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丹溪心法:痞三十四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痞者有食积兼湿。东垣有法有方。心下痞,须用枳实、炒黄连。如禀受充实,面苍骨露,气,而心下痞者,宜白术山楂、曲 、陈皮;如肥人心下痞者,乃是湿痰,宜苍术半夏砂仁茯苓滑石;如瘦人心下痞者,乃是郁热在中焦,宜枳实、黄连、葛根升麻;如食后感寒,饮食不化,心下痞,宜藿香、草豆蔻吴茱萸、砂仁;痞挟血成窠囊,用仁、红

【入方】

吴茱萸(三两,汤浸煮少时) 黄连(八两)

粥糊为丸。每服五七十丸,白术陈皮汤下。

玉液丸

石膏(不以多少,又云火焰红出火毒)

上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服之专能泻胃火,并治食

附录】痞者,与否同,不通泰也,由阴伏阳蓄,气与血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满痞塞者,皆土之病也,与胀满有轻重之分。痞则内觉闷,而外无胀急之形者,是痞也。有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为痞者;有饮食痰积,不能化为痞者;有湿热太甚为痞者。古方,治痞用黄连、黄芩、枳实之苦以泄之;浓朴、生之辛以散之;人参、白术之甘苦以补之;茯苓、泽泻之淡www.med126.com以渗之。既痞,同湿治,惟宜上下分消其气。如果有内实之证,庶可略与疏导。世人苦于痞塞,喜行利药,以求其速效,暂时快通,痞若再作,益以滋甚。

【附方】

加味补中益气汤 治内伤,心下痞。方见内伤。

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黄连;脉弦,四肢满闷,便难,而心下www.med126.com/jianyan/痞,加柴胡、黄连、甘草;大便秘燥,加黄连、桃仁,少加大黄归身;心下痞,瞀闷者,加白芍药、黄连;心下痞,中寒者,加附子、黄连;心下痞,腹胀,加五味子白芍、砂仁;天寒,少加干姜,或;心下痞,呕逆者,加黄连、生姜、陈皮如冬月,加黄连,少入丁香、藿香;心下痞,如腹中气上逆者,是冲脉逆也,加黄柏三分,黄连一分半以泄之;如食已,心下痞,别服橘皮

枳实消痞丸 治右关脉浮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

枳实 黄连(各五钱) 干生姜(二钱) 半夏曲(三钱) 浓朴(四钱) 人参(三钱) 甘草(炙,二钱)

白术(三钱) 茯苓 麦芽(各二钱)

上为末,水浸蒸饼,丸如梧桐子大。服三五十丸,温水下。

橘皮枳术丸

橘皮 枳实 白术(等分)

上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枳术丸 助胃消食,宽中,去痞满。

白术 枳实(各二两)

上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

相关文章
 来个类似超级女声的超级中医进行中医推广
 因受外力,大腿内侧肌肉变硬,求治
 头七针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观察
 大家帮忙看看我给妈妈拔罐出的血样
 气功入门之气功分类
 导气丸(《医方大成》卷六引《澹寮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