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师交流:癌症——临床漫谈(3)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5,医药困境
(1)医者境地
传统文化,中医药是以道家为本底的,讲究精气神或形气神的学问,“气”文化是其一个核心内容。《内经》中讲经脉、脏腑,内在气的运行、气机的变化,把周身连为一体,为神魂意魄志的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古代圣贤感悟到了生命活动的实质内容,总结了五运六气的规律,就是人在春夏秋冬和日月星辰的关系。张仲景著述《伤寒杂病论》,伤于寒是得病主要原因。六经辨证,就是让后人在一定程度上“按图索骥”,这是智慧的总结。后世的医者,聪明多于智慧,再后来,到今日,文化的断层,教育的偏颇,对中医学影响最局。怎么改变这个局面,中医工作者,立志于此,老老实实或静坐或站庄,每天不能象古人子午卯酉四个时辰专门练功,就每天用一个时辰,2个小时,练习3个月,多数都能体会到自身精气神的变化,这样再读古人的经典,读圣贤的医案,更有心得。只在文字的圈子里打转,往往是画地为牢。
  再谈到癌症之阴寒凝滞,笔者在写脉象里提到“指下甚寒”,你有了一定的敏感度,尤其在尺脉,癌症的病人,当然很多阴寒重病也会出现,森森的寒意能穿透皮肤到你的指骨里。看病,是医者在病的层面去哪儿看了看,不是什么好事。笔者看最近看过的几例癌症,诊脉时,静心时,会感到一股邪浊扑面。此时,要定住心神,不再去体会它。针刺,目的也是为用药开通经脉。腹诊,触摸患者的胸腹,一片阴冷。心下胃脘到脐下小腹都有阻塞。要用温阳、回阳的药,心下不通,目的地是下焦肝肾,但中焦脾胃阻滞,下焦肝肾本身的凝滞,就要用针用灸开出路来。火性炎上,火苗子是向上冒得,附草,怎么把它们送到目的地,就要看医者的智慧和勇气。附草姜要足量,这时,笔者习惯用灵磁石、生龙骨、生牡蛎,是用其沉潜、翕收之力;用黄连黄柏,大学教材讲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笔者给学生讲,你可以理解为在中焦脾胃,在下焦肝肾设了两道关卡,不让姜附的火炎上行,挡住,让他们在肝肾,融化寒邪、阴冷。不管病灶在头脑、在心肺、在肠胃、在肌肤、在四肢,都要去求其本,去温这个肝肾,温暖命门,本固道生。
  针刺,笔者进来体会到为癌症病人取腹部冲任诸穴,如中脘、水分、阴交、气海、肓俞(肚脐旁0.5寸),会打的脚心生疼。医患还是有一个气的交流,更甚者,会“透心凉“,胸腹亦会感应。笔者曾写过一篇”木与阴邪“的文字,会请好友潘兄用桃木抵按脚心化解病邪,4月分,潘兄告笔者,治疗后,他感到恶心、头晕,体内冷寒。笔者为其针灸再化解。当你体会到阴冷的感受,就知道为什么要用阳、要回阳了。当今扶阳派兴起,当你感悟到这个阴邪,就自然了然于胸了。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能感受到阴邪,往往也是正气虚了。2008年5月,一个朋友的心脑血管病,两次急救,胸闷,有窒息感。笔者用手打在背部对应心区的部位,冰冷一片,念想一叫内力,摧开这个阴寒。后来感到,自己周身也冷了,怎么办?手持8颗艾条,背部、胸部用灸,慢慢缓解症状。我给朋友讲,应该叫急救中心。朋友讲,昨天急救中心来之前,还不是你搞好的?后来笔者咳嗽了几个月,用了大剂的回阳饮,附片用之120克,镇摄了咳喘。再就是用了直接灸,古人云:“火有拔山之力.惜乎治者之不用耳”。笔者在两下肢足三里、下巨虚用灸,每个穴位灸30壮。顿觉身心一爽。
  医者是个用阳的过程,其实各个行业建功立业何尝不是在用阳,用你的能量。医者之别,用阳破阴邪,直接在生命的层面和这个阴邪交锋,这指的是好的医生。郝xx老医生,沧州人,是笔者的好朋友,治颈椎、腰椎病用针刀,水平很高。笔者问他感觉到什么了?回答是:“打的手、胳膊生疼啊!”今年4月下旬,笔者为郝老用针,其是经脉敏感体质,腹部留针,整个腰腹下肢气感充斥。为其汤剂处方,四逆汤加减,用制附片30克。五一节后见面,述其吃了第一服药,腹泻八次。上午四次,下午四次,拉的都是烂脓烂血状物。郝老说,我是医生,知道是怎么回事,用了大热的药,阴寒之物从体内排除,平常不懂的人会害怕的。我后来喝了点蜂蜜,你看,现在腿脚轻松。边说,他边做动作,这也是率真性情。“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从医者,善治大病重症者,一定有中阴的经历和体会。贵在能知能觉,郝老曾读中医研究院研究生,善用经方,道中人也。
  民国沪上名医祝味菊,学兼中西善用附子麻黄桂枝等温热药,屡起沉疴,名噪一时,时人誉为“祝附子”。我们现在讲的“八纲辨证”中“八纲”一词是祝味菊在其《伤寒责难》中正式提出:“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古昔医工,观察各种疾病之症候,就其性能之不同,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御繁,以应无穷之变。”祝味菊是笔者景仰的近代医家,祝氏1951年病逝,死于喉癌,享年67岁。上海中医学院柯雪帆教授,1927年生人,1997年诊断为胃癌,带病延年。四川唐步祺老医生(1917年—2004年)他的学生一源透露,唐老因癌症去世。其实还可以列举许多当代著名医家死于癌症。用阳者,扶阳者,所遇多阴。笔者曾问两位老医生,何以化阴,就是怎么化解自身所染阴邪呢?一曰喝酒,喝高度白酒;一曰念佛。喝酒,酒之阳热;念佛,清净心念。得其法,定然有效。
