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儿科醒:里论第四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凡治小儿里症.亦惟宜忌二字而已.要在辨之明而见之确耳.夫小儿元气无多.脏腑脆若夫当下而不下.则津液消烂.所谓急下以救胃中津液是也.不当下而下.则里气受伤.邪反乘虚内陷.其祸更甚.今将宜忌诸形症.辨晰于左.如禀气素实.汗不解.发热谵语.舌苔黄浓.渴而引饮.大便秘.小便赤.腹满拒按.手足心热.脉沉而实此为阳邪入里.宜下之.虽二三日.若见上项诸症.亦宜下之.如调胃承气汤.四顺清凉饮之类.少少与之.贵在与病相值.恐多下亡阴也.不可拘于庸医下不厌迟之说.谬称稳当.必待至七日之后始下也.

如太阳证.表未罢.脉浮大恶寒www.med126.com/yishi/者.此邪在表.虽十余日.亦不宜下.呕多者不可下.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恶水者.不可下.禀赋虚者.不可下.逆厥者.不可下.

仲景先生云.日数虽多.但有表证而脉浮者.犹宜发汗.日数虽少.若有里证而脉沉者.即宜下之.此不可不知也.此外有因气虚阳脱而谵语者.乃大虚之症.当用参附之剂.不得认为实症.而误下之也.慎之慎之.至于伤食停积.小儿虽间亦有之.然皆必由脾虚不运而致.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者是矣.每见庸医肆行克伐.或遇表证.亦云有里.以致小儿外邪未解.里气已伤.往往变症蜂起而不可救.受此害者.不知凡几.殊堪痛恨.曾不知下者.下其邪耳.非饮食积滞之谓也.世人阴受此害者比比矣.故特表而出之.兼详实论.

【附方】

调胃承气汤 治太阳阳明.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秘结.日晡潮热.(凡阳明病有二证在经者当解肌.入腑者当攻下.)

大黄 芒硝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每用一二钱.量儿大小.水煎消息服之.

四顺清凉饮 治大人小儿血脉壅实.脏腑生热.面赤烦渴.睡卧不宁.大便秘结.

大黄 当归 芍药 甘草(各等分)

上 咀.量儿大小.每服一二钱.水煎服.

相关文章
 请教:这个现象怎么用中医理论解释?
 请教版主白芍川芎的应用
 寒食散(《千金翼》卷二十二引何候方。)
 本草纲目 虫之三 上课笔记
 科学,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异化
 请教龙骨牡蛎是否不易吸收?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