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陽旦正名桂枝湯第一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陽旦正名桂枝湯第一  沈仁睿作


   天日昭昭,乾坤朗朗。洞庭浩浩,曲荊漡漡。遙想仲景先師所著《傷寒雜病論》,合一十六卷,其中圭旨,以陽旦爲要。陽旦者,有如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桂枝湯,好似醍醐灌頂,其味沁香。

   陽旦之名,古已有之,數歷劫灰,若隱若現。今世所見者,存於華陽隱居陶公弘景《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等書。堪與《傷寒》經方互爲校驗。今節錄如下:


《法要》云:
弘景曰:“外感天行,經方之藥,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湯。昔南陽張機,依此諸方,撰寫爲《傷寒論》一部,療治明悉,後學鹹尊奉之。山林僻居,倉卒難防外感之疾,日數傳變,生死往往在三五日間,豈險之虞也,今亦錄而識之。

小陽旦湯:治天行發熱,自汗出而惡風,鼻鳴幹嘔者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二兩,切),甘草(炙,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方,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服已,即啜熱稀飯一器,以助藥力,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汗之則病不除也。若不汗出,可隨服之,取瘥止。日三服,





若加飴一升,爲正陽旦湯。




大陽旦湯:治凡病汗出不止,氣息惙,身勞力怯,惡風涼,腹中拘急,不欲飲食,皆宜此方,若脈虛大者,爲更切證也。

黃芪(五兩),人參,桂枝,生薑(各三兩),甘草(炙,三兩),芍藥(六兩),大棗(十二枚),飴(一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或,去滓,納飴上火,令烊已,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
觀夫【小陽旦湯】者,正【桂枝湯】也。【正陽旦湯】者,【桂枝湯】加飴糖一升。更加芍藥三兩,足前成六兩者,即《傷寒》【小建中湯】。【小建中湯】方中,更加黃芪一兩半,仲景先師名曰【黃芪建中湯】

又,《金匱》咳嗽水飲篇,有桂枝加黃芪湯,此系桂枝湯原方加黃芪二兩。
又,《金匱》血痹虛勞篇,有黃芪桂枝五物湯,此系桂枝湯原方去甘草,加黃芪三兩,生薑三兩足前成六兩。
又,太陰篇中,有黃芪五物加幹半夏湯,即上方再加幹薑三兩,半夏半升。此條與方,宋本皆無。
又,大陽旦湯,系小建中湯,加人參三兩,黃芪三兩半,足前成五兩。
又,《金匱》咳嗽水飲篇,有黃芪芍藥桂枝湯,方用黃芪五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此亦可知桂枝芍藥黃芪三者之功用。
爾,宋本《金匱》有大建中湯。此方在《桂本》陽明篇中。條文與藥方俱略有差別,其形制與上述芪桂輩迥異,容後文再述。


凡【小建中湯】【正陽旦湯】【大陽旦場】【黃芪建中湯】【桂枝加黃芪湯】【黃芪芍藥桂枝湯】【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五物加幹姜半夏湯】八方,《傷寒論》中論述頗豐,校驗之,則桂枝湯陽旦之本義,將欲自明也。

今錄《輔行訣》三條,《傷寒雜病論》十一條以正陽旦之名,辨建中之義。

其一:《輔行訣》云:小陽旦湯,治天行發熱,自汗出而惡風,鼻鳴幹嘔者。
此桂枝湯本條也。發熱汗出,鼻鳴干嘔,太陽中風之的証,《傷寒》桂枝湯同此。

鼻鳴者,肺主治節,通竅於鼻,震蕩欲出,將欲自愈,故鼻鳴。

幹嘔者,中氣虛爾上逆故也。幹嘔無物從口出也。若有物出則爲吐不爲嘔。故知其爲氣虛之兆,非形傷也。

內裏有欲出之正氣,則汗出,鼻竅鳴也。夫汗出在表,鼻鳴在半表半裏間,爾幹嘔則尚在內也。故此三証或可一時俱見,或者前後分見,總不外乎正氣向外驅邪之象。其病未除,故尚惡風。