笔者2006年夏为江西老医生李衡友(1925年生人)教授诊病,李老谈及自己30多岁发现宫颈癌,后做了外科处理。近20余年她是以内养功益寿延年。癌症是阴证,李衡友和妇科肿瘤专家杨学志创建了“三品一条枪锥切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新疗法,近期及远期疗法良好且疗法简便、安全、高效。三品一条枪出自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              其配方为:白砒、明矾明雄乳香四种药物组成。三品指前三味药,乳香主要是黏合剂作用,是把几种药煅烧后作为线状药条放置患处,故称之“枪”。白砒是砒霜的一种,大毒,大阳之物。现在江西妇幼保健医院已经废用多年了。煅烧制药,因为是剧毒操作,当年要给药工特别补助的,老一辈退休,西医外科手术发扬,这些古法,自然废弃。笔者认为,白砒、雄黄这些药物不但腐蚀了病灶,同时对宫颈四周及整个身体的气场或者说生物场是有改变的,而西医外科切除,只是着重形态层面的去除。笔者声音微弱,但总是点响声。
  笔者提倡灸法,且亲身体会到“艾草”之阳驱除阴邪威力之大。用针、用灸、用药,能理解些许内景及气机变化,窥其门径,心中豁然开朗,疑虑顿消。笔者今日(2009年6月16日)上午8点40分指10点42分,直接灸关元穴30大壮,历时两小时余,自觉下肢脚心、脚趾;小腿腓骨,血海穴(曲膝,在髌骨内上缘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麻、胀、痛。在右足内侧核骨下(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脾经的太白穴“突突”跳动的痛。6月13日子时,笔者用毫针刺此穴,且在针柄用小段艾条嵌针柄温针,约一小时余,方觉舒畅。当日下午诊毕,隐隐不适。今灸关元,其力之大,足能通透此处。友人潘兄在旁,笔者问可能观察到双脚气机变化?答曰,右灰蒙蒙变得透亮干净,还能听到“吱吱”的错杂响声,这是别人的东西。医者悲心,悲心,离苦得乐之心,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艾灸对于悲悯之心,星星之火也。世俗对此常怀恐惧,不明医理,本末倒置也。
人瞎马,夜半临池,医者、患者,何尝不时有同临此境。笔者临床注重腹诊,腹诊亦属于切诊。一,切温度。用指背搭从心下(指剑突下到中上腹)到肚脐下小腹。癌症,能感到腹部阴寒,森森然。二。形态,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20多种腹诊的证候,这应是腹诊作出的判断,如肋下痞硬、心下痞、心下痞硬、腹满、少腹硬满、少腹急结等等。用俗语讲,在腹部,总能找到一些凉疙瘩,尤其在肚脐四周,这也是病根。用针、用灸、用药,这是更为直观的依据啊!
癌症因由  癌症患者,一是先天父母遗传体质。在临床,父母有一方患有癌症或因癌症去世者,多是阴寒体质,如做腹诊,往往有一些阴寒痞结在腹内。虽然不是因癌症来就诊,有些已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了,但无知无惧吗?西医生化检查,正常啊!第二,我们的生存环境,很是严峻。衣食住行,工业化的影响,城市、农村,水源、空气是针对对形体,电视、网络针对心神,欲壑难填。“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其实这个淳朴、自然,现今已是求之不得了。
  医者,懂得癌症,是个阴邪,才能理智的学会用阳。阴寒凝滞,要去温通这个身体或者说身心。西医是刀砍斧劈,化疗、放疗。中医也要综合用针、用灸、用药。针,要能中这个病灶,能影响这个经脉。
用针,“前面深似井,后面薄似饼”,是说腹部似井,穴位针刺可以深,深到什么程度,深到能那个病灶,能使其发生气机变化。大学教材写某穴直刺1~1.5寸,如果墨守这个规矩,治不了大病,因为你没有碰到这个病。虽有“深浅在志”或“深浅在术”之说,此时对“志”和“术”的应用,那是更高的要求了。“ 火灸,大有奇功”,药王孙思邈晚年感悟赞叹,因其早年是诋毁灸法的。笔者倡导灸法,多是讲温和灸,但遇癌毒,倒要说唯直接灸,灸足几百大壮定显奇效。当然,医者也要分辨患者病情、病势;及其心智的贤愚。
  用药,即使对症,药材优良,也还有量的问题。下次再谈吧。
(2)药之境遇(待续)
-----------先生可以著书立说了,确实有功夫,有见地,有经验。
-----------自己吹一下,偶已领悟中医全部理论,但是在实际中无法精确。现在基本上接近理论中核心的东西了。不过有理无法,比较没用。
相关文章
 猪胆
 撮[捏][抓]痧疗法
 张天师草还丹(《元戎》卷九。)
 加减黄芩汤(《麻科活人》卷三)
 太乙针传人名誉先生--传奇医案
 接骨丹(《普济方》卷三○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