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儿科萃精:痢解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小儿痢证,多因外受暑湿,内伤生冷而成,伤于气者色多白,以肺于大肠为表里也。伤于血者色多赤,以心与小肠为表里也。里急者腹窘痛也,后重者频下坠也。古今方书以其闭滞不利,故又谓之滞下。其证里急后重,或垢或血,或见五色,或多红紫,或痛或不痛,或呕或不呕,或为发热,或为恶寒。此证之阴阳虚实,最宜详审,庶不差误,仍宜脉证合参。凡身热作渴,脉数有力而能食者为热,身凉不渴,脉沉无力而不能食者为寒。凡痢能食者易治,不能食者难治。痛久不止,脾胃受伤,中气下陷,则为脱肛。热毒上逆www.med126.com/wszg/,食入便吐,不思饮食,则为噤口。久痢阴伤,肾气虚败,两膝红肿,www.med126.com/zhicheng/则为鹤膝。失治痢转五色,则五脏俱败,或如烟尘水,或如屋漏水,或肛门如竹筒,如鱼胶,胸高气促,心烦、坐卧不安,大渴引水,面容似朱,皆不可治。故治痢须分寒痢、热痢、时痢、噤口痢、休息痢、血痢各名目,不可混而言之曰痢也,因作痢解。

相关文章
 药艾条和清艾条该如何选择使用?
 助功汤(《辨证录》卷九)
 实践只是检验经方的方法而非构建经方的基础
 第四节 ELISA的技术要点
 葱涕丸(《圣惠》卷三十六。)
 舒筋活络丸(《中医伤科学讲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