夫桂枝湯,臨証妙用甚多,此其一也。隨似平常,卻爲根本。其象陽旦之初始,故名小陽旦湯也。



其二:《輔行訣》云:若加飴一升,爲正陽旦湯。

夫陽旦者,日出東方也。日下一橫,象地平綫也。其日正冉冉昇起,故名正陽旦湯。其方於桂枝湯中,加飴糖一升,助其升騰。飴糖者,即膠飴也。其以五穀爲釀,味甘爾能緩其急,源出五穀爾能養人,大象厚德載物也。今世常以他藥代飴糖,甘雖甘也,恐非出于五穀,土德不厚也。



其三:《輔行訣》云:大陽旦湯:治凡病汗出不止,氣息惙,身勞力怯,惡風涼,腹中拘急,不欲飲食,皆宜此方,若脈虛大者,爲更切證也。

夫大陽旦湯者,以正陽旦湯加參芪芍藥也。証見“汗出不止”者,中氣與津液並失,故“氣息惙,身勞力怯”。大汗出者,太陽中風証必不解,久則風熱寒涼俱惡,不能勝氣候也。故曰“惡風涼”。此當用參芪助氣補津液爾無疑。“腹中拘急,不欲飲食”者,正應以芍藥甘草緩之也。故芍藥六兩,炙甘草三兩足用。人體耗散之象明顯,其脈安得不虛大乎?

所謂大陽旦者,如日已升,恐其熾烈至極,反爲還也。故以人參黃芪助氣更兼滋隂,芍藥甘草調柔幷且通達。古聖賢立方,幷無一味多餘之藥,其中斡旋升降之法,必有深意,皓首窮經,難知究竟。


上三條,《輔行訣》中所載也。小陽旦者,日升之初,正陽旦者,日升之漸,大陽旦者,日升將極也。其日者,即人體正氣之謂也。《傷寒》一書,亦以陽旦爲根本,是知道陽旦者,扶正氣之謂也。古道家崇陽,人失其氣則病,陽絕陰盛則死。陽旦者,守護其生命之根本也。




其四:小建中湯。

觀夫小建中湯者,與正陽旦湯頗似,爾衆皆以爲同是一方。但細細推敲,卻有不同。《輔行訣》中【正陽旦】湯者,芍藥三兩,飴糖一升。《傷寒》【小建中湯】者,芍藥六兩,飴糖一升。故知小建中湯者,是小陽旦湯倍芍藥也。其意不在助升,爾在守中,故名建中。方名稍微有別之處,必是方義功用不同之處,亦是處方用藥關鍵所在,不可但見藥名相同,爾混為一方,不察藥量之大小矣。錯過玄機,再識頗難。

《傷寒雜病論》,有【小建中湯】五條,俱述如下:

《傷寒◎太陽篇》其一: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與小柴胡湯。

【小建中湯】,即【正陽旦湯】倍芍藥也。脈陰陽弦澀者,表裏俱病也。故倍芍藥以救里。若不瘥者,以小柴胡湯調和表裏也。



《傷寒◎太陽篇》其二: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所以因悸而煩者,悸則上沖,沖即燔盛爾煩也。其方倍芍藥,以酸斂之,則不上沖,不上沖則不悸,不悸則不煩矣。“傷寒二三日”者,云尚在表也。故以桂枝湯加減。倍芍藥,備飴糖,則此方成爾病去。



《傷寒◎陽明篇》其三:諸黃,小便自利者,當以虛勞法,小建中湯主之。
凡陽明病,小便不利者,鬱熱在內,身必發黃。後雖利其小便,爾黃未退。此是裏虛已久,頃刻難復也。陽旦有復正氣之意,備芍藥而能守其中,是以虛勞之正治也。

查《宋本》云:“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文雖不同,其意同也。


《金匱◎血痹虛勞篇》其四: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幹口燥者,小建中湯主之。

凡虛勞之病,脈多虛大。“虛勞裏急,腹中痛”者,正陽旦湯備芍藥以緩之。“悸”與“衄”,氣血各自上沖者也。夫精者,人體陰陽之根本也。精失則陰陽俱失,表裏易病也。故陽旦主治失精,蓋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也。夫桂枝湯陽旦方之加減法,裏重則加芍藥,裏輕則去之。表重則加桂枝,表輕則去之,此一定之大法也。“四肢酸痛,手足煩熱”者,正虛勞家與外感家之不同也。外感病則從體表入里;虛勞病則從四肢及身。故後來“咽干口燥”。此口咽之証,云表裏俱病也。此條証狀雖多,亦不外乎脈虛大,中氣潰也。若逢外感,則脈弦澀,有邪干也。




