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养正私塾:梦回唐朝——秦鸣鹤(随便谈谈)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梦回唐朝——秦鸣鹤


岫吉鸦涂


一个针灸医生对另一个针灸医生的遐想,这中间的时间差是一千三百余年.....


    我是一个爱读杂书的人,更是个自认感情有点丰沛的男人。基于这两个“缺点”,读起书来更是“痴、迷、狂、醉”。已经不记得是那一天了, 晚饭后我习惯性的点燃一支香烟,坐在电脑前一边吐云吐物;一边整理近日下载的各类书籍。这中间有一些唐人笔记小说,文件挺大的,分成了好几个压缩包。这类东西专心看是万万不行的。别看叫“小说”涉及的面可一点也不小。陆离斑驳、七七八八内容很是丰富。只能当作是“饭后点心”随便吃点就行了!当正餐吃就有点腻味了。为了搞清楚每个文件包里大致都些什么内容,我便在这历史的“故纸堆”中东游西逛起来,偶然间,我被他吸引住了——秦鸣鹤。正如一个网友说的,这个名字很好听!呵呵,我也有同感,古人的名字都很有诗意。“鹤翱九天、音纵四野”——一个名字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
      如果只是名字好听,道也不至于让我对他钟情如斯。透过历史的蒙昧,使我看到的,是人性之美——“秦鸣鹤竟然折服了武则天”。惊诧嘛?也许你感觉没有什么。这样吧,我们先用“减法”思维来看待这桩历史事件。得出的结果就是“一个男人折服了一个女人”。呵呵,也许你会笑!这种事情还值得说?这几乎是天天、时时、事事“正在”且“已经”并“不断”发生的故事嘛。对阿!让我们再做一个加法。先给女人这方贴上一个姓名标签——“武则天”,学过一点历史常识或是看过几部历史剧的朋友,脑子里几乎会闪出这样几个词:“阴险”“残忍”“诡异”——能亲手掐死襁褓中的女儿,能毒死自己的长子。能做到这样就难怪是历史上的“天字第一号”女人了。读这段历史故事的时候我掰着指头数了一下武则天这辈子真正且真心“拜倒”过的男人有几个。父亲武士彟、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还有谁呢?就是他——秦鸣鹤,一个宫廷普通御医(据我现在了解的材料秦鸣鹤也许连御医都不是,具体内容我以后再写)。一个皇后,且是历史上地位最尊崇的皇后向一位御医“拜倒”(古籍中记载了这件事情的,都用了一个“拜”字,如何拜,怎么拜?这是一个“礼”的问题!需要考据唐代的礼仪,有人翻译说就是叩头,我估计不准确)这是不多见的事情。更何况下拜之人是权倾朝野、千古一后的武则天。当时的武则天杀人也许连头都不用点,微微沉沉脸或是一个眼神就够了。医生这个行业在古代社会是属于“下九流”的行当。要知道在唐代御医的最高品阶只有从五品,普通御医不过九品,秦鸣鹤当是九品御医。加法做到最后就是——一代权后武则天诚心诚意向未卑的御医秦鸣鹤行了“拜”礼。男人征服女人不是希奇事,但有一个势微的男人能让武则天拜倒,我就觉得这足以成为一段历史的公案了!</B></B>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也许还感觉云遮雾绕,始终不明白武则天为什么要给秦鸣鹤行“拜”礼。这确实有必要做一下通盘解释。让我引用《太平广记》对此事的记录(其它记录此事的还有《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人笔记小说》等等,情节大致相当,略有细节出入,当然这些细节差异本身就很有探究的乐趣,具体问题以后再讲)
    原文:唐高宗苦风眩,头目不能视。召侍医秦鸣鹤诊之。秦曰:“风毒上攻,若刺头出少血,愈矣。”天后自帘中怒曰:“此可斩也。天子头上,岂是出血处耶?”鸣鹤叩头请命。上曰:“医人议病,理不加罪。且吾头重闷,殆不能忍,出血未必不佳。朕意决矣。”命刺之。鸣鹤刺百会及脑户出血。上曰:“吾眼明矣。”言未毕,后自帘中顶礼以谢之曰:“此天赐我师也。”躬负缯宝以遗之。
   翻译:唐高宗患风眩病痛苦不堪,头晕目眩看不清东西。高宗召侍医秦鸣鹤给他看病,秦鸣鹤看后说:“是风毒往上攻引起的,如果刺头出点血就能好。”则天皇后在帘后面大怒道:“此人该斩!天子的头上是出血的地方吗!”秦鸣鹤磕头请求饶命。高宗说:“给人看病,议谈病情,按道理是不应该治罪的,并且我的头非常沉闷,几乎不能忍受了,出点血不一定就不好。我决心已定。”高宗让他给刺。秦鸣鹤刺唐高宗的百会穴和脑户穴,并出血。唐高宗说:“我的眼睛能看见了。”他的话未说完,则天后在帘后行大礼,谢秦鸣鹤,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医师啊!”然后亲自赠送丝帛、珠宝给秦鸣鹤。
