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亡阴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deplection of yin
拚音 WANGYIN
别名 西医:中暑,体液代谢紊乱,休克昏迷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阶段,多由高热大汗,暴吐暴泻,吐衄下血等原因引起体内阴液大量消耗而致阴津欲竭之危急证候。其证属阴虚至极欲脱,表现为全身机能衰竭。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阶段,多由高热大汗,暴吐暴泻,吐衄下血等原因引起体内阴液大量消耗而致阴津欲竭之危急证候。其证属阴虚至极欲脱,表现为全身机能衰竭。由于阴阳互根,阴竭则阳无以附而散越,往往很快出现亡阳证。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肌肤枯皱,唇干舌燥,眼眶深陷,精神烦躁或昏迷谵妄,汗出身热口渴喜冷饮,呼吸气短,面色潮红,四肢温暖,舌质干红,脉细数无力。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救阴固脱。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生脉散(或固阴煎)为主加减:太子参30克(用西洋参更佳)、沙参10克、麦冬20克、五味子5克、生地39克、黄精30克,黄芪30克.淮山药30克、生甘草10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偏凉频服。每日1~2剂。若神昏谵语,吞咽反射消失者,可给予鼻饲。
2.加减变化:若高热大汗不止,可加用煅龙骨20克、煅牡蛎20克,敛汗安神;若精神烦躁或神昏谵语者,可加用紫雪丹;若高热烦躁、大便燥结者宜急下存阴加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各10克,芒硝6克;若呕恶不止者加法夏5克、石斛10克、知每10克、竹茹10克以生津养胃、降逆止呕;大出血者可加独参汤以益气摄血;若阴损及阳,阴阳俱脱出现神志昏迷,口呆目张,瞳仁散大,喉中痰鸣,气少息促,汗出如油,四肢阙冷,二便失禁,舌质淡,脉微欲绝,当在救阴的同时用参附汤四逆汤急回其阳:制附片15克、干12克、炙甘草10克:肉桂9克(后下)。
(二)饮食疗法
在服药(期)间隙,可频服米汤、绿豆汤、西瓜汁、雪梨浆、五汁饮等;若昏迷病人吞咽反射消失者可酌情鼻饲。
(三)注射疗法
由于本证表现为全身机能衰竭,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口服药物吸收较慢,故目前多采用静脉给药途径,常用针剂有:参麦针、生脉针、养阴针、增液针等。用法:用10%参麦针10~30毫升,或生脉针4~6毫升加入50%葡萄糖20~40毫升静脉注射,每隔15分钟~30分钟1次,连续3~5次,待血压回升或稳定后再以本品50~10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500毫升或加入增液针或养阴针250~500毫升静脉摘注,直至脱离危险。再根据情况补足液体量,一般可用养阴针或增液针1500~30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
施治要点:
(一)亡阴之候,以温热疾病居多,且起病急,来势凶,常在短期内丧失大量津液及血液,表现出血脱津,继之亡阴的证候群。临床医者对于高热、吐泻、大汗等伤阴之证易于察觉,而对于温热病内脏或皮下出血导致亡阴不易明察。治疗上须急救其阴,宜加龙骨、牡蛎预防亡阳,使阴阳相莞摄,不效脱离。
(二)由于阴阳互根,阴竭则阳无所附而散越,故亡阳证往往会接因而来,此时当在救阴的同时,用参附汤急回其阳。亡阴而致昏迷者,宜用加味生脉散;红参6克(另煎冲服)、麦冬25克、五味子12克、山萸肉15克、黄精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急煎取汁200毫升频服或灌服。
(三)因本证表现为全身机能衰竭,此时脾胃功能亦弱,口服药物吸收较慢,故采取静脉给药途径应受到重视,如:参麦针、生脉针、增液针、养阴针等,其中首选参麦针。
(四)亡阴为濒危之重证。可一过性地出现于急侵性危重病的各阶段,是真元将竭、阴阳离决的前奏,临床上应高度重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宜采取综合抢救措施,尤其不应忽视其它调护措施,必要时可采取中西医结合等措施,尽力抢救,如扩容、纠酸、输氧等。
中药 常用针剂有:参麦针、生脉针、养阴针、增液针等。用法:用10%参麦针10~30毫升,或生脉针4~6毫升加入50%葡萄糖20~40毫升静脉注射,每隔15分钟~30分钟1次,连续3~5次。
针灸 用于血压下降或神志不清时的辅助疗法。
1.针刺:取穴太溪、人中、素髎、涌泉等,手法宜补法;每日1~2次。
2.艾灸:取穴关元、神阙、足三里、百会等,每次30~15分钟,每日1~2次。
3.耳针:取穴升压点、交感、肾上腺、心、皮质下等,每次取l~2个穴位,根据血压情况灵活掌握针剂次数。
推拿按摩 用于血压下降或神志不清时的辅助疗法。取穴百会、人中、十宣、足三里等,疗效不显者加内关、涌泉。手法:先按揉百会,继掐人中、十宣,拿按内关、涌泉,手法宜补泻兼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本证危在旦夕,应加强护理。
1.严密观察并记录神、色、汗、呕吐物、大小便、进液量、以及脉象、心串、血压等病情变化。
2.危重病人应安排在靠近医护办公室的抢救间,昏迷或躁动不安者应专人管理,并加床栏,防止跌伤,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安静,避免喧哗、吵闹。
3.高烧病人每2~4小时测体温、冷敷额部,或温水、酒精擦浴。静脉补液注意
输液速度,心肾患者速度不宜太快,一般为30~40滴/分,失水、失血病人酌情加速。
4,患者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痰涎壅盛者只宜取平卧位,呕吐频频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利分泌物流出,并随时擦拭干净。痰阻则应随时吸痰。
5.注意口腔清洁,用银花、甘草煎水嗽口,每日2~3次,口腔有溃疡者,可涂冰
硼散。昏迷者忌含嗽,可用棉球沾水擦洗口腔。注意棉球不可过湿,防止水流入气管。口唇干燥者涂以润滑油,除去义齿。保持眼睛湿润,可用消毒纱布浸生理盐水湿敷。
6.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定期替病人翻身,用红花酒精按摩局部,骨突部垫以气圈或棉垫。被汗水、呕吐物、大小便等污染的被服要及时更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这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犹为重要。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葆真丸(《张氏医通》卷十五。)
 大紫菀丸(《医心方》卷九引《古今录验》)
 伤寒发喘第四
 腿抽筋怎么回事?
 多年脚气 肛周湿疹
 神功散(《百一》卷十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