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中医对中华民族的价值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医对中华民族的价值
一、        中医存在的问题。
二、        中医理论新说。
三、        生命的本质。
四、        中医的改进。
五、        中医对中华民族的价值。
六、        中医和西的关系。
七、        结束语。
一、        中医存在的问题
1.        数据少
从人类进行的一切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来观察和总结,什么是科学。科学从某个角度可归纳为两个字:变换。变换最基本的支柱或工具是数学。而数据是数学加工的原料。因此,一门科学中数学越应用得多,就越能体现一门科学的价值。西医与中医相比,它的先进性体现在患者一进医院,大多数都会接到一大堆化验单。医生需要的是什么?是数据。有了数据才能更好地作定性、定量分析,从而总结规律。但在中医里,得到的数据太少,因此作定性、定量分析比较困难。
2.        人为因素
规律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没有统一的标准,同一种病,不同的医生会有不同的辩症和不同的处方。并且庸医、良医很难分辨。因此中医的客观性差,人为因素大。
3.        理论模糊不清
中医学中基本概念的定义和其规律模糊,特别是现代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后,有越说越糊涂的趋势。
4.        医疗效果不明显
对某些病症治疗时间长达几年或几十年。对于人类的寿命只有几十年来说,显得太慢长了。
5.        理论和技术发展缓慢
中医发展的历史可达数千年,理论和技术未有较大突破,积累的只是一堆处方。
6.        学科渗透性差
西医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它可以把其它领域的科研成果顺利地转移到西医,完成自身的完善。而中医很难把现代技术转化为自身所用。
需对中医进行改革,必须解决以上问题。
二、        中医理论新说
既然中医学蕴藏着丰富的哲理,那么它是客观存在的,它的规律也必定会反映在其它领域。我们很难在人体上找到答案,那么就在其它领域去看看。
中医学对人体结构的理解是最基本的单元是穴位。要理解在医学原理,就必须先把这个概念说清楚。
经常会听到“四两拔千斤”,它包含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用最少的力量来控制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力量。具体又是怎么操作的呢?具体的操作就是擒贼先擒王。王就是一个集团内控制集团运作的人。再抽象一个,把这个集团里的每一个人看成一个点,集团看成一个点集,王就是一个点集内,具有特殊性质的一个点。再看看“王”的性质,当“王”脱离了这个集团,他就是一个具有普通性质的人了,他只能存在于一个整体集团内。也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找到这个人具有“王”的性质。如果用解剖的方法,把这个集团每个人从关系不分离开,只能得到一群人,而不能找到“王”。就象《康熙微服私访》里唱的:金瓦金銮殿,皇上看不见,一朝出了午门口,一个鼻子两只手。也就是说他一旦脱离了他所处的系统,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了。如果要用解剖的方法,找出一个国家里谁是皇帝,也是不可能的,解剖的结果是一大群人。
类似的情况在数学里,一条曲线的拐点,是曲线上具有特殊性质的点。当曲线存在时它存在,当曲线解剖后是毫无关系的无穷个点,并不能从这无穷个点里找到拐点。
类似的情况在物理学中,一个球体的重心,当球体存在时它存在,用解剖的办法把球打碎,那么那一块是重心呢?
定义:把人体分成无穷个点,无穷个点的集合内具有特殊物理性质的点(本人暂时无实验数据),叫做穴位,它蕴藏着人体的规律。它不可能通过解剖的方法找到,只有当人体这个系统存在时它才有意义,当人体瓦解后它将随之消失。在以上所举例中,广义的说,“王”、拐点、重心都可以看成穴位。
有了穴位的概念后,那么什么是精,气,经脉呢?同理我们仍然可以从其它领域内得到。
把国家这个系统对应于人体,国家如棋盘,国家里的人如棋子(围棋)各级官员或某团体的首领看成不同的穴位,当某一些穴位沿着某条路径连在一起完成某项功能,那么就形成了经脉。货币是人类社会派生出来的,可以看成精。在经脉内流动的货币可以看作气。精、气、经脉都不能从解剖的方法得到,它们仅仅是反映了一个系统的规律。就象货币一样,当它不包含任何规律后脱离社会这一系统,它只是花花绿绿的纸。经脉也一样,当以脉上的点脱离了整体,也就是各级官员首领,脱离了社会,解剖下来的只是一群人。发展经济完成了什么任务?就是把一个社会的货币部分变成在经脉内流动的货币,并使流增加,从而疏通经络。经济过热可能产生泡沫经济,造成物和价不相符,那么经络内就存在着邪气(仍然是货币),非自然形成的或派生出来的正气(先天之气),从而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就如朱融基先生在金融风暴时所提的“宏观调控”,手法类似于中医的针炙。我本人认为就是控制货币在经络内的流向与流量,流向哪里,流多少,其理论依据可借鉴中医的相关理论。
