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初学教室:秋季六节气的养生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秋季六节气的养生起居应该顺应秋季六节气气候特点的“养藏”需要。
(1 )立秋时节的起居要求
立秋是进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本,坏其真矣。”此乃古文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异常。此节气中多加强夜里的睡眠时间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养收之道”的养生原则。
(2 )处暑时节的起居要求
处暑时节,炎热的气候已接近尾声。此时早晚温度低,白天气温高。所以要注意天气变化而增减衣服,小心受凉感冒。此时节的显著气候特征为干燥,天气少雨,空气中湿度小。此时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大便干结。这种种表现都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
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秋燥。此节的秋燥属温燥,其病症为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手脚心热等,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因此,在此时节,自我保健防秋燥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此时节,要坚持午睡的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寝、夜不瞑少寐现象。古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到就枕”这是符合养生学观点的。另外,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盛极而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
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 ~ 4 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 2 ~ 1 3 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特别提示:老年人午睡可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因此,老年人在加强睡眠的同时,除了应该早睡早起外,午休千万不能少,并且最好午休时间处于中午1 2~1 3 时之间。
(3 )白露时节的起居要求
白露时节,是气候转凉的开始。此时夜间及早晚的气温低,正午时的天气仍很热,是秋天日温差最大的时候。古语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便是告诫人们白露时节气温转凉,不能袒胸露体,尤其是一早一晚要多添衣服。
此时节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然而,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间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生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有时眼睛流泪、咽喉发痒,还有人耳朵发痒等等。这些表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感冒,深秋季节早晚温差很大,特别是当活动量增加后脱过外衣,就更容易被误认为受了寒凉,而当做“感冒”治疗。其实这不一定是“感冒”,而可能是“花粉热”。
“花粉热”的发病有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个体体质的过敏;另一个是不止一次地接触和吸入外界的过敏源。由于各种植物的开花季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对某种或某几种抗原过敏的人的发病也就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了。在科、肠草、蓖麻向日葵等植物开花的时候,也正是这些花粉诱发了有过敏质者而出现了“秋季花粉症”。
(4 )秋分时节起居的要求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祖国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剌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起居,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5 )寒露时节的起居要求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此时最容易流行的疾病,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当环境气温低于15℃时,上呼吸道抗病力则下降。因此,着凉是伤风感冒的重要诱因,要适当更衣,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此时,哮喘会越来越重、慢性扁腺炎患者容易引起咽痛,疮患者也较前加重。
据统计,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感冒后9 0 % 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
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还要科学调理饮食,合以药物防治,改善居室环境,避免烟尘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专家提示:此节气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随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也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如经常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
(6 )霜降时节起居的要求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按中医理论,此时节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所以此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
由于寒冷的剌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耗热量增多,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改善,食量增加,必然会加重胃肠功能负担,影响已有溃疡的修复;深秋及冬天外出,气温较低,难免吞入一些冷空气,可以引起胃肠粘膜血管收缩,致使胃肠粘膜缺血缺氧,营养供应减少,破坏胃肠粘膜的防御屏障,对溃疡的修复不利,还可导致新溃疡的出现;所以要特别注意起居中的保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消极低落,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供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应注意腹部保暖。
相关文章
 养生健脑六法
 茵芋
 加味琼玉膏(《医便》卷一)
 肺痈
 艾灸(薰艾)疗法心得之一:通与透
 掐阳池穴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