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患者交流:求教!手足口病应该如何对付?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又听说有幼儿园爆发手足口了,请教各位先生,对此应该如何预防?万一遇到,应该如何治疗?以下是疾病控制处对手足口的说明: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在国外1957年已有报导,我国于1981年始见于上海。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A16型(CoxAl6)是最常见的一种。 传染源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易感人群 人对CoxAl6及EV71型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 5%。据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的规律出现,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我国天津市1983年流行后,散发病例不断,1986年再次发生流行,而且两次均为CoxAl6引起。地区与季节 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以夏秋季多见。1999年厦门由EV71型引起HFMD流行,其高峰在夏季。流行方式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 潜伏期一般2—7 d,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 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 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合并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近年发现EV71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 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①好发于夏秋季节。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 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④病程经过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在大规模流行时,诊断不困难。但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1)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7个血清型、6 5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对人虽然可致病,但不敏感。一般发生于畜牧区,成人牧民多见,四季均有。口腔粘膜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手背及指、趾间有疹子,有痒痛感。(2)疱疹性口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3)疱疹性咽颊炎,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据以往的经验,幼儿园的老师通常会让家长在家里给孩子们服用板蓝根。请问各位先生,板蓝根可以服用吗?我看了一下各种报道,居然要求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我虽然不懂,但感觉不对劲,故而请教诸位先生。
-----------我的孩子曾得过。请行者先生看好的。用的是此方,升麻6白芍6茯苓6泽泻4半夏6陈皮6生8葛根8生甘草5。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 ... 0&highlight=&page=1供参考。[ Last edited by 木人 on 2006/6/16 at 16:01 ]
-----------明明是病气,偏说是病毒,西医专门跟虫子过不去,找不着虫子就是病因不明。找着了为什么还治不了呢?思路太怪!
-----------此病为湿气泛溢皮肉所致,五行病位属土金(手足太阴),六气属太阴湿土。顺生路传播,传到寒水之部(臀部)便接近尾声。发病时如有无汗高烧症状(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可与麻黄加术汤治之,如出汗可与桂枝芍药白术茯苓汤治之。如滥用寒凉误治就会出现西医总结的“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很有价值,收藏了。
-----------是呀,快救救那些孩子吧!同时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毕竟了解这个网站的人还是少数!不是那些人不相信中医,他们(包括以前的我和更多的人们)认为医院里的中医科就是了,恰恰是那些医院里的中医科害得人们不相信中医了!
-----------
原帖由 天健 于 2008/5/7 11:27 发表

你问问那些地方相关单位部门让去看吗?医生想去就能去吗?

我想這里很多大夫認識各界名人和有權人士,可以通過他們向衛生部和國務院提出中醫介入的建議。民間中醫網也可以聯合其他網站搞網友簽名,聯合上書,給政府決策部門施加壓力。

瘟疫是禍,也是振興中醫的機遇。我覺得大家應該共同努力有所作為,而不是只在自己圈子里批評西醫無用


-----------现在的官方主流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http://health.sohu。com/20080507/n256712841.shtml[ 本帖最后由 天健 于 2008/5/7 16:34 编辑 www.med126.com/zhicheng/]
-----------民间中医网网友收集的相关帖子衔接:http://med126。com/forum/redirect ... o=lastpost#lastpost
相关文章
 倪海厦是黄坤载的优秀弟子?
 消中分利汤(《幼科直言》卷五。)
 二便不通
 精子能融入体细胞吗?!
 古代的医生 一本好书
 风化厥阴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