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妇人大全良方: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夫中风者,虚风中于人也。风是四时八方之气,常以冬至之日自坎而起。候其八方之风,从其乡来者,主长养万物;若不从其乡来者,名为虚风,贼害万物。人体虚者则中之,当时虽不即发,停在肌肤,后或重伤于风,前后重沓,因体虚则发,入脏腑俞。俞皆在背,中风多从俞入,随所中之俞而乃发病。妇人血气虚损,故令中风也。当察口眼开阖以别重轻,涎沫有无以明证治。如眼开口闭,手足不开,涎不作声者可治。如眼闭口开,声如鼾睡,遗尿者死。至宝丹、苏合香丸、五积散、(加麝香煎)牛黄清心丸、(见《和剂》方)大八风汤。(方见偏枯第七篇)

排风汤

治男子、妇人风虚湿冷,邪气入脏,狂言妄语,精神错乱,及风入五脏等证。(详见《和剂方》)

白藓皮 白术芍药 桂心 川芎 当归 防风 杏仁(去皮尖,麸炒) 甘草(各二两) 白茯苓 麻黄(去节) 独活(各三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四片,煎成八分,去滓温服,无时候。

癸丑春,有一妇人,年四十四、五,其证说话气短,足弱,行得数步则口若含霜。七十日内三次经行,遇行则口冷,头目眩晕,足冷则透心冷痛。每行则口中冷,气不相续,有时鼻中热,面赤翕然而热。身体不仁,不能行步,手足不随,不能俯仰,冷痹骨痛,有时悲伤;梦与前夫相随,则上气奄然而极,心惊、志意不定,恍惚多忘,却能食,如此仅一年许。

医者投热药则面翕然而热,气满胸中,咽中窒塞,闷厥;投冷药则泻。又一医者以十全汤服之,则发烦躁,心惊而跳。一医者以双和汤服之,觉得面上与腹中甚如火 ,心愈惊,欲吐不吐,大便秘,里急后重。求仆诊之,六脉弦缓,喜见于春,此是可治之疾。未供药间,忽然吐泻,泻后觉肛门如火,虽泻六次、却不多。仆一时识证未尽,且与俞山人降气汤八服。

次日诊之,脉差有力,云服药之后,觉鼻中热,心烦闷绝,齿噤。与参苏饮八服,黄连丸二两许。越三日,云服药之后,其疾如故。与茯苓补心汤服之,皆无效。仆以脉证详之,只有排风汤甚对此证。或曰∶何以见得是此证?一、能食饮,此风饥也;二、七十日三次经行,此是荣经有风,血得风散也;三、头目眩晕,此肝风也;四、面赤翕然而热,悲伤,此心风也;五、身体不仁,不能行步,梦与前夫相随,此脾风也;六、手足不随,腰痛难以俯仰,冷痹骨疼,此肾风也。诸有此疾,令人心惊,志意不定,恍惚多忘,真排风汤证也。或曰风脉当浮,今脉弦缓微弱,恐非风也。答曰∶风无一定之脉,大抵此证虚极生风。然排风汤所用之药有十全大补汤料,亦有平补之意,却不僭燥。共十服。越三日,云服之有效。脉亦差胜,只是心中如烟生,似有微热,大便尚秘。此真是风证,再与排风汤十服,兼牛黄清心丸皂角丸助之。越三日,云服前药一、二日,大烦躁,于热诸证悉除。只是足弱不能支持,脉亦弱,予秘传降气汤十服。又越三日云诸证悉退,只是梦里虚惊,大便滑泄,如食伤相似,奏厕频数,脉尚弱。与五积散数服,加人参、盐煎,兼感应丸即愈。自后云,皆无恙矣。但上重而头眩,不能久立久坐,服与排风汤,则脱然安矣。以此方之药根据上法,不可杜撰、臆度处方。

三生饮

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 斜,半身不遂,咽喉作声,痰气上壅,无问外感风寒、内伤喜怒,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并宜服之。兼治痰厥、饮厥及气虚眩晕,悉有神效。

南星(一两) 生乌头(去皮尖) 生附子(各半两,去皮) 木香(一分)

上 咀,每服半两。水二大盏,生姜十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或口噤不省人事者,用北细辛、皂角各少许为细末。或只用半夏为细末,用少许以芦管吹入鼻中,俟喷嚏,其人少苏,然后进药。如气盛www.med126.com/sanji/人,只用南星五钱重,木香一钱,加生姜十四片,煎作两服饮之,名星香饮。

www.med126.com/pharm/

参苏饮

治痰饮停积胸中,中脘闭塞,呕吐痰涎,眩晕嘈烦,忪悸哕逆;及痰气中人,停留关节,手足 曳,口眼 斜,半身不遂,食已即呕,头疼发热,状如伤寒

人参 苏叶 半夏 茯苓 干葛 前胡(各三分) 甘草 木香 陈皮 枳壳(制) 苦梗(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空心温服。腹痛加芍药。

