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李士懋温阳治喉痹验案举隅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王海焱

关键词:喉痹 温阳 名医经验 李士懋
摘 要:总结李老以温阳法治疗喉痹经验。将阴寒喉痹分寒客少阳、龙雷火动、痰浊痹阻等型辨证论治,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以及以脉诊为核心的治疗原则。
     李士懋教授是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徒导师,临证四十多年来以脉诊为核心,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以温阳法治疗喉痹,每获殊效。笔者有幸侍诊,现简析其验案,以飨同道。

暴喑 (寒客少阴)
       李某 男,27岁 ,教师,2005年2月11日来诊。自云外感之后暴喑至今,证见畏寒肢冷,加衣被后稍减,鼻流清涕,咽干痛,腰骶冷痛,背沉紧,服板兰根冲剂、感康等不效。舌淡苔白,脉寸沉无力尺弦紧,诊为上焦阳虚,少阴寒闭。拟温上焦之阳,散少阴之寒。主以甘草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干姜5g 甘草6g 麻黄5g 炮附子10g(先煎) 细辛6g
       6付 一日三服
       药后得愈
      按:失音乃临床常见证。《内经》名曰“喑”。《医学正传》则称“喉喑”,因肺脉会厌而肾脉夹舌本,“会厌者,音声之户也”。(《灵枢•忧恚•无言》)本病虽属声道、喉咙的局部疾患,实与肺肾有密切关系,因此古人有云:“金水相生,病在肺肾”之说。《直指方》曰:“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本。”失音亦有外伤内伤之分,有虚实之不同。叶天士云:“金实则无声,金破亦无声”。张景岳说:“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喑也;虚者其病在本,内夺而喑也。”其辨证当分虚实、新久,暴病多因邪闭,久喑多为体虚。故暴喑应以宣肺散邪为主,久喑当以补虚扶正为主。本例因脉寸沉无力,尺脉弦紧,寸无力为阳虚,尺弦紧为下焦寒客。畏寒肢冷,舌淡苔白均为阳虚寒中之象。故以干姜甘草汤温通上焦阳气,麻黄附子细辛汤散下焦寒凝,切中病机,故有殊效。
二 咽痛(龙雷火动)
     芦某,女,21岁,学生,95年10月16日,咽痛半年,口渴欲饮,心烦有痰,痰粘难咯,后头及两侧头痛,时寐差。腰疼痛素带多,经量少。阳脉数,不任重按,尺脉弱,此肾虚阳浮于上,宗济生肾气治之。
     炮附子9g(先煎) 肉桂5g 山茱萸12g 干地黄12g 茯苓12g 泽泻10g 怀牛膝10g 五味子 6g
       10月24日诊上方继服4付,咽痛头痛皆缓,以其尺脉尚弱,于上方加巴戟天 、苁蓉各10g再服4剂而愈。
     按:足少阴之脉:“循喉咙,夹舌本。”肾阳虚相火循经至喉而喉痹,阳脉数而无力乃上焦之虚火,脉虽数但因无力仍不以热论,重用炮附子以温之。《濒湖脉学》曰:“实为凉泻虚温补”,甚是。因尺脉弱为肾阳虚,故以宗济生肾气温肾阳以引火归源得愈。此种相火上浮,徐灵胎称之为龙雷之火。相火相对君火而言,生理状况下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二者相配合。肾肝胆三焦皆有相火,肾中相火称之龙火,肝胆相火称之为雷火。而相火根源发自命门,肾为坎卦,内藏水火,为水火之宅,火当潜水中,相火安于其位,若水竭阳无以潜则妄动,若水寒不能潜也妄动。故相火可分为二类,阳虚阳浮或龙雷火动。此案为龙雷火动。此种龙雷之火,不可水灭,不可直折,必以热药以引火归源。
三 咽痛(阴寒内盛)
     封某 女27岁 1996年5月7日诊。咽干咽痛、咽部梗塞感两周。诊见畏寒肢冷,面白少华,少气懒言。脉弦紧无力,舌暗红齿痕,此乃阴寒内盛,痹结于咽喉,予苓甘五味姜夏汤主之。  

