来供温热水温,让人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从日本的大阪踏进日本本土,途经京都、东京、名古屋等多个城市,一直到千叶县的乡村,其干净程度是一样的。垃圾处理的方式与方法也是一样的。
在日本要看见一点垃圾是非常难的。仅仅有一次在日本东京等车的时候,我们在一个偏僻的立交桥下的椅子上休息。这个时候同去的一个校长终于发现被随便丢在地上的几个烟头与几个易拉罐等垃圾。这个校长非常高兴,说:“终于看见了你们日本人也有乱扔垃圾的地方。”正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猛抬头看见垃圾旁边树了一个牌子,上面用大大的中文字写着:“请不要随便丢垃圾。”并没有配上英文、韩文与日文,而仅仅是中文。垃圾旁边放着一个标准的垃圾箱。那刚才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校长脸上立时挂不住了。很明显,这上面的中文字只是告诫中国人的。至于这是不是一种歧视与偏见,我不敢说,但是,我相信这个告示牌子也不会是随便设立的。
中国人在处处遵守秩序,处处讲究公德的日本,其实会很不习惯。因为习惯了乱来的中国人,一不小心就犯了规,违犯了人家的公德。在他们那里边幼儿园与小学生做起来都非常自然的事情,在我们这里连专门教人的教师、校长都感觉需要时时提醒自己才能够做到。适应日本的环境,感觉很累,很不自由。在日本即使人再多,也是安宁静寂的。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是不道德的。日本人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一种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给他人与社会添加麻烦。不给社会添麻烦,成为日本人男女老少的共同信念。正是从细小的公德开始,从底线开始,而不只是唱高调,一个民族的素质才能够得以逐渐提高。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