木香煮散

治左瘫右痪,并素有风湿,诸药不效。常服调气、进食、宽中。(《苏沈良方》言之甚详)

羌活 麻黄(去节,各一两) 防风(三分) 白术 陈皮 黑附子(炮) 南木香 槟榔牛膝川乌(炮) 草豆蔻(连皮,煨) 杏仁(去皮尖,麸炒) 人参 白茯苓 川芎当归 甘草 桂心(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重。水一大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热服。大便不通加大黄。心腹胀加苦葶苈滑石。膈上壅滞,咳嗽气促,加半夏、川升麻天门冬知母

缪安人年六十五、六,忽然中风,不省人事,无汗有痰,已办后事,众医为不可活也。

召仆诊之,六脉浮缓,脾脉溢关,此真风脉也。先投参苏饮六服,先宽气下痰,次以木香煮散而愈。又享十年之寿。

附子理中汤

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昔有武士守边,大雪出帐外观瞻,忽然晕倒,时时继作,随行医官灌以此药,两剂遂醒。

大附子(炮) 人参(去芦)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等分)

上细锉,每服四钱重。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候服。口噤,斡开灌之。

开庆己未年七月间,裕斋马观文夫人曹氏,病气弱倦怠,四肢厥冷,恶寒自汗,不进饮食。一医作伏暑治之,投暑药;一医作虚寒治之,投热药;无效。召仆诊之,六脉虽弱而两关差甚。裕斋问曰∶此何证也?仆答曰∶以脉说之,六部虽弱而关独甚,此中焦寒也。中焦者,脾也;脾胃既寒,非特但有是证,必有腹痛、吐泻之证。今四肢厥冷,四肢属脾,是脾胃虚冷,无可疑者。答曰∶未见有腹痛、吐泻之证,合用何药治之?仆答曰∶宜用附子理中汤。未服药间,旋即腹痛而泻,莫不神之!即治此药,一投而瘥。

加减小续命汤

治卒暴中风,不省人事,渐觉半身不遂,口眼 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肢体麻痹,神情昏乱,头目眩重,痰涎并多,筋脉拘挛,不能屈伸,骨节烦疼,不得转侧。及治诸风,服之皆验。若治香港脚缓弱,久服得瘥。久病风人,每遇天色阴晦,节候更改,宜预服之,以防喑哑。

麻黄(去根节) 防己 人参(去芦) 黄芩 桂心 甘草 白芍药 川芎 杏仁(各一两) 附子(炮,半两) 防风(一两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两个,煎至七分,去滓,不以时候服。取汗随人虚实与所中轻重。有人脚弱,服此六、七剂得瘥。

精神恍惚,加茯神远志。骨节烦痛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心烦多惊者加犀角半两。骨节冷痛者倍用桂、附。呕逆腹胀者,倍人参,加半夏一两。躁闷、大便涩者,去附子,倍芍药,入竹沥一合煎服。脏寒下利者,去防己、黄芩,倍附子一两,加白术一两(《古今录验》有白术,无杏仁)。《救急》无芎 、杏仁,止十味。《延年》无防风,(一云违失)

便利、产后失血并老人、小儿,用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

一法治或歌哭、或笑语、无所不及。用麻黄三两、人参、桂枝、白术各二两,无附子、防风、生姜,有当归一两。自汗者,去麻黄、杏仁,加白术。

脚弱,加牛膝、石斛各一两。身疼痛,加秦艽一两。腰疼,加仁、杜仲各半两。失音,加杏仁一两。(春加麻黄一两,夏加黄芩三分,秋加当归四两,冬加附子半两)

小风引汤

防风 独活 细辛 川芎 北五味子 白茯苓 人参 白芍药 白术 甘草(等分)

上 咀,第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杏仁五个,去皮尖捶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加麻黄、苁蓉、附子、当归、羊角六味等分,即大风引汤。

《千金》竹沥汤 大治热即生风。

竹沥(二升) 生葛汁(一升) 生姜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朝、晡、夜各一服。

《必效》竹沥汤 治中风涎潮,谵语昏塞,四肢缓纵。

秦艽 防风 独活 附子(各一分)

上 咀,以水四盏,煎至二盏。入生地黄汁、淡竹沥各半盏,再煎四、五沸,去滓,分作四服,无时热服。病势去,以他药扶持,未愈再作。近世贵人用之,多有神效。

烧竹沥法 新竹截尺许长,去节,作两边用。两砖对立,相去八寸,置竹仰在砖上,急着焰火烧之;砖外两头以碗盛沥,沥尽,以绢澄清。夏、秋须沉冷水中,以防沥酸。凡大热、有风人亦可单服。冷暖随人,勿过度。荆沥亦然。

相关文章
 心肾不交脾虚湿困
 木瓜丸(《普济方》卷二四一引《海上方》)
 一醉不老丹----快板书
 中医师承,民间中医看真切
 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历代本草汇编“冬葵子”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