炮附子8g(先煎) 桂枝8g 细辛4g 干姜4g 五味子4g 茯苓10g 生半夏9g 2 付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药后未诊,数日后相见,云药后诸证已除。
     按:脉见弦紧无力为阳虚寒凝,寒邪痹阻则咽干咽痛,舌红为寒束血行不畅,不以热论,故施以温阳散寒之剂得愈。本例虽咽干、舌红,但无一滋阴清热之品,反用大辛大热之附子、细辛、半夏通阳散结,仍效果明显,可见中医辨证之重要性。咽干咽痛乃常见之证,世医多以火热或阴虚火旺治之,不效者亦不少见,其实阴寒内盛者亦有之。喉痹之证以《伤寒论》少阴篇为多,而少阴篇之喉痹常以阴寒为主。如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317条通脉四逆汤之咽痛,313条半夏散之咽痛亦在此例。甚则咽痛溃烂者,亦可以温燥药温之。如312条苦酒汤证。近贤所著《外科政治全生集》亦以辛温之姜桂汤治疗喉痹不仁之危证。
四. 咽痛(痰浊痹阻)
     赵某 女 35岁 ,本院家属,2005年7月诊。西医诊为慢性咽炎,证见:咽干咽痛,声音不扬,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恶心呕吐,头晕身重,纳呆食少,二便调。舌淡苔白腻,脉缓滑。查:患者表情痛苦,咽部无红肿,双侧扁体无肿大,咽后壁淋巴细胞增生,此乃痰浊痹阻咽痛,法当温阳化浊。
     生半夏12g 桂枝9g 甘草6g 茯苓10g 生姜5片
     自述:2剂后痛大减,继服5剂而愈。
     按:观前医所用均为银翘、板兰根、牛蒡子之属,或以甘凉清润,动辄以玄参地麦之类。据证求因,咽喉乃少阴之门户。患者初感风热,未及时开泄,过投寒凉,少阴真阳受损,痰浊内生,阴浊上干,咽干咽痛,若再投苦寒遏之,则邪盛正孤,如陷重围,必投以温散开通之剂,以通营卫,畅气血,化痰浊,诸证悉除。生半夏世人皆畏其温燥,惧其毒性,却不知其本为利咽通喉之要药,仲景屡用生半夏疗喉痹,且佐以生姜既散寒止呕又解半夏之毒。
     李老师恒以脉弦紧或脉虚无力,舌淡苔白,畏寒肢冷,咽干咽痛为辨证要点。临证常见舌脉不一致的情况,若见舌红,甚则深绛,则为阳虚,虚火上炎,不以热论。《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胜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盛,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甚得其意。
参考文献:《内经》 《伤寒论》 《外科证治全生集》 《医贯砭》
《相濡医籍》(李士懋)
评语:
     李春香: 本文总结李老温阳法治疗喉痹经验,体现了李老辨证论治,以脉诊为核心的原则,并举医案加以论证。临床中喉痹分型很多,本文只阐述其中四种证型,并对每个证型加以分析。不足之处在于分析不够恰当,没有完全理解李老用药的意图何在,今后仍须加以努力。
     阎艳丽: 该文对李氏温阳治侯痹的经验予以报道,行文层次清楚,文笔流畅,分析较深刻,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吕志杰: 此文作者侍诊李士懋老师,将李老“温阳治喉痹验案”总结成文。如此论文诚可贵,如此后生诚可爱。李老经验是师承医圣张仲景方法,灵活变通而取得疗效。这雄辩的证明中医学继承发扬的重要性,必要性,实用性。中医学的传承就像火炬的传递,哪一棒接不住,都会使中医学断了“薪火”成为中医事业的千古罪人。同学们希望你们成为中医学继承发扬的功臣,不可成为罪人。

     吕老师: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我的评语是:此文作者侍诊李士懋老师,将李老“温阳治喉痹验案”总结成文,如此论文诚可贵!如此后生诚可爱!李老经验是师承医圣张仲景方法,灵活变通而取得良效。这雄辩的证明中医继承发扬的重要性、必要性、实用性!中医学的传承就像火炬的传递,哪一棒接不住都会使中医断了“薪火”!成为中医事业的千古罪人!同学们,希望你们成为中医学继承发扬的功臣,不可成为千古罪人!
     李老师:一般这种病,清热解毒用的多,用六味汤来宣肺比较多见。我刚开始也不敢用热药。喉病,少阴篇比较多见,阴寒比较多见,比如慢性咽炎,好多人清热解毒,养阴清热,老不好,就是好多人不敢用热药,这是个毛病,其实真要用热药,有好多效果还是不错的。有个小伙子嗓子疼,疼到什么程度呢?他自己说就像拿沙子在打似的,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后效果很好,好的很快,这对我有很大启发。我觉得好好学学经典的东西,给我们无限启迪。我一辈子反反复复学了好多遍《伤寒》、《金匮》,总觉得学的还不深不透,所以我直到现在还在努力学,每次都给我很多启迪。
         张老师:这个同学写的这个病案非常好,主要这不是一般的病案,而是一些人们平常想不到的病案,所以我给了最高分,文章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这一特色。尤其最后一句“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这是中医的精华所在,所以这篇文章非常有水平。
-----------我有个小经验,实灵,阴阳盐水;
遇有喉痛,在西药、中药多不效的情况下,你可以试试:早晨空腹赶起来后,用一大碗先放一匙食盐,用开水半碗溶解,尔后立即自来水(或上一天用开水凉好的凉水)冲至一碗并喝下,稍停后去趟卫生间,这时身子已经非常的轻松了。
相关文章
 清脾汤(《济生》卷一。)
 多年内风湿就诊
 卷四·疫病方论
 败毒和中散(《种痘新书》卷四。)
 农业部放弃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批准转基因水
 湿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