   首先强调这是历史不是虚构!虽然故事情节很跌宕起伏,但静心想想秦鸣鹤当时的处境可以说是险象环生,最终又以令人欣喜甚至是惊诧的结果收场!
说到这里我心中真的有许多“惊喜的发现“想一口气告诉大家!也许一个人关注、研究某件事物太久了都会有种“陶醉感””兴奋感“。在讲述的时候就感觉“语无伦次”,不知从那里入手了!
   高宗的风眩病简单一点说就是高血压或是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失明。这种病况对于现代医学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说难,主要是指处理方式上很难。这种病得上身决对不是两三天的事情,高宗的病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让群医无策了!这里引用的史料没有体现这一点,其它史料上反映当时在场的御医还有一位张文仲,他也是唐代御医中载入史册且医名很高的一位。而起史书上特别强调他“尤功风与气之病”,也就是说他很精通风眩病的治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这一科的专家级人物了。我看到这些,心中就在想他当时对治疗措施怎么就不表态呢?难道他就不知道可以在头上刺血来缓解病况吗?还是另有隐情呢!我觉得两者的可能性都是有的。其一,高宗的病发展到这一步,基本上就是“晚期”了,生命随时处于一种很危险的状态,作为御医出手治疗顾虑本来就很多,到这个节骨眼上一旦不慎,那么谋害“君王”的屎盆子随时都能扣在头上!这是张文仲不敢或是不轻易表态的重要原因!二,也许张仲文就根本不知道这种在头部“刺血”的治疗方式。这里不得不说明另外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秦鸣鹤也许就根本不是中土医生。他是一个地道的“西医”,他所使用的医术是在当时欧洲广泛采用的“放血疗法”。把这个问题说透了,再解释他的语言、行为、及其思维方式就明朗多了。他敢于在庙堂之上说在皇帝的头上放血,原因就是他没有根深蒂固的“九五之尊”的头上不能放血的概念。既然“亚历山大大帝”可以用放血疗法治疗(传说亚历山大大帝生命最后阶段是中毒,当时医生就是为其进行放血治疗),中国的皇帝也一样可以照此办理。一言既出当然会激怒皇后武则天。别说做这等“忤逆”之事,就是说说也可以杀你千万次了!幸运的是,痛苦不堪的高宗皇帝心智还算明白,抱着“姑且一试”的态度让秦鸣鹤上了手。这里不能说皇帝本身很仁厚,而是“一个溺入水中的人,不会轻易放过漂到身边的救命稻草罢了”。
   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命题。武则天到底爱不爱自己的丈夫?从故事的结局来看,她是很爱高宗皇帝的,而不像有些历史书籍中记载的那样巴不得高宗早点死。御医秦鸣鹤救治了高宗,她固然感谢,也可以不必“下拜”以谢。这必然是对高宗皇帝有一种深深地眷恋,一种深深的爱意才能促使她能用这种高规格的“礼”行去感激秦鸣鹤。
最后我们来看看武则天隔帘幕拜倒后说的句话——“此天赐我师也。”什么意思?她不说“此天赐神医也”,而是说:“此天赐我师也。”,不奇怪嘛,“师”?秦鸣鹤怎么会成为武则天的师呢?有一点可以肯定,武则天当时再怎么激动也不会“语无伦次”,说出一些不对场面的话来。人说读书的乐趣就是“索隐探幽”,就像百家讲坛刘心武解读《红楼梦》一样,文里行间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门学问——红学中的“秦学”,那么我这里又探索出什么了呢?答案就是:武则天要“皈依”秦鸣鹤!
  “皈依”是一个佛教用语,难道秦鸣鹤是一个僧人嘛?呵呵,当然不是,且令人大出意外的是,秦鸣鹤可能是一个“神父”,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基督教徒。是一个精通医术的基督教传教士。有人或许奇怪唐朝就有基督教传入中国嘛?答案也是肯定的,不过那个时候称基督教传入中国的一支为“景教”,也就是说武则天当时说要皈依的是“景教”。
   下一节我要以秦鸣鹤为坐标,透视唐代的宗教、医学的对外交流的盛况!
-----------西医-----西土传统医。
-----------针刺放血的是百会和脑户穴,能是域外的“西医”吗? 而且中医也有放血疗法的吧,怎么是域外“西医”的专利?
相关文章
 蔓荆子三百二十八
 请问舌头肥大有齿痕的人该吃些什么?
 银白散(《婴童百问》卷二。)
 历代笔记杂著中的“大黄”
 补益气血
 干姜丸(《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