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麻烦各位大侠给解惑,谢谢了。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附子泻心汤

肖琢如医案:一人得外感数月,屡变不愈。延诊时,自云:胸满,上身热而汗出,腰以下恶风。时夏历六月一,以被围绕。取视前所服方,皆时俗清利,搔不着痒之品。舌苔淡黄,脉弦,与附子泻心汤。阅二日复诊,云药完二剂,疾如失矣,为疏善后方而归。

熟附片6克、大黄6克、黄连3克、黄芩3克。

寥笙注:本案为上热下寒证。患者胸满,即心下痞也。上身热而汗出,腰以下恶风,以被围绕,正是邪热有余,正阳不足之征,其病机与附子泻心汤无异,故服之而愈。附子泻心汤症,为阳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邪而遗正,则恶寒益甚,或温寒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此方寒热补泻,并投互治,两俱照顾。然使制剂无方,则恐混而无功,故法用麻沸汤渍寒药,别煎附片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此仲景制法之妙用也。方用三黄略渍取汁,取其轻清之气,以去上焦之热;附片大辛大热,浓煎取汁,以治下焦之寒,是上用凉而下用温,上行泻而下行补,泻取轻而补取重,制方之妙,神乎神矣。综观五泻心汤之辨证,总因寒热交结于内,胃气不和所致。生泻心汤为胃虚食滞水气不化,治以和胃泻痞,以生姜为君。清热泻痞。附子泻心汤症为邪热有余,正阳不足,治以温阳泻痞。五泻心汤证治,其要点大略如此。
(熊老以其深厚的伤寒论学养及自己的临床研究心得,对古名医经方验案详加注释,会通案中脉因证治,阐明其辨证之要,立法之据,选方之意,用药之理。注文立论确切,重点突出,文笔简洁,通俗易懂,入木三分,真知灼见,每示人以规矩准绳,实为吾辈治学之楷模也。)

===========================================

其中
半夏泻心汤为柴胡症误下成痞,治以开结泻痞,以半夏为君。甘草泻心汤为一再误下,胃气益虚,客气上逆,治以补胃泻痞,以甘草为君。”的误下是什么意思。
-----------误下,是不当泻下而用了泻下药。包括大黄类攻击导滞的的方剂,也包括峻逐水饮的利尿剂,一般是指的前一种。
-----------
江海余生 发表于 2013/12/23 10:54
误下,是不当泻下而用了泻下药。包括大黄类攻击导滞的的方剂,也包括峻逐水饮的利尿剂,一般是指的前一种。

那就是说半夏泻心汤症本无此症,是吃药吃出来的病症,本来是柴胡症,却误下了泻药而成,所以要半夏泻心汤来救驾。是这样吗?
----------- 本帖最后由 zhzish 于 2013/12/23 11:46 编辑 www.med126.com/yishi/

结胸因于下早(若太阳已入阳明,下是正确的,大小承气类。现在是即将入阳明而还没入阳明,下得太早了);痞证因于误下(太阳本应如太阴,若入太阴则四逆、五苓散类,现在还没有入太阴,错误的用了下药),大不同也。
-----------
zhzish 发表于 2013/12/23 11:43
结胸因于下早(若太阳已入阳明,下是正确的,大小承气类。现在是即将入阳明而还没入阳明,下得太早了);痞 ...

我现在应该是成痞症了,位置在脐部周围,但半夏泻心汤似乎不怎么有效。
-----------回复 希望之旅途 的帖子

脐部周围的痞证,应该用膈下逐淤汤了。病位不在心下,而在于小肠,且为有形之痞。即内经所说的“心脉急,名曰心疝,少腹当有形。其以心为牡脏,小肠为之使,故少腹当有形”
-----------
江海余生 发表于 2013/12/23 12:36
回复 希望之旅途 的帖子

脐部周围的痞证,应该用膈下逐淤汤了。病位不在心下,而在于小肠,且为有形之痞。 ...

有形之痞?是肿瘤吗?


-----------回复 希望之旅途 的帖子

不一定,是痰湿或淤血阻滞在络脉,只是气血流通不畅,局部可有冷硬感,不一定就形成肿瘤。
-----------是小腹里面堵胀厉害,大便很不畅,时常燥热感和畏寒夹杂,这个是膈下逐淤汤症吗。
-----------回复 希望之旅途 的帖子

你可以百度搜一下,对比之后再决定,网诊只能给你一个思路。
相关文章
 请教桂枝“透营达卫“的含义
 黄芩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大通丸(《普济方》卷三十二引《博济》)
 论述迎随与调气
 寒总论
 黄元御简介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