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上热下寒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supper heat and low cold
拚音 SHANGREXIAHAN
别名 西医学: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证候,多出上焦有热,中焦有寒,寒热互阻,阴阳不升降失职发展而成。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证候,多出上焦有热,中焦有寒,寒热互阻,阴阳不升降失职发展而成。证属寒热错杂、胃失和降、虚实互见之候。其病位虽在脾胃,往波及多个脏腑如肾、大小肠等,使病情复杂而加重。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胸中烦热,胃中有寒,欲呕吐,腹中痛,或痞满不适,肠鸣泄泻苔白滑,脉弦。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黄连汤:黄连9克、炙甘草9克、干9克、桂枝9克、人参6克、半夏9克、大枣12枚。本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腹痛欲呕吐者。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9克。本方适用于上热下
寒、寒格吐利者。以上方药,黄连汤: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以水12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2.加减变化:若上焦热邪明显,烦热口干者,可加黄芩9克;脾肾阳虚,恶寒肢冷者,可加炮附子9克;胃气上逆、呕吐泛酸者,重用半夏,或加吴茱萸6克、乌贼骨12克; 胃脘气滞、腹痛甚者,可加乌药9克、香附6克;胁肋痛者,可加白芍l0克、当归9克、川楝9克;脾虚失运、腹胀、纳差、便溏者,可加白术l2克、苍术9克、广木香6克;胃络损伤、呕血便血者,可加炒大黄6克、地榆炭10克、白芨30克,并可配合使用云南白药、白芨粉等内服。
(二)饮食疗法
(1)姜枣饮:生姜3片、半夏6克、红枣2个,煎水饮。
(2)良姜粥:良姜15克为末、粳米100克,用水2000毫升,煎良姜至1500毫升,去渣,下米煮粥食之。
(3)吴茱萸:粳米50克煮成粥,临熟加入吴茱萸末3克,葱白15厘米食之。
以上方药适用于中焦有寒,纳差欲呕者。
(4)益脾饼:白术120克、干姜60克、内金60克、熟枣肉250克,先将鸡内金、白术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合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在炭火上炙干,即可食用,每日2~4次、每次l~2枚。
(5)苡米粥:生苡米150克、白米50克,先将苡米煮烂,后入米煮粥食之。
以上方药适用于脾胃寒湿,肠鸣泄泻者。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上焦有热,胃肠有寒,“腹中痛,欲呕吐”是其辨证要点。治疗常规,自宜辛开苦降、清上温下、补泄兼施,以调理阴阳,黄连汤是代表方剂。结合临床体会,本证虽寒邪在腹,脾气受损,方中用有人参、甘草、大枣等扶正之品,但此非专为补虚而设,其旨是在建立中土,恢复中州升降之机,促使运化正常,而清上温下却是其治疗关键,故黄连、干姜、桂枝等在所必用。如果中焦寒甚,或影响及肾者,附子之类亦可酌情加入,以温里散寒。
(二)本证治疗方法,以内服药为主,若腹痛、呕吐甚者,则应配合针刺、艾灸、按摩,并结合饮食调理,心理调护及其他调护措施等协同使用。
中药
针灸 1.针刺:取穴内关、足三里、中脘、阳陵泉、阴陵泉等,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
日1~2次。
2.艾灸:主灸神阙、脾俞、气海、足三里及胃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日1~
2次。
推拿按摩 于胃脘及少腹区轻轻按摩,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以上诸法,有缓急止痛、健脾止泻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本证多为慢性疾病,所主汤药只煎一次,取其各自立功。服时不定数量,日三夜二,宜空腹温服。
2.本证急性发作期间,宜卧床休息或住院治疗,应注意观察腹痛部位、性质、时
间;病人呕吐,应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数量、气味和颜色等,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如果病情缠绵难愈,可配合做气功或打太极拳,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抱龙丸(《幼科直言》卷四。)
 请问麦味地黄丸的服用时间?
 酸与蛀牙
 长期口干口渴,便溏,近期并发咽炎
 请问,手腕骨折后的艾灸治疗!
 夏天是排寒气的季节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