《金匱◎婦人各病篇》其五:婦人腹中諸病痛者,當歸芍藥散主之;小建中湯亦主之;

夫【當歸芍藥散】,芍藥用一斤。此與【小建中湯】幷列同治者,彰顯芍藥緩“腹中痛”之功效也。爾【當歸芍藥散】屬陰,【小建中湯】屬陽,此又“諸病”之陰陽有別也,不可不細察。

查《宋本》云:“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者,簡雖簡矣,卻不備其陰陽,不見【當歸芍藥散】也。夫【桂枝湯】者,其湯中之散劑乎?宣散第一,無可厚非。



上五條,【小建中湯】之論也。夫表裏俱病,脈或虛大,或弦澀,欲救裏虛,並除表邪,可用【桂枝湯】加飴糖之【正陽旦湯】。爾裏病腹痛悸煩尤重者,倍芍藥以成此【小建中湯】,則芍藥之義其理顯明。



其五:黃芪建中湯:(上方加黃芪一兩半)
《金匱◎血痹虛勞篇》云:虛勞裏急,諸不足者,黃芪建中湯主之。

“虛勞裏急”,此宜【小建中湯】。“諸不足者”故加黃芪一兩半。夫黃芪者,狀若金心玉欄。金心足以補裏,玉欄可以固表,其表與理,“諸不足者”,以黃芪一味調之,事半功倍,故用量爲桂枝之半,佐藥也。

故【黃芪建中湯者】,實系【小建中湯】之加減方。後世以爲“名方”,故常用之。然則黃芪爲末,建中爲本。世皆舍本逐末,人咸數典忘祖。求一藥之效者多;究一方之理者少。《道德》云: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我且云:黃芪一出,誰與爭鋒?!與其囂囂,不如默默。




其六:桂枝加黃芪湯:(即桂枝湯原方加黃芪二兩)

方名桂枝加黃芪湯,即是桂枝湯原方,加黃芪二兩。所云“加”者,不掩桂枝之功,不壞君臣之禮也。譬如桂枝加附子湯,則桂枝爲君,附子爲臣佐。至若桂枝附子湯,則桂枝附子幷重。烏頭桂枝湯亦然。《傷寒雜病論》,有用此方兩處,今分論之。

《傷寒◎陽明篇》其一:諸黃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陳蒿主之;假令脈浮,當以汗解者,宜桂枝加黃芪湯。

此云服【茵陳五苓散】後,小便已利,爾“脈仍浮”,知其病在表,“當以汗解”,故用桂枝湯解之。然此非卒遭風邪,爾是大病之後。故以黃芪二兩,補“諸不足”也。黃芪二兩者,以桂枝爲君,以黃芪爲重臣也。是原來十分陽旦中,更易三分內守,七分發揚。





《金匱◎咳嗽水飲篇》其二: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曆節。食已汗出,暮常盜汗,此榮氣熱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身必甲錯;若發熱不止者,久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轍,輕者,久久身必(目閏),(目閏)即胸痛;又從腰以上汗出,以下無汗,腰臗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則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芪湯主之。

夫黃汗者,因大汗出,急入冷水中沐浴,水從汗孔入後得病,病人汗出粘液色黃者是。其冷水之寒,攻人腰部以下,故不畏風寒,“兩脛自冷”。若汗黃身熱者,此非黃汗病,實“屬歷節”。其本汗出未徹,爾逢寒水從外攻入,故“榮氣鬱熱”。凡有食下,則倉廩更加壅塞,反外汗出。及暮,陽欲入陰,反受榮格,故盜汗出。“汗出已”,津液先亡,繼爾“發熱久久”,如烈火烤空釜,乃至浮絡皆傷,“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實乃原寒未去,故久久交爭,乃成“惡瘡”。若不發熱卻“身重”者,原寒亦未除,化爲濕困。困於上則“胸痛”;困於下則“腰以上汗出,以下無汗,腰臗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此皆寒留皮膚之輕証。“劇則不能食”,此內傷諸腑也。故“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陽明胃,少陽三焦,太陽膀胱等,皆傷矣。若如此,其汗必“正黃如柏汁”。