定义:在人体内无穷个穴位中,根据完成某种功能从中分离出来,离散的时候叫穴位,边续的时候叫经脉。当自然界的能量转化为人体的能量后叫做精,当精沿着经络流动时,这时的精叫气。精、气、经脉都不能用解剖的方法发现,它们是人体内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形成的规律。如果发现它们的规律比较困难,可借鉴经济学领域的规律,因为两者规律是相通的。
三、        生命的本质
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把人体解剖,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是C、H、O、N、P、S。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一个系统内物质运动凡是符合生命规律的都可以叫生命。将来有一天如果发现外星生物,并不是由C、H、O、N、P、S组成,但它又具有生命特征,难道就不是生命了么?一个系统,一个国家也可以看成生命,只要符合生命的规律。一个国家只是智慧程度弱一些的生命,如果离开了经济,它只能被看成生命的低级形式植物,而非动物一样的高级形式。人类处于生命形式的高端。用解剖的方法去看待生命可能落后了点吧。
四、        中医的改进
1.中医和中医药必须引入动态观念。只讲固、守戒,而不讲获得收入。收支平衡也是平衡,只不过叫动态平衡。中药可采取类似于鸡尾酒一样的方法,在短时间内连续改变风次处方。针炙在使用电针治疗时,可多分几组针,分组循环电针剌激。这样也许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在中医里,屎尿都可以入药,难道西就不能入药吗?可以西药中医化。中医数据少,提取数据困难。西药数据多,并有较完善的理论。那么就用西药去合成中药,这样数据有了,中医药的现代科学理论也有了。
3.中医与经济学领域的规律应该是相通的。中医可借鉴经济学的规律来总结自己的规律,也可以反过来指导经济学领域,这样中医学科渗透性得到加强。
4、在暂时无完善理论支持的情况下,解决中医含糊不清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立法。医患之间签定合同,医好了怎么收费,医好一半怎么收费,医坏了怎么赔偿。这样庸医,骗子自然就会消失。
5.中医界的口号不应该是“振兴中医”。因为一旦这层纸被捅破了,到处都是路,条条道路通北京,还愁没有路走么?应该把中医看成一个初生的婴儿,让它慢慢长大。和其它科学谁给谁压力还不清楚。
6.建议经济学纳入中医教学,因为它们是相通的。
7.由于中医正处在低潮时期,因此我提供一个实验项目,也许能增加中医的威性。
电击情况下产生心脏起搏时,采用电针按穴位强剌激完成心脏起搏,在保持人体完整性的前提下,建议采用溺水而亡的患者。既有数据,也有实验依据,在许多情况下西医是无能为力的。请问是给一个说法重要还是挽救一个生命重要呢?
五、        中医对中华民族的价值
现代科学领域内,大部分诺贝尔奖的得主都落在美国。为什么呢?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其它国家的科学家智商有问题,而是高、精、尖的技术是以大量资金为基础的。在当前的中国,资金,设备和相应的制度,不论从哪方面看都比美国落后。在这种情况下要与之抗衡,只有依靠创新,拥有自己的东西。因为亲的东西,哪怕是粗制品,但无替代品,那么不得不用。
中医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技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它并没有消失。不管它是不是国粹,说明它仍有一定价值。任何一个学科都会碰到“冷”的时候。就象学生写报告的专业,有冷专业,也有热专业,难道就凭一个冷字就取缔么?一旦要重新发展又怎么办呢?万一是中国翻本的路径之一呢?不景气可以压缩,决不能取缔。至于谁想告发或指责中医,为何不鼓励他告到联合国去呢?其路径是地球的另一面。
在以上的分析中可看到,中医的某些规律与政治学,经济学类似。如果经济学引入中医的某些理论,有可能解决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的问题。如果发展可观,有可能单从金融市场就可以与发达国家的国家实力抗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外国人没有中华文化基础,很难理解中华文化。你出招,他不能接。可能只有通过国家四级汉语考试后,才可能开始去理解中华文化。
六、中医和西医的关系
中医重要还是西医重要呢?先抛开这个问题,我们看另一组类似的争论。是聘用有经验的人才,还是聘用有高学历的人才呢?很难判断。局部比较不行,那么就把他们纳入整体来考虑。作为一个用人单位,可以两种都聘用,各就各位,只要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整体的效益就行了。中医和西医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一个国家来说,只要处理好它们在当前情况下各自所占的比例就行了。
七、结束语
由于写得太仓促,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是穴位,有许多不当之处,请专家指正。

成都市新都区    龙凡
E_mail:swpilf@yahoo。com。cn

[ Last edited by 江湖一盏灯 on 2006/10/26 at 15:01 ]
相关文章
 寻求资料
 瘕气
 肺生皮毛
 二、 如何进行传统医药机构、人员、技术准
 自制艾绒的问题
 “徒劳”的悲壮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