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初学教室:人生值得纪念的日子,感谢中医!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不知不觉,中医伴随我已有4个多年头了,从刚刚接触到现在,自己不知如何去表达对中医的感激!我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自学中医的,学中医之前我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直到机缘巧合接触到中医,自己觉得中医就像前辈子就接触过似的一样熟悉,令我着迷,喜爱,虽然自己琐事甚多,但无论如何就是无法割舍对中医的这样一种天然的感情。
  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喜欢到处张扬的人,所以一直在犹豫帖子该不该写。但看到论坛里那么多好的分享,觉得我也应该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果有缘能引起朋友们学习中医的兴趣,或是坚定朋友们学习中医的信心,那么这帖子就是有的意义。
   今天是我人生值得纪念的时刻,我开出的第一张方子,还是对我最亲最爱的人,我的奶奶开出的方子,药到病除。由于始终觉得自己没有师傅带,只是自学中医,所以对于开方子的事情,只是拿自己做过实验。重阳节跟奶奶打电话,知道了她近段时间舌头一直疼,虽然我奶奶一直说不碍事,说忍到天凉的就应该好了,但我哪里放心得下,知道奶奶是个很坚韧的人,她虽说不碍事,但我知道舌头疼并非小事,这肯定会影响食欲和心情,并且奶奶之前出过车祸,身体哪能再受折磨,当然片刻也不能耽误,于是下定决心要把奶奶这个问题解决,正好这段时间在看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里面有专门讲舌病这样一节,于是我再进一步询问奶奶的情况,发现奶奶确是因为感受正午火邪触动了自身火邪,符合这个舌病机理,从而造成心火上炎,再回想《黄帝内经》里“心开窍于舌”,“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更加确定了我的判断,于是采用玉楸子的芩连芍药汤,原方是:黄芩:三钱;黄连:一钱;甘草:二钱;贝母(去心):二钱;丹皮:三钱;芍药:三钱。因为考虑到方子是要祛火的,贝母我用的是浙贝取其寒凉。方子虽只写甘草,但我分析应该还是要用炙甘草,取其温补中气之性。由于是清朝的方子,所以一钱相当于3g左右,这里也要感谢中医朋友的分享,让我了解到的这个换算知识。而且因为清代药是一煎一服的,但考虑到奶奶这样会比较麻烦,就想让她一次煎好分服,所以直接把量乘以二,为什么不是乘以三,我是考虑到药性毕竟苦寒,而现在却是深秋,并马上就立冬了,所以只让奶奶在早上和中午阳气比较足的时候服用苦寒的药。因为我人在外地念书,只能电话里叮嘱奶奶饭后半小时服用,这是因为由于舌头在上半身,所以要让药性在上半身停留时间长,故饭后服用,对于初学者药的饭前饭后服用等等道理可以看看唐云老师的《走近中医》,她里面结合医案讲得浅显易懂,适合中医初学者。同时强调该药要热服,寒药热服是恐其伤胃。由于是自己的至亲,而且我觉得自己也不过是自学,而且不够深入,所以这药给不给我奶奶开我是想了好久,但我知道有些事情不能等待,出于对奶奶本身的禀赋是有了解的,所以还是下了开药这个决定,在药量方面也想了很久,十分害怕药性过于寒凉,伤伐老人胃气,所以只是让奶奶早午服用,药量乘以二。同时,叮嘱奶奶,拉肚子是正常反应,但是如果十分严重,就停药跟我联系,以防药量控制不好。
  其实药寄给我奶奶我心里就一直打鼓,总是害怕药性寒苦伤到老人胃气如何如何,哎~这就是所谓的关心则乱吧。今天中午接到奶奶的电话,我内心很紧张,听到老人第一句话说:哎呀~我的舌头总算是好了!阿弥陀佛!菩萨保佑!我的一颗悬着的心这才算是放下了,奶奶的激动从电话里听得很清楚,她喊着我的小名,说舌头不痛了,人像是重生一样,马上就想去吃好几碗饭云云,奶奶是吃过一剂药,也就是昨天早中两次之后,今天便药到病除,舌头一点也不痛了,昨天晚上是有好几次拉肚子的现象的,应该是泻火的正常反应。此时我的内心也是百感交集,很庆幸自己迅速做了决定,不然不知道老人还要受多久的折磨。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医的信心,很多人误解中医是慢郎中,其实造成人们对中医“慢”的理解要么是中医本身的问题,开的药不对症;要么是病人久病不愈,元气大伤,就算对症下药也是需要慢慢调理的。像值得我们尊敬的著名老中医李可老先生,真的是中医的脊梁,他就是急重症治疗的高手。
  自己的这个经历,让我感叹中医神奇之余,也同时让我觉得咱们中华文化真的有着几千年来积淀的强大生命力,越是信愿行,我越发现就像无名氏老师在他的《内证观察笔记》里说的,我们的老祖宗不吾欺也!充满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很多人连祖宗都抛弃的人,天道不容。这些人不用去与之争辩,因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我们是炎黄子孙,无论你愿意与否,很多非常深层次的东西早已扎根在我们的基因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不管你相信与否,在我们大脑里还储藏着上千年的信息,在哪?在我们的右脑。有人可能会说:怎么可能,我怎么不觉得。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只是现在人们往往习惯用左脑思考,用思考代替了本能。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里也谈到过这个问题,左脑是现世脑,右脑是伏藏脑,也就是直觉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顺便发散下,你看我们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就单谈“左右”这两个字,按中国人的形象思维习惯来说,左右两边是对称的,至少在造字上应该对称才对,可偏偏这两个字却不对称,不得不赞叹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他们早就发现了人体左右是对称中含有不对称,“左右”的上半部分是一样的,而下半部分却不一样,完全符合我们熟知的左右脑交叉对控机制;如果造字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更令人佩服的是,字里面还说明了原因,“左”下面是“工”,古代的“工”,是拿工具做事的人,自然需要逻辑和理性的思考;“右”下面是“口”,我们知道口者心之门户,代表了人的直觉;所以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说,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我们的汉字真的是:“一字之安,坚如磐石;一义之出,灿若星辰”。种种说来,我们怎么可以藐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祖先们的智慧我真的是从内心感到敬佩!佛家说道:“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闻。”岂非虚言?此时,只想深深感谢脚下的这片土地!
-----------希望互相勉励 我也是深爱中医文化 虽然没师傅没老师 但张仲景的辩证开方
我会努力学习并且提升上去
即便是发热 感冒 小病
也能带给身边的亲戚朋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药到病除是我的目标 祖先的智慧有长远的关爱在里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啊;知有朋在远方处,我心无悔矣,径直走就是了。。。
-----------回复 lanhaicx 的帖子

