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四圣心源:温病本气篇<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浅诠)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现在开始讲讲温病篇,彭子的归纳很有意思,很有特色,也很吻合天地法则。如果大家真的对中医有所了解,回过头来,一定会拍案称绝。     温病派主要分为两派:感温和伏邪。把彭子加上,也可以算是三派。或者说彭子把前两者的发病原因经过分析后,得出结论,温病属于本气之病。这是彭子引以为傲的地方。
    感温或者说温感,就像伤寒一样,戾气从外而入,这派以吴鞠通为主,后人将《温病条辨》视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传变之道以三焦为主,但是彭子认为不合理。
    伏邪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清代的大医王孟英,依据的是“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并著有《温热经纬》,认为温病是病邪在冬季潜伏在皮表体内,到春季才反应出来,形成温病。这个“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彭子在后面做过解释,也解释得很好,可以看看。但是彭子也认为不妥,因为没有寒气可以潜伏那么久。
    彭子认为,温病就是本气自病,就是疏泄本病。如果认为是外邪致病,则治法会以驱邪为目的,反而会导致本气更虚,导致变症。像银翘散桑菊饮等,都是以破泻为目的,就容易伤及本气,所以并不完全适用于温病。
    那么温病是什么成因呢?就是木火疏泄过旺,金气被冲,失于收敛,水气干涸,失其封藏所致。金木无源则木火易动,所以上焦津液受伤,下焦相火无根而元气大败所致。所以成因在于人体春木之气生发失常之病,也跟大气的圆运动有关。
    温病有没有传变之道?有的,起于荣卫,终于气血,这是彭子对温病研究的总结,这个概括简明扼要,大家可以先有个概念,有兴趣的在实践中领悟或者拓展。温病的荣卫气血,皆热不寒,皆虚不实。脉象躁急模糊,神色昏晦。这是比较标准的温病,当然,其中,也会夹有寒气,但是以温为主。这也跟天地之气有关。大家自行感觉。
    温病为荣卫气血,往下又会伤及肠胃肝肾等。知道了温病的原理,本气自虚所致,就要谨慎使用散药凉药,以免导致变症。这里提醒一下,完整意义上的温病不会经常出现,所以大家还是需要小心辩证。另外,彭子提到一个问题:伤寒易治,温病难治。为什么会这样呢?道理很多,有一点是伤寒为外邪,温病为本气自病,所以不会像标准伤寒那么容易解决。
    我们看看病及荣卫怎么治疗。荣卫之病的症:初起头疼身痛,但热不寒,神智昏迷,精神倦怠。舌无苔,脉躁急模糊。轻按多重按少。头疼身痛,精神倦怠等,跟伤寒差不多,但是只热不寒,这个就不同。
    这时有两个方子:一个乌梅白糖汤;一个扁三豆饮。发热大的,脉洪大的,就用到乌梅白糖汤,脉虚小的,发热不是那么厉害的,就可以用三豆饮,或者三豆饮的变方。如果还伴随着恶寒,那么脉象就会兼有弦紧,所以要用到薄荷来通表。所以就是乌梅白糖汤加薄荷,或者三豆饮加薄荷,个人认为这时用三豆饮加薄荷会更好一点。
    这时还可以用到一个葱豉汤,这个汤是治疗兼感寒温的方子。疏通卫气、胃滞之用,伤寒也能用到,这个方子也很有意思。这是温病伤及荣卫的治疗办法。
    补充一下,上面的乌梅白糖三豆饮,治疗的是脉气虚,面色红的情况非常有效,面色红是因为中虚,相火浮越所致,这时用凉药就会有麻烦。今天暂时讲到这里。


-----------支持原创。
-----------好长时间没见老师上课
----------- 一点点也不懂
-----------感觉讲的有点乱啊,还是顶一下,期望后续能更有条理一些。
-----------我感觉吧,圆运动先读原理上篇和原理下篇好像更容易一些
相关文章
 中风与脑血栓,有和不同?
 胞虚如球
 医生给开的中药方子,望指导
 匏瓠
 泻青丸和归脾丸可以一起吃吗?
 请老师指点 侧卧不能 2年了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