夫黃汗之病,本發於汗出不徹,反留諸寒。真假,輕重,上下,此條具備。臨証須當仔細,又不可拘泥。若“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者,分論三陽經之腑,臨証見其一者即可用【桂枝加黃芪湯】。

夫【桂枝加黃芪湯】,本【桂枝陽旦湯】,加黃芪補其表裏虛也。重用黃芪者,病原必在表。



其七:
黃芪芍藥桂枝湯:黃芪五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觀夫黃汗之病,在《金匱◎咳嗽水飲篇》云:問曰:黃汗之為病,身體腫,若重汗出而發熱口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自沉,從何得之?師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宜黃芪芍藥桂枝湯。

此即是黃汗之初証,亦黃芪爲君,以桂芍爲臣。其病之初,病尚在表,爾反“脈自沉”,表裏不一。夫沉之脈,主寒在里也,今反外現諸熱象,故先急問病因,原來系寒水乘熱入於汗孔,熱不徹出,寒反逗留。發熱口渴,病在表裏間。故以桂枝芍藥佐黃芪爲君。 桂枝調通衛,芍藥調營,黃芪居中策應,雖狀若風水,仍用此方無疑。風水者,風熱之邪搏於水濕也。此發於寒,彼熱於熱,不可不細辨。




其八:黃芪桂枝五物湯:(桂枝湯原方去甘草,加黃芪三兩,生薑三兩)

上來即明桂枝、芍藥、黃芪各自功用,並君臣之儀,則更當知《傷寒雜病論》中,有此【黃芪桂枝五物湯】,方中無甘草,爾倍生薑以爲大使也。

《金匱◎血痹虛勞篇》云:血痹,阴阳俱微,或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夫“血痹”者,尊貴之人,不勝勞苦,再感風寒,雖未大傷形體,爾脈塞血痹矣。“寸微”者,無以通陽;尺緊者,無以祛陰。不得外通,則“外证身体不仁”。故此表裏俱病,治法當以通絡除痹爲主旨。桂枝去寸之微,芍藥去尺之緊,生薑之所以爲大使者,上下辛散之後,邪無以留,正能得通也。黃芪爲一國君主,大棗擔全軍糧秣。此不用甘草飴糖者,去甘用辛,變緩爲急,倍其生薑,盡力通調也。



其九:黃芪五物加幹姜半夏湯:(上方加幹薑三兩,半夏半升)(太陰篇,宋本無此條)【1】
《傷寒◎太陰篇》云:太陰病,大便反鞕,腹中脹滿者,此脾氣不轉也,宜白朮枳實幹姜白蜜湯,若不脹滿,反短氣者,黃芪五物湯加幹姜半夏主之。

夫太陰病者,本當自利。爾“大便反鞕”者,此脾氣能轉運,故大便不出也。其責在於脾,爾不在腸。
故宜白朮健脾,枳實通利,幹姜暖中,白蜜厚腸胃。夫太陰病,又本當腹脹滿爾欲吐,“若不脹滿,反短氣者”,是脹滿阻隔不在腹中,反在上也。法當於表裏通調之時,著重下降之力,故特於上【黃芪桂枝五物湯】中,加幹薑半夏也。此仍以通調爲主,故云“加”,是以幹薑半夏爲使者也。


上,九類,十一條,系以陽旦爲主,君臣變化之方。桂枝升爾芍藥降,千古不易之理。升則旦陽,降則緩急。飴糖備厚土之德,黃芪有行健之意。如此則桂枝湯不僅治中風,黃芪不僅是補氣。似無定數,實有定理。雖則參芪易知,桂芍難明。但凡細細推敲,不外通調之理。後學從醫,不可一味攻補,須知虛實皆在運動間,須臾不可离也。
-----------沈仁睿作
??
是什么书啊,能否告知~~
-----------它沒有書名,是沈仁睿學傷寒的中醫筆記!
相关文章
 心肾相交
 火证类
 七旬老人对17种抗生素耐药 医生称被逼入绝
 壬戌岁图
 对中医存废百年之争的冷思考——读《无知与
 复方马齿苋洗方(《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