嗯嗯,看到很多热爱中医的朋友,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我始终相信,只有我们自己潜心修好了学问,老师益友的缘分自然就会到来!加油!与君共勉!

-----------回复 gtyhgtyh 的帖子

对的,要有信念:吾选之路虽艰,但百折而不回。加油,路上的朋友,大家互勉!
-----------读了上面的文字,倍受鼓舞,信心大增,谢谢楼主!
-----------古代先贤留下的珍贵的东西,应该好好发扬珍惜。经历几千年伴随人类发展仍然是正确的,这才是真科学,才能叫真理!反观西方短短百年的医药历史,3年前良药,三年后变毒药,这才是真正的伪科学!!!
-----------楼主很不错哦,值得称道。
我也是业余爱好者,如果是我,可能会考虑加上本网站广告食材,山药,以更加保护老人的胃气。
-----------回复 sillyli2011 的帖子

看到同修如此,感觉自己的帖子是有意义的,同修加油!

-----------回复 shitman 的帖子

确实是如此,现代人内心太急躁,十分易受西方这种“速食文化”的影响,只有静得下心来,才能感受到经过时间考验和沉淀的东西。
相关文章
 胡荽饼(《圣济总录》卷一九○。)
 掐五指节
 浅谈中医发展、养生与医德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111位
 用艾叶草洗澡说要先喝再洗?
 陆渊雷对学习中医典籍的看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